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七课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资源简介

第七课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课时1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刷教材·刷基础
1[2024江苏无锡模拟]某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围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向学生征集宣传标语。下列标语适用的有 ( )
A.人而无礼,焉以为德
B.周而不比,和而不同
C.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D.天地之大,黎元为本
2[2024 陕西西安期末]央视节目《典籍里的中国》,把典籍的精神内涵、文化价值和独到的电视“综艺”结合起来,让典籍的魅力通过电视综艺的形态传递给观众,既让观众近距离了解文化典籍,也传递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密码。这类节目的播出 ( )
①有助于提升个人的精神境界
②有助于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
③表明文化的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④表明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24原创]《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创作的纸本水墨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为师弟郑樗所绘,几经易手,并因“焚画殉葬”而身首两段。千丘万壑,越出越奇,重峦叠嶂,越深越妙,既形象地再现了富春山水的秀丽外貌,又把其本质美的特征挥洒得淋漓尽致。《富春山居图》表现出秀润淡雅的风貌,气度不凡,这是画家与富春山水情景交融的结晶。由此可见 ( )
A.优秀文艺作品可以促进美好情感的交流
B.优秀文艺作品能将人的思想情感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
C.文艺作品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
D.所有文艺作品都有美妙形态
4[2024江西赣州模拟]《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施行以来,“节约粮食、反对浪费”越来越成为一种社会共识,“光盘”成为年轻人的新时尚。这启示我们 ( )
A.要养成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B.科学立法能够有效地杜绝消费主义、享乐主义
C.反食品浪费力度与餐厨的垃圾量成正比
D.需要达成人与自身的和谐统一
2刷易错
易错点 误认为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需要我们放弃自己的意见
5[2024 原创](5分)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是宽容、合作的基础,这就意味着需要我们放弃自己的意见和主张。
判断: 。
理由:
刷中考·刷模拟
1[2024 贵州黔东南州中考]古诗文内涵丰富、韵味悠长,给人们带来诸多感悟。以下对古诗文感悟正确的是 ( )
序号 古诗文 感悟
① 君子和而不同 尊重文化差异性
② 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中国无条件与其他国家交往
③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中国坚持胸怀天下,关注人类命运
④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国与国的交往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2024山东东营模拟]2024年2月,东营市举办以“才聚东营‘啡’你不可”为主题的青年咖啡阅读节活动。让市民通过阅读,提升文化素质,提高文明程度,进一步营造全民读书、终身学习的良好社会氛围。开展青年咖啡阅读节活动 ( )
①可以以文化人,提升精神境界
②有利于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③有利于弘扬中华人文精神,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④可以解决遇到的所有人生困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24 浙江杭州质检]某国风动漫电影在年轻群体中走红,电影以诗人高适的回忆串起了李白等数十位“顶流”的大唐往事,令观众在“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中穿行大漠边塞,徜徉烟雨江南,在水墨意境与最新光影技术的融合里,感受辉煌、壮丽的中华诗歌艺术。由此可见 ( )
①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中华诗歌艺术富有独特神韵
④中华文化倡导简约的生活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刷素养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何在”为议题
(2022年版课标议题)
4 新考向开放性、探究性核心素养政治认同[2024 吉
林长春模拟](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3年11月,以“访一代宗师,寻千年文脉”为主题的《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节目在央视开播。为引导学生关注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某中学七年级(1)班开展了以“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为议题的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子议题一 文以“载道”——披星戴月,只为思想理念之义
“唐宋八大家”,堪称是中华文脉中的“最强文化天团”之一。他们的文化价值,让我们体会到文字之外更重要的精神。例如,欧阳修认为学者不应该“弃百事不关心”,苏轼提出“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1)结合子议题一,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先生们的言语中体现了怎样的核心思想理念。(4分)
子议题二 以文“化人”——文心雕龙,只为人文精神传承
“文心相通、古今共鸣。”韩愈在《进学解》中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业的精深,在于勤奋刻苦,学业的荒废,在于嬉戏游乐;做事情成功是因为反复、独立的思考,而毁于跟随他人。千年之后,当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发展了这一思想,提出了“行动中学习,学习中行动”的教育理念,使广大学子受益匪浅。
结合子议题二,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体会到了怎样的人文精神。(4分)
课时2 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刷教材·刷基础
1新考向跨学科[2024 内蒙古包头调研]“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念启示我们 ( )
A.文化冲突在所难免,难以达成彼此的理解和包容
B.不同人文精神应当兼收并蓄、融合统一
C.要尊重文化多样性,共促社会和谐发展
D.要学习和借鉴一切外来文化来充实自己
2新考向回归教材[2024 原创]人们常说“家和万事兴”。每个“小家”过得和和美美,国家这个“大家”才会更加和谐美好。这表明 ( )
①要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
②要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
③我们要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④我们要向榜样学习,积极进取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3新考向回归教材[2024 原创]在讨论会上,小霞和小楠针对中华传统文化发表自己的观点。
小霞:“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社会发展中,都要坚信“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就是力量。
小楠:古人说:“礼之用,和为贵。”人与人相处要找到彼此合适的位置,形成恰当的关系,从而达到和谐美好的状态。
如果为这次讨论会拟定主题,最恰当的是( )
A.弘扬孝亲敬老的思想文化
B.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
C.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
D.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
4[2024安徽六安期末]河南新乡一个小男孩名叫光年,他在电视里看到患癌症的小朋友因做化疗头发全都掉光了,这个小朋友最想要的就是一头长发。光年看到后,决定留长头发捐给有需要的小朋友。截至2023年5月,光年已经捐出长约35厘米的头发。以下对光年的行为认识正确的是 ( )
A.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
B.勇担使命,久久为功
C.明辨善恶,懂得自我省察和慎独
D.学习榜样,见贤思齐
5[2024江苏常州模拟]雷锋,一座不朽的丰碑。一代代国人用行动续写着厚重的“雷锋日记”。当“雷锋日记”写到2024年——
我在广袤的乡村热土上扎根,挥洒汗水。 ——大学生村官
我在医院用敬业和执着,为病患的健康奋斗。——白衣天使
我用钉钉子的精神攻坚克难,锐意进取。 ——技术工人
这体现了 ( )
①热爱本职工作,平凡造就伟大
②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
③汲取榜样力量,学会豁达谦让
④厉行勤俭节约,主动助人为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4安徽蚌埠模拟]毛泽东17岁时立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志向,而后又发出“何以报仇 在我学子”的铮铮誓言;13岁的少年周恩来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从口中说出,振聋发聩……这启示我们 ( )
①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②青年有担当,国家和民族就有希望
③应当向榜样学习,争做向上向善的好少年
④只有青年应担当起强国建设的使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刷中考·刷模拟
1[2024河南南阳期末]全国妇联揭晓2023年全国最美家庭,这些家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传承中华民族家庭美德、厚植家国情怀、弘扬文明新风方面树立了标杆,作出了表率。全国妇联开展此项活动旨在 ( )
A.保证每个家庭都和谐友爱
B.迅速提高全民的道德水平
C.推动人们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
D.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
2[2024江苏镇江中考改编]春节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等中华文明理念,也承载着家庭和睦、社会包容等全人类共同价值。第78届联合国大会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春节正式成为联合国假日 ( )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②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③定能化解国家之间的矛盾冲突
④有助于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024福建三明模拟]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在脱贫攻坚战场摸爬滚打,在科技攻关岗位奋力攀登,在抢险救灾前线冲锋陷阵,在奥运竞技赛场奋勇争先,在保卫祖国哨位威武守护等作了充分肯定。这说明 ( )
①青年坚持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②在新时代,中国青年发挥决定性作用
③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青年担当责任
④新时代青年要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刷素养 走向重高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何在”为议题
(2022年版课标议题)
4新考向开放性、探究性核心素养政治认同[2024 湖北武汉期末](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开放包容与求同存异】
2023年10 月 10 日,国新办发布《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 白皮书指出,“一带一路”是一条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选段一 共建“一带一路”超越国界阻隔、超越意识形态分歧、超越发展阶段区别、超越社会制度差异、超越地缘利益纷争,是开放包容的合作进程……
选段二 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文明间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互学互鉴……
(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材料说明如何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4分)
【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
关于“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同学们有不同的看法。
观点一 独善其身,方能“止于至善”。一个人以宽广的胸襟、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格立身处世,始终对自己拥有信心、自我激励,无论何种境遇都不弃善从恶,即使他普普通通,我们能说他一事无成吗
观点二 仅仅独善其身是不够的,因为我们生活在社会中。一切社会的完善,都是从个人做起的,但如果只独善其身而不能“兼济天下”,那么,独善其身的结果未必靠得住,独善其身的价值也未必保得稳。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从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4分)
第七课综合训练
刷能
1新考向回归教材[2024 原创]古人认为,观察大自然中日月星辰的变化,可以知晓四季转换的规律;观察人间万象,可以知晓人和社会的道理,通过礼乐教化促成人类的文明。这体现了( )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周易》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
B.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C.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D.追求立象尽意,体现独特审美
2[2024河北秦皇岛期末]《感动中国》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通过它,多位人物和群体的事迹走进人们的精神世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世人彰显了“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 ( )
①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
②有利于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
③一定能提高人们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素养
④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不大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3[2024山东青岛调研]民以食为天,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粮食安全都是头等大事。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面对生活中的粮食浪费现象,我们青少年应该 ( )
①不为物役,宣传勤俭节约美德
②加强立法,严惩铺张浪费行为
③珍惜粮食,自觉践行“光盘行动”
④强化监管,制止餐饮浪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24年10 月 25 日至 27 日,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登陆衢州保利大剧院的舞台。该剧以“诗剧”为体裁,以“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等篇章为纲目,观众跟随一位现代故宫研究员——展卷人的视角,徜徉在富有传奇色彩的中国传统美学意趣之中。该舞蹈诗剧 ( )
①不但有美妙形态,而且富有独特神韵
②能够将人的思想情感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
③有助于人们克服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
④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2024山东济宁中考改编](8分)榜样是一面镜子,是一面旗帜,它带给我们无穷的力量。
秦裕琨,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热能工程领域的先行者与奠基人、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参与建设新中国!”刚大学毕业的他本可以留在家乡上海,却毅然填写了东北、西北、华北3个分配志愿。为解决当时国内锅炉热效率低的难题,他昼夜不停地绘制草图,吃住都在锅炉房里,终于制造出我国第一台自然循环锅炉。他常说,“要干就干别人干不了的,要啃就啃别人啃不动的。”
他从教70年,一直是深受大家尊敬的“秦先生”。他坚持开门办学,让渴望深造的年轻人获得学习机会。他寄语青年学子,“学就学好,干就干好”“努力成长为为国家作贡献的杰出人才”。他向哈工大教育发展基金会捐款,并设立“秦裕琨基金”支持学科发展。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说说秦裕琨院士的事迹启示你应该怎样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第七课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课时1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刷教材·刷基础
1. B 【解析】本题考查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人而无礼,焉以为德”强调要做文明有礼的人,A与题意不符;“周而不比,和而不同”指尊重彼此的差异性,但同时也应该在相互交往中保持和谐,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B符合题意;“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意思是要想建立大的功业,一定要立大的志向,要想成就大的事业,一定要勤勉,C与题意不符;“天地之大,黎元为本”意思是天地虽然广袤无垠,但是黎民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D与题意不符。
2. A 【解析】本题考查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央视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等这类节目的播出,有助于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提升个人的精神境界,也侧面表明文化的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①②③符合题意;④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 A。
3. B 【解析】本题考查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富春山居图》表现出秀润淡雅的风貌,气度不凡,这是画家与富春山水情景交融的结晶”,体现出优秀文艺作品能将人的思想情感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B正确;材料未体现“美好情感的交流”,A不符合题意;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C错误;“所有”“都”说法太绝对,D错误。
4. A 【解析】本题考查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反食品浪费法施行以来,“节约粮食、反对浪费”越来越成为一种社会共识,体现了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A正确;“杜绝”说法过于绝对,B错误;题文未体现反食品浪费力度与餐厨的垃圾量的关系,且反食品浪费力度与餐厨的垃圾量应当成反比,C排除;题文不涉及人与自身和谐统一,D排除。
刷易错· .
5.该说法错误。求同存异,就是既找出共同点,找到最大公约数,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求同能让人们更加亲近、友善,存异则让人们彼此尊重、包容。和而不同,就是倡导和谐相处,协调不同意见,但不盲从苟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并不意味着需要我们放弃自己的意见和主张。(5分)
【解析】本题考查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分析可知,题干中的说法错误,理由可依据教材知识,从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内涵等角度作答。
刷中考·刷模拟
1. D 【解析】本题考查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等。“君子和而不同”意思是有德行的人可以与周围保持和谐融洽的氛围,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盲目附和,启示我们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正确认识文化差异,①正确;“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意思是当大道行于天下的时候,天下就是人们所共有的,说明中国坚持胸怀天下,关注人类命运,③正确;“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意思是万物同时生长而不相妨害,日月运行四时更替而不相违背,启示我们国与国之间的交往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④正确;“亲仁善邻,国之宝也”意思是亲近仁德,与邻邦友好相处,是立国的法宝,启示我们要与其他国家友好相处,而不是无条件与其他国家交往,②错误。故选D。
2. A 【解析】本题考查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开展青年咖啡阅读节活动可以以文化人,提升精神境界,有利于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有利于弘扬中华人文精神,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①②③符合题意;“解决遇到的所有人生困惑”夸大了这一活动的意义,④错误。故选 A。
3. C 【解析】本题考查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某国风动漫电影在年轻群体中走红,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诗歌艺术富有独特神韵,②③正确;“最优秀”说法太绝对,①错误;题干未体现“简约的生活方式”,④排除。故选C。
刷素养
4.(1)体现了求大同的核心思想理念。求大同,要求我们胸怀天下,牢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古训,将天下视作天下人的天下,追求和谐美好的理想社会。我们应当热爱祖国和人民,积极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作贡献。(4分)
(2)体会到了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各种各样的文化表现形式都承载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4分)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1)本问考查先生们的言语中体现的核心思想理念。分析材料可知,学者不应该“弃百事不关心”、“同天下之忧”体现了求大同的核心思想理念。(2)本问考查中华人文精神。依据教材知识,可从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等角度作答。
课时2 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刷教材·刷基础
1. C
4. A 【解析】本题考查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化。光年留长头发并捐赠给有需要的小友,体现了他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积小善而成大德,表明他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A说法正确;题干未体现勇担使命、自我省察和慎独等,B、C不符合题意;题干并未明确提及学习榜样、见贤思齐,D不符合题意。
5. A 【解析】本题考查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根据题干所述,这些“雷锋日记”体现了热爱本职工作,平凡造就伟大,一代代国人用行动续写着厚重的“雷锋日记”体现了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①②符合题意;③④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 A。
6. A 【解析】本题考查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毛泽东、周恩来年少时立下的志向,启示我们应当向榜样学习,争做向上向善的好少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担当,国家和民族就有希望,①②③正确。每一位社会成员都应担当强国建设的使命,④错误。故选 A。
刷中考·刷模拟
1. D 【解析】本题考查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全国妇联开展此项活动,旨在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构建和谐家庭,D正确;“保证每个家庭都和谐友爱”说法过于绝对,A错误;“迅速提高”说法不符合实际,B错误;题干未涉及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C不符合题意。
2. B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中华人文精神。春节正式成为联合国假日,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有助于弘扬中华人文精神,①④正确;春节正式成为联合国假日与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无关,②排除;将春节确定为联合国假日,与化解国家之间的矛盾冲突无直接关系,且“定能”说法太绝对,③排除。故选B。
3. D 【解析】本题考查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题文说明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青年担当责任,新时代青年要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③④正确;题文未体现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①排除;②夸大了中国青年的作用,错误。故选 D。
4.(1)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中华民族提倡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处。我们应当正确运用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方法,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4分)
(2)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立己达人,兼善天下。我们要积极进取,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努力奋进;爱人利人,择善而行,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我们应当向榜样学习,勇担使命,久久为功,争做向上向善的好少年。(4分)
【解析】本题考查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本问考查如何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依据材料和教材知识,可从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的角度分析作答。
(2)本问要求从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第一步:明确题意 本问需要运用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的有关知识,从看法类习题的角度作答
第二步:分析材料 关键点:独善其身,方能“止于至善”;如果只独善其身而不能“兼济天下”,那么,独善其身的结果未必靠得住,独善其身的价值也未必保得稳——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
第三步:组织答案 得分点:积极进取;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勇担使命,久久为功
第七课综合训练
刷能力
1. A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文精神。“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2. B 【解析】本题考查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有利于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①②说法正确;③说法太绝对,错误;举办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④错误。故选 B。
3. A 【解析】本题考查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面对生活中的粮食浪费现象,我们青少年应该不为物役,宣传勤俭节约美德,珍惜粮食,自觉践行“光盘行动”,①③正确;②④是国家有关部门的职责,不是青少年角度的做法,排除。故选 A。
4. B 【解析】本题考查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分析题文可知,该舞蹈诗剧不但有
美妙形态,而且富有独特神韵,能够将人的思想情感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①②④正确;题文未涉及克服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③排除。故选 B。
5.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我们要积极进取,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努力奋进;爱人利人,择善而行,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我们应当向榜样学习,勇担使命,久久为功,争做向上向善的好少年。(8分)
【解析】本题考查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分析材料,“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参与建设新中国”“他坚持开门办学,让渴望深造的年轻人获得学习机会”,可链接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的相关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