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综合检测卷(二)(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景德镇青花瓷器是硅酸盐产品B.非遗文化“北京绢人”由丝绢制成,不能用加酶洗涤剂清洗C.安化黑茶制作工艺中包含杀青、揉捻、渥堆等,其中渥堆是发酵工序,该工序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D.非遗油纸伞能防水是因为伞面涂了由桐树籽压榨的桐油,桐油的化学成分是烃类化合物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碳酸氢钠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B.基态氮原子的轨道表示式:C.顺-2-丁烯的球棍模型:D.HClO的结构式为H—O—Cl3.纳米球状红磷可提高钠离子电池的性能,可由PCl5(易水解)和NaN3制备:2PCl5+10NaN3===2P+15N2↑+10NaCl。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1.2 L N2含π键数目为NAB.每生成3.1 g P转移电子数目为NAC.0.1 mol NaN3晶体中含离子数目为0.2NAD.0.1 mol PCl5与足量水反应,所得溶液中H+的数目为0.8NA4.一种超导材料中含Cu、P、O、S等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r(P)>r(S)>r(O)B.第一电离能:I1(O)>I1(S)>I1(P)C.酸性强弱:H3PO4>H2SO4D.基态Cu原子3d轨道上有9个电子5.下列物质的鉴别或检验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饱和Na2CO3溶液鉴别BaCl2溶液和AlCl3溶液B.用盐酸和KSCN溶液检验Fe粉中是否含有Fe2O3C.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鉴别NO2和溴蒸气D.向1-氯丁烷中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检验氯元素6.羟甲香豆素(丙)是一种治疗胆结石的药物,部分合成路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分子中有1个手性碳原子B.丙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常温下1 mol乙最多与含3 mol NaOH的水溶液完全反应D.1 mol丙与足量溴水反应时,消耗Br2的物质的量为4 mol7.短周期主族元素M、E、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M、E、Z位于同一主族,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的多1,Y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比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相邻元素的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X>Y>Z>MB.电负性:M>X>Y>ZC.X、Y、Z分别与M形成简单化合物,熔点最高的为ZD.E、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E>Z8.下列陈述 Ⅰ 与陈述 Ⅱ 不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A. CaF2与浓H2SO4糊状混合物可用于刻蚀玻璃 氢氟酸能与SiO2反应B. 液晶可用于电脑、手机和电视的显示器 施加电场时,液晶的长轴取向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C. 葡萄糖能发生银镜反应 葡萄糖属于醛糖D. 钢闸门外接直流电源负极,可延长其使用时间 牺牲阳极法适用于金属防护9.科学家用镍催化剂在光催化下,以CO2和芳基卤化物合成氧-芳基氨基甲酸酯,限速步骤是光催化反应,反应机理如图。已知TMG(C5H13N3)是一种有机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过程中Ni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B.反应①和④均为取代反应C.该过程中反应②的活化能最大D.A的化学式是C5H14N3X10.水系锌锰二次电池放电时存在电极MnO2剥落现象,造成电池容量衰减。研究发现,加入少量KI固体能很大程度恢复“损失”的容量,原理如图。已知PBS膜只允许Zn2+通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放电时,0.6 mol I-参加反应,理论上负极减少13 gB.充电时,电路中每通过2 mol e-,阳极区溶液减少87 gC.放电时的总反应:Zn+MnO2+4H+===Zn2++Mn2++2H2OD.PBS膜的优点是能有效抑制电池的自放电11.用下列实验装置分别验证溴乙烷(沸点38.4 ℃)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产物和反应类型。实验 Ⅰ .向圆底烧瓶中加入15 mL NaOH水溶液;实验 Ⅱ .向圆底烧瓶中加入15 mL乙醇和2 g NaOH。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应采用水浴加热进行实验B.实验 Ⅱ 可用溴水代替KMnO4溶液,同时省去装置②C.可用核磁共振氢谱检验 Ⅰ 中分离提纯后的产物D.分别向 Ⅰ、Ⅱ 反应后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都会产生淡黄色沉淀12.工业上可通过“酸性歧化法”和“电解法”制备KMnO4。“酸性歧化法”中,先利用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制得K2MnO4,进而制备KMnO4。流程如下:实验室中模拟“酸性歧化法”制备KMnO4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流程中涉及的氧化还原反应至少有2个B.为加快“熔融”反应速率,可将矿石粉碎,并用玻璃棒不断翻炒固体C.“酸化”时可以改用盐酸,反应为3Mn+4H+===2Mn+MnO2+2H2OD.“结晶”获取KMnO4晶体时采用蒸发结晶13.离子液体是一类应用价值很高的绿色溶剂,由同一短周期的非金属元素X、Y、Z及碳、氢元素组成的离子液体,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X>Y>ZB.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酸C.第一电离能大小:X>Z>YD.阳离子中含有的大π键为14.实验室可用邻硝基苯胺氢化制备邻苯二胺,其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装置 Ⅰ 用于储存H2和监测反应过程,向集气管中充入H2时,三通阀的孔路位置如图。已知:在极性有机溶剂中更有利于此反应的进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发生氢化反应时,集气管向装置 Ⅱ 供气,此时孔路位置可调节为B.若将三颈瓶N中的导气管口插入液面以下,可能会导致管道中气流不稳C.丙酮比乙醇更适合作为雷尼Ni悬浮液的分散剂D.判断氢化完全的依据是集气管中液面不再改变15.以酚酞为指示剂,用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 0 mol·L-1一元酸HA的溶液。溶液中,pH、分布系数δ,比如A-的分布系数:δ(A-)=随VNaO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曲线①代表δ(HA),曲线②代表δ(A-)B.Ka(HA)的数量级为10-5C.滴定过程中,溶液中不断减小D.滴定终点时,c(Na+)>c(A-)>c(OH-)>c(H+)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16.(13分)S4N4是重要的硫-氮二元化合物,室温下为橙黄色固体,178~187 ℃熔化并分解。实验室利用NH3和SCl2制备S4N4的装置如图所示(加热及夹持装置略)。已知SCl2易水解,熔点为-78 ℃,沸点为60 ℃。回答下列问题:Ⅰ .制备SCl2(1)(2分)操作步骤的先后顺序为 。 ①组装仪器并检验装置气密性,加入药品②加热装置C使其中的硫黄熔化③通入N2,通冷凝水,一段时间后,关闭K1④打开K1、K2,关闭K3⑤充分反应后停止滴加浓盐酸⑥向装置A中滴加浓盐酸,加热装置C至135 ℃左右(2)(2分)仪器b的名称为 ,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为 (填试剂名称)。 (3)(3分)为使装置C受热均匀,可采取的加热方式为 (1分), 装置D的作用为 (2分)。 Ⅱ .制备S4N4打开止水夹K3,向装置F中滴入浓氨水,待装置C中充分反应后停止滴加浓氨水,冷却后停止通冷凝水。(4)(2分)生成S4N4的同时还生成一种常见固体单质和一种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Ⅲ.测定的纯度称取5.00 g样品,加入NaOH溶液加热,使氮元素完全转化为NH3,用足量硼酸溶液吸收。将吸收液配成100 mL溶液,用移液管移取20.00 mL,以甲基红-亚甲蓝为指示剂,用1.00 mol·L-1盐酸进行滴定,重复3次实验,平均消耗20.00 mL盐酸。已知滴定反应为(NH4)2B4O7+2HCl+5H2O===2NH4Cl+4H3BO3。(5)(4分)制得S4N4的纯度为 。下列实验操作导致S4N4测定结果偏低的是 。 A.盛放待测液的锥形瓶洗涤后未干燥直接使用B.移液管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用吸收液润洗C.滴定前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D.滴定前仰视滴定管读数,滴定后俯视读数17.(12分)环丙沙星(H)是一种广谱抗菌药物。其工艺合成路线如图所示:已知:RCOCH3回答下列问题:(1)(2分)A的系统命名是 ,C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 。 (2)(3分)F的结构简式是 (2分),G→H的反应类型是 (1分)。 (3)(2分)写出A→B的化学方程式: 。 (4)(2分)D生成E的反应经历了加成和消去的过程。请写出D→E中间体的结构简式。(5)(3分)写出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化合物G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任写一种即可)。 ①分子中含有硝基和2个苯环;②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③其核磁共振氢谱有5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2∶2∶2∶2∶1。18.(15分)甲烷干重整(DRM)以温室气体CH4和CO2为原料在催化条件下生成合成气CO和H2。体系中发生的反应有:ⅰ.CH4(g)+CO2(g)2CO(g)+2H2(g) ΔH1=+247 kJ·mol-1ⅱ.CO2(g)+H2(g)CO(g)+H2O(g) ΔH2=+41 kJ·mol-1ⅲ.CH4(g)C(s)+2H2(g) ΔH3=+74.9 kJ·mol-1ⅳ.2CO(g)C(s)+CO2(g) ΔH4(1)(1分)ΔH4= kJ·mol-1。 (2)(1分) (填“高温”或“低温”)有利于反应ⅰ自发进行。 (3)(7分)起始投入CH4和CO2各1 kmol,DRM反应过程中所有物质在100 kPa下的热力学平衡数据如图1所示。①950 ℃时,向反应器中充入N2作为稀释气,CH4的平衡转化率 (1分)(填“升高”“不变”或“降低”),理由是 (2分)。 ②625 ℃时,起始投入CH4、CO2、H2、CO、H2O各0.5 kmol,此时反应ⅱ的v正 (1分)v逆(填“>”“=”或“<”)。 ③625 ℃时,反应体系经过t min达到平衡状态,测得甲烷的平衡转化率为α。0~t min生成CO的平均速率为 (1分)kmol·min-1;用物质的量分数表示反应ⅰ的平衡常数Kx= (2分)(用含α的表达式表示,列计算式即可)。 (4)(3分)CO2在Ni基催化剂表面氢助解离有两种可能路径,图2为不同解离路径的能量变化,其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①Ni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1分)。 ②写出最有可能发生的“氢助解离”路径的决速步反应方程式: (2分)。 (5)(3分)对催化剂载体CeO2改性,使其形成氧空位,可减少积碳。取干燥CeO2在Ar气条件下加热,热重分析显示样品一直处于质量损失状态;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该晶胞边长变长,但铈离子空间排列没有发生变化。[M(CeO2)=199 g·mol-1]①加热过程中,Ce4+被还原为Ce3+。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2分)。 ②加热后,当失重率(损失的质量/总质量)为2.01 %时,每个晶胞拥有的O2-的个数为 (1分)。 综合检测卷(二)1.答案 D解析 桐油属于植物油,植物油属于酯类化合物,D错误。2.答案 D解析 NaHCO3为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A错误;基态N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B错误;顺-2-丁烯的球棍模型为,C错误;HClO的结构式为H—O—Cl,D正确。3.答案 C解析 1个N2分子含有2个π键,题中没有说明气体所处状态,气体摩尔体积未知,无法计算π键个数,A错误;3.1 g P的物质的量为0.1 mol,转移电子数目为0.5NA,B错误;NaN3晶体中含有Na+和,0.1 mol NaN3晶体中含离子数目为0.2NA,C正确;PCl5与足量水反应:PCl5+4H2O===5HCl+H3PO4,H3PO4是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故0.1 mol PCl5与足量水反应,所得溶液中H+的数目小于0.8NA,D错误。4.答案 A解析 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同周期元素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r(P)>r(S)>r(O),A正确;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向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的趋势,但第ⅡA族、第ⅤA族比相邻元素的大,则第一电离能:I1(P)>I1(S),B错误;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P5.答案 A解析 饱和Na2CO3溶液和BaCl2溶液混合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饱和Na2CO3溶液和AlCl3溶液混合生成氢氧化铝白色沉淀和二氧化碳气体,能用饱和Na2CO3溶液鉴别BaCl2溶液和AlCl3溶液,A正确;Fe2O3溶于盐酸生成Fe3+,而Fe粉可以将Fe3+还原为Fe2+,加入KSCN后溶液不变红,故无法检验Fe2O3的存在,不能用盐酸和KSCN溶液检验Fe粉中是否含有Fe2O3,B错误;NO2溶于水后会生成HNO3,HNO3和溴蒸气都能将I-氧化为I2,不能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鉴别NO2和溴蒸气,C错误;鉴定1-氯丁烷中氯元素应该先加入NaOH溶液使其水解产生NaCl,然后加入稀HNO3酸化,用于中和NaOH溶液,防止NaOH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沉淀对实验产生干扰,D错误。6.答案 D解析 A项,甲分子中与醇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正确;B项,丙中的碳碳双键以及酚羟基均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正确;C项,1 mol乙中含1 mol酚羟基,消耗1 mol NaOH,含有1 mol酚酯基,酯基水解消耗1 mol NaOH,水解后生成的酚羟基也能消耗1 mol NaOH,醇羟基与NaOH不反应,故1 mol乙最多与含3 mol NaOH的水溶液完全反应,正确;D项,丙中酚羟基邻位上的氢可以被Br2取代,丙中还含有一个碳碳双键,可以与Br2发生加成反应,则1 mol丙与足量溴水反应时,消耗Br2的物质的量为3 mol,错误。7.答案 C解析 短周期主族元素M、E、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M、E、Z位于同一主族,M为H、E为Li、Z是Na;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的多1,X为B;Y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比同周期表中位置相邻元素的大,则Y是N。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所以原子半径:Na(Z)>B(X)>N(Y)>H(M),A错误;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减小,因此电负性:N(Y)>H(M)>B(X)>Na(Z),B错误;X、Y、Z分别与M形成简单化合物,分别是B2H6、NH3、NaH,B2H6、NH3常温下是气体,NaH常温下是固体,熔点最高的是NaH,C正确;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Li8.答案 D解析 氢氟酸能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氟化硅和水,氟化钙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氟化氢,则糊状混合物中的氢氟酸能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可用于刻蚀玻璃,A具有因果关系;施加电场时,液晶的长轴取向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从而显示出数字、文字或图像,故液晶可用于电脑、手机和电视的显示器,B具有因果关系;葡萄糖含有醛基,醛基具有还原性,能发生银镜反应,C具有因果关系;钢闸门外接直流电源负极,可延长其使用时间,是通过外加电流法达到金属防护的目的,D不具有因果关系。9.答案 B解析 由图可知,Ni连接的化学键数目发生了变化,化合价发生了变化,A正确;对比反应①和④的反应物和产物可知,反应①为加成反应,反应④为取代反应,B错误;限速步骤是光催化反应,说明反应②速率最慢,活化能最大,C正确;反应④为取代反应,结合原子守恒可知,A的化学式是C5H14N3X,D正确。10.答案 B解析 加入KI后,I-与剥落的MnO2反应生成,发生反应为MnO2+3I-+4H+===Mn2+++2e-===3I-,如有0.6 mol I-参加反应,需转移电子0.4 mol,理论上负极Zn减少0.2 mol,质量为13 g,A正确;充电时,阳极电极反应式为3I--2e-===、Mn2++2H2O-2e-===MnO2+4H+,电路中每通过2 mol e-,阳极区溶液减少的质量小于1 mol MnO2的质量,小于87 g,B错误;放电时,Zn电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其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MnO2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其电极反应式为MnO2+2e-+4H+===Mn2++2H2O,放电时的总反应为MnO2+Zn+4H+===Zn2++Mn2++2H2O,C正确;PBS膜能够防止脱落的二氧化锰与锌接触构成微电池,减少锌的损耗,能有效抑制电池的自放电,D正确。11.答案 D解析 由于溴乙烷沸点是38.4 ℃,为防止由于加热温度过高导致反应物的挥发,实验时可通过水浴加热方式进行,A正确;在实验 Ⅱ 中溴乙烷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产生乙烯,通过试管②中的水可除去挥发的乙醇,产生的乙烯能够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而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同时乙烯能够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且乙醇不能与溴水发生反应,故也可用溴水代替KMnO4溶液,同时省去装置②,B正确;溴乙烷、NaOH的水溶液共热发生取代反应产生乙醇,结构简式是CH3CH2OH,分子中含有三种不同位置的H原子,个数比是3∶2∶1,而溴乙烷中氢原子有2种,个数比为3∶2,可以用核磁共振氢谱检验 Ⅰ 中分离提纯后的产物,C正确;NaOH会与AgNO3溶液反应产生AgOH白色沉淀,因此应该先加入硝酸酸化,然后再加入AgNO3溶液进行检验,D错误。12.答案 A解析 流程中涉及的氧化还原反应至少有“熔融”(MnO2K2MnO4)和“酸化”(K2MnO4KMnO4+MnO2)两个,A正确;高温条件下KOH可与玻璃中的SiO2反应,不能使用玻璃棒翻炒,B错误;“酸化”时会生成KMnO4,若用盐酸易产生Cl2,污染环境又降低产率,C错误;KMnO4受热易分解,应采用冷却结晶的方式获得,D错误。13.答案 D解析 X、Y、Z为同周期的短周期非金属元素,Y得一个电子后,形成4个共价键,Y为B元素;X能形成3个共价键,X为N元素,Z形成一个共价键,Z为F元素。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因此原子半径:B>N>F,A错误;Y为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H3BO3是弱酸,B错误;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第ⅡA族和第ⅤA族最外层电子处于全满和半充满状态,较稳定,第一电离能比同周期相邻元素第一电离能大,第一电离能大小:F>N>B,C错误;由结构可知,阳离子中由3个碳原子和2个N原子形成的大π键,含有的大π键为,D正确。14.答案 C解析 当由集气管向装置 Ⅱ 供气时,孔路位置需调节为气体由下方的集气管,向右进入装置 Ⅱ,A正确;如果将三颈瓶N中的导气管口插入液面以下,会导致管道中气流不稳,不利于监测反应过程,B正确;根据题给信息可知,邻硝基苯胺在极性有机溶剂中更有利于反应的进行,在丙酮、乙醇中极性较强的为乙醇,C错误;反应完成后,氢气不再被消耗,则集气管中液面不再改变,D正确。15.答案 C解析 随着NaOH溶液的滴加,HA电离程度增大,溶液中c(HA)减小、c(A-)增大,则δ(HA)减小、δ(A-)增大,所以曲线①代表δ(HA),曲线②代表δ(A-),曲线③代表pH变化,A正确;由图可知当溶液中δ(HA)=δ(A-)时,c(HA)=c(A-),4.0c(H+)>1.0×10-5 mol·L-1,Ka==c(H+),故Ka(HA)的数量级为10-5,B正确;根据电离平衡常数:Ka=,,在滴定过程中,Ka不变,c(H+)减小,增大,C错误;滴定达到终点时,溶质为NaA,在溶液中A-发生水解,溶液显碱性,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为c(Na+)>c(A-)>c(OH-)>c(H+),D正确。16.答案 (1)①④③②⑥⑤ (2)三颈烧瓶 浓硫酸(3)沙浴加热 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污染环境,同时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C装置使二氯化硫水解(4)6SCl2+16NH3===S4N4+2S↓+12NH4Cl(5)92% BD解析 (1)为防止熔化的硫与氧气反应,该装置应在无氧环境中进行,即要通入氮气,待装置内的空气排尽之后,制取干燥的氯气通入C中和S反应生成SCl2,所以操作步骤的先后顺序为①④③②⑥⑤。(2)据仪器b的构造可知其名称为三颈烧瓶;浓盐酸与高锰酸钾在装置A中制取氯气,浓盐酸具有较强的挥发性,所以制取氯气中有氯化氢和水蒸气,氯化氢和S不反应,由于SCl2易水解,所以进入C装置的气体必须是干燥的,因此B装置应是干燥装置,其中盛装浓硫酸。(3)为使装置C受热均匀,可采取的加热方式为沙浴加热;由于氯气有毒,多余的氯气不能直接排放,同时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C装置,D装置中盛装碱石灰,所以装置D的作用为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污染环境,同时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C装置使SCl2水解。(4)据反应的现象以及元素种类可知,生成S4N4的同时还生成的一种常见固体单质为S、一种盐为NH4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SCl2+16NH3===S4N4+2S↓+12NH4Cl。(5)结合化学方程式和原子守恒可得出关系式S4N4~4NH3~4HCl,消耗盐酸平均体积为20.00 mL,所以n(S4N4)=n(HCl)× mol=0.025 mol,所以S4N4的纯度为×100%=92%。盛放待测液的锥形瓶洗涤后未干燥直接使用,不会影响消耗的盐酸体积,对实验结果无影响,A错误;移液管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用吸收液润洗,相当于稀释了吸收液,消耗的盐酸体积偏小,所测结果偏低,B正确;滴定前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造成盐酸体积的读数偏大,所测结果偏高,C错误;滴定前仰视滴定管读数,初次读数偏大,滴定后俯视读数,末次读数偏小,即盐酸体积的读数偏小,所测结果偏低,D正确。17.答案 (1)1-氟-2,4-二氯苯 酯基、酮羰基(2) 取代反应(3)+CH3COCl+HCl(4)(5)、、、(任写一种即可)解析 (1)根据命名规则,A的系统命名是1-氟-2,4-二氯苯。C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酯基和酮羰基。(2)根据F的分子式及反应特点,推导F的结构简式是。G→H的反应为,其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3)B的结构是,A→B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Cl+HCl。(4)D生成E的反应经历了加成和消去的过程,D→E的反应为。故其中间体的结构简式是。(5)分子中含有硝基和2个苯环;有5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且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的个数之比为2∶2∶2∶2∶1;分子中含有酚羟基的G的同分异构体有、、、。18.答案 (1)-172.1 (2)高温(3)①升高 950 ℃时,体系中只有反应ⅰ,该反应为体积增大的反应,恒压条件充入氮气,平衡正向移动,CH4转化率升高②< ③(4)①3d84s2 ②*OOCH===CO(g)+*OH(5)①4CeO22Ce2O3+O2↑ ②7解析 (1)由盖斯定律可得反应ⅲ-反应ⅰ得2CO(g)C(s)+CO2(g),所以ΔH4=+74.9 kJ·mol-1-247 kJ·mol-1=-172.1 kJ·mol-1。(2)反应ⅰ.CH4(g)+CO2(g)2CO(g)+2H2(g) ΔH1=+247 kJ·mol-1,ΔH>0、ΔS>0,由ΔG=ΔH-TΔS<0,可知高温有利于反应自发进行。(3)①由图1可知,950 ℃时体系中只有反应ⅰ,该反应为体积增大的反应,反应在100 kPa下充入N2相当于减压,平衡正向移动,CH4转化率升高。②625 ℃时,起始投入CH4、CO2、H2、CO、H2O各0.5 kmol,此时Q==1,由图1可知,平衡时n(CO)=n(CO2)=n(H2O)K,平衡正在逆向进行,所以反应ⅱ的v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