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记叙文第04讲 标题和段落的作用(课件)(全国通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记叙文第04讲 标题和段落的作用(课件)(全国通用)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文学类作品阅读高频考点突破:
标题、段落的作用
【2025中考】文学类作品阅读专题复习(五)
标题作用梳理



标题作用梳理

常见考题
(1)文章以“……”为题有什么作用?
(2)把文章标题换成“……”好不好?为什么?
(3)从结构方面分析,标题“……”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标题作用梳理

常见作用梳理
(一)从内容上看: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所叙之事/中心事件
2.点明中心/主旨/写作缘由
3.指出文章的写作对象
《散步》《咏雪》《观沧海》《小圣施威降大圣》
《纪念白求恩》《回忆我的母亲》《秋天的怀念》
《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荷叶·母亲》

标题作用梳理
(二)从结构上看:
充当文章的行文线索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台阶》《驿路梨花》《背影》
(三)从写法上看:
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等修辞,对比、象征等表现手法,突出主题
《驿路梨花》《变色龙》《白杨礼赞》《井冈翠竹》
(四)从形式上看:
1.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用词新颖别致
3.化用古诗词、成语,富有诗意
4.含蓄隽永,具有象征意义。
《小圣施威降大圣》《再塑生命的人》
《“蛟龙”探海》<”一着”惊海天>
《驿路梨花》《往事依依》
《海燕》
段落作用梳理



常见题型
(1)× 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有什么表达效果)?
(2)从结构和内容上,说说 × 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3)文中某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4)× 段与 × 段能否互换?为什么?
(5)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段落作用梳理
(一)开头段落的作用:
1.从内容上看:
①概括具体的内容(情感)。
②设置悬念/以故事开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③以发问开篇,引发读者思考
④以诗词开篇,增加文采
⑤以环境描写开篇,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活动背景
⑥点明中心
⑦欲扬先抑,形成对比
⑧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推动情节发展/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

段落作用梳理
2.从结构上看:
①开篇点题
②总领全文
③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

段落作用梳理
(二)中间段落的作用:
1.从内容上看:概括具体的内容(情感)。
2.从结构上看:
①承接上文......的内容,
②引出下文......的内容,为下文......做铺垫

段落作用梳理
(三)结尾段落的作用:
1.从内容上看:
①概括具体的内容(情感)
②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升华主题
③引人深思,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2.从结构上看:
①篇末点题,画龙点睛 ②总结全文
③首尾呼应 ④前后照应
方法实践演练



标题的作用
①十三岁那年,我认识了初中同学荔枝。
②被唤作“荔枝”,缘于她名字的谐音。然而荔枝的身形却不似荔枝那般丰腴——如果非要用一种水果来形容她,她更像一根细高的甘蔗,荔枝给我的印象第一眼是瘦,第二眼是秀气。她有着细长而微挑的眉、上吊的凤眼,可她的鼻子圆而小巧,冲淡了她眉眼的凌厉,添了几分可爱。她的嘴巴也是小小的,抿唇时会勾出一道甜美的弧线。
③纤秀的荔枝却有着与外形不相匹配的独立、坚韧。
④荔枝的家庭不富裕,一套50平方米左右的小户型挤下了老老少少五口人:她和父母、弟弟以及姥姥。尤记得第一次带她去我家玩时,她对我拥有自己的房间、父亲有一墙的书这些在我看来再平常不过的事大加赞叹。
⑤中考结束,我们共同度过了一个没有作业和压力的暑假,那个假期,我第一次走进了她的家:一间饭厅兼客厅,一间小小的卫浴,母亲和弟弟睡主卧,她和姥姥在客卧睡上下铺,父亲总是睡在单位,每间屋子都显得老旧而斑驳,把我领进逼仄的家,她却没有丝毫的尴尬与不安,一边热情地招呼我,一边给全家做晚餐。那时年仅十五岁的她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张罗出一大桌子菜,荤素搭配,色香味俱全。在她家吃完饭,她不让我帮忙,独自一人又是洗碗又是拖地,俨然一副大人的样子。
例1:(2024·黑龙江牡丹江)《一个追风的女孩》
文章标题有什么作用?

⑥此后,我觉得她不那么像甘蔗了,倒像是一株顽强的野草,在有限的空间里蓬勃生长,铺洒出一片绿意。
⑦进入高中后,荔枝的母亲因为弟弟的叛逆对她不怎么上心,她也跟我抱怨过母亲的偏心,但高中的紧张和忙碌冲淡了所有的小情绪。记得上高三时的一个中午,她将母亲那辆单车骑了出来,带我去离校园蛮远的小吃街解馋,花的钱是她赚的稿费,又去湖边兜风。彼时正值仲春,阳光温煦,带着几分凉意的清风迎面而来,吹起我们的发丝。荔枝在风中畅快地高歌,又说到将来可能要经历的坎坷,描述她向往的未来,谈她的梦想——她想做一名战地记者,或是一名维和军人……那一天,我们约定高考完还要来到这里,迎着风飞驰。
⑧后来我们都顺利地考上了大学,她被北京的一所院校录取,我则将去成都。我们不能像从前那样每天见面了。我们没有浪费高考后的那个暑假,不仅兜了风,还一起去川西,欣赏了壮美的自然风光,提前探访我的大学。
⑨记得那天,我们在甘孜州理塘县,天很蓝,厚重的云层在雪山的衬托下显得很低,仿佛触手可及。我们在一处石滩上拍照,背景是雪山——神圣而庄严的雪山。她侧过脸的那一刹那,阳光为她白皙的脸庞镀上了一层金边,她的头发在风中恣意飞扬。我立即按下快门,为她拍下了这趟旅程中我们认为最完美的照片。
⑩返程时,她认真地说,虽然在追梦的路上迈进了一步,但前路漫漫,她要用自己的力量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也要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看着那双神采奕奕的眼睛,我仿佛又回到了十三岁第一次见面时,她坐在我前桌,回头笑着说“你好”,又想起上高三时的那个中午,她骑单车载着我在湖边兜风,在风中聊未来,聊梦想。
如今我们虽然天各一方,但在夜深人静时,我常常会想起荔枝,想起那个追风的女孩。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问题:文章标题有什么作用?
①是文章行文线索,贯穿全文。②交代了文章写作对象——一个追风的女孩。③暗示文章主旨,表现了女孩对梦想的执着追求。④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方法实践演练

段落的作用
例2:(2024·内蒙古通辽)《科尔沁草原上的城市》
2.请你分析文章第⑨段的作用。(结尾段)
⑨不管走得有多远,我都不会忘记西辽河的碧波荡漾,不会忘却这片草原,都会忘情地拥抱这绿色故乡……
①对前文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强调了作者对通辽的深情厚谊和无限眷念;②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对家乡通辽的热爱和怀念。
中考真题巩固

请完成《文学类作品阅读:2024年全国各地中考真题汇编》以下练习:
(一)《_________“密谋”》4题 (二)《永不凋落的红叶》5题
(五)《又见榆钱飘》1题 (六)(2024·广东广州·中考真题)4题
(八)《栀子花》4题 (十)《光荣匾》1题
(十一)《五月菜油香》1题 (十四)(2024·辽宁中考)5题
(二十五)《山里的春天》3题 (三十)《姥爷的小人书》2题、4题

(一)《_________“密谋”》4题
同学们对于文章使用哪个题目产生了分歧。请选择你认为恰当的一个,并说明理由。
A.《成长,是妈妈的一场精心“密谋”》
B.《妈妈的“密谋”》。
选择 A《成长,是妈妈的一场精心“密谋”》更恰当。理由:这个题目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即妈妈通过一系列的 “密谋” 促使“我”成长。“精心”一词体现了妈妈的用心良苦,突出了妈妈对“我”深沉的爱。同时,这个题目更具吸引力,能引发读者的好奇心,让读者想了解妈妈是如何通过“密谋”让“我”成长的。而 B《妈妈的 “密谋”》相对比较笼统,没有明确指出“密谋”的目的和意义。

(二)《永不凋落的红叶》5题
小徐想仍以文章标题为微电影命名,请你谈谈标题《永不凋落的红叶》好在哪里。
红叶象征着小女孩对父亲的思念和缅怀,也象征着父亲的奉献精神和高尚品质。红叶永不凋落,寓意着这种情感和精神将永远传承下去,不会消失。标题给人一种温暖、美好的感觉,与故事中红叶的美丽景色相呼应,营造出一种深情、感人的氛围。富有诗意的标题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让读者想要了解红叶背后的故事。

(五)《又见榆钱飘》1题
分析文章标题“又见榆钱飘”的妙处。
①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②是贯穿全文的线索;③写出了榆钱灵动优美的姿态,表达了作者对榆钱的惦念和喜爱之情。

(六)(2024·广东广州·中考真题)4题
请从以下两个标题中选择一个作为本文的标题,并说明理由。
①《让我们成为朋友》 ②《飞翔的歌唱者和沉默的固守者》
示例一:选择《让我们成为朋友》。理由:这个标题直接点明了沙粒给云雀写信的目的,即渴望与云雀成为朋友,体现了文章的主题——对友谊的渴望和追求;同时,标题简洁明了,富有亲和力,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示例二:选择《飞翔的歌唱者和沉默的固守者》。理由:这个标题概括了云雀和沙粒不同的生活状态和特点,云雀会飞翔会歌唱,而沙粒固守在沙漠中沉默,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能引发读者对不同生命状态的思考;标题富有诗意和哲理性,使文章更具深度。

(八)《栀子花》4题
第⑦段划线句有何作用。
划线句写出了小时候爱打扮、很洋气的母亲,与记事以来操劳忙碌无暇顾及形象的母亲形成对比,衬托母亲勤劳朴实和忘我的奉献精神;既为“我”替母亲戴栀子花作铺垫,也为最后“我”在母亲面前感到惭愧遗憾作铺垫。(意思对即可)。

中考真题巩固
(十)《光荣匾》1题
简述本文为何以“光荣匾”为题。
以“光荣匾”为题,是因为“光荣匾”在文章中起到了重要的线索作用,它串联起了多个与之相关的人物和故事;同时,“光荣匾”也体现了文章的主题——表彰和纪念英雄和烈士以及传承他们的奋斗和牺牲精神;此外,“光荣匾”还增强了文章的情感表达,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英雄和烈士的崇高和伟大。

中考真题巩固
(十一)《五月菜油香》1题
有人说文章开头两段与后文关系不大,你认为呢?请说明理由。
我认为关系很大。开篇点题,通过对油菜花的辨析,指出成长需要培养观察能力,需要体验生活;引发读者对教育的思考,为下文叙写回忆用油菜籽榨油作铺垫。

中考真题巩固
(十四)(2024·辽宁中考)5题
从下面两个选项中选择一个作为标题,并说明理由。
A.迎击海浪的女兵 B.最爱万顷浪花白。
选择B“最爱万顷浪花白”作为标题;
理由如下:标题“最爱万顷浪花白”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即女兵对海军生活的热爱,尤其是对浪花白的痴迷和向往;“万顷浪花白”不仅代表了大海上翻滚的浪花,更象征着女兵在海军生涯中经历的种种挑战和磨砺,以及她所展现出的坚韧、勇敢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种象征意义使得标题更加富有内涵和深度;“最爱万顷浪花白”这个标题更加富有诗意和美感,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和阅读兴趣。同时,它也更容易引发读者对女兵成长历程和内心世界的共鸣和思考。综上所述,“最爱万顷浪花白”作为标题既紧扣主题又富有象征意义、情感表达和吸引力,因此是更合适的选择。

中考真题巩固
(二十五)《山里的春天》3题
本文以小女孩穿上军装的情景作为结尾,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
①象征着抗日精神的传承,给未来带来希望。②营造温馨美好的氛围,凸显军民一家亲的融洽。③深化主题,展现八路军与百姓间深厚情谊,强化团结抗日的力量。女孩的举动和母亲的笑,生动体现军民鱼水情,让读者深切感受到战争中温暖、乐观的一面,也使文章在温情中收尾,余味悠长。

中考真题巩固
(三十)《姥爷的小人书》2题、4题
2.请分析第⑦段在文中的作用。
第⑦段承上启下。承接上文作者离开老家定居北京后学业繁重、无暇看小人书的情节,同时引出下文对姥爷珍藏小人书、喜欢孩子们安静读书的回忆。这一段不仅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也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即姥爷对小人书的深厚情感和对过去的怀念。

中考真题巩固
(三十)《姥爷的小人书》2题、4题
4.本文以《姥爷的小人书》为题有什么作用。
作用:(1)揭示文章的主要内容,本文围绕姥爷珍藏的小人书展开的故事(2)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让人好奇姥爷与小人书之间有什么故事;(3)体现文章的主题,即通过对姥爷和小人书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知识的热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