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中考历史全真模拟卷【甘肃专用】(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中考历史全真模拟卷【甘肃专用】(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届中考历史全真模拟卷【甘肃专用】
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4年吉林中考真题]考古学者通过对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研究,揭示人类的( )
A.进化过程 B.农耕生活 C.王朝更迭 D.政权并立
2.[2024年天津中考真题]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3.[2022年山东济南中考真题]《汉书》中记载:“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哉!”这反映的治世局面是(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4.[2023年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题]下列人物、时间和科技文化成果的排列,完全正确的是( )
A.蔡伦——东汉——纸的发明和使用
B.张仲景——西汉——开创中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
C.司马迁——西汉——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D.张骞——东汉——佛教传入中国内地
5.[2022年山东枣庄中考真题]在两汉与隋唐两个大一统时期之间,有一个恰似处于两大历史高峰之间的一段漫长而曲折的“山谷”。这个“山谷”所指的时期是( )
A.夏商周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辽宋夏金元时期 D.明清时期
6.[2024年北京中考真题]以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现象所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
北方 内迁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民族隔阂逐渐消解。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南方 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迁往南方,从而使中原文化和江南文化相互交融。
A.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B.导致了南方政权的更迭
C.推动了北魏孝文帝改革
D.为国家统一创造了条件
7.[2024年安徽中考真题]贞观年间,唐太宗曾对大臣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唐太宗这段话可用以研究( )
A.科举取士制度 B.三省六部制度
C.藩镇割据现象 D.重文轻武政策
8.[2023年山东青岛中考真题]文物是鲜活的历史。如图中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反映了当时的( )
A.经济重心南移 B.商业发展规模
C.海外贸易状况 D.都市文化生活
9.[2022年吉林长春中考真题]“(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这反映出军机处( )
A.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 B.避免了个人专断.
C.缓和了社会主要矛盾 D.强化了君主专制
10.[2023年江苏无锡中考真题]康雍乾时期,清朝统治者为稳定和巩固国家疆域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现代中国的版图在这一阶段基本奠定。康熙帝在保卫东北边疆方面的重大举措是( )
A.平定准噶尔叛乱 B.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C.设置驻藏大臣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1.[2023年山东青岛中考真题]罗尔纲在《太平天国史纲》中写道:“正在这样的一个决定两个壁垒最终命运的关头,太平军方面乃有内讧的大事变发生。太平军自己来摧残自己的势力,使敌人有机会重新抬起头来向自己壁垒反攻,终归把自己扑灭了去。”材料中的“大事变”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使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
B.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D.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
12.[2023年江苏无锡中考真题]洋务“自强”运动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等,仅仅触及了现代化的表皮,而没有获得工业化的突破。下列属于这场运动领导人的是( )
A.林则徐 B.洪秀全 C.李鸿章 D.康有为
13.[2023年贵州中考真题]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为振兴中国耗尽毕生精力,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孙中山的革命指导思想是( )
A.师夷长技 B.维新变法 C.三民主义 D.实业救国
14.[2023年山东青岛中考真题]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在远离国民党反动派政治中心的偏僻地区,立住了脚,找到了自己赖以生存、发展、壮大的土壤。“立住了脚”是指( )
A.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会师
C.创建中国工农红军 D.进行战略转移
15.[2022年安徽中考真题]
如表为新中国成立后安徽某县水稻种植面积、总产、单产统计表。该表数据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
年份 种植面积(市亩) 水稻总产(万斤) 水稻单产(斤)
1950 1168191 43611 373
1951 1286856 49855 387
1952 1619638 74995 463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6.[2023年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 )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17.[2023年安徽中考真题]196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实施《1963—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动员和组织全国的科学技术力量,自力更生地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关键性的科学技术问题。下列属于这一“规划”时期的科技成就有( )
A.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诞生
B.“两弹一星”研制成功
C.神舟五号飞船顺利着陆
D.“辽宁舰”交接入列
18.[2023年安徽中考真题]下图所示为1978年与1984年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其变化主要是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
A.改变了农村土地所有制
B.延续了政社合一的管理体制
C.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
D.继承了“大锅饭”的分配方式
19.[2022年山东日照中考真题]下图是被称为古代希腊的建筑象征,最初起源于古代两河流域的宗教艺术。据此可知( )
爱奥尼亚圆柱
A.基督教在古代希腊广泛传播
B.古代两河流域孕育了西方文明
C.古代希腊成为世界文明中心
D.东西方文化得到交流与交融
20.[2022年广东广州中考真题]意大利某广场立有一块公元前1世纪的关于屋大维的公共纪念碑,碑上有如下一段铭文(节选):
皇帝凯撒·奥古斯都 十二次担任总司令 十一次担任执政官 十四次担任保民官 他把埃及交给罗马人民统治
该铭文内容可用于探究( )
A.两河流域的文学 B.雅典民主的确立
C.古代埃及的艺术 D.古代罗马的扩张
21.[2023年辽宁大连中考真题]下图是某班同学绘制历史板报时拟定的各板块题目。由此判断板报的主题是( )
A.封建时代亚洲文明的发展
B.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C.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D.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22.[2024年福建中考真题]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与德国、法国等国的共产主义者和工人建立联系,共同讨论共产主义的宣传问题。这些活动( )
A.指导了里昂工人起义 B.促进革命理论的传播
C.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 D.巩固了无产阶级政权
23.[2023年江西中考真题]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
A.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B.达尔文——《物种起源》——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C.贝多芬——《蒙娜丽莎》——德国天才作曲家
D.巴尔扎克——《高老头》——文艺复兴的先驱
24.[2023年福建中考真题]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德两军逐街逐屋反复争夺。苏军24名战士坚守一幢大楼,顶住了德军一个师在58天内的反复冲击,守住了大楼。这印证了( )
A.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夹击
B.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
C.反法西斯国家开始走向联合
D.苏军武器装备优于德军
25.[2023年江苏盐城中考真题]某国际组织致力于规范多种贸易行为,从而将贸易﹑投资和服务的国际化提高到新的水平。该组织是( )
A.
B.
C.
D.
二、材料题:本题共2题,共25分。
26.[2023年北京中考真题]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13分)
材料一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为挽救民族危亡,探索中国现代化之路,各种政治力量轮番尝试,从学习西方技术到引进西方制度的探索,无不以失败告终,没有使中国走上现代化的强国之路。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1840—1919年中国在技术、制度方面探索的史实。总结这一时期现代化探索中的历史教训。(4分)
材料二 下面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历程。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1949年以后,中国共产党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经济方面实行的政策或措施。概括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历程的特点。(4分)
材料三
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比较
西方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角度一 发展道路:走殖民扩张的道路 相关史实: ① 发展道路: ② 相关史实: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角度二 西方现代化追求财富积累,使大量财富聚集在少数人手里,人们生活水平的差异越来越大。当今美国等西方国家财富的不平等程度已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中国式现代化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现代化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10.2亿人拥有基本养老保险,13.6亿人拥有基本医疗保险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将①②处补充完整。比较角度二体现的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不同。(5分)
27.[2024年内蒙古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英国城市化的进程开始加速于1775年。在商业化和工业化的驱动下,人口从农业区向工业区迁移,小城市变成大城市,大城市形成城市群。1851年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到19世纪晚期英国7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初步实现城市化的国家。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师教学用书·历史》
材料二:从1870年开始,德国、美国在现代工业方面成为了英国的强劲对手。英国的工业优势明显丧失,从19世纪50年代工业生产在世界总产值占有40%,滑落到70年代的32%。1900年,美国以31%居世界首位,德国上升为16%,而英国则跌至18%。
——摘编自周详《工业革命与英国教育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写出英国实现城市化的主要因素及表现。 (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十九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发生的变化,综合材料一、二分析科学技术与国家发展的相互关系。 (6分)
参考答案
1.答案: 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北京人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山顶洞人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所以通过对他们的研究,揭示了人类进化的过程,A项正确;半坡人和河姆渡人进入了农耕生活,排除B项;夏朝才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排除C项;早期人类时期还未建立政权,所以不存在政权并立的情况,排除D项。故选A项。
2.答案: A
解析: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故A符合题意;商朝、西周、秦朝都比夏朝晚,排除BCD。故选:A。
3.答案: A
解析: 西汉王朝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他们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他们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文帝以身作则,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有增加。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据“汉兴,扫除繁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称赞的是文景之治。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4.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C项“人物、时间和科技文化成果的排列,完全正确”,符合题意;东汉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纸的发明是西汉,排除A项;张仲景是东汉名医,排除B项;张骞通西域是西汉汉武帝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5.答案: B
解析: 根据中国古代朝代的演进可知,两汉和隋唐之间的朝代是魏晋南北朝时期,B项正确;夏商周是在两汉之前,排除A项;辽宋夏金元和明清是在隋唐之后,排除CD项。故选B项。
6.答案: D
解析: 材料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和南方均出现大规模民族交融,结合所学知识,民族交往和交流为国家统一局面的再次出现创造了条件,巩固和加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D项正确;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民族交融的发展,不是南方政权更迭的原因,排除B项;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民族交融,C项因果颠倒,排除C项。故选:D。
7.答案: B
解析: 题干中的这一制度是三省六部制,中央设立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三省六部制的特点是三省六部间既分工合作又互相牵制。故B符合题意;科举取士制度是隋朝创立的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排除A;藩镇割据现象是唐朝后期出现的中央权力衰微,地方割据称雄的现象,排除C;重文轻武是宋代实行的政策,与唐太宗无关,排除D。故选:B。
8.答案: D
解析: 据题干图片信息可知,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形态各异,有吹口哨的、有吹笛子的、有击节板的、有跳舞的,反映了都市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D项正确;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因此,经济重心南移从题干信息无法得出,排除A项;题干陶俑无法说明商业发展规模,排除B项;海外贸易主要涉及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9.答案: D
解析: 根据“(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可知,这则材料反映的清王朝君权的强化。雍正年间,朝廷临时设立军机房,处理西北军务,不久改名军机处,成为常设机构,由皇帝选派亲信大臣组成。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依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军机处这一特殊机构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D项正确;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和缓和了社会主要矛盾,材料没有涉及,排除AC项;军机处的设立,强化了君权,没有避免了个人专断,排除B项。故选:D。
10.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筑城堡,作为扩大侵略的据点。他们在中国的领土上,烧杀抢掠,甚至像野兽一样吃人肉。为了保卫祖国疆土。1685年、1686年,康熙帝亲自率领清军,在东北雅克萨两次大败沙俄侵略者。康熙帝夺回雅克萨,侵略军头目托尔布津被击毙,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的东段边界问题,B项正确;平定准噶尔叛乱,属于对西北地区的管辖,排除A项;设置驻藏大臣是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排除C项;乾隆帝时平定了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排除D项。故选B项。
11.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太平军自己来摧残自己的势力”,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天京事变,这使得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A项正确;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均与题意不符,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12.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干“洋务‘自强’运动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等,仅仅触及了现代化的表皮,而没有获得工业化的突破。”可知,材料反映了洋务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 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他们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C项正确;林则徐虎门销烟,是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排除A项;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排除B项;康有为领导了戊戌变法,排除D项。故选C项。
13.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C项正确;
师夷长技是魏源以及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指导思想,排除A项;维新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指导思想,排除B项;实业救国指的是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家和爱国人士纷纷设厂救国,不是孙中山的指导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
14.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在远离国民党反动派政治中心的偏僻地区,立住了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指的是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部队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A正确;井冈山会师,创建中国工农红军和进行战略转移都发生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即发生在“立住了脚”之后,排除BCD。
15.答案: A
16.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项正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于1949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政协会议后,排除A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之一,与题干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表述无关,排除B项;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强调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17.答案: B
解析: 抓住题干关键信息“1963—1972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诞生于1956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B符合题意。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2012年“辽宁舰”交接入列,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故选B。
18.答案: C
解析: 第一步,分析材料数据。分析数据可知,与1978年相比,1984年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粮食产量均有大幅度增长。第二步,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判断答案。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实行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没有改变 ×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对政社合一的管理体制的突破 ×
C 1978年我国在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了“大锅饭”的分配方式 ×
19.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干“古代希腊的建筑象征,最初起源于古代两河流域的宗教艺术”可得出,古希腊的文明受到了东方文明的影响,且促进了古希腊文明的发展,反映出东西方文化得到交流与交融,D项正确;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因此在古代希腊广泛传播史实错误,排除A项;古代两河流域孕育的不是西方文明,史实错误,排除B项;古希腊文明并不是世界文明的中心,排除C项。故选:D。
20.答案: D
解析: 屋大维是罗马帝国的缔造者,由材料“他把埃及交给罗马人民统治”,可知材料反映了古罗马的扩张,D项正确;材料与两河流域无关,排除A项;材料与雅典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古代埃及无关,排除C项。故选:D。
21.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并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因此板报的主题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B项正确;英法美都不是亚洲国家,排除A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共产党宣言》相关,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指的是19世纪世界上很多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改革和革命,还有就是统一之后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
22.答案: B
解析: 里昂工人起义发生于1834年,A排除。根据材料“马克思、恩格斯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与德国、法国等国的共产主义者和工人建立联系,共同讨论共产主义的宣传问题”可知,建立通讯委员会,探讨宣传共产主义,都有利于革命理论的传播,B正确。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C排除。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这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D排除。故选:B。
23.答案: 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他的三大成就。1687年,牛顿的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A正确;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著作《物种起源》出版,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排除B;《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代表作,排除C;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排除D。故选A。
24.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斯大林格勒战役。据“苏德两军逐街逐屋反复争夺。苏军24名战士坚守一幢大楼,顶住了德军一个师在58天内的反复冲击,守住了大楼”可知,斯大林格勒战役异常艰辛,故B项正确。诺曼底登陆使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夹击,排除A项;反法西斯国家开始走向联合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项;D项说法在材料中无法体现且与史实不符,排除。故选B。
25.答案: A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 )正式成立。以非歧视性、开放、公平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保证就业、收入与需求的增长,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为宗旨;主要职能是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等。世贸组织的成立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联合国主要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排除B项;欧盟属于区域性组织,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1949年4月4日正式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一个军事政治组织集团,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26.答案: (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答出一点即可)照搬西方模式;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没有坚强的领导核心。(答出一点即可)
(2)“一五”计划;三大改造;改革开放;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答出两点即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分阶段有步骤地全面推进。(答出一点即可)
(3)①欧洲殖民者掠夺殖民地资源;“三角贸易”。(答出一点即可)②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答出一点即可)西方现代化以资本为中心,贫富差距大;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走共同富裕道路。
27.答案: (1)主要因素:商业化和工业化的驱动。表现: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规模越来越大。
(2)变化:美德经济迅速发展,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英国工业优势丧失。相互关系:科技的发展能够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或科技是国家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和提升国际地位的关键因素 。)而国家对科技的支持和促进则能够加速科技的发展和应用。
解析: (1)主要因素:根据材料一“在商业化和工业化的驱动下,人口从农业区向工业区迁移,”可得出,商业化和工业化的驱动。
表现:根据材料一“人口从农业区向工业区迁移,小城市变成大城市,大城市形成城市群。”可得出,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规模越来越大。
(2)变化:根据材料二“从1870年开始,德国、美国在现代工业方面成为了英国的强劲对手。英国的工业优势明显丧失,……1900年,美国以31%居世界首位,德国上升为16%,而英国则跌至18%。”可知,美德经济迅速发展,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英国工业优势丧失。
相互关系:根据材料一、二可知,英国重视第一次工业革命,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初步实现城市化的国家,英国没有充分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使英国的工业优势明显丧失,说明科技的发展能够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或科技是国家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和提升国际地位的关键因素 。)而国家对科技的支持和促进则能够加速科技的发展和应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