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中考历史全真模拟卷【湖北专用】(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中考历史全真模拟卷【湖北专用】(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届中考历史全真模拟卷【湖北专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2024年安徽中考真题]距今约8200—8000年的内蒙古兴隆洼遗址,有半地穴式房址近百座,这些房屋排列整齐,内有石锄、石铲等生产工具及陶钵、陶罐等生活用具。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区( )
A.处于旧石器时代 B.形成了早期国家
C.出现了定居生活 D.产生了贫富分化
2.[2024年北京中考真题]以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现象所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
北方 内迁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民族隔阂逐渐消解。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南方 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迁往南方,从而使中原文化和江南文化相互交融。
A.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B.导致了南方政权的更迭
C.推动了北魏孝文帝改革
D.为国家统一创造了条件
3.[2024年广东中考真题]隋炀帝认为洛阳地处中原,河运便利,可以解决物资供应的困难,且其地理位置适中,可以照顾全局。隋炀帝遂于605年下诏营建东都洛阳,其主要目的是( )
A.炫耀王朝国力 B.巩固政治统治
C.推动交通发展 D.减轻民众负担
4.[2024年北京中考真题]“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是2023年我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该遗址位于海南岛与西沙群岛之间的南海海底,出水了大量明代瓷器。这一考古发现( )
遗址出土的青花人物纹罐
①反映我国人民在南海地区的活动
②是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往来的见证
③可用于研究明代的瓷器烧制工艺
④印证明代引进了原产美洲的玉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2024年湖北武汉中考真题]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天津机器局等兵工厂生产的武器,供应给驻守台湾以及广西、云南等前线的各路清军使用。煤矿、冶铁、纺织等领域建立的民用企业也逐渐改变着社会面貌。这些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
A.太平天国分土地 B.洋务运动求富强
C.维新变法启民智 D.扶清灭洋御外侮
6.[2024年广东中考真题]1921年8月,毛泽东开始担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主任:10月,他深入了解粤汉铁路工人的生活情况;11月,他发表了《所希望于劳工会的》一文。毛泽东的上述活动( )
A.指导了五四运动的开展
B.受到了中共一大的影响
C.创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D.推动了黄埔军校的建立
7.[2024年湖北武汉中考真题]“当新中国第一辆汽车试车成功,当新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当新中国工业无数个‘第一’层出不穷的时候,中国人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主要得益于( )
A.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B.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C.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8.[2023年安徽中考真题]下图所示为1978年与1984年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其变化主要是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
A.改变了农村土地所有制
B.延续了政社合一的管理体制
C.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
D.继承了“大锅饭”的分配方式
9.[2023年江西中考真题]分析下表,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资金统计表(部分)
年份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扶持资金(亿元) 1.12 6.42 6.73 10.26
A.国家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B.国家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C.民族地区推行社会主义改造
D.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立自治机关
10.[2023年湖南长沙中考真题]公元前5世纪中期,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为限制贵族滥用职权,随意解释习惯法,罗马颁布了(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拿破仑法典》
11.[2023年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题]下图描绘的是一个会议场景,时间是1787年,地点在费城,在场的55人,平均年龄43岁,时人称这是一场“半神大会”。据此判断他们是在( )
A.制定《权利法案》 B.起草《独立宣言》
C.讨论《人权宣言》 D.签署美国宪法
12.[2023年海南中考真题]自1990年至2021年8月,中国先后参加近30项联合国维和行动,足迹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人员最多国和联合国维和行动第二大出资国,这表明中国( )
A.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拓展多边外交
C.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在全球性问题上采取了积极行动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36分。
13.[2024届·湖北襄阳·二模](9分)
【文学中的历史】
材料一:唐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朝诗人创作了大量诗歌,谱写了丝路明珠——长安的繁华。俯瞰长安城,“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此种菜畦”。街市上,熙熙攘攘,“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在唐朝的宫殿上,“万国衣冠拜冕旒(借指皇帝)”。考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妇女引领着时尚,“女为胡妇学胡妆……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竟纷泊”。
——据《以诗证史——以唐诗看唐都长安的繁华》
材料二:宋词——长忆钱塘,不是人寰是天上。杭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唐代已“户口日益增”“开肆三万室”,至宋代更为东南繁华之最,“衣冠毕会,商贾云集”,柳永词“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参差十万人家”,潘间词云“万家掩映翠微间”。
——据《宋朝诗歌所反映的宋朝城市市场分析》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以长安为例,归纳唐朝繁盛的表现。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杭州在宋代成为“东南繁华之最”的原因。并说说这一时期我国的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14.[2024届·湖北襄阳·二模](9分)
【社会生活的变迁】
材料一:近代以前,中国一直利用驿站,主要靠人力或畜力传输政令或军令。1871年丹麦大北电报公司私自在中国铺设海底电缆,并在上海租界设立电报局,开办电报业务。1881年清政府建成沿大运河的天津至上海电报线,设电报总局于天津,自1881年12月28日开始办理公众电报业务。
——刘华明《近代上海地区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工具的变迁(1840—1949)》
材料二:20世纪《申报》大事年表
时间 史事
1872年 《申报》在上海创刊,记录了从清末到民国近八十年间社会各方面的情况,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被称为“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1905年 开始采用新闻分栏编辑法
1918年 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报三万余份。其他设备也相继更新
1924年 增辟《教育新闻》等栏目,每日见报
1931年 10月4日,《申报》以头版整版登载了“金耳”补品大王广告,“国产金耳用于酒席,名牌金耳席,超胜日本鱼翅”。同年底,三友衣料在广告宣传时,严厉地指明国人在国难之际仍购买日货的行为等于 自取其辱 ,必然会遭到世人鄙弃。
1932年 创办申报流通图书馆,普及教育
——摘编自《申报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近代中国通信手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变迁的原因。 (4 分)
(2)读材料二,《申报》1931年广告中“日货”形象出现了很大变化,请分析其原因。结合所学,概括报刊在近代中国发展中的作用。 (5 分)
15.[2025届·湖北黄冈·一模](9分)
【瓷器与贸易】
材料一:1514年葡萄牙人第一次直航中国后,中国的瓷器开始直接出口到欧洲,被公开拍卖或私人贩售,这引起王公贵族等上流社会竞相收购的热潮。16-19世纪烧瓷仍然保持着传统的中式图案和装饰习惯,采用描绘日常世俗享乐和山水美景的图案、洒脱与写意的装饰手法。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英国的东印度公司也在瓷器贸易中赚取了丰厚的利润。景德镇的画工逐步理解和掌握西洋画法,由此发展出了外销画。伴随欧洲订单对工艺要求的不断提高,中国瓷器生产不断标准化和快捷化。欧洲人逐渐从中国定制欧式有柄茶具和咖啡具,普通家庭也逐渐使用瓷器。1708年,德国烧出真正意义上的瓷器。19世纪下半叶,欧洲在发展和保护本土瓷器生产的背景下,极大地削减从中国的瓷器进口。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16到19世纪中西瓷器贸易交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别说明瓷器贸易在推动中西方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16.[2025届·湖北黄冈·一模](9分)
【中外文明交流】
材料:中外文明交流情况表(部分)
史实 概况
四大发明 造纸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经各种途径传至西方。
西方交通工具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
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是中国与丝路沿途国家分享优质产能、共商项目投资、共建基础设施、共享合作成果的平台。
根据上述材料,围绕“中外文明交流”,自拟标题,运用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参考答案
1.答案: C
2.答案: D
解析: 材料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和南方均出现大规模民族交融,结合所学知识,民族交往和交流为国家统一局面的再次出现创造了条件,巩固和加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D项正确;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民族交融的发展,不是南方政权更迭的原因,排除B项;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民族交融,C项因果颠倒,排除C项。故选:D。
3.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隋炀帝营建洛阳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可知,洛阳的地理位置适中,交通便利,能够解决物资供应问题,通过营建东都洛阳,隋炀帝可以更好地控制全国,从而巩固其政治统治,B正确。A、C都不是主要目的,排除;营建东都洛阳加重了百姓的劳役负担,排除D。
4.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该遗址位于海南岛与西沙群岛之间的南海海底,出水了大量明代瓷器。”可知,该遗址反映了明朝时期我国人民在南海地区的活动信息,见证了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情况,发现的瓷器有助于研究明代的瓷器烧制工艺,①②③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明代引进玉米的相关信息,④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
5.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天津机器局等兵工厂生产的武器,供应给驻守台湾以及广西、云南等前线的各路清军使用”“煤矿、冶铁、纺织等领域建立的民用企业也逐渐改变着社会面貌。”可知,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了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对当时的军事和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体现了自强求富的目的,B项正确;太平天国分土地与《天朝田亩制度》有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维新变法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扶清灭洋御外侮与义和团运动有关,排除D项。故选:B。
6.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1921年8月,毛泽东开始担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主任”可知,中共一大在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和浙江嘉兴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毛泽东在中共一大后,特别是担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主任后,更加积极地投身于工人运动,这显然是受到了中共一大的深刻影响,B项正确;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远早于毛泽东在1921年的这些活动,排除A项;毛泽东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主要是在土地革命时期,特别是秋收起义后,他率领部队向农村进军,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排除C项;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创建的,是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办学的产物,排除D项。故选B项。
7.答案: C
解析:
8.答案: C
解析: 第一步,分析材料数据。分析数据可知,与1978年相比,1984年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粮食产量均有大幅度增长。第二步,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判断答案。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实行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没有改变 ×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对政社合一的管理体制的突破 ×
C 1978年我国在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了“大锅饭”的分配方式 ×
9.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资金统计表”可知,从2005年至2008年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资金逐年增加,由此可见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力度之大、投入资金之多、覆盖范围之广,在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这体现了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方针,B项正确;题干主要强调国家对人口较少民族资金扶持,未涉及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排除A项;题干主要强调国家对人口较少民族资金扶持,未体现民族地区推行社会主义改造,排除C项;题干主要强调国家对人口较少民族资金扶持,未阐述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立自治机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0.答案: B
解析: A.《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时期的法典,排除A。B.结合所学可知,罗马共和国时期,为了限制贵族滥用职权,随意解释习惯法,平民要求制定成文法。经过一番斗争,罗马于公元前450年左右颁布了成文法《十二铜表法》,故B正确。C.《查士丁尼法典》颁布的时间是529年,排除C。D.《拿破仑法典》是法国的文献,排除D。故选:B。
11.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干的“时间是1787年,地点在费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87年,美国各州派出代表齐聚费城,由华盛顿主持召开了制宪会议,经过争论和妥协,最终制定出美国宪法。D项正确;制定《权利法案》的时间是1689年,排除A项;起草《独立宣言》是1776年,排除B项;讨论《人权宣言》是1789年,排除C项。故选D项。
12.答案: D
解析: 根据“中国先后参加近30项联合国维和行动,足迹遍布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人员最多国和联合国维和行动第二大出资国”可知,材料反映了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信息,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相关内容,排除A项;多边外交是指三个以上的国际关系行为体在常设的或特别的全球性或地区性的国际组织、国际会议中的互动。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相关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
13.答案: (1)表现:文学艺术灿烂辉煌;经济高度繁荣,商业繁华;文化高度发达;民族融合趋势加强;社会风气开放等。
(2)原因:宋朝经济重心南移,政府鼓励海外贸易,由于南宋改都城为临安以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农业、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其人口多达百万,城市布局打破了唐朝的“坊”“市”界限,商业活动不再限制在特定的区域,也不受时间限制。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商品琳琅满目,国内外的客商往来不绝。
改变: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解析: (1)表现:根据材料一“唐朝诗人创作了大量诗歌,表明文学艺术灿烂辉煌;街市上,熙熙攘攘”可知,唐朝经济高度繁荣,商业繁华;“考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书人”,表明文化高度发达;“女为胡妇学胡妆……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表明民族融合趋势加强;”“妇女引领着时尚”,表明社会风气开放等。
(2)原因:根据材料二“杭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并结合所学从宋朝时期海外贸易、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城市发展打破时空限制等角度分析,例如宋朝经济重心南移,政府鼓励海外贸易,由于南宋改都城为临安以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农业、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其人口多达百万,城市布局打破了唐朝的“坊”“市”界限,商业活动不再限制在特定的区域,也不受时间限制。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商品琳琅满目,国内外的客商往来不绝。
改变: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14.答案: (1)变化:以人力或畜力为主的驿站到以电力驱动的电站。
原因:西方势力的渗透;清政府的推动或洋务派的努力;近代化的需要等。
(2)原因:九一八事变的影响;民族工业的发展;民众国家意识的觉醒。
作用:改变了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冲击了传统经典对人们思想的禁锢;促进了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发展等。
解析: (1)变化:根据材料一“近代以前,中国一直利用驿站,主要靠人力或畜力传输政令或军令。1871年丹麦大北电报公司私自在中国铺设海底电缆,并在上海租界设立电报局,开办电报业务”可知,近代中国通信手段的变化是以人力或畜力为主的驿站到以电力驱动的电报。
原因:结合所学从近代列强侵华、洋务运动的推动、近代化的需要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西方势力的渗透;清政府的推动或洋务派的努力;近代化的需要等。
(2)原因:根据材料二“1931年”“10月4日”可知原因是,九一八事变的影响:根据材料二“国产金耳用于酒席,名牌金耳席,超胜日本鱼翅”可知变化的原因是民族工业的发展:根据材料二“严厉地指明国人在国难之际仍购买日货的行为等于自取其侮,必然会遭到世人鄙弃”可知原因是,民众国家意识的觉醒。
作用:结合所学报刊在近代中国的出现、发展等相关知识可知,报刊的出现改变了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冲击了传统经典对人们思想的禁锢;促进了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发展等。
15.答案: (1)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影响;丰厚的利润刺激;工业革命的推动。
(2)作用:中国制瓷技术促进了欧洲制瓷业的发展;瓷器逐渐进入普通家庭,丰富了欧洲民众的物质生活。
西洋画法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华文化;中国瓷器生产不断标准化和快捷化,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瓷器大量销往欧洲,使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解析: (1)根据材料“16到19世纪”并结合所学可概括出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或启蒙运动、工业革命。
(2)根据材料“采用描绘日常世俗享乐和山水美景的图案、洒脱与写意的装饰手法”可概括出中国外销瓷器上的日常世俗享乐和山水美景图案,体现出对世俗世界的关注、对现实社会幸福生活的追求,符合西方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客观上推动了欧洲人文主义的发展;根据材料“欧洲人逐渐从中国定制欧式有柄茶具和咖啡具,普通家庭也逐渐使用瓷器”可概括出瓷器逐渐流向普通民众家庭,进一步丰富了欧洲民众的物质生活。中国瓷器画工逐步学习并掌握了西洋画法,丰富了中华文化;根据材料“伴随欧洲订单对工艺要求的不断提高,中国瓷器生产不断标准化和快捷化”可概括出中国瓷器生产不断标准化和快捷化,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16.答案: 【参考示例】
标题:不同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向前发展。
论述:文明的发展不是孤立的,是相互联系的。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经由陆路和海路传到西方,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渐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实施,中国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实验区建设,促进了沿线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
综上所述,世界文明是多样的,在尊重文明多样性的基础上,不断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从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解析: 小论文: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拟定具体的论题,再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材料分别反映了我国的四大发明经各种途径传至西方,西方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倡导建立的“一带一路”。这些都是中外文明交流的史实,呈现出双向交流的特点,因此,可拟定标题为:不同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向前发展。然后结合表格所呈现的中外文明交流史实的相关知识进行论述:文明的发展不是孤立的,是相互联系的。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经由陆路和海路传到西方,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渐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实施,中国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实验区建设,促进了沿线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最后进行总结提升:综上所述,世界文明是多样的,在尊重文明多样性的基础上,不断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从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