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地理试卷(含部分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地理试卷(含部分解析)

资源简介

合肥市第八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
山东青岛K集团某智慧玻璃温室,配备有物联网基础设施,安装了能将水肥精准控制、高效利用、循环使用的水肥一体化系统,安装了锅炉加热等装置。温室内一株番茄的采摘期可以从当年11月延续到次年7月,比传统种植方式延长5至6个月。目前,该集团已带动300余户农民从事智慧农业生产,形成了覆盖番茄育苗、定植、采收、拉秧、清园等流程的技术标准体系。下图为智慧玻璃温室内场景。据此完成问题。

1.该温室选择在11月到次年7月采摘番茄的原因是( )
A.农闲季节劳动力富余
B.热量不足影响番茄生长
C.实现番茄的错峰上市
D.减少台风对采摘的影响
2.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水肥一体化系统种植的主要优势是( )
A.改善生态环境
B.降低生产成本
C.提高生产效率
D.完善基础设施
3.国家推广智慧玻璃温室的目的是( )
①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②提高区域城镇化水平
③保障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④提高区域粮食总产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建设用地指标的规模影响着城市发展速度。城市群通过建设用地指标的分配实现城市之间的协调发展,但城市群在不同的阶段往往受到“虹吸”和“辐射”效应的作用而呈现不同的发展特征。长三角城市群以区域内部的27个城市为核心区,辐射带动整个区域高质量发展,是典型的“辐射”效应影响区。据此完成问题。
4.长三角城市群建设用地指标分配的主要依据是( )
A.区域发展战略
B.建设用地供应
C.区域城市规划
D.城市发展特征
5.长三角城市群在“辐射”效应影响下( )
A.用地指标向核心城市倾斜
B.外围人口涌入核心城市
C.“核心一外围”结构增强
D.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缩小
建造于广州的“和平方舟”医院船是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第一艘万吨级大型专业医院船,集医疗、教学、科研等多功能于一体,具备海上航行和长时间执行医疗任务的能力。“和平方舟”多次远航,足迹遍布亚非拉等多个大洲,为当地民众提供免费医疗服务。据此完成问题。
6.影响“和平方舟”医院船建造选址的主要因素是( )
A.原料供应
B.土地资源
C.科技人才
D.旅游资源
7.“和平方舟”医院船前往不同国家和地区开展医疗服务,主要考虑当地的( )
A.医疗资源状况
B.经济发展速度
C.人口年龄结构
D.自然地理环境
8.与传统陆地医院相比,“和平方舟”医院船医疗服务的独特优势是( )
A.医疗技术更高
B.服务范围更广
C.服务成本更低
D.服务效率更高
贵州花江大峡谷位于北盘江流域,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喀斯特地貌区,两岸陡峭,多溶洞、峰丛和崩塌堆积体。花江峡谷大桥横跨峡谷,主跨1420米,桥面至谷底高差625米,连接贵州的六枝与安龙。大桥周边规划悬崖酒店、观景平台等旅游设施,形成“桥旅融合”新模式。下图示意花江峡谷大桥景观。据此完问题。

9.花江大峡谷景观的形成过程是( )
A.地壳抬升—冰川侵蚀—岩层断裂
B.地壳抬升一流水下切—溶蚀崩塌
C.板块挤压—风力侵蚀—岩层褶皱
D.火山喷发—流水堆积—重力坍塌
10.花江峡谷大桥的建设对区域发展的主要意义是( )
①缩短通行时间,提高运输效率
②完善西南路网,加强省际联系
③依托桥旅融合,推动文化传承
④优化物流网络,促进农业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海洋锋区是海水表面温度南北梯度大值区。位于太平洋的副极地海洋锋区冬季位置偏南,受锋区影响,海面之上低压系统发育,天气多变。下图示意副极地海洋锋区冬季位置。据此完成问题。

11.图中副极地海洋锋区形成的直接动力是( )
A.北太平洋暖流
B.冬夏季风交汇
C.东、西风交汇
D.寒、暖流交汇
12.冬季该锋区位置偏南的原因是( )
A.高低纬间水温差异大
B.海冰隔绝海气热量交换
C.太阳直射点位置南移
D.偏北风加强南下的寒流
13.该锋区海水表面温度梯度( )
A利于锋面气旋生成,多阴雨 B.加快海水流动速度,多巨浪
C.利于锋面气旋生成,多雾霾 D.加快海水流动速度,多海雾
森林演替,会影响植物群落组成和物种分布,从而导致森林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发生显著变化。漠河市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研究的结果表明:随着演替的进行,森林群落结构的变化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逐渐增强,植物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显著增加。下表为大兴安岭北部次生林不同演替阶段土壤理化性质和林木变化。据此完成问题。
影响因子 演替阶段
前期 ( 白桦 100%) 中期 ( 白桦 60%; 落叶松 40%) 后期 ( 落叶松 100%)
土壤含水量 (%) 38 41 48
土壤容重 (g/cm ) 1.17 1.01 0.83
土壤 pH 值 5.54 5.40 5.06
土壤有机质含量 (g/kg) 40.14 53.10 64.15
土壤全氮含量 (g/kg) 1.39 1.49 2.72
土壤全磷含量 (g/kg) 0.66 0.74 0.67
土壤全钾含量 (g/kg) 1.07 1.06 0.97
林木密度 (Ind/hm ) 2214 2878 1363
叶面积指数 2.64 2.97 2.50
*土壤容重;一定容积的原状土壤(包括土粒及孔隙)烘干后的质量与烘干前体积的比值,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孔隙度成负相关
*叶面积指数:植物植株所有叶片单面面积总和与植株所占的土地面积的比值
14.大兴安岭北部次生林演替中期,优势植被类型为( )
A.温带草原草甸
B.常绿阔叶林
C.寒温带针叶林
D.落叶阔叶林
15.大兴安岭北部次生林演替过程中,土壤( )
A.腐殖质积累减少
B.透气性逐渐增强
C.酸性减弱较明显
D.含水量逐渐降低
16.演替后期,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显著增加,主要是因为与白桦相比,落叶松( )
A.种间竞争减弱
B.截留雨水增多
C.林冠空隙增大
D.生物循环增强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报道,2025年1月,我国在云南省红河地区发现超大规模稀土矿,潜在资源超100万吨。本次发现的稀土矿主要是较为稀缺的中重稀土矿,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新能源、国防等领域。云南红河地区有我国多个野生动物保护区,黑长臂猿、蜂猴等珍稀濒危动物栖息地与云南稀土矿分布区有部分重叠。
(1)说出地理信息技术在云南稀土矿勘探过程中的作用。
(2)简述稀土资源开采可能对野生动物栖息地产生的影响。
(3)从国家安全角度,阐述云南稀土矿合理开发的重要意义。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熊家岭水坝是长江中游要素齐备的史前水利系统,包括水坝、蓄水区、灌溉区和溢洪道等,是已知最早且明确的水利设施。水坝坐落于湖北荆门市青木垱河的河道上,土筑而成。早期坝的宽度为10.2米,早期坝淤积层上存在有细小烧土颗粒的灰烬层。晚期坝的宽度达到26.6米,坝体叠压在灰烬层上,经过加高加宽扩建而成。下图示意熊家岭水坝发掘区地层剖面。
(1)推测晚期坝体建设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2)分析史前先民建设晚期坝的原因。
(3)熊家岭水坝的兴建改变了史前先民水资源利用方式,说明这种改变对人地关系演变历史的影响。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露点是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其数值越大,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大。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称为干线。我国河套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干线多发,也是中国干线触发对流天气的主要区域之一。左图示意我国河套及周边地区某时刻主要气象要素分布形势,右图为我国河套地区干线触发强对流的模型。

(1)用所给图例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出干线,并标出干、湿气团的位置。
(2)从下垫面和大气环流的角度,说明河套地区干线多发的原因。
(3)据图说出河套地区干线触发强对流天气时近地面的大气条件。
参考答案
1.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锅炉加热装置可以实现全年生产,但其采摘只在11月到次年7月完成,8—10月是温室外番茄上市高峰,温室内番茄价格高,上市无竞争力。温室内番茄为工业化生产,农忙、热量和台风影响小。
2.答案: C
解析: 水肥一体化系统与传统农业生产相比,生产成本要高一些,水肥一起使用,回收,生产效率高,室内生产对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的影响小。
3.答案: B
解析: 国家推广智慧温室,实际是鼓励设施农业的发展,发展设施农业的目的,在于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改变单一依靠城市郊区供给城市蔬菜水果的现状,实现农产品供给的安全。为智慧温室提供劳动力的是当地农户,城市化水平并未体现。粮食生产利润率低,智慧玻璃温室生产成本高,不适宜生产粮食。
4.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城市群通过建设用地指标的分配实现城市之间的协调发展”,城市发展战略决定建设指标的分配。城市建设用地供应是前提,城市规划服务发展战略,发展战略影响城市特征。
5.答案: D
解析: 城市辐射功能核心是大城市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从而带动周边区域协调发展。ABC均为虹吸效应影响。
6.答案: C
解析: “和平方舟”医院船是我国首艘自行设计建造的万吨级专业医院船,其建造需要先进的船舶制造技术和专业化人才支撑。船只在广州建造,主要依托广州的工业基础和科技人才资源。原料供应、土地资源等并非此类高技术船舶选址的核心因素。
7.答案: A
解析: “和平方舟”医院船主要服务于医疗资源匮乏的国家和地区,如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其多次远航提供免费诊疗,重点缓解当地医疗资源短缺问题,而非单纯考虑经济或人口结构因素。
8.答案: B
解析: 作为可全球航行的专业医院船,“和平方舟”足迹覆盖传统陆地医院无法到达的区域,显著扩展了医疗服务的地理范围。其他选项如技术、成本等并非其移动性带来的独特优势。
9.答案: B
解析: 大峡谷的形成通常经历三个阶段:①地壳抬升:地壳运动导致岩层抬升,形成高地或高原;②流水下切侵蚀:河流沿抬升的岩层下切,形成峡谷雏形;③溶蚀崩塌:若岩层为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流水溶蚀和重力崩塌进一步塑造峡谷形态。A中“冰川侵蚀”多出现在高纬或高海拔地区,与典型峡谷成因不符;C、D涉及风力、火山等非主导作用,与流水主导的峡谷形成无关。
10.答案: A
解析: ①缩短通行时间,提高运输效率:花江峡谷大桥主跨1420米,桥面至谷底高差达625米,直接跨越峡谷天堑,大幅减少绕行距离,提升区域交通效率;②完善西南路网,加强省际联系:大桥连接贵州六枝与安龙,填补喀斯特地貌区的交通空白,成为西南路网关键节点,促进云贵高原与周边省际互联互通;③依托桥旅融合,推动文化传承:大桥周边规划悬崖酒店、观景平台等设施,与峡谷内摩崖石刻、民族风情等文化元素结合,形成“桥旅融合”模式,助力当地文化传播与传承;④优化物流网络,促进农业发展:峡谷区以旅游业为主导,农业促进缺乏依据,且促进农业发展不是其主要意义。
11.答案: D
解析: 海洋锋区为温度梯度大值区,即温差大,引起温差的原因为冷暖洋流相遇。风会影响海水温度,进一步影响温差,但不直接。
12.答案: D
解析: 冷空气南下,加大南下寒流强度,冷暖洋流相遇位置南移,锋区南移。
13.答案: A
解析: 海水的温度差异引起大气温度南北差异,形成锋面,冷暖气流动力作用下锋面气旋。锋面气旋影响下,阴雨天气多发,雾霾需要污染物。冷暖洋流相遇,水流速度减慢。
14.答案: D
解析: 表格中,森林演替中期,植被以白桦树为主,说明植被以落叶阔叶树为主,从演替顺序看,植被逐渐演变为针叶林,说明白桦树为落叶阔叶树。
15.答案: B
解析: 表格中,森林演替中,土壤容重降低,土壤容重与土壤孔隙度呈负相关关系,土壤孔隙度增加,即透气性增强。腐殖质属于有机质的一种,表格中有机质含量增加,腐殖质变化不明确,土壤pH值降低即酸性增强,土壤含氧量在材料中没有表述,为干扰项。
16.答案: C
解析: 植被演替后,叶面积指数降低,林木密度降低,说明林冠空隙增加,林冠空隙增加导致林下光照,热量条件变好,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增加。林冠空隙增加,光热条件变化,种间竞争增强,截留雨水减少,落叶松属于针叶林,生物循环慢。
17.答案: (1)遥感技术(RS):快速发现可能含稀土矿的区域,减少人工勘探范围。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为工作人员和设备提供精确定位,优化勘探路线。地理信息系统(GIS):整合地理数据,分析矿藏分布规律,指导后续勘探。
(2)施工修建基础设施,栖息地分割与碎片化;开采排放废水废气,环境污染威胁健康;露天开采剥离地表,植被破坏与食物链断裂。
(3)增加了我国稀土资源的储量基础,降低了对国外稀土进口的依赖程度,保障了我国相关产业的原材料供应稳定,维护了国家资源安全;为国内稀土产业提供稳定的原料支持,保障了稀土相关产业的安全,维护了国家经济安全;充足且稳定的稀土供应,确保了我国国防军工企业能够获得关键原材料,对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提升国防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8.答案: (1)秋冬季节;水位低,方便建坝;处于农闲季节,劳动力充足;淤积层上有灰烬层,表明有烧荒事件,应在秋冬季。
(2)早期坝使用中,泥沙淤积,蓄水区容量减少,可利用水资源减少;随聚落发展,粮食需求增加,灌溉需求增加;扩建坝体可以增加蓄水区容量。
(3)水坝的兴建表明史前先民处于对水资源管控的实践阶段;标志着史前先民的治水理念从最初被动防水御水转变为主动控水用水;部分实现了从适应自然到改造自然的跨越;标志着集约化农业的出现。
19.答案: (1)
(2)河套地区及其西北部地势西高东低,来自大陆内部气团下沉增温,形成暖干气团;河套地区远离海洋,周边多沙漠,水汽含量低,白天升温快,易形成暖干气团;河套地区东部南部地势较低,受夏季风影响,近地面多为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团。(温度相近的两个干湿气团交汇形成干线)
(3)陆地形成低压中心,锋面气旋发育,强度大,中心位置偏北,持续时间长;河套地区干线位于暖气团一侧,气温较高;来自大陆的偏西暖干气流和来自大洋的偏南暖湿气流在此处交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