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佑文校2025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1.(2025·紫金模拟)2025年哈尔滨亚洲冬季运动会精彩纷呈。下列说法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烟花燃放光芒绚丽 B.冰面被滑行留下划痕C.冰壶刷冰后冰面形成水膜 D.冰球被击打在冰面快速滑动2.(2025·紫金模拟)长沙马王堆墓是汉代时期的一个重要墓葬,出土的珍贵文物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A.素纱单衣 B.长沙丞相铜印 C.君幸食小漆盘 D.马王堆一号墓木椁A.A B.B C.C D.D3.(2025·紫金模拟)下列物质均具有可燃性,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CH4 B.CO C.H2 D.C2H5OH4.(2025·紫金模拟)氮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下列化学用语能表示三个氮分子的是A. B. C.3N D.5.(2025·紫金模拟)硒元素有防癌作用,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硒的核电荷数为34 B.硒属于非金属元素C.硒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D.硒元素位于第四周期6.(2025·紫金模拟)金刚石“对顶砧”技术可“点水成冰”。在常温极高压条件下,水可形成密度更大的冰,原理如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金刚石由原子构成B.过程中金刚石转化成了石墨C.“热冰”和水所含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D.水转化为“热冰”过程中分子间隔变小7.(2025·紫金模拟)认识的制取及性质。下列装置及部分方案合理的是A.发生装置 B.收集装置C.检查气密性 D.验满8.(2025·紫金模拟)绘制碳循环简图(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B.化石燃料不充分燃烧转化为COC.动植物遗骸在一定条件可形成化石燃料D.海水吸收CO2生成非常稳定的碳酸9.(2025·紫金模拟)中考试卷答题卡中用于识别考生信息的条形码背面有黏性,其黏性主要来源于胶黏剂——丙烯酸。丙烯酸的化学式为C3H4O2,下列关于丙烯酸的说法合理的是A.丙烯酸中含有氧分子B.丙烯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gC.丙烯酸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D.丙烯酸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10.(2025·紫金模拟)2025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生态修复”。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推广使用氢能源公交车 B.焚烧秸秆以增加土壤肥力C.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 D.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11.(2025·紫金模拟)逻辑推理正确的是A.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则同种元素质子数一定相同B.溶液是均一的,则均一的液体一定是溶液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12.(2025·紫金模拟)下列劳动实践与所述的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选项 劳动实践 化学知识A 炉具清洁剂去除油污 NaOH能与油污反应B 炒菜时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隔绝氧气C 用石灰浆粉刷墙壁 石灰浆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钙D 洗净后的铁锅及时擦干水分 铁只与水反应生锈A.A B.B C.C D.D13.(2025·紫金模拟)硝酸钾可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其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B.20℃时,100g水能完全溶解40g硝酸钾C.将溶液由b点转化为a点,有晶体析出D.a点溶液升温到50℃可转化为c点溶液14.(2025·紫金模拟)芯片蚀刻过程中,当物质NF3与硅反应时生成的物质均为气体,在蚀刻物表面不留任何残留物。该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硅元素化合价改变B.反应后原子数目增大了C.上述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D.空气中物质丁的质量分数为78%15.(2025·紫金模拟)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实验设计实验目的 A.称量试剂混合前后的质量,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探究溶剂种类对溶解性的影响 C.探究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D.验证氧气的助燃性A.A B.B C.C D.D16.(2025·紫金模拟)《梦溪笔谈》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其中也蕴含着不少化学知识。书中记载了一种墨的制作过程,如图所示。(1)松木主要成分之一是纤维素(C6H10O5)n,从元素组成角度看,纤维素属于 (填“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2)“燃烧成烟”过程中主要发生反应产生炭黑,用炭黑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这是因为 。若在氧气不充足的情况下燃烧,可能会产生有毒气体 (填化学式)。(3)“收集烟炱”后加入动物胶等进行“搅拌”。搅拌均匀后“成型”得到墨,从混合物分离角度看,这是将烟炱从混合物中 出来。(4)为了使松木燃烧更充分,在燃烧过程中可采取的措施是 。17.(2025·紫金模拟)氨能——未来清洁新能源通常情况下,氨气(NH3)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常温加压即可被液化。液氨用途广泛,工业上常用作化肥、化工原料、制冷剂,也可用作液体燃料,在纯氧中完全燃烧产物只有水和N2。工业合成氨的历史已有一百多年,反应原理主要是H2和N2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经催化合成NH3。为解决合成转化率低的问题,反应后可将NH3从混合气体中分离出来,将未反应的H2和N2重新混合继续合成。在将来,氨燃料有望在航海、航空和燃料电池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氨能有望成为未来理想的清洁能源,将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1)氨气被压缩成液氨,从微观角度分析,这一过程发生变化的是 。(2)若氨气发生泄漏易被人发觉,理由是 ,氨气泄漏可立即用 吸收。(3)氨气在空气中无法燃烧,但能在纯氧中燃烧,说明氨气燃烧的剧烈程度与 有关。(4)工业上利用N2和H2合成氨的反应方程式为: 。(5)“氨能”作为清洁能源的优点有 。18.(2025·紫金模拟)某学习小组以“气体制备”为主题开展基础实验与跨学科实践。(1)气体的制取(图1)。i.仪器a的名称是 。ii.甲同学选用装置A制取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欲收集一瓶干燥的O2,收集装置最好选用 (填字母)。乙同学选用装置B制取CO2,反应时液面应不低于 (填“m”或“n”)位置。(2)跨学科实践:利用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原理,小明自制了图2的家庭简易制氧机。①利用可以抽拉的线绳,可以实现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溶液的接触与分离,这样设计的优点 ;②若想监测产生氧气的气流速度,图中有一处不足之处,改进措施是将 (填“a”或“b”)端导管伸入水面下。19.(2025·紫金模拟)学习了酸、碱、盐的相关知识后,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无现象反应的可视化实验。探究一:图甲所示试管内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那么该如何设计实验来探究氢氧化钠和稀硫酸是否发生反应呢?【查阅资料】(1)Na2SO4溶液、BaCl2溶液均呈中性,NaOH的俗称是 。【演示实验】(2)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稀H2SO4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有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作出猜想】(3)猜想1: ;猜想2:有Na2SO4和H2SO4;猜想3:有Na2SO4和NaOH。【实验探究】(4)取反应后的溶液分别加入试管A、B中。实验序号 操作 现象 结论1 向A中滴加少量CuSO4溶液 无明显现象 不含 2 向B中滴加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含有H2SO4【分析评价】(5)有同学认为实验2结论不够严谨,理由是 。探究二:(6)图乙所示实验中装置B内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要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兴趣小组做了图丙的数字化实验,则图中的曲线 (填“A”或“B”)表示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实验结论】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我们可以通过证明反应物减少或消失或生成物存在证明反应的发生。20.(2025·紫金模拟)菱镁矿(主要成分为MgCO3)高温煅烧制备氧化镁,氧化镁和可溶性的碘酸盐,粉煤灰与水混合可得到碳酸镁水泥(MPC),该MPC生成示意图如图所示。(1)菱镁矿的化学性质与碳酸钙相似,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MgO和 (填化学式),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前后镁元素的化合价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2)混合反应器中磷酸盐常用磷酸二氢钾(KH2PO4)。在农业上,磷酸二氢钾属于 (填“磷肥”“钾肥”或“复合肥”)。(3)查阅资料得知MPC的性能(如抗压强度)与粉煤灰替代量存在一定关系,如图所示。当粉煤灰替代量在 时,MPC的抗压强度最好。(4)菱镁矿与碳在高温条件下也能得到氧化镁和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5)等质量的下列物质制取MgO的质量最大的是 (填字母)。a.MgCO3 b.Mg(OH)2 c.Mg2(OH)2CO321.(2025·紫金模拟)科研人员提出一种回收利用铜冶炼产生的废渣(含CuO)的新方法,助力产业逐“绿”前行。新方法从废渣中提取铜的装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1)CuO中铜元素的化合价是 ,铜、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应用新方法从废渣中提取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i.以该方法处理某废渣样品的实验数据如图2所示。据图计算,反应从开始至10分钟,提取的铜的质量为 g。ii.我国每年产生废渣约6000万吨,假设废渣中CuO的质量分数为40%,用新方法处理6000万吨废渣,理论上可提取铜 万吨(写出计算过程)。iii.传统方法通常使用CO还原CuO,新方法能使产业更加绿色环保的原因是 (写一种)。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解析】【解答】A、烟花燃放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符合题意;B、冰面被滑行留下划痕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不符合题意;C、冰面形成水膜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不符合题意;D、冰球在冰面快速滑动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来解答。2.【答案】B【知识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素纱单衣的材料主要是是蚕丝,蚕丝属于天然材料,A不符合题意;B、铜印是铜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B符合题意;C、君幸食小漆盘的主要成分为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C不符合题意;D、马王堆一号墓木椁的材料是木头,属于天然材料,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材料可以分为:无机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无机材料可分为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可分为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3.【答案】B【知识点】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解析】【解答】A、CH4不属于氧化物,A错误;B、CO属于氧化物,B正确;C、H2不属于氧化物,C错误;D、C2H5OH不属于氧化物,D错误。故答案为:B。【分析】氧化物的定义为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4.【答案】A【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解析】【解答】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分子,就在该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三个氮分子可表示为3N2。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物质由分子构成的化学式的书写是在元素符号右下方添加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由几个原子构成,分子的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来解答。5.【答案】C【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的核电荷数,则硒的核电荷数为34,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硒为“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硒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在化学变化中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元素周期数=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硒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则硒元素位于第四周期,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可知,左上方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原子序数=原子核电荷数=电子数,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以及是否是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该原子得失电子数以及该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原子的电子层数决定元素的周期数来解答。6.【答案】B【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解析】【解答】A、金刚石为碳单质,是由原子构成,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过程中金刚石把水变成冰,金刚石没有发生变化,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热冰”和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水转化为“热冰”过程中,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隔减小,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物质由分子、原子和离子构成,金刚石和石墨是不同的物质,互相转换是化学变化;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分子间有间隔来解答。7.【答案】C【知识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解析】【解答】A、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该发生装置错误,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图为向下排空气法,该收集装置错误,不符合题意;C、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是连接装置,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该操作正确,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验满的方法为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证明已经收集满,不能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不加热的装置为发生装置来解答;B、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易溶于水,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来解答;C、根据制取氧气的简易装置的气密性的检查是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观看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来解答;D、根据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验满的方法为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看燃着的木条是否熄灭来解答。8.【答案】D【知识点】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解析】【解答】A、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O2,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化石燃料充分燃烧转化成CO2,不充分燃烧转化为CO,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动植物遗骸在一定条件可形成化石燃料,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海水吸收CO2生成的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海水可以大量吸收二氧化碳来封存二氧化碳;动植物的遗骸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化石燃料为不可再生能源来解答。9.【答案】C【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解析】【解答】A、丙烯酸(C3H4O2)是由丙烯酸分子构成的,分子由原子构成,丙烯酸分子中含有氧原子,并不含氧分子,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丙烯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4+16×2=72,而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从丙烯酸的化学式(C3H4O2)可知,丙烯酸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说法正确,符合题意;D、丙烯酸是由丙烯酸分子构成,一个丙烯酸分子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1个分子由几个原子构成;物质由元素组成以及元素的质量,物质的化学式的式量是一个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质量总和,相对原子质量的国际单位是“1”来解答。10.【答案】B【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保护水资源;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解析】【解答】A、推广使用氢能源公交车,氢气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有利于生态环境,符合 “生态修复” 主题;B、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烟尘,污染空气,不利于生态环境,不符合 “生态修复” 主题;C、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可减少水体污染,有利于生态修复,符合 “生态修复”主题;D、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能减少白色污染,有利于生态环境,符合 “生态修复” 主题。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减少化石燃料燃烧,防止水体污染和空气污染,使用降解塑料,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来爱护空气来解答。11.【答案】A【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元素的概念;单质和化合物【解析】【解答】A、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同种元素的质子数一定相同,该推理正确,符合题意;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均一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水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该推理错误,不符合题意;C、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故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推理错误,不符合题意;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由氧元素组成的混合物,该推理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A、根据元素的概念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来解答;B、根据溶液的概念是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来解答;C、根据中和反应的概念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来解答;D、根据单质的概念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来解答。12.【答案】D【知识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解析】【解答】A、炉具清洁剂的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钠能与油污反应,故可用于除去油污,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炒菜时着火可用锅盖盖灭来隔绝氧气,实现灭火的目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石灰浆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用石灰浆粉刷墙壁石灰浆中的氢氧化钙与CO2反应生成坚硬的碳酸钙,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氢氧化钠与油污反应来除去油污来解答;B、根据灭火的原理是隔绝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降低温度来达到灭火的目的来解答;C、根据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来解答;D、根据铁和氧气、水反应生成铁锈来解答。13.【答案】C【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1.6g硝酸钾固体,则20℃时,将40g硝酸钾放入10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31.6g,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将溶液由b点转化为a点,需要降低温度,有晶体析出,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D、c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a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则只通过升温无法将a点溶液转化为c点溶液,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可通过降温结晶析出硝酸钾,某温度时的溶解度的含义理解该温度下的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以及饱和与不饱和的转换来解答。14.【答案】A【知识点】空气的组成;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解析】【解答】根据微观示意图,NF3(甲)和Si(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SiF4(丙)和N2(丁)。A、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之和为零,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反应前Si中硅元素显0价,反应后SiF4中硅元素显+4价,因此反应前后硅元素化合价改变,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四种物质中NF3、SiF4、N2均由分子构成,Si由原子构成,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空气中物质丁(N2)的体积分数约为78%,而质量分数不是78%,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反应模型图分析可知是氟化氮和硅反应生成氟化硅和氮气;化合物中正负价的代数和为0,单质中的元素的化合价为0;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物质由分子、原子构成;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是78%,氧气是21%来解答。15.【答案】D【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解析】【解答】A、铜不和氯化镁反应,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该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B、该实验中变量不唯一,不能探究溶剂种类对溶解性的影响,该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C、红磷放在热水中,白磷放在氧气中,没有控制变量,不能探究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该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D、硫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该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化学变化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来解答;B、根据控制单一变量法,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剂性来解答;C、根据可燃物反应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的同时温度达到着火点,同种物质在同一温度的情况下与氧气接触或不接触来解答;D、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硫在空气中燃烧或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来解答。16.【答案】(1)有机化合物(2)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CO(3)分离(4)鼓入充足的氧气【知识点】碳的化学性质;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解析】【解答】(1)有机物是含有碳元素的物质,而纤维素(C6H10O5)n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而CO、CO2、H2CO3、碳酸盐中的任何一种物质与无机物的性质相同,属于无机物。(2)炭黑主要成分是碳,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用炭黑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长时间不变色;松木含碳元素,氧气不充足时不完全燃烧会产生有毒的一氧化碳(CO)。(3)搅拌均匀后成型得到墨,是将烟炱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4)将松木粉碎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鼓入充足的氧气能保证氧气供应,这些措施都能使松木燃烧更充分。【分析】(1)根据有机物的概念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来解答;(2)根据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稳定,碳在氧气不足时燃烧产物是有毒的一氧化碳来解答;(3)根据混合物是由不同物质混合而成,墨从烟台中分离出来来解答;(4)根据增大氧气的浓度,不断通入空气使其充分燃烧来解答。(1)纤维素(C6H10O5)n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且不属于CO、CO2、H2CO3、碳酸盐中的任何一种,所以属于有机化合物。(2)炭黑主要成分是碳,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用炭黑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长时间不变色;松木含碳元素,氧气不充足时不完全燃烧会产生有毒的一氧化碳(CO)。(3)搅拌均匀后成型得到墨,是将烟炱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4)将松木粉碎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鼓入充足的氧气能保证氧气供应,这些措施都能使松木燃烧更充分。17.【答案】(1)分子间的间隔变小(2)氨气有刺激性气味;水(3)氧气的浓度(4)(5)燃烧产物只有水和氮气,无污染(或常温加压即可被液化,便于储存和运输等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解析】【解答】(1)氨气被压缩成液氨,是因为在压缩过程中,氨气分子间的间隔变小。(2)氨气有刺激性气味,泄漏时易被人察觉;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泄漏时可用水吸收。(3)空气中氧气浓度较低,氨气在空气中无法燃烧,但在纯氧中能燃烧,说明燃烧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4)根据题意,N2和H2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NH3,化学方程式为。(5)从文中可知,氨气在纯氧中完全燃烧产物只有水和氮气,对环境无污染;且常温加压即可被液化,便于储存和运输,这些都是 “氨能” 作为清洁能源的优点。【分析】(1) 根据分子的特性有分子在运动,分子间有间隔,同种物质气态分子间的间隔最大来解答;(2)根据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氨气溶于水生成氨水来解答;(3)根据物质的燃烧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和物质的接触面积有关来解答;(4)根据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来解答;(5)根据氨能的清洁能源的优点是燃烧产物只有水和氮气,无污染,常温加压即可被液化,便于储存和运输等来解答。(1)氨气被压缩成液氨,是因为在压缩过程中,氨气分子间的间隔变小。(2)氨气有刺激性气味,泄漏时易被人察觉;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泄漏时可用水吸收。(3)空气中氧气浓度较低,氨气在空气中无法燃烧,但在纯氧中能燃烧,说明燃烧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4)根据题意,N2和H2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NH3,化学方程式为。(5)从文中可知,氨气在纯氧中完全燃烧产物只有水和氮气,对环境无污染;且常温加压即可被液化,便于储存和运输,这些都是 “氨能” 作为清洁能源的优点。18.【答案】(1)水槽;;C;m(2)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a【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解析】【解答】(1)ⅰ仪器a是水槽。ⅱ、装置A是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且试管口有棉花,适合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化学方程式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较干燥,所以选C装置收集;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时,为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液面应不低于m位置,形成液封。(2)①抽拉细绳能使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溶液接触或分离,接触时反应发生,分离时反应停止,所以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②根据图2,左侧塑料瓶产生氧气,氧气不易溶于水,经过水会形成气泡,要监测氧气气流速度,需将a端导管伸入水面下,通过观察气泡冒出速率判断。【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见仪器,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发生装置,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来选择收集装置来解答;(2)根据图2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a导管伸入水中来检验制取氧气的速度来解答。(1)ⅰ、根据图像,仪器a是水槽。ⅱ、装置A是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且试管口有棉花,适合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化学方程式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较干燥,所以选C装置收集;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时,为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液面应不低于m位置,形成液封。(2)①抽拉细绳能使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溶液接触或分离,接触时反应发生,分离时反应停止,所以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②根据图2,左侧塑料瓶产生氧气,氧气不易溶于水,经过水会形成气泡,要监测氧气气流速度,需将a端导管伸入水面下,通过观察气泡冒出速率判断。19.【答案】烧碱;2NaOH+H2SO4=Na2SO4+2H2O;Na2SO4;氢氧化钠(NaOH);Na2SO4也能与BaCl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CO2+2NaOH=Na2CO3+H2O;B【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解析】【解答】(1)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2)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的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3)反应有可能恰好完全反应,也可能氢氧化钠和硫酸中有一种物质剩余,结合其它两个猜想,故猜想1为:Na2SO4;(4)硫酸铜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若加入硫酸铜溶液无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含氢氧化钠;(5)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钠,而硫酸钠也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故实验2结论不严谨;(6)石灰石中的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B装置中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水吸收二氧化碳的量较少,压强降低的较小,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大,压强降低的较大,故B表示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分析】根据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放热,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氯化钠,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烧瓶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时气体减少压强减小,但是水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少来解答。20.【答案】(1)CO2;分解反应;不变(2)复合肥(3)30%(4)(5)b【知识点】盐的化学性质;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解答】(1)MgCO3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MgO和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此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反应前后镁元素的化合价都为+2价,所以不变;(2)“磷酸二氢钾”含有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钾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3)分析图中数据可知,当粉煤灰替代量在30%时,MPC的抗压强度最好;(4)碳酸镁与碳在高温条件下也能得到氧化镁和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设MgCO3、Mg(OH)2、Mg2(OH)2CO3都是1,可得:、、则>>,所以等质量的MgCO3、Mg(OH)2、Mg2(OH)2CO3三种物质中Mg(OH)2生成的氧化镁最多,故选b。【分析】1.化合反应定义为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特点可以总结为“多变一”。分解反应的定义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特点可以总结为“一变多”。复分解反应的定义为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置换反应的定义为反应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物是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2.氮、磷、钾,是植物生长需要的三种营养元素。化学肥料通常可以分为钾肥、氮肥、磷肥和复合肥料。铵态氮肥通常不能与显碱性的物质混用,如草木灰。 (1)MgCO3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MgO和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此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反应前后镁元素的化合价都为+2价,所以不变;(2)“磷酸二氢钾”含有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钾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3)分析图中数据可知,当粉煤灰替代量在30%时,MPC的抗压强度最好;(4)碳酸镁与碳在高温条件下也能得到氧化镁和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设MgCO3、Mg(OH)2、Mg2(OH)2CO3都是1,可得:、、则>>,所以等质量的MgCO3、Mg(OH)2、Mg2(OH)2CO3三种物质中Mg(OH)2生成的氧化镁最多,故选b。21.【答案】(1)+2;4∶1(2)2.58;解:理论上可提取铜的质量为x。x=1920万吨答:理论上可提取铜1920万吨。;新方法的产物是水,对环境无污染【知识点】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式的相关计算【解析】【解答】(1)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而CuO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铜元素化合价为+2价;氧化铜中铜、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4×1):(16×1)=4:1;(2)i、0分钟时提取铜的质量为15.0g×28.0%=4.2g;10分钟时铜的质量为9.0g×18.0%=1.62g;故反应从开始至10分钟,提取铜的质量为4.2g-1.62g=2.58g;ii、 解:理论上可提取铜的质量为x。x=1920万吨答:理论上可提取铜1920万吨。iii、传统方法通常使用CO还原CuO,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新方法用氢气在一定条件下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水,能使产业更加绿色环保的原因是氢气还原氧化铜产物为水,对环境无污染。【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正负价代数和为0,物质中元素的质量来解答;(2)根据图2分析不同时间提取铜的质量,以及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的方程式中已知氧化铜的质量和式量来计算铜的质量,该反应的优点是产物是水,对环境无污染来解答。(1)CuO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铜元素化合价为+2价;铜、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4×1):(16×1)=4:1;(2)i、0分钟时,铜的质量为15.0g×28.0%=4.2g;10分钟时,铜的质量为9.0g×18.0%=1.62g;故反应从开始至10分钟,提取铁的质量为4.2g-1.62g=2.58g;ii、见答案;iii、传统方法通常使用CO还原CuO,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新方法用氢气在一定条件下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水,能使产业更加绿色环保的原因是氢气还原氧化铜产物为水,对环境无污染。1 / 1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佑文校2025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1.(2025·紫金模拟)2025年哈尔滨亚洲冬季运动会精彩纷呈。下列说法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烟花燃放光芒绚丽 B.冰面被滑行留下划痕C.冰壶刷冰后冰面形成水膜 D.冰球被击打在冰面快速滑动【答案】A【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解析】【解答】A、烟花燃放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符合题意;B、冰面被滑行留下划痕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不符合题意;C、冰面形成水膜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不符合题意;D、冰球在冰面快速滑动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来解答。2.(2025·紫金模拟)长沙马王堆墓是汉代时期的一个重要墓葬,出土的珍贵文物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A.素纱单衣 B.长沙丞相铜印 C.君幸食小漆盘 D.马王堆一号墓木椁A.A B.B C.C D.D【答案】B【知识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素纱单衣的材料主要是是蚕丝,蚕丝属于天然材料,A不符合题意;B、铜印是铜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B符合题意;C、君幸食小漆盘的主要成分为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C不符合题意;D、马王堆一号墓木椁的材料是木头,属于天然材料,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材料可以分为:无机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无机材料可分为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可分为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3.(2025·紫金模拟)下列物质均具有可燃性,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CH4 B.CO C.H2 D.C2H5OH【答案】B【知识点】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解析】【解答】A、CH4不属于氧化物,A错误;B、CO属于氧化物,B正确;C、H2不属于氧化物,C错误;D、C2H5OH不属于氧化物,D错误。故答案为:B。【分析】氧化物的定义为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4.(2025·紫金模拟)氮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下列化学用语能表示三个氮分子的是A. B. C.3N D.【答案】A【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解析】【解答】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分子,就在该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三个氮分子可表示为3N2。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物质由分子构成的化学式的书写是在元素符号右下方添加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由几个原子构成,分子的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来解答。5.(2025·紫金模拟)硒元素有防癌作用,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硒的核电荷数为34 B.硒属于非金属元素C.硒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D.硒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答案】C【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的核电荷数,则硒的核电荷数为34,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硒为“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硒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在化学变化中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元素周期数=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硒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则硒元素位于第四周期,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可知,左上方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原子序数=原子核电荷数=电子数,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以及是否是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该原子得失电子数以及该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原子的电子层数决定元素的周期数来解答。6.(2025·紫金模拟)金刚石“对顶砧”技术可“点水成冰”。在常温极高压条件下,水可形成密度更大的冰,原理如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金刚石由原子构成B.过程中金刚石转化成了石墨C.“热冰”和水所含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D.水转化为“热冰”过程中分子间隔变小【答案】B【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解析】【解答】A、金刚石为碳单质,是由原子构成,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过程中金刚石把水变成冰,金刚石没有发生变化,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热冰”和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水转化为“热冰”过程中,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隔减小,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物质由分子、原子和离子构成,金刚石和石墨是不同的物质,互相转换是化学变化;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分子间有间隔来解答。7.(2025·紫金模拟)认识的制取及性质。下列装置及部分方案合理的是A.发生装置 B.收集装置C.检查气密性 D.验满【答案】C【知识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解析】【解答】A、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该发生装置错误,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图为向下排空气法,该收集装置错误,不符合题意;C、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是连接装置,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该操作正确,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验满的方法为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证明已经收集满,不能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不加热的装置为发生装置来解答;B、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易溶于水,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来解答;C、根据制取氧气的简易装置的气密性的检查是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观看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来解答;D、根据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验满的方法为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看燃着的木条是否熄灭来解答。8.(2025·紫金模拟)绘制碳循环简图(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B.化石燃料不充分燃烧转化为COC.动植物遗骸在一定条件可形成化石燃料D.海水吸收CO2生成非常稳定的碳酸【答案】D【知识点】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解析】【解答】A、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O2,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化石燃料充分燃烧转化成CO2,不充分燃烧转化为CO,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动植物遗骸在一定条件可形成化石燃料,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海水吸收CO2生成的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海水可以大量吸收二氧化碳来封存二氧化碳;动植物的遗骸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化石燃料为不可再生能源来解答。9.(2025·紫金模拟)中考试卷答题卡中用于识别考生信息的条形码背面有黏性,其黏性主要来源于胶黏剂——丙烯酸。丙烯酸的化学式为C3H4O2,下列关于丙烯酸的说法合理的是A.丙烯酸中含有氧分子B.丙烯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gC.丙烯酸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D.丙烯酸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答案】C【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解析】【解答】A、丙烯酸(C3H4O2)是由丙烯酸分子构成的,分子由原子构成,丙烯酸分子中含有氧原子,并不含氧分子,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丙烯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4+16×2=72,而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从丙烯酸的化学式(C3H4O2)可知,丙烯酸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说法正确,符合题意;D、丙烯酸是由丙烯酸分子构成,一个丙烯酸分子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1个分子由几个原子构成;物质由元素组成以及元素的质量,物质的化学式的式量是一个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质量总和,相对原子质量的国际单位是“1”来解答。10.(2025·紫金模拟)2025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生态修复”。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推广使用氢能源公交车 B.焚烧秸秆以增加土壤肥力C.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 D.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答案】B【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保护水资源;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解析】【解答】A、推广使用氢能源公交车,氢气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有利于生态环境,符合 “生态修复” 主题;B、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烟尘,污染空气,不利于生态环境,不符合 “生态修复” 主题;C、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可减少水体污染,有利于生态修复,符合 “生态修复”主题;D、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能减少白色污染,有利于生态环境,符合 “生态修复” 主题。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减少化石燃料燃烧,防止水体污染和空气污染,使用降解塑料,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来爱护空气来解答。11.(2025·紫金模拟)逻辑推理正确的是A.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则同种元素质子数一定相同B.溶液是均一的,则均一的液体一定是溶液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答案】A【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元素的概念;单质和化合物【解析】【解答】A、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同种元素的质子数一定相同,该推理正确,符合题意;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均一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水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该推理错误,不符合题意;C、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故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推理错误,不符合题意;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由氧元素组成的混合物,该推理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A、根据元素的概念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来解答;B、根据溶液的概念是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来解答;C、根据中和反应的概念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来解答;D、根据单质的概念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来解答。12.(2025·紫金模拟)下列劳动实践与所述的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选项 劳动实践 化学知识A 炉具清洁剂去除油污 NaOH能与油污反应B 炒菜时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隔绝氧气C 用石灰浆粉刷墙壁 石灰浆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钙D 洗净后的铁锅及时擦干水分 铁只与水反应生锈A.A B.B C.C D.D【答案】D【知识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解析】【解答】A、炉具清洁剂的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钠能与油污反应,故可用于除去油污,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炒菜时着火可用锅盖盖灭来隔绝氧气,实现灭火的目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石灰浆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用石灰浆粉刷墙壁石灰浆中的氢氧化钙与CO2反应生成坚硬的碳酸钙,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氢氧化钠与油污反应来除去油污来解答;B、根据灭火的原理是隔绝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降低温度来达到灭火的目的来解答;C、根据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来解答;D、根据铁和氧气、水反应生成铁锈来解答。13.(2025·紫金模拟)硝酸钾可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其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B.20℃时,100g水能完全溶解40g硝酸钾C.将溶液由b点转化为a点,有晶体析出D.a点溶液升温到50℃可转化为c点溶液【答案】C【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1.6g硝酸钾固体,则20℃时,将40g硝酸钾放入10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31.6g,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将溶液由b点转化为a点,需要降低温度,有晶体析出,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D、c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a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则只通过升温无法将a点溶液转化为c点溶液,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可通过降温结晶析出硝酸钾,某温度时的溶解度的含义理解该温度下的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以及饱和与不饱和的转换来解答。14.(2025·紫金模拟)芯片蚀刻过程中,当物质NF3与硅反应时生成的物质均为气体,在蚀刻物表面不留任何残留物。该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硅元素化合价改变B.反应后原子数目增大了C.上述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D.空气中物质丁的质量分数为78%【答案】A【知识点】空气的组成;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解析】【解答】根据微观示意图,NF3(甲)和Si(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SiF4(丙)和N2(丁)。A、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之和为零,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反应前Si中硅元素显0价,反应后SiF4中硅元素显+4价,因此反应前后硅元素化合价改变,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四种物质中NF3、SiF4、N2均由分子构成,Si由原子构成,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空气中物质丁(N2)的体积分数约为78%,而质量分数不是78%,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反应模型图分析可知是氟化氮和硅反应生成氟化硅和氮气;化合物中正负价的代数和为0,单质中的元素的化合价为0;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物质由分子、原子构成;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是78%,氧气是21%来解答。15.(2025·紫金模拟)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实验设计实验目的 A.称量试剂混合前后的质量,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探究溶剂种类对溶解性的影响 C.探究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D.验证氧气的助燃性A.A B.B C.C D.D【答案】D【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解析】【解答】A、铜不和氯化镁反应,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该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B、该实验中变量不唯一,不能探究溶剂种类对溶解性的影响,该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C、红磷放在热水中,白磷放在氧气中,没有控制变量,不能探究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该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D、硫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该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化学变化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来解答;B、根据控制单一变量法,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剂性来解答;C、根据可燃物反应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的同时温度达到着火点,同种物质在同一温度的情况下与氧气接触或不接触来解答;D、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硫在空气中燃烧或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来解答。16.(2025·紫金模拟)《梦溪笔谈》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其中也蕴含着不少化学知识。书中记载了一种墨的制作过程,如图所示。(1)松木主要成分之一是纤维素(C6H10O5)n,从元素组成角度看,纤维素属于 (填“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2)“燃烧成烟”过程中主要发生反应产生炭黑,用炭黑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这是因为 。若在氧气不充足的情况下燃烧,可能会产生有毒气体 (填化学式)。(3)“收集烟炱”后加入动物胶等进行“搅拌”。搅拌均匀后“成型”得到墨,从混合物分离角度看,这是将烟炱从混合物中 出来。(4)为了使松木燃烧更充分,在燃烧过程中可采取的措施是 。【答案】(1)有机化合物(2)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CO(3)分离(4)鼓入充足的氧气【知识点】碳的化学性质;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解析】【解答】(1)有机物是含有碳元素的物质,而纤维素(C6H10O5)n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而CO、CO2、H2CO3、碳酸盐中的任何一种物质与无机物的性质相同,属于无机物。(2)炭黑主要成分是碳,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用炭黑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长时间不变色;松木含碳元素,氧气不充足时不完全燃烧会产生有毒的一氧化碳(CO)。(3)搅拌均匀后成型得到墨,是将烟炱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4)将松木粉碎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鼓入充足的氧气能保证氧气供应,这些措施都能使松木燃烧更充分。【分析】(1)根据有机物的概念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来解答;(2)根据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稳定,碳在氧气不足时燃烧产物是有毒的一氧化碳来解答;(3)根据混合物是由不同物质混合而成,墨从烟台中分离出来来解答;(4)根据增大氧气的浓度,不断通入空气使其充分燃烧来解答。(1)纤维素(C6H10O5)n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且不属于CO、CO2、H2CO3、碳酸盐中的任何一种,所以属于有机化合物。(2)炭黑主要成分是碳,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用炭黑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长时间不变色;松木含碳元素,氧气不充足时不完全燃烧会产生有毒的一氧化碳(CO)。(3)搅拌均匀后成型得到墨,是将烟炱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4)将松木粉碎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鼓入充足的氧气能保证氧气供应,这些措施都能使松木燃烧更充分。17.(2025·紫金模拟)氨能——未来清洁新能源通常情况下,氨气(NH3)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常温加压即可被液化。液氨用途广泛,工业上常用作化肥、化工原料、制冷剂,也可用作液体燃料,在纯氧中完全燃烧产物只有水和N2。工业合成氨的历史已有一百多年,反应原理主要是H2和N2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经催化合成NH3。为解决合成转化率低的问题,反应后可将NH3从混合气体中分离出来,将未反应的H2和N2重新混合继续合成。在将来,氨燃料有望在航海、航空和燃料电池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氨能有望成为未来理想的清洁能源,将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1)氨气被压缩成液氨,从微观角度分析,这一过程发生变化的是 。(2)若氨气发生泄漏易被人发觉,理由是 ,氨气泄漏可立即用 吸收。(3)氨气在空气中无法燃烧,但能在纯氧中燃烧,说明氨气燃烧的剧烈程度与 有关。(4)工业上利用N2和H2合成氨的反应方程式为: 。(5)“氨能”作为清洁能源的优点有 。【答案】(1)分子间的间隔变小(2)氨气有刺激性气味;水(3)氧气的浓度(4)(5)燃烧产物只有水和氮气,无污染(或常温加压即可被液化,便于储存和运输等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解析】【解答】(1)氨气被压缩成液氨,是因为在压缩过程中,氨气分子间的间隔变小。(2)氨气有刺激性气味,泄漏时易被人察觉;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泄漏时可用水吸收。(3)空气中氧气浓度较低,氨气在空气中无法燃烧,但在纯氧中能燃烧,说明燃烧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4)根据题意,N2和H2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NH3,化学方程式为。(5)从文中可知,氨气在纯氧中完全燃烧产物只有水和氮气,对环境无污染;且常温加压即可被液化,便于储存和运输,这些都是 “氨能” 作为清洁能源的优点。【分析】(1) 根据分子的特性有分子在运动,分子间有间隔,同种物质气态分子间的间隔最大来解答;(2)根据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氨气溶于水生成氨水来解答;(3)根据物质的燃烧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和物质的接触面积有关来解答;(4)根据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来解答;(5)根据氨能的清洁能源的优点是燃烧产物只有水和氮气,无污染,常温加压即可被液化,便于储存和运输等来解答。(1)氨气被压缩成液氨,是因为在压缩过程中,氨气分子间的间隔变小。(2)氨气有刺激性气味,泄漏时易被人察觉;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泄漏时可用水吸收。(3)空气中氧气浓度较低,氨气在空气中无法燃烧,但在纯氧中能燃烧,说明燃烧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4)根据题意,N2和H2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NH3,化学方程式为。(5)从文中可知,氨气在纯氧中完全燃烧产物只有水和氮气,对环境无污染;且常温加压即可被液化,便于储存和运输,这些都是 “氨能” 作为清洁能源的优点。18.(2025·紫金模拟)某学习小组以“气体制备”为主题开展基础实验与跨学科实践。(1)气体的制取(图1)。i.仪器a的名称是 。ii.甲同学选用装置A制取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欲收集一瓶干燥的O2,收集装置最好选用 (填字母)。乙同学选用装置B制取CO2,反应时液面应不低于 (填“m”或“n”)位置。(2)跨学科实践:利用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原理,小明自制了图2的家庭简易制氧机。①利用可以抽拉的线绳,可以实现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溶液的接触与分离,这样设计的优点 ;②若想监测产生氧气的气流速度,图中有一处不足之处,改进措施是将 (填“a”或“b”)端导管伸入水面下。【答案】(1)水槽;;C;m(2)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a【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解析】【解答】(1)ⅰ仪器a是水槽。ⅱ、装置A是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且试管口有棉花,适合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化学方程式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较干燥,所以选C装置收集;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时,为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液面应不低于m位置,形成液封。(2)①抽拉细绳能使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溶液接触或分离,接触时反应发生,分离时反应停止,所以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②根据图2,左侧塑料瓶产生氧气,氧气不易溶于水,经过水会形成气泡,要监测氧气气流速度,需将a端导管伸入水面下,通过观察气泡冒出速率判断。【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见仪器,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发生装置,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来选择收集装置来解答;(2)根据图2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a导管伸入水中来检验制取氧气的速度来解答。(1)ⅰ、根据图像,仪器a是水槽。ⅱ、装置A是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且试管口有棉花,适合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化学方程式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较干燥,所以选C装置收集;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时,为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液面应不低于m位置,形成液封。(2)①抽拉细绳能使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溶液接触或分离,接触时反应发生,分离时反应停止,所以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②根据图2,左侧塑料瓶产生氧气,氧气不易溶于水,经过水会形成气泡,要监测氧气气流速度,需将a端导管伸入水面下,通过观察气泡冒出速率判断。19.(2025·紫金模拟)学习了酸、碱、盐的相关知识后,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无现象反应的可视化实验。探究一:图甲所示试管内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那么该如何设计实验来探究氢氧化钠和稀硫酸是否发生反应呢?【查阅资料】(1)Na2SO4溶液、BaCl2溶液均呈中性,NaOH的俗称是 。【演示实验】(2)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稀H2SO4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有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作出猜想】(3)猜想1: ;猜想2:有Na2SO4和H2SO4;猜想3:有Na2SO4和NaOH。【实验探究】(4)取反应后的溶液分别加入试管A、B中。实验序号 操作 现象 结论1 向A中滴加少量CuSO4溶液 无明显现象 不含 2 向B中滴加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含有H2SO4【分析评价】(5)有同学认为实验2结论不够严谨,理由是 。探究二:(6)图乙所示实验中装置B内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要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兴趣小组做了图丙的数字化实验,则图中的曲线 (填“A”或“B”)表示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实验结论】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我们可以通过证明反应物减少或消失或生成物存在证明反应的发生。【答案】烧碱;2NaOH+H2SO4=Na2SO4+2H2O;Na2SO4;氢氧化钠(NaOH);Na2SO4也能与BaCl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CO2+2NaOH=Na2CO3+H2O;B【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解析】【解答】(1)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2)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的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3)反应有可能恰好完全反应,也可能氢氧化钠和硫酸中有一种物质剩余,结合其它两个猜想,故猜想1为:Na2SO4;(4)硫酸铜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若加入硫酸铜溶液无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含氢氧化钠;(5)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钠,而硫酸钠也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故实验2结论不严谨;(6)石灰石中的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B装置中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水吸收二氧化碳的量较少,压强降低的较小,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大,压强降低的较大,故B表示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分析】根据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放热,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氯化钠,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烧瓶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时气体减少压强减小,但是水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少来解答。20.(2025·紫金模拟)菱镁矿(主要成分为MgCO3)高温煅烧制备氧化镁,氧化镁和可溶性的碘酸盐,粉煤灰与水混合可得到碳酸镁水泥(MPC),该MPC生成示意图如图所示。(1)菱镁矿的化学性质与碳酸钙相似,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MgO和 (填化学式),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前后镁元素的化合价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2)混合反应器中磷酸盐常用磷酸二氢钾(KH2PO4)。在农业上,磷酸二氢钾属于 (填“磷肥”“钾肥”或“复合肥”)。(3)查阅资料得知MPC的性能(如抗压强度)与粉煤灰替代量存在一定关系,如图所示。当粉煤灰替代量在 时,MPC的抗压强度最好。(4)菱镁矿与碳在高温条件下也能得到氧化镁和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5)等质量的下列物质制取MgO的质量最大的是 (填字母)。a.MgCO3 b.Mg(OH)2 c.Mg2(OH)2CO3【答案】(1)CO2;分解反应;不变(2)复合肥(3)30%(4)(5)b【知识点】盐的化学性质;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解答】(1)MgCO3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MgO和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此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反应前后镁元素的化合价都为+2价,所以不变;(2)“磷酸二氢钾”含有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钾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3)分析图中数据可知,当粉煤灰替代量在30%时,MPC的抗压强度最好;(4)碳酸镁与碳在高温条件下也能得到氧化镁和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设MgCO3、Mg(OH)2、Mg2(OH)2CO3都是1,可得:、、则>>,所以等质量的MgCO3、Mg(OH)2、Mg2(OH)2CO3三种物质中Mg(OH)2生成的氧化镁最多,故选b。【分析】1.化合反应定义为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特点可以总结为“多变一”。分解反应的定义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特点可以总结为“一变多”。复分解反应的定义为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置换反应的定义为反应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物是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2.氮、磷、钾,是植物生长需要的三种营养元素。化学肥料通常可以分为钾肥、氮肥、磷肥和复合肥料。铵态氮肥通常不能与显碱性的物质混用,如草木灰。 (1)MgCO3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MgO和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此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反应前后镁元素的化合价都为+2价,所以不变;(2)“磷酸二氢钾”含有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钾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3)分析图中数据可知,当粉煤灰替代量在30%时,MPC的抗压强度最好;(4)碳酸镁与碳在高温条件下也能得到氧化镁和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设MgCO3、Mg(OH)2、Mg2(OH)2CO3都是1,可得:、、则>>,所以等质量的MgCO3、Mg(OH)2、Mg2(OH)2CO3三种物质中Mg(OH)2生成的氧化镁最多,故选b。21.(2025·紫金模拟)科研人员提出一种回收利用铜冶炼产生的废渣(含CuO)的新方法,助力产业逐“绿”前行。新方法从废渣中提取铜的装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1)CuO中铜元素的化合价是 ,铜、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应用新方法从废渣中提取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i.以该方法处理某废渣样品的实验数据如图2所示。据图计算,反应从开始至10分钟,提取的铜的质量为 g。ii.我国每年产生废渣约6000万吨,假设废渣中CuO的质量分数为40%,用新方法处理6000万吨废渣,理论上可提取铜 万吨(写出计算过程)。iii.传统方法通常使用CO还原CuO,新方法能使产业更加绿色环保的原因是 (写一种)。【答案】(1)+2;4∶1(2)2.58;解:理论上可提取铜的质量为x。x=1920万吨答:理论上可提取铜1920万吨。;新方法的产物是水,对环境无污染【知识点】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式的相关计算【解析】【解答】(1)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而CuO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铜元素化合价为+2价;氧化铜中铜、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4×1):(16×1)=4:1;(2)i、0分钟时提取铜的质量为15.0g×28.0%=4.2g;10分钟时铜的质量为9.0g×18.0%=1.62g;故反应从开始至10分钟,提取铜的质量为4.2g-1.62g=2.58g;ii、 解:理论上可提取铜的质量为x。x=1920万吨答:理论上可提取铜1920万吨。iii、传统方法通常使用CO还原CuO,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新方法用氢气在一定条件下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水,能使产业更加绿色环保的原因是氢气还原氧化铜产物为水,对环境无污染。【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正负价代数和为0,物质中元素的质量来解答;(2)根据图2分析不同时间提取铜的质量,以及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的方程式中已知氧化铜的质量和式量来计算铜的质量,该反应的优点是产物是水,对环境无污染来解答。(1)CuO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铜元素化合价为+2价;铜、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4×1):(16×1)=4:1;(2)i、0分钟时,铜的质量为15.0g×28.0%=4.2g;10分钟时,铜的质量为9.0g×18.0%=1.62g;故反应从开始至10分钟,提取铁的质量为4.2g-1.62g=2.58g;ii、见答案;iii、传统方法通常使用CO还原CuO,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新方法用氢气在一定条件下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水,能使产业更加绿色环保的原因是氢气还原氧化铜产物为水,对环境无污染。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佑文校2025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学生版).docx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佑文校2025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