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实验中心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20-23班)化学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5 CBAAD 6-10 BCDBB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1-15 C BD B D AB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16.(14分)(1) ①. ②. 第三周期第VIA族 ③.(2)H2S (3)NCl3+3H2O=NH3+3HClO (4)A(5)将浓盐酸与固体高锰酸钾反应产生氯气通入硫化钠溶液,产生黄色沉淀,说明氯元素非金属性强于硫元素17.(14分)(1)-334.5(2) ①. 还原 ②. ③. 5.6(3) ①. 阳 ②. Na2SO4 ③. 1.818.(16分)(1)第5周期族(1分)(2)适当提高浓度、适当提高温度、搅拌(1分)(3)离子键、(极性)共价键(4)过滤 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加入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洗涤干净(5)19.(16分)(1)吸收 242(2)(3)① 大于② 33.3 ③月+17288S.c:S实验中心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20-23班)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Cu-64 Zn-65 Ag-108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化学与文化传承密不可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青铜器“越王勾践剑”的主要材质为合金B. 南唐文房三宝之一的“澄心堂纸”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 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中制作皮影的兽皮主要成分是油脂D. 泥土烧制而成的“秦始皇兵马俑”主要成分是硅酸盐2. 下列化学用语或表述正确的是A. 乙烷的比例模型: B. 次氯酸的结构式:C. 水分子的空间结构:直线形 D. 中子数为146、质子数为92的铀(U)原子:3. 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A.用A装置制作氢氧燃料电池 B.用B装置分离碘水与乙醇C.用C装置观察的焰色试验现象 D.用D装置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4. 下列叙述Ⅰ和叙述Ⅱ均正确,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叙述Ⅰ 叙述ⅡA 石墨能导电且化学性质不活泼 阴极电保护法中可用石墨作辅助阳极B 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用于制造光导纤维C 五氧化二磷可吸水 可用作食品干燥剂D 断裂氨分子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热量 工业上用液氨作制冷剂5. 炒过菜铁锅洗净后残留水渍,不久便会因被腐蚀而出现红褐色锈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腐蚀过程中铁做正极B. 水渍中心部位腐蚀程度最严重C.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D. 铁锅表面加聚四氟乙烯涂层可有效保护铁锅不被腐蚀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6H14有3种同分异构体B. 标准状况下,中含有键的数目为C. 与一定互为同系物D. 与反应生成时,消耗7. 放射性核素发生衰变会转变为另一种核素,同时释放出电子、正电子等粒子,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的中子数是27 B. X与Co不在同一族C. Y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 D. 与互为同位素8. 汽车发动机工作时会引发和反应生成NO,其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 三种分子中最稳定的是NOC. 具有的能量为946kJ D. 断裂需吸收的能量是498kJ9. 下列实验操作及结论错误的是实验 结论A 室温下,向两支盛有等体积等浓度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1mL不同浓度的盐酸,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 该反应中,其它条件相同时,盐酸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B 向量热计中加入的盐酸100mL,匀速搅拌后记录初始温度,迅速加入等浓度等体积的NaOH溶液,记录反应结束温度为 该反应的反应热为:C 将铁粉与硫粉混合后铺成条状,用灼热的玻璃棒触及一端,混合物红热时移开,反应仍继续进行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D 和中均分别加入NaOH溶液和盐酸,只溶于盐酸,都能溶 Mg的金属性比Al强10. W、X、Y、Z、Q为元素周期表前20号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的M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的两倍,与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可形成酸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和互为同位素 B. 单质Y可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C. WX是酸性氧化物 D. 与中所含化学键的类型相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1. 海水晒盐后所得“卤水”中可提取“镁”和“溴”,具体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反应①和③所得水浓度不同B. 反应②中每吸收转移电子C. 通过电解的煅烧产物制取镁单质会更好D. “试剂a”可能为盐酸12. 以高铁酸钾()为电解质可形成一种高铁电池,其模拟实验装置如图(已知氢氧化锌易溶于强碱)。下列说法正确是A. 电池工作时,甲乙两池中溶液碱性均增强B. 电池工作时,盐桥中阳离子向甲池移动C. 电路中每转移2mol电子,理论上乙池质量增加65gD. 正极反应为13. 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外界条件对分解速率的影响,忽略过程中溶液体积变化,实验记录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实验序号 溶液体积/mL 加入水体积/mL 温度/℃ 催化剂 收集标准状况所需时间/s1 20 20 20 无 2962 20 20 50 无 753 20 20 20 粉末 454 20 20 20 粉末 1005 a b m nA. 对比实验3和4,说明的催化效果更好B. 实验4中,的平均反应速率是C. ,,时,D. ,,时,通过实验2和5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14. 磷酸铁锂“刀片电池”采用叠片工艺,放电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放电时的总反应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放电时铝箔为负极 B. 充电过程中阴极质量减小C. 放电过程中得电子生成单质Li D. 充电时阳极反应为15. 氯化锗用作光导纤维的渗杂剂。实验室模拟以ZnO烟尘(主要成分为、、CaO、FeO)为原料制取氯化锗的流程如图所示(单宁可与生成沉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滤渣1的成分为B. “中和”的目的是除去C. “灼烧”时需用的硅酸盐仪器有瓷坩埚、泥三角、酒精灯、玻璃棒D. 若用在加热条件下进行“氯化”,方程式为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16. X、Y、Z、W、Q、R为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相关信息如表。元素编号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X 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 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Z 简单氢化物能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生成盐W 与X同主族Q 单质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回答下列问题:(1)R的简单阴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Q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Q与Y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2)X分别与Q、R形成的简单化合物中,热稳定性较差的是_______(写化学式)。(3)由Z与R组成的化合物A(),各原子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与水反应后溶液可用于漂白和杀菌,同时生成一种碱性气体。写出A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标号)。A. 简单离子半径:B. 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C. 由X与Z、Y与R形成的化合物所含化学键类型相同D. 向2mL单质R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几滴紫色石蕊试剂,溶液显红色(5)设计实验证明Q元素与R元素非金属性强弱_______(可选用试剂:固体,稀盐酸,浓盐酸,溴水,溶液,)。17. 甲烷和甲醇是常见的有机物,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则_______。(2)甲醇燃料电池(简称DMFC)由于结构简单、能量转化率高、对环境无污染,可作为常规能源的替代品而越来越受到关注。DMFC工作原理如图所示:①电极N上发生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②电极M上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③质子交换膜每通过,消耗b气体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L。(3)某研究小组用甲烷燃料电池作电源,电解含正盐X的废水制得、、和NaOH。工作原理如图:已知:I.电池中甲烷用量为4.48L(标准状况);Ⅱ.甲、乙、丙三池中溶液体积均为1L且忽略电解过程中体积变化。回答下列问题:①电解池中c膜为_______(填“阳”或“阴”)离子交换膜;X为_______(写化学式)。②电解结束后,理论上丙池中_______。18.从废弃的声光器件(,含杂质)中提取粗碲的工艺流程如图,已知性质与相似.回答下列问题.(1)碲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为__________.(2)为加快“碱性浸出”的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碱性浸出”所得滤渣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3)“氧化沉碲”过程中氧化剂所含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__,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4)“溶解还原”中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溶解还原”后的浊液经__________、洗涤、干燥得到粗碲.判断洗涤干净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5)电解法提纯粗碲时,先将上述流程得到的粗碲溶于溶液,生成电解液,再用适当的电极进行电解,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19.碳中和作为一种新型环保形式可推动社会绿色发展.下图为科学家研究的一种二氧化碳新循环体系,主要分为4个过程.(1)过程Ⅰ的原理:,根据下表数据回答:化学键键能/ 436 496 463由过程Ⅰ制备需___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能量__________.(2)常温下,在过程Ⅲ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和液态水放出的热量,则甲醇的摩尔燃烧焓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3)时,在密闭容器中充入和发生过程Ⅱ中的反应,和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第时(甲醇)__________第时(甲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②已知与按系数比投料,用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末时,混合气体中甲醇的物质的量分数为__________%(请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已知:B的物质的量分数.③下列说法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a.单位时间内断裂,同时生成 b.容器中不再变化c.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再变化 d.容器中气体密度不再变化e.容器中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3化学答案.docx 20-23化学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