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历史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二里头遗址是中国最引人瞩目的古文化遗址之一。考古发现,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与《吕氏春秋》中记载的“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的早期都城规划特点完全相符。这表明A.中华文明呈现多元一体的特点B.考古发现可信度高于历史文献C.考古发现与历史文献相互印证D.历史文献的记载全都是真实的2.汉武帝时,在长安办太学,以《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这些做法的结果是A.有利于各种流派学说的流行B.推动了平民教育迅速发展C.朝廷对地方的控制日渐加强D.儒学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3.下面是某历史学习小组制作的时间顺序表,可推测,他们研究的主题应该是《史记》→“蔡侯纸”+《伤寒杂病论》→《兰亭集序》→“圆周率”+《齐民要术》→《雕版印刷术》+指南针A.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B.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革C.中国古代生活水平的提高D.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繁荣4.清军平定西域后,乾隆帝下诏编纂《皇舆西域图志》,详载边疆山川、城池、民族分布与军政建制。新疆建省后又编纂《新疆图志》,内容独有“国界…交涉”等志。这体现了清朝A.疆域面积的空前辽阔B.地图测绘技术的提升C.因地制宜的管理方式D.国家主权意识的增强5.“核定关税率剥夺了中国的保护性关税,使得大量洋货涌入,将中国的手工业挤压到破产的境地,引起了社会动荡。”导致材料所述“核定关税率”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6.1904年秋,孙中山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中旗帜鲜明地率先提出:中国未来新生的共和国当以“中华民国”为国号:只有“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才能真正解决中国问题。由此可见,孙中山主张A.挽数清朝统治危机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C.推翻皇权专制制度D.学习民主自由思想松山区教有教学研究中心中考模拟测试历史第1页共4页7.1935年,由共产党员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问世,歌曲本来只是电影主题曲,却很快风靡大江南北,淞沪会战时期,死守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每天高唱这首歌来激励士气。歌曲还被选入反法西斯盟军胜利凯旋曲目。该歌曲超越政治身份、超越国界,受到中外大众共同欢迎的主要原因是A.采用新鲜通俗的白话B.展现坚强有力的旋律C.具有深沉的爱国情怀D.体现实业救国的理念8.中世纪西欧有句谚语叫作“司法获大利”,按照当时通行的习惯法对于各种违法行为大都处以罚金,而这种罚金则归主持法庭的封建主。这反映了庄园法庭A.维护了领主的利益B.加强对佃户的控制C.限制了领主的特权D.扩大了庄园自主权9.下面是美国《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据此对美国的民主制度解读最合理的是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没有宣布废除奴隶制,天赋人权的《独立宣言》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享有者也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相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1787年宪法互制衡: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享权力: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相等的政治权利A.人民权利无法保障B.进步性与局限性并存C.种族矛盾不可消除D.中央与地方矛盾重重10.观察《1951-1991年美、日、西欧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变化表》,据此可以概括日本、西欧经济发展呈现的共同特点是1951年1970年1991年其地日本其他日本其他日本95%23.9%美国18.2%1.5%美国1.60%29.0%美国38.8%33.3%48.60%四欧28.8%37.09%A.多极化趋势的形成B.经济增长迅速C.美国丧失霸权地位D.科学技术发达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30分)1山.蔗糖生产与贸易是一部实现跨国、关联、互动的全球史,折射出世界历史发展的变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松山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中考模拟测试历史第2页共4页2025.5 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20 分)1-5 CDADA 6-10 CCABB二、非选择题(30 分)11.(1)蔗糖销售能获得丰厚的利润;南方自然条件适宜种植甘蔗;掌握了蔗糖的制作和储藏技术;宋代社会经济和航海技术的巨大发展;政府对外政策的支持等。(任答 3 点,6 分)(2)变化:工业革命以蒸汽机为主要动力,加快了蔗糖生产的速度;工业革命推动了制糖由手工作坊向机器大生产的转变,加快制糖的效率;工业革命使得蒸汽机车、汽船等新式交通工具广泛运用于交通运输,有利于蔗糖贸易;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蔗糖贸易范围向世界扩张等。(任答 1 点,2 分)影响:英国为了扩大蔗糖等商品的销售市场,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遭到冲击,逐步瓦解;中国的蔗糖业受到冲击,从蔗糖出口国变成了外糖倾销地等。(任答 1 点,共 2 分)12.(10 分)【评分说明】(1)观点提炼:能够从三个角度中提炼出符合题目要求的观点,2 分。(2)史事与说明:8 分,具体评分说明如下等级 材料运用与论证等级一 能够写出 3 个与观点密切联系的史事,运用这些史事论证观点,史(7~8 分) 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清晰等级二 能够能够写出 2~3 个与观点密切联系的史事,运用史事论证观点,(4~6 分) 但史事运用不充分或论证逻辑不清晰等级三 能够写出与观点有密切联系的部分史事,仅能够简单描述史事仅罗(1~3 分) 列出史事或历史现象,没有论证观点,最多只能得 1 分示例观点:中国智慧促进了人类社会和平发展史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万隆会议 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说明:1953 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 年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多边协作与务实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全球最具包容性的公共产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松山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九年级历史 第 1 页 共 2 页同体提供了实践路径。综上所述,为维护世界和平安全、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观点:科技发展会推动社会的进步史事: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地面 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说明:1964 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2003 年,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基技术的国家,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袁隆平经过反复试验实践,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帮助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渡过了粮食危机。综上所述,科技的创新会推动社会的进步,不断增强综合国力。观点:制度创新会推动社会的进步 史事:《共同纲领》确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实行“一国两制”方针提出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维护了民族团结、巩固了祖国统一、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1978 年,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具有很大提高。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并先后在香港、澳门成功得到实践,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综上所述,制度的创新会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13.(1)趋势: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2 分)(只答出其中部分阶段发展趋势可酌情赋 1 分)联系:①日本明治维新后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使康有为等掀起维新变法运动。②十月革命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转向,从以资产阶级民主科学为核心的启蒙运动,逐步转变为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新阶段。③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是中国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索。④经济大危机,导致日本经济动荡,迫切发动九一八事变。(选择两项,共 2 分)(2)发展规划:五年计划。(1 分)影响:苏联的工业化,一方面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实现工业化;另一方面,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逐步被固定下来,致使后来苏联的经济体制日益僵化,导致苏联解体。(2 分)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写出一点,1 分) (3)认识:符合题意即可。(2 分)松山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九年级历史 第 2 页 共 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中考模拟历史 2025.5初三历史模拟试题 答案.docx 2025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中考模拟历史 2025.5历史模拟考试.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