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赛原创 请勿转载】《12.清贫》教学设计、课件及学习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赛原创 请勿转载】《12.清贫》教学设计、课件及学习单

资源简介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2.清贫》教学设计
学科 小学语文 年级 五年级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者 陈洁华
课题 12.清贫 课时 1课时
课标要求 (一)识字与写字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4. 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二)阅读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彩,体会其表达效果。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8.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三)习作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常见应用文。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四)口语交际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4.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5.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6.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五)综合性学习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美丑。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教材分析 (一)教科书的编写思路 1.双线组织单元,加强单元整合。 2.枪换阅读,构建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 3.重视方法指导,促进能力提升。 4.突显实践性,加强语言文字运用。 (二)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共有23篇课文和一个综合性学习。教材仍以专题形式组织内容:导语,课例(精读课文,略读课文,综合性学习,思考练习,阅读链接,资料袋),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初试身手,日积月累等)。 教材设计了8个单元主题,依次是:永远的童年、四大名著、遨游汉字王国、我的祖国、人物描写、困难面前、世界各地、风趣的语言。 第一单元为“童年往事”,安排了《古诗三首》、《祖父的园子》、《月是故乡明》、《梅花魂》等课文,主要让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二单元为“古典名著之旅”,安排了《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和《红楼春趣》等课文,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三单元为“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安排了《汉字真有趣》、《我爱你,汉字》等阅读材料,让学生感受汉字的有趣,了解汉字文化。学习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 第四单元为“家国情怀”,安排了《古诗三首》、《军神》、《青山处处埋忠骨》和《清贫》等课文,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第五单元为“描写人物”,安排了《人物描写一组》和《刷子李》等课文,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第六单元为“思维的火花”,安排了《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等课文,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七单元为“异域风情”,安排了《威尼斯的小艇》、《牧场之国》、《金字塔》等课文,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第八单元为“幽默和风趣”,安排了《杨氏之子》、《手指》和《童年的发现》等课文,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 (三)教学目标 1.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拼音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识字200个,能正确认读学过的多音字,能辨别形近字,会读写180个左右的词语,一部分会运用。 2.继续学写钢笔字,要求正确、端正、整洁。毛笔字临帖,要求坐的姿势、握笔姿势正确,养成认真写字的的习惯。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会背诵指定的课文。能领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课文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能用归并段落大意和回答几个问题再连起来的方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能按要求预习课文,初步养成预习的习惯。 4.能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周围的事物,初步养成认真细致观察的习惯。学会把一件事情的重点部分写具体,学习写观后感,学会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尝试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尝试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能根据情境编故事,注意情节的转折。学会搜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学会通过漫画鉴赏,表达自己的真实看法。在写作的过程中,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听程度合适的讲话和广播,能抓住主要内容。能辨别别人说话中内容和语句上的正误。能抓住主要内容复述一件事。讨论问题时能大胆发表意见,讲清自己的意思,说话有礼貌。 6.初步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感受汉字的有趣,了解汉字文化。热爱祖国,立志报效祖国;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憎恨剥削制度,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初步培养热爱人民群众、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能感受语言的幽默风趣。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独立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他们开始认识到学习是一种义务,并出现较强的学习动机。在学习和生活中,五年级学生表现出较强的竞争意识。他们不仅关注自己的学习成绩,还开始敬佩学习优秀的同学,并以此为榜样努力追赶。尽管整体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但学生之间的学习习惯仍存在较大差异。接下来,会先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然后着重做好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锻炼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培养审题做题能力。关注学生写字能力,要求写得端正美观。注重学生习作能力,从写日记过渡到写周记,然后完成作文的整体撰写。
核心素养目标 1.理解“清贫”的字面含义及象征意义,掌握“贫”与“清”在不同语境中的内涵。2.通过“三读清贫”的递进式学习,逐步深入文本,提升阅读理解能力。3.感悟革命者的高尚情操,理解“清贫”作为信仰的价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1.从“贫”到“清”再到“信仰”的递进式解读。2.结合人物事例,理解“清贫”的精神内涵。
教学难点 1.将抽象的“信仰”概念具象化,引导学生理解“清贫”与革命者理想信念的关联。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学科融合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可结合学科特点自行设置)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直接导入,任务驱动 (3min) 1. 板书课题《清贫》,学生齐读,并找出文章的自学问题。 学生发言,分享交流 通过指导梳理、结合任务导入教学过程。
环节二找“贫”(10min) 1.了解“贫”与“贝”的关系。2.默读课文,找出7处带有“钱”的句子,有多少句是跟国方兵士有关系。3.完成学习单,小组交流、汇报4.合作朗读5.分析国方兵士的人物形象。(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6.主角不是方志敏吗?为什么用这么多段落描写国方兵士?7.引导梳理出方志敏在物质的“贫”。 1.默读课文,用横线标注7处带有“钱”的句子。2.完成学习单,小组分享:国方兵士的心理活动。3.学生朗读心理活动,读中感悟国方兵士的人物形象。4.梳理国方兵士的心情变化。5.引导梳理出方志敏在物质的“贫”。 1. 通过观察学生标注的准确性,及时纠正偏差。2. 通过小组汇报,评价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及归纳逻辑是否清晰。
环节三找“清”(12min) 1.朗读另外两句和“钱”有关的句子。2.借助阅读材料一,理解“清”的含义。结合文本与材料,分析方志敏的人物形象。小组交流、汇报。 学生朗读、结合材料,思考,小组交流、汇报。 观察评价对比分析能力及对人物品质的理解深度。
环节四升华“清贫” 1.阅读材料三(朱德、周恩来等事例),思考:“‘清贫’还是一种什么?”,把思考写下来。2.小组交流,分享3.小组汇报4.运用豆包AI软件语音连线方志敏,共同朗读课文,体会感情朗读《可爱的中国》,感受“清贫”的力量。 借助材料,升华“清贫”。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文本。 通过小组交流,丰富理解。
总结评价 总结“清贫”的含义。 学生回顾课堂所学,进行归纳总结。 学生能归纳提炼,表达想法。
分层作业 基础作业: 完成知能练习册《清贫》;拓展作业:阅读方志敏的其他故事,完善人物形象的认识。
板书设计 12.清贫方志敏的品质? 一、“贫”?物质二、“清”?精神三、升华:信仰“清贫”的理解?
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展开。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在理解“清贫”的字面含义及象征意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三读清贫”的递进式学习,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时,学生通过感悟革命者的高尚情操,对“清贫”作为信仰的价值有了更深的认识,初步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然而,在将“清贫”的抽象概念与具体人物事例结合方面,部分学生仍显吃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本节课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和学科融合等多种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促进了学生的互动与参与,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部分小组存在“一言堂”现象,即个别学生主导讨论,而其他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状态。针对这一问题,我应在后续教学中加强小组分工的明确性,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讨论。项目式学习通过完成学习单、阅读材料分析等任务,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兴趣,但部分任务的设计难度稍大,导致学生完成时间较长。未来,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任务难度,确保任务既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又不会因难度过大而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学科融合丰富了教学内容,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但在实施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科知识的融合略显生硬,未能完全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我需要在后续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科融合的自然性和深度,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自然地体会到多学科知识的联系。三、学生活动的参与度本节课设计了默读与标注、小组交流与汇报、朗读与感悟、写作与思考等多个学生活动。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但仍有部分学生在小组交流和汇报环节表现不够积极。针对这一问题,我应在后续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任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参与方式。同时,我还应加强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更多的练习和反馈,帮助学生提升这方面的能力。四、评估方式的合理性本节课采用了过程性评估、总结性评估和作业评估等多种评估方式。过程性评估能够及时纠正学生的偏差,但我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部分评估标准不够明确,导致评估结果存在一定的主观性。未来,我将制定更加详细的评估标准,确保评估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总结性评估能够检查学生对“清贫”含义的理解程度,但评估方式相对单一,主要依赖于学生的口头汇报和书面作业。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将在后续教学中增加更多的评估方式,如小组互评、自我反思等。作业评估能够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但部分作业的设计缺乏针对性,未能很好地巩固课堂所学。因此,我将在后续教学中更加注重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性,确保作业既能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又能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五、教学难点的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将抽象的“信仰”概念具象化,引导学生理解“清贫”与革命者理想信念的关联。在实际教学中,我通过引入历史背景、人物事例等多学科知识,试图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难点。然而,从学生的反馈来看,部分学生对这一难点的理解仍显肤浅。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后续教学中进一步挖掘教学资源,通过更多的实例和故事,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清贫”与革命者理想信念的关联。同时,我还将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引导性的问题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难点。综上所述,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根据本次教学反思的结果,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共16张PPT)
1
2
3
4
5
6
7
8
9
10
多音字

( )恐吓、威吓
( )吓人、惊吓

xià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清贫
12
*
任务一:【找“贫”】
读“清贫”,聚焦“贫”在哪里?
1
2
3
4
5
6
7
8
9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关于国方兵士的语句 此时国方兵士的内心活动
2.他们于是被激怒了,猜疑我是把钱藏在哪里,不肯拿出来。
3.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着一个木柄榴弹,右手拉出榴弹中的引线,双脚拉开一步,做出要抛掷的姿势,用凶恶的目光盯住我,威吓地吼道:“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
4.“你骗谁!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拿榴弹的兵士坚决不相信。
5.“绝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另一个兵士一面说,一面弓着背将我的衣角裤裆过细地捏,总会望着有新的发现。
7.后来彼此说定表和笔卖出钱来平分,才算无话。
任务二:【找“清”】
读“清贫”,聚焦“清”在哪里?
【另外两句和“钱”有关的句子】
1.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都用之于革命事业的。
6.“你们要相信我的话,不要瞎忙吧!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个个都有钱,我今天确实是一个铜板也没有,我们革命也不是为着发财!”我再次向他们解释。
【阅读材料一】
1931年,闽浙赣苏区支援中央苏区黄金650两;1932年1月,又送去黄金350两;1933年1月,调往中央苏区的红10军给中央苏区带去了大量的金银和物资,不久,方志敏又派警卫连送去金条两箱,大洋48箱,有力地支援了中央苏区。对此,周恩来、朱德非常高兴:“方志敏同志不简单,为中央苏区解决了大问题!”毛泽东也对闽浙赣苏区赞誉有加,称其为“方志敏式根据地”,对方志敏 在政权建设、土地革命以及扩大武装力量方面的成绩给予高度肯定。
阅读完资料,你有什么想法呢?
阅读完资料,你有什么想法呢?
任务三:【升华】
读“清贫”,“清贫”是什么?
方志敏临行前留下了自己的遗言:“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
1
2
3
4
5
6
7
8
9
10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1934年11月初,方志敏奉命率红军北上抗日,途中遭国民党军重兵围追堵截,于1935年1月在江西被俘。在狱中,方志敏用敌人劝降的笔纸写下了《可爱的中国》:
“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蔽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
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关于国方兵士的语句 此时国方兵士的内心活动
2.他们于是被激怒了,猜疑我是把钱藏在哪里,不肯拿出来。
3.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着一个木柄榴弹,右手拉出榴弹中的引线,双脚拉开一步,做出要抛掷的姿势,用凶恶的目光盯住我,威吓地吼道:“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
4.“你骗谁!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拿榴弹的兵士坚决不相信。
5.“绝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另一个兵士一面说,一面弓着背将我的衣角裤裆过细地捏,总会望着有新的发现。
7.后来彼此说定表和笔卖出钱来平分,才算无话。
《12.清贫》自学单
姓名: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一、完成表格(请用简短的句子,不用特别长写出内心活动。4分钟。写完可以和小组交流)
二、阅读材料(拓展性阅读)
【阅读材料一】
1931年,闽浙赣苏区支援中央苏区黄金650两;1932年1月,又送去黄金350两;1933年1月,调往中央苏区的红10军给中央苏区带去了大量的金银和物资,不久,方志敏又派警卫连送去金条两箱,大洋48箱,有力地支援了中央苏区。对此,周恩来、朱德非常高兴:“方志敏同志不简单,为中央苏区解决了大问题!”毛泽东也对闽浙赣苏区赞誉有加,称其为“方志敏式根据地”,对方志敏 在政权建设、土地革命以及扩大武装力量方面的成绩给予高度肯定。
【阅读材料二】
回绝母亲
赣东北信江县苏维埃成立后,方志敏担任苏维埃主席,有人劝方母去讨些钱,老人也觉得他的饷银当姆妈的理当用得。
于是,她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找方志敏要饷银来了。方志敏很清楚他的学费,从小学到大学,连本带利,父母就欠债达700元之巨!方志敏参加革命后,家又被敌人烧劫十余次。母亲是迫于无奈,来向他要钱。
于是,方志敏内疚而诚恳地对母亲说:“姆妈,我是当主席,可当的是穷人的主席,哪里是官?饷银嘛,将来会发,现在没有。信江苏维埃刚建立,革命才有个起头,我们每日的饭钿才七分呢!”
方母听了,说:“晓得了,晓得了。姆妈这一趟没有白来,明白了仔是当穷人的主席,我苦点也舒心啦!”
节约每个铜板
方志敏经常到基层视察,但严格禁止迎来送往、招待宴请或接受礼品。他坚持节俭,作报告、开会时只喝白开水,从不喝茶。一次,老乡送来茶叶,警卫员泡茶后端给他,方志敏严肃批评道:“以后不准收老乡的东西,他们也很困难,留着卖钱吧。”随后,他拿出自己一个月的津贴费(几个铜板),让警卫员退还给老乡。
拒收棉袄
某年冬天,方志敏赴贵溪参加苏维埃代表大会时,仍穿着一件透风的破旧薄棉袄。代表们见状想为他换新棉袄,但方志敏坚决拒绝。即使新棉袄被送来,他也反复强调:“要节省,减轻群众负担。”警卫员劝他:“一个苏维埃主席穿破袄太寒酸了,收下吧。”方志敏正色道:“我是主席,更需事事在意。若收下,会影响苏维埃政府的形象——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最终,他坚持退回新棉袄。
【阅读材料三】
朱德,红军之父,清贫一生。他一日三餐十分简单。中餐、晚餐几乎都是一碗米饭加三菜一汤,以素食为主,有时只吃自己做的泡菜。他的被子、裤子、床单都用了20多年,打了许多补丁。他使用的搪瓷口杯,很多地方都已经掉光了。那只用了多年的保温杯,塑料外壳已经裂了好几条缝,请工作人员用胶布粘好后继续使用。房子住了20多年也不主张要翻修。他年岁大了,坐的旧沙发较矮,坐下站起很吃力,便请工作人员用4根木头把沙发腿接了一截,坚持不让买新的。他用的澡盆有些高,年纪大了上下不方便,组织上多次提出要修理,他都拒绝了。他说:“国家用钱的地方很多,我这里总是很好的了,再修又要浪费国家的钱。”
周恩来,为国为民,清贫一生。总理逝世之日,联合国正在日内瓦开会,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立即倡议破例给他按国家元首礼仪降半旗志哀。秘书长的倡议中有这么一句话:“哪国的总理能够一生担任重职而不置一份财产?”周总理的“清贫”,显示的正是一位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清正廉洁、无私奉献的伟大胸怀和道德情怀。
焦裕禄,廉洁奉公,清贫一生。1964年2月,他生前最后一次探家前,找到县长程世平借了400元钱。程看到焦裕禄身子打哆嗦,一摸,发现他大冷天穿了件空心袄,连件衬衣都没穿。这位县长硬是拽着他,冒着风雪来到街上,想办法给他买了一身便宜的处理布作为内衣……焦裕禄从老家一回来就还了200元钱,剩下的他说“争取三个月还清”。焦裕禄经常说:“我不是什么官,我是为百姓服务的。”
何家庆,扶贫一生,清贫一生。他是生活简朴、教书育人,一件中山装穿了28年的布衣教授,淡泊名利,清心寡欲,家庭境况与时代格格不入。他是成功脱贫的典范,不齿于贫困百姓的艰难条件,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何家庆今天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人民给予的,我没有理由不把我人生的全部毫无保留地奉献给生我养我的人民和这块土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