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综合检测卷(一)(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化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防晒霜能够防止强紫外线引起皮肤中蛋白质的变性B.煤的脱硫、汽车尾气实行国Ⅵ标准排放都是为了提高空气质量C.纳米级的铁粉能通过吸附作用除去水体中的Cu2+、Hg2+等重金属离子D.利用肥皂水处理蚊虫叮咬,主要是利用肥皂水的弱碱性2.超硬陶瓷材料氮化硅可由反应3SiH4+4NH3===Si3N4+12H2制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H3的电子式为B.SiH4为平面正方形结构C.H2是非极性分子D.Si3N4属于分子晶体3.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 L CHCl3含有的分子数目为NAB.3.4 g羟基(—OH)含有2NA个电子C.1 L 0.1 mol·L-1甘氨酸(H2N—CH2—COOH)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2NAD.常温常压下,124 g P4中所含P—P键数目为6NA4.下列有关物质结构、性质与应用的表述,没有因果关系的是 ( )A.Al(OH)3胶体具有吸附性,可用于除去水中的悬浮颗粒物B.N—H的极性大于C—H的极性,NH3分子的极性大于CH4C.C—F的键能大于C—H的键能,聚四氟乙烯的稳定性高于聚乙烯D.Cr3+存在3d、4s、4p等多个空轨道,可形成多种配位化合物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与稀硝酸、稀硫酸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铁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B.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加入稀硝酸溶解、过滤、洗涤、干燥C.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试验,火焰呈黄色,该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D.制备AlCl3、FeCl3、Cu(NO3)2均不能采用将溶液直接蒸干的方法6.灰黄霉素是一种抗真菌药,可由A和B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反应方程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分子式为C10H10ClO4B.B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不可能位于同一平面C.A、B分子均含有2种含氧官能团D.灰黄霉素分子中含有3个手性碳原子7.LiAlH4是重要的还原剂与储氢材料。其合成方法如下:①Na+Al+2H2NaAlH4,②NaAlH4+LiCl===LiAlH4+Na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基态锂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1,核外有2种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B.反应②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C.LiAlH4中Al的空间构型为正方形,Al原子采用sp3杂化D.上述物质的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与电负性最小的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Na+[︰H]-8.实验室由硫铁矿烧渣(含FeO、Fe2O3、SiO2等)制取无水氯化铁的实验原理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溶解硫铁矿烧渣B.用装置乙过滤得到含Fe2+、Fe3+混合溶液C.用装置丙氧化得到FeCl3溶液D.用装置丁蒸干溶液获得无水FeCl39.芳杂环化合物吡啶()与咪唑()在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中有着重要作用。两者均含有与苯类似的6电子大π键,其碱性随N原子电子云密度的增大而增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吡啶和咪唑中的N均是sp2杂化B.水溶性:吡啶和咪唑均强于苯C.碱性:强于D.中N②比N①更易与钴形成配位键10.新能源是当今的热门话题,储氢材料是新能源领域研究的中心之一。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可实现有机物的储氢。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左侧装置工作时,盐桥内的Cl-向铜电极一端移动B.电极C和电极D上发生的反应类型相同C.气体X的主要成分是H2D.H+透过高分子电解质膜从右室进入左室,电极C上发生还原反应11.由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A. 向NaHCO3粉末中滴加1 mol·L-1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苯酚钠溶液,溶液变浑浊 酸性: H2CO3>苯酚B. 向0.1 mol·L-1 HI溶液中滴加几滴淀粉溶液,再滴加几滴0.1 mol·L-1 Fe(NO3)3溶液,溶液变蓝 氧化性:Fe3+>I2C. 分别向浓度均为0.1 mol·L-1的FeSO4和CuSO4溶液中通入H2S至饱和,前者无明显现象,后者生成沉淀 溶度积常数: Ksp(FeS)>Ksp(CuS)D. 在20 ℃和40 ℃时,用pH计测得0.1 mol·L-1 Na2SO3溶液的pH分别为9.66和9.37 Na2SO3的水解常数:Kh(20 ℃)> Kh(40 ℃)12.无水FeCl3常用作芳烃氯代反应的催化剂。以废铁屑(主要成分Fe,还有少量Fe2O3、C和SiO2)制取无水FeCl3的流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滤”所得滤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Fe3+、Fe2+、H+、Cl-B.“氧化”时可使用新制氯水作氧化剂C.将“氧化”后的溶液蒸干可获得FeCl3·6H2OD.“脱水”时加入SOCl2能抑制FeCl3的水解,原因是SOCl2与水反应生成H2SO4和HCl13.如图是用钌(Ru)基催化剂催化CO2(g)和H2(g)的反应示意图,当反应生成46 g液态HCOOH时放出31.2 kJ的热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示中物质 Ⅰ 为该反应的催化剂,物质Ⅱ、Ⅲ为中间产物B.反应历程中存在极性键、非极性键的断裂与形成C.使用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无法改变反应的焓变D.由题意知:HCOOH(l)===CO2(g)+H2(g) ΔH=+31.2 kJ·mol-114.室温下,通过矿物中PbSO4获得Pb(NO3)2的过程如图:已知:Ksp(PbSO4)=1.6×10-8,Ksp(PbCO3)=7.4×10-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2CO3溶液中:c(OH-)B.反应PbSO4+CPbCO3+S正向进行,需满足>×106C.“脱硫”后上层清液中:2c(S)+c(OH-)=c(Na+)+c(H+)D.PbCO3悬浊液加入HNO3“溶解”过程中,溶液中C浓度逐渐减小15.采用热分解法脱除沼气中的H2S过程中涉及的主要反应为反应 Ⅰ:2H2S(g)===2H2(g)+S2(g) ΔH1=+169.8 kJ·mol-1反应 Ⅱ:CH4(g)+S2(g)===CS2(g)+2H2(g) ΔH2=+63.7 kJ·mol-1保持100 kPa不变,将H2S与CH4按2∶1体积比投料,并用N2稀释,在不同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时,所得H2、S2与CS2的体积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2H2S(g)+CH4(g)===CS2(g)+4H2(g)的ΔH=+106.1 kJ·mol-1B.曲线Y代表的是CS2的平衡体积分数C.高于1 050 ℃时,H2S平衡转化率与CH4平衡转化率的差值随温度升高减小D.1 050 ℃下反应,增大体系的压强,平衡后H2的体积分数可能达到0.07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16.(13分)地球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厨余垃圾中的鸡蛋壳进行再利用。主要实验步骤如下:Ⅰ .鸡蛋壳预处理将鸡蛋壳洗净,干燥后研磨成粉,高温煅烧后加水得到石灰乳。Ⅱ .制备葡萄糖酸钙在石灰乳中边搅拌边缓缓加入葡萄糖酸溶液至pH为6~7,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得到葡萄糖酸钙晶体。Ⅲ .制备营养强化剂G取3.00 g葡萄糖酸钙晶体,用蒸馏水溶解,边搅拌边逐滴加入适量ZnSO4溶液,待反应完成后减压过滤;将滤液转入烧杯中,加入适量95%乙醇,充分搅拌至晶体析出,减压过滤得到G的粗产物2.60 g;将粗产物提纯后,得到G的晶体1.56 g。已知:①葡萄糖酸的分子式为C6H12O7,结构简式为;②提纯回收率指提纯后产物的质量占粗产物质量的百分比。回答下列问题:(1)(1分)步骤 Ⅰ 中研磨鸡蛋壳所需的仪器是 (填“蒸发皿”“研钵”或“坩埚”)。 (2)(2分)步骤 Ⅱ 中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操作方法是 。 (3)(2分)步骤Ⅱ中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2分)步骤Ⅲ中ZnSO4溶液需逐滴加入的目的是 ; 提纯粗产物采用的方法是 。 (5)(3分)下图中减压过滤装置是 (1分)(填标号);与常压过滤相比,减压过滤的优点是 (2分)。 (6)(3分)营养强化剂G的名称是 (1分);G的提纯回收率是 (2分)%。 17.(12分)硫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含少量Al2O3、SiO2和Fe3O4)在我国分布广泛,储量丰富。目前一种利用硫铁矿制备新能源汽车电池的电极LiFePO4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已知几种金属离子沉淀的pH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金属氢氧化物 Fe(OH)3 Fe(OH)2 Al(OH)3开始沉淀的pH 2.3 7.5 4.0完全沉淀的pH 4.1 9.7 5.2(1)(1分)基态Fe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 (2)(1分)SO2中S的轨道杂化类型是 。 (3)(2分)“焙烧”时,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2分)从“焙烧”到“氧化”要经历四步,请从下列步骤中选择正确的步骤并合理排序: 。 (5)(2分)“氧化”时,氧化的离子是 。 (6)(2分)产品纯度的测定。分别取4.000 g产品三次,用稀硫酸溶解,滴加二苯胺磺酸钠指示剂,用0.200 0 mol·L-1 K2Cr2O7溶液滴定至溶液由浅绿色变为蓝紫色,平均消耗20.00 mL K2Cr2O7溶液,则产品LiFePO4的纯度为 (精确到0.01%)。 (7)(2分)磷酸亚铁锂(LiFePO4)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长方体晶胞的长和宽均为a nm,高为b nm,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晶体的密度为 g·cm-3。 18.(15分)一种非甾体抗炎药物(H)的合成路线如下(部分反应条件省略):A(C6H6O)C(C6H4Cl2SO4)E(C12H9NCl2)F(C14H10NOCl3)G(C14H9NOCl2)已知:Ⅰ .Ⅱ.+RCl+HCl回答下列问题:(1)(2分)设计A→B和C→D两步反应的目的是 。 (2)(5分)D的化学名称为 (2分)(用系统命名法命名);D→E的反应类型为 (1分);E→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分)。 (3)(4分)G的结构简式为 ;符合下列条件G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 (任写一种)。 ①除结构外,不含其他环状结构;②含有—OCH3;③含有四种化学环境的氢。(4)(4分)已知:RCOOH+PCl3RCOCl。综合上述信息,写出以和ClCH2COOH为主要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综合检测卷(一)1.答案 C解析 紫外线能使蛋白质变性,应注意防晒,A正确;采用燃料脱硫技术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产生,从而防止出现酸雨,NOx转化为无污染的氮气也能减少酸雨,所以煤的脱硫、汽车尾气实行国Ⅵ标准排放都是为了提高空气质量,B正确;Fe通过和Cu2+、Hg2+等重金属离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金属单质而治理污染,与吸附性无关,C错误;肥皂水(弱碱性)可与酸性物质反应,可减轻蚊虫叮咬注入酸性物质引起的痛痒症状,D正确。2.答案 C解析 NH3的电子式为H︰︰H,A错误;SiH4的价电子对数为4,为正四面体结构,B错误;H2的正电荷中心与负电荷中心重合,是非极性分子,C正确;Si3N4属于共价晶体,D错误。3.答案 D解析 标准状况下,CHCl3是液体,22.4 L CHCl3的物质的量不等于1 mol,分子数不等于NA,A错误;1个羟基含有9个电子,3.4 g羟基(0.2 mol)含有1.8NA个电子,B错误;1 L 0.1 mol·L-1甘氨酸(H2N—CH2—COOH)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大于0.2NA,因为甘氨酸溶液中有水,水分子中含有氧原子,所以氧原子数无法准确计算,C错误;1个P4中所含P—P键数目为6,124 g P4的物质的量是1 mol,所含P—P键数目为6NA,D正确。4.答案 B解析 Al(OH)3胶体具有吸附性,所以Al(OH)3胶体可以作净水剂,除去水中的悬浮颗粒,A不符合题意;N的非金属性强于C,故吸电子的能力较大,故N—H的极性大于C—H的极性,键的极性大小并不能代表分子极性大小的关系,B符合题意;C—F的键能大于C—H的键能,键能越大越稳定,聚四氟乙烯的化学稳定性高于聚乙烯,C不符合题意;配位化合物一般指由过渡金属的原子或离子(价电子层的部分d轨道和s、p轨道是空轨道)与含有孤对电子的分子或离子通过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而Cr3+存在3d、4s、4p等多个空轨道,因此可形成多种配位化合物,D不符合题意。5.答案 D解析 Fe与稀HNO3反应生成N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Cu和稀HNO3会发生反应,B错误;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试验,火焰呈黄色,该溶液可能是钠盐溶液或NaOH溶液,C错误;AlCl3、FeCl3、Cu(NO3)2均为强酸弱碱盐,易发生水解生成氢氧化物和对应的酸,加热后水解程度增大,且生成的HCl、HNO3易挥发,进一步促进水解,最终得不到原溶质,故制备AlCl3、FeCl3、Cu(NO3)2均不能采用将溶液直接蒸干的方法,D正确。6.答案 C解析 A的分子式为C10H9O4Cl,A错误;B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B错误;A、B分子均有2种含氧官能团,C正确;灰黄霉素分子中含有2个手性碳原子,D错误。7.答案 A解析 锂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基态锂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1,核外有2种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A正确;铝氢化钠遇水发生剧烈反应,所以反应②不能在水溶液中进行,B错误;Al中,中心Al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4,孤电子对数为0,故Al原子采用sp3杂化,Al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C错误;上述物质的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为Cl元素,电负性最小的元素为Na元素,二者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Na+[︰︰]-,D错误。8.答案 D解析 硫铁矿烧渣(含FeO、Fe2O3、SiO2等)置于烧杯中,加过量盐酸溶解,其中FeO、Fe2O3溶于盐酸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铁,SiO2不溶于盐酸,A正确;酸溶后的悬浊液进行过滤分离,得到氯化亚铁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B正确;含氯化亚铁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转移入锥形瓶中加过量的双氧水,将氯化亚铁氧化为氯化铁,C正确;所得氯化铁溶液应在HCl氛围中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再将晶体在HCl气氛中脱水得到无水氯化铁,直接蒸发结晶无法得到无水氯化铁,D错误。9.答案 D解析 吡啶和咪唑均含有与苯类似的6电子大π键,N的价层电子对均为3,均是sp2杂化,A正确;吡啶、咪唑均能与H2O分子形成分子间氢键,且吡啶、咪唑和H2O均为极性分子,相似相溶,而苯为非极性分子,B正确;—CH3为推电子基团,导致N原子电子云密度:>,题干信息:碱性随N原子电子云密度的增大而增强,C正确;咪唑()中N①的孤电子对未参与形成大π键,N②的孤电子对参与形成大π键,N①上电子云密度大于N②,N①比N②更易与钴形成配位键,D错误。10.答案 D解析 左侧铜锌原电池中,Zn为负极,Cu为正极,右侧电解池中,电极C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D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铜锌原电池工作时,Zn为负极,Cu为正极,阴离子向负极移动,盐桥中的Cl-向锌电极一端移动,A错误;电极C上发生还原反应,电极D上发生氧化反应,反应类型不同,B错误;电极D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溶液中OH-放电,生成O2,C错误;电解池工作时,阳离子从阳极室移向阴极室,H+透过高分子电解质膜从右室进入左室,电极C上发生还原反应,D正确。11.答案 C解析 向NaHCO3粉末中滴加1 mol·L-1盐酸,产生的CO2中混有HCl气体,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苯酚钠溶液,溶液变浑浊,不能说明酸性:H2CO3>苯酚,A错误;向0.1 mol·L-1 HI溶液中滴加几滴淀粉溶液,再滴加几滴0.1 mol·L-1 Fe(NO3)3溶液,N在酸性条件下也能将I-氧化为I2,则溶液变蓝不能说明氧化性:Fe3+>I2,B错误;FeS和CuS组成相似,Ksp越小越容易产生沉淀,则根据选项的实验事实可得出溶度积常数:Ksp(FeS)>Ksp(CuS),C正确;升高温度,促进了水的电离,溶液中c(H+)增大,溶液pH减小,不能说明升高温度促进水解平衡逆向移动,则不能得出Na2SO3水解常数:Kh(20 ℃)>Kh(40 ℃),D错误。12.答案 B解析 铁屑中主要成分为Fe,酸溶过程中铁和少量铁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故“过滤”所得滤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Fe2+、H+、Cl-,A错误;氯水具有氧化性,且不引入新杂质,故“氧化”时可使用新制氯水作氧化剂,B正确;铁离子加热水解生成氢氧化铁,故不能将“氧化”后的溶液蒸干来获得FeCl3·6H2O,C错误;SOCl2与水反应生成SO2和HCl,D错误。13.答案 B解析 物质 Ⅰ 为反应起点存在的物质,且在反应结束后又生成,在整个过程中量未发生改变,物质 Ⅰ 为该反应的催化剂,物质 Ⅱ、Ⅲ 为中间产物,故A正确;由反应示意图可知反应过程中不存在非极性键的形成,故B错误;催化剂通过改变反应的活化能进而改变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反应的焓变,故C正确;反应生成46 g液态HCOOH时放出31.2 kJ的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2(g)+H2(g)===HCOOH(l) ΔH=-31.2 kJ·mol-1,则HCOOH(l)===CO2(g)+H2(g) ΔH=+31.2 kJ·mol-1,故D正确。14.答案 D解析 由质子守恒关系得:c(OH-)=c(H+)+c(HC)+2c(H2CO3),A错误;反应PbSO4+C×106,当浓度商Q=×106时,平衡正向移动,B错误;“脱硫”后上层清液主要含有Na2SO4,还含有未反应完的Na2CO3,守恒关系还应考虑C,C错误;PbCO3悬浊液加入HNO3“溶解”过程中,由于C会和H+反应生成CO2,所以溶液中C浓度逐渐减小,D正确。15.答案 C解析 根据反应 Ⅰ 和反应 Ⅱ,由盖斯定律可得2H2S(g)+CH4(g)===CS2(g)+4H2(g) ΔH=+233.5 kJ·mol-1,A错误;分析可知曲线Y代表的是S2的平衡体积分数,B错误;1 050 ℃~1 150 ℃,S2与CS2的体积分数差值越来越小,所以H2S平衡转化率与CH4平衡转化率的差值随温度升高减小,C正确;1 050 ℃下反应,反应 Ⅰ 和反应 Ⅱ 都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增大体系的压强,平衡会逆向移动,平衡后H2的体积分数小于0.07,D错误。16.答案 (1)研钵(2)将一小片pH试纸置于洁净干燥的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少许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待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3)2CH2OH(CHOH)4COOH+Ca(OH)2===[CH2OH(CHOH)4COO]2Ca+2H2O(4)更好地控制反应的进行 重结晶(5)甲 过滤速度更快、液体和固体分离比较安全、滤出的固体容易干燥 (6)葡萄糖酸锌 60.00解析 (1)蒸发皿是蒸发操作时使用的仪器,坩埚是灼烧时使用的仪器,研磨时使用研钵。(2)使用pH试纸时,先滴加液体,再进行比较,具体使用方法为将一小片pH试纸置于洁净干燥的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少许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待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3)步骤Ⅱ中葡萄糖酸和Ca(OH)2发生反应生成葡萄糖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CH2OH(CHOH)4COOH+Ca(OH)2===[CH2OH(CHOH)4COO]2Ca+2H2O。(4)CaSO4微溶,逐滴滴入ZnSO4溶液可以控制ZnSO4的量,更好地控制反应的进行;加入适量95%乙醇,降低葡萄糖酸锌的溶解度而结晶得到粗产品,要提纯粗产品需要通过重结晶的方式。(5)符合减压过滤的装置为甲,减压过滤用真空泵抽真空造成负压,可以使过滤速度更快、液体和固体分离比较安全、滤出的固体容易干燥。(6)由分析可知,营养强化剂G的名称是葡萄糖酸锌,其粗产品的质量为2.60 g;将粗产物提纯后,得到G的晶体1.56 g,则G的提纯回收率是×100%=60.00%。17.答案 (1)3d64s2 (2)sp2 (3)4FeS2+11O22Fe2O3+8SO2(4)cade (5)Fe2+ (6)94.80% (7)解析 (1)基态Fe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64s2。(2)SO2中S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轨道杂化类型是sp2杂化。(3)“焙烧”时,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FeS2+11O22Fe2O3+8SO2。(4)从“焙烧”到“氧化”要经历四步,第一步,焙烧后加入稀H2SO4酸浸,过滤除去SiO2;第二步,滤液中加入FeS进行还原操作,将Fe3+转化为Fe2+;第三步,过滤除去S单质;第四步,滤液中加入FeO调节溶液pH除去Al,过滤除去滤渣,故正确的步骤为cade。(5)“试剂R”是氧化剂,将Fe2+转化为Fe3+。(6)K2Cr2O7具有氧化性,会将Fe2+氧化为Fe3+,根据电荷守恒、原子守恒可得,6Fe2++Cr2+14H+===6Fe3++2Cr3++7H2O,则产品纯度为×100%=94.80%。(7)由图可知,该晶体一个晶胞中有4个Li,故有4个LiFePO4,密度为ρ= g·cm-3。18.答案 (1)保护酚羟基的对位氢不被取代(2)2,6-二氯苯酚 取代反应 +ClCH2COCl+HCl(3) 、、、(任写一种即可)(4)ClCH2COOHClCH2COCl解析 结合A的分子式及B的结构可知A为苯酚,苯酚与浓硫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B,B与氯气在氯化铁催化作用下生成C,结合C的分子式及D的结构简式可知,C应为;C经酸化生成D,D与苯胺发生取代反应生成E,E的结构简式为;E与ClCH2COCl发生已知 Ⅰ 中反应生成F,F的结构简式为;F在氯化铝作用下发生已知 Ⅱ 中反应生成G:;G在NaOH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H,据此分析解答。(1)设计A→B和C→D两步反应可以保护酚羟基的对位氢不被氯取代,从而得到邻位取代产物。(2)由D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名称为2,6-二氯苯酚;由以上分析可知D→E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E与ClCH2COCl发生已知 Ⅰ 中反应生成F。(3)G的结构简式为;G的同分异构体满足条件:①除结构外,不含其他环状结构,则结构中除苯环外还含有两个不饱和度;②含有—OCH3,结合组成可知另一个含碳基团为—CN;③含有四种化学环境的氢,符合的结构简式有、、、。(4)ClCH2COOH与PCl3反应生成ClCH2COCl,ClCH2COCl和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其在氯化铝作用下反应生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