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押题预测】生态系统各组分紧密联系成一体(含解析)2024-2025学年沪科版(2020)生物(选择性必修二)高二下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期末押题预测】生态系统各组分紧密联系成一体(含解析)2024-2025学年沪科版(2020)生物(选择性必修二)高二下学期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押题预测 生态系统各组分紧密联系成一体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2024秋 张家口期末)如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模式图,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是乙中相互联系的四种生物,括号中相应数值表示同化的能量[单位:kJ/(m2 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其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B.蚯蚓属于图中乙成分,它的存在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该农田中的生物所构成的食物链(网)可能为
D.该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主要是农作物
2.(2024秋 辽阳期末)某地区食物网的部分结构如图所示,已知该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的数量都处于正常的变化范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体现出来的种间关系是捕食
B.图中各种生物之间没有生态位的重叠
C.d和e的数量变化是负反馈调节的一种体现
D.图中生物均只属于一个营养级
3.(2024秋 三台县校级期末)呼伦贝尔草原上生长着多种杂草和以杂草为食的食草动物以及小型食肉动物,各种生物数量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关于该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植物不一定是生产者,生产者也不一定是植物,还包括部分细菌
C.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D.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是分解者,有些动物是分解者
4.(2024秋 宁乡市期末)海底冷泉及冷泉生态系统是现代海洋地质学和生物学研究的前沿领域,海底冷泉是地球深海海底的一种没有光照的极端环境。冷泉是海底以水、二氧化碳、硫化氢或碳氢化合物(甲烷或其他高分子量的碳氢气体)为主的流体以喷涌或渗漏方式从海底溢出形成的,温度与海水接近。冷泉生态系统中存在蠕虫、海胆等多种多样的生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冷泉生态系统中的海胆是良好的药材,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B.冷泉中没有光透过,可能存在以化能自养生物为生产者的食物链
C.冷泉生态系统中无绿色植物,可推测其能量金字塔长期呈倒金字塔形
D.蠕虫、海胆等生物作为消费者可加速冷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5.(2024秋 吉林期末)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般来说,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B.细菌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和生产者
C.在生态金字塔中,每个营养级的生物均属于同一条食物链
D.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在生物群落内部均可以实现循环利用
6.(2024秋 衡水期末)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养生物一定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B.异养生物一定是消费者,动物不一定是消费者
C.原核生物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都属于分解者
D.非生物环境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可有可无的成分
7.(2024秋 南岗区校级期末)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
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C.全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营养结构
8.(2024秋 朝阳区期末)某人工鱼塘利用种青养殖技术获得良好收益。该技术主要以种植的青草(如黑麦草)为养鱼的主要饲料,从而减少饵料投放。养鱼池修建为回型池,在回型池中间的浮平滩和池埂上种植黑麦草,待黑麦草长成,将回型池加水部分淹没青草,草鱼可以自由地上滩吃草。如图为该人工鱼塘中的食物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黑麦草和绿藻固定的太阳能
B.草鱼占第二和第三两个营养级,昆虫和草鱼为捕食关系
C.若鱼池中昆虫的种群密度降低,草鱼的数量会有所增加
D.图中所有成分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9.(2024秋 吉林期末)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植物都属于第一营养级
B.营养级越高,归属于这个营养级的能量越多
C.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既是第三营养级,又是次级消费者
D.一只狼捕获了一只兔,该狼就获得了这只兔能量的10%﹣20%
10.(2024秋 和平区校级期末)若鹰迁入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在的食物链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B.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螳螂及其天敌的数量
C.鹰的迁入使食物链由3个环节变为4个环节
D.鹰的迁入降低子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11.(2024秋 和平区校级期末)如图表示某淡水养殖湖泊中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含有8条食物链
B.若翘嘴鲐与青鱼由于过度捕捞大量减少,乌鱼的k值不变
C.乌鱼属于第3、4营养级
D.若乌鱼的食物有来自小型鱼类,来自虾类,则理论上乌鱼每增加100g体重,至少需要消耗水草4.5kg
12.(2024秋 辽宁期末)某莲藕池塘中存在着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有4条食物链,每条食物链都有4个营养级
B.瓢虫粪便有机物中的能量为莲缢管蚜同化的能量
C.如果大量捕捉蜘蛛,则会引起瓢虫的数量增多
D.若蜘蛛同化的能量增加1kJ,则莲藕同化的能量至少要增加10kJ
二.解答题(共3小题)
13.(2025 浙江模拟)某湖泊由于大量污水排入引发水体污染,影响了当地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相关部门对该湖泊进行生态修复,修复效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该湖泊存在    食物链和    食物链,其中浮游动物、滤食性鱼类和底栖动物属于    者。
(2)污水排入会造成水体N、P含量过高,从而引发水体    ,同时也有重金属离子进入,并随着营养级增加,这些有害物质逐级浓缩,此现象称为    。
(3)在进行生态修复时,引入的浮床植物一般会选择本地物种,不选外来物种。原因有二:一方面,外来物种和本地物种可能会利用同一资源,从而导致    重叠,引发种间竞争;另一方面,引入种可能由于资源和空间充足、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从而呈现    增长,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上述污染出现以后,相关部门最终引入了苦草(沉水植物)和睡莲(浮叶根生植物)等植物置于浮床上,这些植物主要通过与浮游藻类竞争    和无机盐等,抑制藻类生长,改善水质,并有良好的观赏性,这些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5)引入浮床植物进行重金属离子的去除,而不是将这些植物直接种植在水体中,请你据题提出合理的解释    (写出一点即可)。
14.(2024秋 滨海新区期末)图1是某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由乔木、草本植物、蝗虫、蜘蛛和杂食性鸟构成的食物网中,杂食性鸟分别处于第   营养级。
(2)从图1所示的营养关系分析,属于分解者的有   。有机碎屑被彻底分解产生的   (至少写出两类)等供生态系统循环利用。
(3)由于乔木的遮挡程度不同,导致了不同区域地表的草本植物、真菌等生物种类和数量有一定差异,地表生物的这种区域差异分布体现了群落具有   结构。
(4)图2是图1生态系统中某两个营养级(甲、乙)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e表示能量值。乙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   (填图2中字母)中,乙用于生长、发育及繁殖的能量值可表示为   (用图2中字母和计算符号表示)。
15.(2024秋 和平区校级期末)图1表示湿地对城市污水的净化;图2表示该湿地生态系统的局部能量流动过程,其中D表示同化量,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甲、乙、丙代表该湿地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甲指的是    。
(2)分析图2可知,第二营养级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    (用图中字母表示),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    (用图中字母表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
(3)下表是初级消费者能量流动情况:
项目 摄入量J/(hm2 a) 粪便J/(hm2 a) 呼吸量J/(hm2 a)
初级消费者 1.06×109 3×108 7.1×108
次级消费者 3.9×107 1.9×106 2.18×107
据表可知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中不经次级消费者的任何作用而直接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最多为    J/(hm2 a)。
(4)若某草原生态系统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研究C中某个种群的生态位,则要研究的内容有    。(至少写出2项)
(5)若A能量的直接提供给C,则要使C能量增加8kJ,至少需要消耗A的能量是    kJ。若将C的食物比例由A:B=1:1调整为1:2,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约是原来的    倍(保留2位小数)。
期末押题预测 生态系统各组分紧密联系成一体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2024秋 张家口期末)如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模式图,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是乙中相互联系的四种生物,括号中相应数值表示同化的能量[单位:kJ/(m2 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其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B.蚯蚓属于图中乙成分,它的存在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该农田中的生物所构成的食物链(网)可能为
D.该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主要是农作物
【考点】食物链与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专题】正推法;生态系统;理解能力.
【答案】B
【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生产者是自养生物,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消费者和分解者促进物质循环。
【解答】解:A、生态系统的结构确实包括其组成成分(甲、乙、丙和无机环境)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A正确;
B、蚯蚓属于分解者,图中丙为分解者,它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错误;
C、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图中乙包含多种生物,仅根据同化量判断,A同化量最多为初级消费者,B同化量次之也为初级消费者,C为次级消费者,D为三级消费者,食物链(网)可能为,C正确;
D、该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能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都是自养生物,图中甲与无机环境双向箭头,甲为生产者,主要是农作物,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营养结构以及物质循环等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理解,以及对相关概念的辨析和运用能力,通过分析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式图来判断各选项的正确性。
2.(2024秋 辽阳期末)某地区食物网的部分结构如图所示,已知该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的数量都处于正常的变化范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体现出来的种间关系是捕食
B.图中各种生物之间没有生态位的重叠
C.d和e的数量变化是负反馈调节的一种体现
D.图中生物均只属于一个营养级
【考点】食物链与食物网;群落中生物的种间关系;群落的季节性和生态位.
【专题】正推法;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理解能力.
【答案】C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营养级结束。
【解答】解:A、图中是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形成的食物网,体现了捕食关系,此外,由于不同生物捕食同一种生物,也形成了竞争关系,A错误;
B、由于同一个营养级上有多种生物,因此各种生物之间有生态位的重叠,B错误;
C、d的数量上升,则e的食物增多,捕食更多的d,d数量下降,因此d和e的数量变化是负反馈调节的一种体现,C正确;
D、图中有的生物属于多个营养级,例如e属于第二和第三营养级,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相关内容,要求学生能结合所学知识正确作答。
3.(2024秋 三台县校级期末)呼伦贝尔草原上生长着多种杂草和以杂草为食的食草动物以及小型食肉动物,各种生物数量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关于该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植物不一定是生产者,生产者也不一定是植物,还包括部分细菌
C.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D.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是分解者,有些动物是分解者
【考点】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和类型.
【专题】正推法;生态系统;理解能力.
【答案】A
【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食物网构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解答】解: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错误;
B、植物不一定是生产者,如菟丝子,生产者也不一定是植物,如硝化细菌,B正确;
C、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C正确;
D、分解者可能是动物,如秃鹫,微生物也不一定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4.(2024秋 宁乡市期末)海底冷泉及冷泉生态系统是现代海洋地质学和生物学研究的前沿领域,海底冷泉是地球深海海底的一种没有光照的极端环境。冷泉是海底以水、二氧化碳、硫化氢或碳氢化合物(甲烷或其他高分子量的碳氢气体)为主的流体以喷涌或渗漏方式从海底溢出形成的,温度与海水接近。冷泉生态系统中存在蠕虫、海胆等多种多样的生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冷泉生态系统中的海胆是良好的药材,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B.冷泉中没有光透过,可能存在以化能自养生物为生产者的食物链
C.冷泉生态系统中无绿色植物,可推测其能量金字塔长期呈倒金字塔形
D.蠕虫、海胆等生物作为消费者可加速冷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考点】食物链与食物网;生态金字塔;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和价值;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专题】正推法;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生态环境.
【答案】C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
(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
(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解答】解:A、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冷泉生态系统中的海胆是良好的药材,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A正确;
B、冷泉中没有光透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可能存在以化能自养生物为生产者的食物链,B正确;
C、冷泉生态系统中无绿色植物,但有化能合成作用的微生物,能量金字塔不可能是倒金字塔,因为能量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C错误;
D、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蠕虫、海胆等生物可作为消费者加速冷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和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5.(2024秋 吉林期末)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般来说,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B.细菌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和生产者
C.在生态金字塔中,每个营养级的生物均属于同一条食物链
D.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在生物群落内部均可以实现循环利用
【考点】食物链与食物网.
【专题】正推法;生态系统.
【答案】A
【分析】生态系统由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组成,主要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主要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生态系统都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解答】解:A、食物网越复杂,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A正确;
B、细菌主要是分解者,它们分解有机物质,部分细菌是生产者,但是不是所有细菌都属于生产者,应该是分解者或生产者,B错误;
C、生态金字塔表示的是能量、数量或生物量的分布,每个营养级的生物可以来自不同的食物链,并不是都属于同一条食物链,C错误;
D、物质在自然生态系统中通过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利用,但并不是在生物群落内部完全实现循环,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2024秋 衡水期末)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养生物一定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B.异养生物一定是消费者,动物不一定是消费者
C.原核生物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都属于分解者
D.非生物环境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可有可无的成分
【考点】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专题】正推法;生态系统;理解能力.
【答案】A
【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2)生产者(自养型):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少数化能合成型生物;(3)消费者(异养型):主要是动物,还有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4)分解者(异养型):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细菌和真菌,还有少数动物。
【解答】解:A、自养生物一定是生产者,生产者一定是自养生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A正确;
B、异养生物有可能是消费者,也有可能是分解者,B错误;
C、腐生真菌属于分解者,寄生真菌属于消费者,原核生物不一定是分解者,如蓝细菌、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C错误;
D、无机环境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不是可有可无的成分,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内容,要求学生能结合所学知识正确作答。
7.(2024秋 南岗区校级期末)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
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C.全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营养结构
【考点】食物链与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专题】正推法;生态系统.
【答案】B
【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食物网构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解答】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食物网构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故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注意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相区分。
8.(2024秋 朝阳区期末)某人工鱼塘利用种青养殖技术获得良好收益。该技术主要以种植的青草(如黑麦草)为养鱼的主要饲料,从而减少饵料投放。养鱼池修建为回型池,在回型池中间的浮平滩和池埂上种植黑麦草,待黑麦草长成,将回型池加水部分淹没青草,草鱼可以自由地上滩吃草。如图为该人工鱼塘中的食物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黑麦草和绿藻固定的太阳能
B.草鱼占第二和第三两个营养级,昆虫和草鱼为捕食关系
C.若鱼池中昆虫的种群密度降低,草鱼的数量会有所增加
D.图中所有成分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考点】食物链与食物网.
【专题】模式图;生态系统;理解能力.
【答案】C
【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组成;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答】解:A、该鱼塘是人工鱼塘,流经该鱼塘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绿藻和黑麦草固定的太阳能以及人工投放的饵料中的化学能,A错误;
B、草鱼占第二和第三两个营养级,昆虫和草鱼为捕食和种间竞争关系,B错误;
C、若鱼池中昆虫的种群密度降低,则草鱼更多的以第一营养级作为食物,因此其数量会有所增加,C正确;
D、图中所有成分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因为缺少分解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从题中获取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知识作出正确判断,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内容,难度适中。
9.(2024秋 吉林期末)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植物都属于第一营养级
B.营养级越高,归属于这个营养级的能量越多
C.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既是第三营养级,又是次级消费者
D.一只狼捕获了一只兔,该狼就获得了这只兔能量的10%﹣20%
【考点】食物链与食物网.
【专题】正推法;生态系统.
【答案】C
【分析】营养级:生态系统中每条食物链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的总和。
【解答】解:A、部分植物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不属于第一营养级,A错误;
B、能量逐级递减,营养级越高,归属于这个营养级的能量越少,B错误;
C、植食性动物为第二营养级和初级消费者,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既是第三营养级,又是次级消费者,C正确;
D、10%﹣20%的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一只狼和一只兔属于个体,两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一定为10%﹣20%,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10.(2024秋 和平区校级期末)若鹰迁入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在的食物链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B.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螳螂及其天敌的数量
C.鹰的迁入使食物链由3个环节变为4个环节
D.鹰的迁入降低子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考点】食物链与食物网.
【专题】正推法;种群和群落;解决问题能力.
【答案】A
【分析】分析题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隐藏的食物链为: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当鹰迁入并在栖息于林中后,食物链为: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鹰。
【解答】解:A、鹰的迁入又增加了营养级,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A正确;
B、鹰可以捕食黄雀,鹰的迁入会导致黄雀减少,而黄雀是螳螂的天敌,故螳螂的数量会增加,B错误;
C、鹰的迁入使食物链由4个环节变为5个环节,C错误;
D、能量传递效率不会改变,一般在10%﹣20%范围内,故鹰的迁入没有降低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2024秋 和平区校级期末)如图表示某淡水养殖湖泊中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含有8条食物链
B.若翘嘴鲐与青鱼由于过度捕捞大量减少,乌鱼的k值不变
C.乌鱼属于第3、4营养级
D.若乌鱼的食物有来自小型鱼类,来自虾类,则理论上乌鱼每增加100g体重,至少需要消耗水草4.5kg
【考点】食物链与食物网.
【专题】正推法;生态系统;解决问题能力.
【答案】B
【分析】1、K值(环境容纳量)是一个重要的生态学概念,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题中提到翘嘴鲌与青鱼因过度捕捞大量减少,这会改变乌鱼所处的生态环境,进而影响其K值。
2、能量在食物链中传递时存在一定的效率,一般按10%﹣20%计算。
【解答】解:A、从图中可以清晰地数出有8条食物链,分别为:水草→草食性鱼;水草→底栖动物→小型鱼类→乌鱼;水草→底栖动物→虾类→乌鱼;水草→底栖动物→虾类→翘嘴鲌;水草→草食性鱼→小型鱼类→乌鱼;水草→草食性鱼→虾类→乌鱼;水草→草食性鱼→虾类→翘嘴鲌;水草→底栖动物→小型鱼类→翘嘴鲌,A正确;
B、K值即环境容纳量,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若翘嘴鲌与青鱼由于过度捕捞大量减少,乌鱼的竞争者减少,其生存环境得到改善,食物资源相对增加,乌鱼的K值会增大,而不是不变,B错误;
C、乌鱼在食物链“水草→底栖动物→小型鱼类→乌鱼”和“水草→底栖动物→虾类→乌鱼”中处于第四营养级,在食物链“水草→草食性鱼→小型鱼类→乌鱼”和“水草→草食性鱼→虾类→乌鱼”中也处于第四营养级,所以乌鱼属于第3、4营养级,C正确;
D、能量传递效率一般按10%﹣20%计算,若乌鱼的食物有来自小型鱼类,来自虾类,乌鱼每增加100g体重,按照能量传递效率20%计算,来自小型鱼类的部分至少需要消耗水草:100×÷20%÷20%÷20%=2500g;来自虾类的部分至少需要消耗水草:100×÷20%÷20%=2000g,总共至少需要消耗水草2500+2000 = 4500g = 4.5kg,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通过一个具体的生态系统捕食关系图,综合考查了学生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包括食物链的构成、营养级的确定、K值的变化以及能量传递的计算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难度,能够较好地考查学生对生态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12.(2024秋 辽宁期末)某莲藕池塘中存在着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有4条食物链,每条食物链都有4个营养级
B.瓢虫粪便有机物中的能量为莲缢管蚜同化的能量
C.如果大量捕捉蜘蛛,则会引起瓢虫的数量增多
D.若蜘蛛同化的能量增加1kJ,则莲藕同化的能量至少要增加10kJ
【考点】食物链与食物网;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能量流动的特点及相关计算.
【专题】正推法;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理解能力.
【答案】C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某食物网,其中莲藕为生产者,其余动物均为消费者,该食物网中含有3条食物链,即莲藕→斜纹夜蛾→蜘蛛、莲藕→斜纹夜蛾→瓢虫→蜘蛛、莲藕→莲缢管蚜→瓢虫→蜘蛛。
【解答】解:A、图中存在3条食物链,其中“莲藕→斜纹夜蛾→蜘蛛”含有3个营养级,A错误;
B、瓢虫粪便有机物中的能量为斜纹夜蛾和莲缢管蚜同化的能量的一部分,B错误;
C、如果大量捕捉蜘蛛,则瓢虫的天敌减少,瓢虫的数量增多,C正确;
D、若蜘蛛的同化量增加1J,则莲藕的同化量至少需要增加(应按照最短食物链、能量传递效率为20%来计算)1÷20%÷20%=25(J),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结构等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熟练应用能力。
二.解答题(共3小题)
13.(2025 浙江模拟)某湖泊由于大量污水排入引发水体污染,影响了当地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相关部门对该湖泊进行生态修复,修复效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该湖泊存在  捕食 食物链和  腐食或碎屑 食物链,其中浮游动物、滤食性鱼类和底栖动物属于  初级消费 者。
(2)污水排入会造成水体N、P含量过高,从而引发水体  富营养化 ,同时也有重金属离子进入,并随着营养级增加,这些有害物质逐级浓缩,此现象称为  生物富集或生物浓缩 。
(3)在进行生态修复时,引入的浮床植物一般会选择本地物种,不选外来物种。原因有二:一方面,外来物种和本地物种可能会利用同一资源,从而导致  生态位 重叠,引发种间竞争;另一方面,引入种可能由于资源和空间充足、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从而呈现  J形 增长,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上述污染出现以后,相关部门最终引入了苦草(沉水植物)和睡莲(浮叶根生植物)等植物置于浮床上,这些植物主要通过与浮游藻类竞争  阳光或二氧化碳 和无机盐等,抑制藻类生长,改善水质,并有良好的观赏性,这些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直接和间接 价值。
(5)引入浮床植物进行重金属离子的去除,而不是将这些植物直接种植在水体中,请你据题提出合理的解释  方便去除这些植物,避免植物体内重金属离子被水体中的生物重新摄取,造成二次污染 (写出一点即可)。
【考点】食物链与食物网;生物富集;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和价值;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群落的季节性和生态位;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态环境.
【答案】(1)捕食 腐食或碎屑 初级消费
(2)富营养化 生物富集或生物浓缩
(3)生态位 J形
(4)阳光或二氧化碳 直接和间接
(5)方便去除这些植物,避免植物体内重金属离子被水体中的生物重新摄取,造成二次污染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3、生态位:物种利用各种资源的幅度以及该物种与种群中其他物种关系的总和。决定生活在什么地方,而且决定于它与食物、天敌和其他生物的关系,当两个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时会出现生态位重叠。
【解答】解:(1)据图可知,该湖泊存在捕食食物链和腐食/碎屑食物链,其中浮游动物、滤食性鱼类和底栖动物属于初级消费者。
(2)水体N、P含量过高,引发水体富营养化同时也有重金属离子进入,并随着营养级增加,这些有害物质逐级浓缩,此现象称为生物富集/生物浓缩。
(3)在进行生态修复时,植物的引种一般会选择本地物种,不选外来物种。原因有二:一方面,外来物种和本地物种在利用同一资源时二者之间就会发生生态位重叠,导致种间竞争;另外一方面,由于资源和空间充足、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因此外来物种容易呈现“J”形增长,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从而打破生态平衡。
(4)上述污染出现以后,相关部门最终引入了苦草(沉水植物)和睡莲(浮叶根生植物)等植物置于浮床上,这些植物主要通过与浮游藻类竞争阳光/二氧化碳和无机盐等,抑制藻类生长,改善水质,并有良好的观赏性,这些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和间接价值。
(5)引入浮床植物进行重金属离子的去除,而不是将这些植物直接种植在水体中,因为方便去除这些植物,避免植物体内重金属离子被水体中的生物重新摄取,造成二次污染。
故答案为:
(1)捕食 腐食或碎屑 初级消费
(2)富营养化 生物富集或生物浓缩
(3)生态位 J形
(4)阳光或二氧化碳 直接和间接
(5)方便去除这些植物,避免植物体内重金属离子被水体中的生物重新摄取,造成二次污染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从题中获取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以及生态环境的知识作出正确判断,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内容,难度适中。
14.(2024秋 滨海新区期末)图1是某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由乔木、草本植物、蝗虫、蜘蛛和杂食性鸟构成的食物网中,杂食性鸟分别处于第 二、三、四 营养级。
(2)从图1所示的营养关系分析,属于分解者的有 大型真菌、跳虫 。有机碎屑被彻底分解产生的 无机盐、CO2、H2O (至少写出两类)等供生态系统循环利用。
(3)由于乔木的遮挡程度不同,导致了不同区域地表的草本植物、真菌等生物种类和数量有一定差异,地表生物的这种区域差异分布体现了群落具有 水平 结构。
(4)图2是图1生态系统中某两个营养级(甲、乙)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e表示能量值。乙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 c (填图2中字母)中,乙用于生长、发育及繁殖的能量值可表示为 a﹣b (用图2中字母和计算符号表示)。
【考点】食物链与食物网.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理解能力.
【答案】(1)二、三、四
(2)大型真菌、跳虫 无机盐、CO2、H2O
(3)水平
(4)c a﹣b
【分析】图1为某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关系图,其中草本植物、乔木为生产者,蝗虫、蜘蛛、杂食性鸟为消费者,大型真菌、跳虫为分解者。
图2是生态系统中某两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示意图,a表示乙的同化量,e、b分别表示甲、乙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c、d分别表示甲、乙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一般来说,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在足够长的时间内的去路可以有三条:(1)自身呼吸消耗;(2)流入下一营养级;(3)被分解者分解。
【解答】解:(1)分析图1,杂食性鸟以草本植物等生产者为食处于第二营养级,以蝗虫为食处于第三营养级,以蜘蛛为食处于第四营养级。
(2)生态系统的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图1中的大型真菌和跳虫属于分解者,它们可以将有机碎屑分解成CO2、H2O和无机盐被生产者重新利用。
(3)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因素,不同地段上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乔木的遮挡程度不同,造成了光照强度的不同,使不同地段上分布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有一定差异,体现了群落具有水平结构。
(4)乙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乙的摄入量,但是为乙没有消化、吸收的能量,因此不是乙的同化量而是甲同化的能量中流向分解者的一部分,故乙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c中。乙同化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呼吸消耗,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图中a为乙的同化量,b为乙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所以乙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a﹣b。
故答案为:
(1)二、三、四
(2)大型真菌、跳虫 无机盐、CO2、H2O
(3)水平
(4)c a﹣b
【点评】本题考查了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结构主要包括组成成分、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两个方面;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15.(2024秋 和平区校级期末)图1表示湿地对城市污水的净化;图2表示该湿地生态系统的局部能量流动过程,其中D表示同化量,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甲、乙、丙代表该湿地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甲指的是  分解者 。
(2)分析图2可知,第二营养级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  D﹣H(或E+F+G) (用图中字母表示),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   (用图中字母表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
(3)下表是初级消费者能量流动情况:
项目 摄入量J/(hm2 a) 粪便J/(hm2 a) 呼吸量J/(hm2 a)
初级消费者 1.06×109 3×108 7.1×108
次级消费者 3.9×107 1.9×106 2.18×107
据表可知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中不经次级消费者的任何作用而直接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最多为  1.1×107 J/(hm2 a)。
(4)若某草原生态系统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研究C中某个种群的生态位,则要研究的内容有  栖息地、食物、天敌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至少写出2项)
(5)若A能量的直接提供给C,则要使C能量增加8kJ,至少需要消耗A的能量是  100 kJ。若将C的食物比例由A:B=1:1调整为1:2,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约是原来的  0.79 倍(保留2位小数)。
【考点】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能量流动的特点及相关计算.
【专题】正推法;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理解能力.
【答案】(1)分解者;
(2)D﹣H(或E+F+G);;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1.1×107;
(4)栖息地、食物、天敌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5)100kJ;0.79。
【分析】图1中,乙和大气中CO2之间是双向箭头,则乙为生产者,乙和丙都指向甲,则甲是分解者,丙是消费者。
【解答】解:(1)由分析可知,甲是分解者。
(2)第二营养级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其同化量减去呼吸消耗的能量,在图2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D,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H,所以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D﹣H(或E+F+G)。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为A,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D,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摄入量﹣粪便量=7.6×108J/(hm2 a),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同化量﹣呼吸量=7.6×108﹣7.1×108=5×107J/(hm2 a),不经次级消费者的任何作用而直接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最多为5×107﹣3.9×107=1.1×107J/(hm2 a)。
(4)C为动物,研究C中某个种群的生态位,则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5)若该生态系统存在如图2所示的食物网,食物链有2条:A→C、A→B→C。若A能量的直接提供给C,假设至少需要消耗A的能量为y,其中有的能量直接提供给C,有的能量间接提供给C;要使消耗A最少则用20%的能量传递率,即×20%+×20%×20%=8,则计算可得y=100kJ,故至少需要消耗A的能量是100kJ。若将C的食物比例由A:B=1:1调整为1:2,能量传递效率为10%,设当食物由A:B为1:1时,C的能量为x,需要的A为÷10%+÷10%÷10%=55x;设当食物由A:B为1:2时,C的能量为y,需要的A的量为÷10%+÷10%÷10%=70y,由于A固定的能量不变,即55x=70y,因此=0.79,即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约是原来的0.79倍。
故答案为:
(1)分解者;
(2)D﹣H(或E+F+G);;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1.1×107;
(4)栖息地、食物、天敌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5)100kJ;0.79。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等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熟练应用的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