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中考历史全真模拟卷【重庆专用】(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中考历史全真模拟卷【重庆专用】(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届中考历史全真模拟卷【重庆专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2023年广东广州中考真题]有学者认为,尧舜禹和“尧舜禹时代”是两个既有联系又不相同的概念。尧舜禹或许不一定可以一一据实,但以尧舜禹为代表的这个“时代”是肯定存在的,因为在考古学上,明显就存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一般称之为“龙山时代”,甚至还存在更早一些的“仰韶时代”。这说明( )
A.我国有文字可考历史从商朝开始
B.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C.历史传说具有一定的考古学意义
D.世袭制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2.[2023年吉林长春中考真题]下列文物可以入选博物馆“宅兹中国——夏商周三代文明展”的是( )

A.司母戊鼎 B.五铢钱 C.击鼓说唱俑 D.青瓷莲花尊
3.[2023年甘肃兰州中考真题]《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下列史事在该书中可能查阅到的是( )
A.张骞通西域 B.三国鼎立 C.孝文帝改革 D.贞观之治
4.[2023年江苏无锡中考真题]北魏贾思勰总结了北方农业生产的经验,强调要掌握农作物的生长规律,依据天时地利的具体特点,合理使用人力,谋求事半功倍。下列能反映这一思想的作品是( )
A.《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
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
5.[2023年甘肃兰州中考真题]唐朝灿烂的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友好邻邦,使中国成为东方文化的渊源,下列史事中扩大了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是( )
A.玄奘西行 B.文成公主入藏
C.设置安西都护府 D.鉴真东渡
6.[2024年甘肃中考真题]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三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这反映了北宋都城( )
A.农业的发展 B.商业的繁荣
C.手工业的兴旺 D.贫富差距加大
7.[2022年山东济南中考真题]龚书铎在《鸦片战争与中国半殖民地化》中说:“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使中国历史发生了转折。”这里“转折”指的是( )
A.中国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D.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8.[2023年吉林长春中考真题]“自强”是中国古代就有的概念,19世纪60年代赋予其“新的意义”的事件是( )
A.虎门销烟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义和团运动
9.[2024年江苏苏州中考真题]以下是邓中夏早期经历简表。与这些经历关系最为密切的历史事件有( )
◆1917年8月,投考北京大学,深受蔡元培“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影响。 ◆1919年9月,与爱国且倾向马克思主义的进步学生在“曦园”工读互助。 ◆1920年10月,加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
A.辛亥革命 二次革命
B.新文化运动 护国战争
C.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D.五四运动 北伐战争
10.[2023年山东淄博中考真题]“图说历史”是解读历史的一种方式。分析下列图说卡片,其主题应是( )

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 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展开战斗 冀中平原的抗日武装——回民支队 《地道战》(绘画)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红军不怕远征难
C.全民族团结抗战 D.百万雄师过大江
11.[2024年重庆中考真题]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历史学习思维导图。该思维导图反映了( )
A.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B.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
C.国家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D.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12.[2025届·重庆·一模校考]下表反映出英国的民主进程( )
英国法律文献(部分)
时间 文件 成果
1215年 《大宪章》 确立“王权有限”和“王在法下”的原则
1628年 《权利请愿书》 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强行征税和借款
1689年 《权利法案》 未经议会许可,国王不能随意废除法律
1701年 《王位继承法》 王位的继承由议会来决定,而非君主本人
A.以立法形式确立民主共和制
B.资产阶级始终是主要推动力量
C.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国王的权力逐渐受到更多制约
13.[2025届·重庆·一模校考]小勇同学学习历史时,梳理出了以下表格内容,下列结论最符合表格主旨的是( )
事件 解读
美国独立战争 1773年,一些波士顿市民登上东印度公司的商船,把300多箱茶叶抛入大海,激发了北美殖民地人民的反抗热情。
法国大革命 1789年,巴黎民众攻占巴士底狱,由此引发了全国城乡的暴动,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开始了。
美国南北战争 1862年,林肯领导政府调动农民和黑人奴隶的积极性,扭转了北方军队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建立巴黎公社 1871年,巴黎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
A.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唯一动力
B.历史进程具有很大偶然性
C.不同国家历史发展路径是类似的
D.人民群众推动历史的发展
14.[2024年吉林长春中考真题]如图思维导图“?”处应为( )
A.近代自然科学产生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资本主义制度扩展 D.国际政治格局变动
15.[2024年湖北武汉中考真题]学校谈古论今社团围绕“现代世界的基本特点”开展探究学习,搜集整理了如下资料,他们探究的是( )
领域 相关资料
政策 网络强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国家大数据战略
科技 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
生活 移动支付、共享出行、电子商务、智慧城市
A.从国际组织看世界多极化
B.从跨国公司看经济全球化
C.从创新驱动看社会信息化
D.从区域特色看文化多样化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35分。
16.[2025届·重庆·一模校考]阅读材料,完成问题。(11分)
材料一:宋代是我国古代科技创新的密集期,取得了领先世界的成就。宋代在内侍省增设军器监,承担军事科学和武器的研发工作。朝廷设置博学通艺等特科或通过地方举荐“奇才异行”,苏颂就曾受命召集翰林院天文、太史等部门的技术人员,历时三年研制成水运仪象台。宋代的科技成就在向朝鲜、日本、阿拉伯传播的同时,太史局还记录了阿拉伯数字和阿拉伯“土盘算法”的传入,司农寺还负责占城稻的引进和推广等事项。
——摘编自刘尚希等《唐宋科技繁荣:政府行为与创新环境》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政府推动科技发展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举一例宋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4分)
材料二:1856年德国人西门子在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基础上为高效炼钢设计了新技术,1864年法国人马丁又进一步研制出了西门子—马丁炉,同时专利制度的完善保障了技术创新者的权益,由此开始了现代的炼钢生产。1875年英、美、法、德的钢产总量快速发展到约165万吨。1879年英国政府大规模采用平炉钢建造桥梁,1889年法国政府用约7000吨平炉钢建成了324米高的埃菲尔铁塔,成为工业革命推进炼钢技术改进的标志性成果。此外,铁路建设热潮对钢铁的需求量激增,仅英国在1870-1890年间就铺设了超过2万公里的铁路,直接拉动了钢铁产量的提升。
——摘编自毛卫民《铁器时代演变与工业革命》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中后期欧洲钢铁冶炼业发展的原因。(4分)
材料三:
时期 发展情况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确立“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科技方针,以中国科学院为主导的垂直管理体系实施五年计划,集中配置资源,成功实现“两弹一星”等国防安全标志性成果,建成长春“一汽”等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
改革开放以来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进一步强调科技自立自强,出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开展“中国芯”工程,在人工智能、5G通信、高铁、航天航空等前沿领域取得世界领先成果。
——摘编自陈宝明《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历程与展望》等
(3)根据材料三,比较两个时期中国科技发展的显著不同。 (2分)
(4)习近平主席指出,要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综上,请你围绕“科技创新”给政府提出一条具体可行的建议。 (1分)
17.[2025届·重庆·一模校考]河流,滋养大地,孕育文明,承载情感。阅读材料,请完成以下任务。(12分)
【任务一凝聚文明的“河”】
——整编自《通典》《元史》等文献
(1)根据材料,回答大运河遗产点可以帮助研究哪些历史内容,并结合所学分析大运河在不同历史时期取得发展的共同条件。 (4分)
【任务二存续血脉的“河”】
抗战爆发后,中、东部地区数十万吨内迁物资通过长江航运抢运至大后方。以重庆为中心的川江段成为全面抗战时期的运输主干线,出川抗日部队中约270万人都由水运通道奔赴前线。由于地形复杂、滩多浪急,大后方充分发挥水陆联运的作用,向战区运送了30余万吨弹药武器、11.6万多吨军粮和大量食盐。孕育了古老文明的长江也在抗日战火中挽救了民族血脉。
——摘编自谭刚《抗战时期大后方的内河航运建设》遭受轰炸后仍承担运输重任的朝天门码头
遭受轰炸后仍承担运输重任的朝天门码头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正确的,请在答题卡上相应括号内填“正确”;不正确的,请在答题卡上相应括号内填“错误”。 (2分)
A.朝天门码头作为历史遗址见证了重庆人民在抗战中的贡献和牺牲。
B.全民族抗战时期水运是大后方的唯一运输方式。
(3)根据材料,概括“长江在抗日战火中挽救了民族血脉”的表现。 (2分)
【任务三承载情感的“河”】
注:歌曲《我的祖国》是1957年为电影《上甘岭》创作的主题曲,数十年来成为无数中华儿女的情感寄托与精神共鸣。
(4)请从《我的祖国》歌词中提炼一项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并结合中国古代相关史实进行说明。 (2分)
【任务四和合共生的“河”】
恒河 喜马拉雅引水工程,解决了中国西部和尼泊尔数万居民的饮水难题,并减轻了对恒河的过度开发。
“圣河清洁”以佛教文化交流推动传播环保理念。
尼罗河 中国援建光伏提灌系统,利用太阳能引水灌溉,使5000公顷荒漠变为农田。
湄公河 举办“澜湄文化周”,推动泼水节等非遗项目跨国展演。
多瑙河 中国为多瑙河大桥提供抗震设计,保护其航运与生态平衡。
“中国园”建设,将东方治水智慧及园林艺术与欧洲滨水景观融合。
——中国参与的部分国际合作项目
(5)根据材料,归纳任务四中合作项目的主要特点。 (2分)
18.[2025届·重庆·一模校考]阅读材料,完成任务。(12分)
从上述图表中任选一个角度,提炼一个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变化或者趋势,并结合角度中所列举的两则或两则以上史实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参考答案
1.答案: C
解析: 根据“尧舜禹或许不一定可以一一据实,但以尧舜禹为代表的这个‘时代’是肯定存在的”等信息可知,历史传说并非完全虚构,而是具有一定的考古学意义,故C项正确。
2.答案: A
3.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干中“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骞通西域”发生在汉武帝时期,A正确。B、C、D都发生在汉代之后,排除。
4.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干“北魏贾思勰总结了北方农业生产的经验,强调要掌握农作物的生长规律,依据天时地利的具体特点,合理使用人力,谋求事半功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时期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宝贵的思想,A项正确;《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创作的农书,排除B项;《本草纲目》是李时珍的医学著作,排除C项;《天工开物》是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著作,排除D项。故选A项。
5.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扩大了中华文化影响力,D项正确;唐太宗贞观年间,玄奘西行前往天竺求取佛经,促进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文成公主入藏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密切了汉藏民族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设置安西都护府,是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与设问“扩大了中华文化影响力”不符,排除C项。故选D。
6.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干“‘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宋代商业繁荣,经商时间不再受到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B项正确;题干反映了宋代商业贸易繁荣,与农业的发展和手工业的兴旺无关,排除AC项;题干反映的是宋代商业贸易繁荣,市民生活丰富,没有涉及到贫富差距加大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
7.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使中国历史发生了转折”并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项正确;B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排除;C项是《马关条约》的影响,排除;D项是《辛丑条约》的影响,排除。故选A项。
8.答案: B
9.答案: C
解析: 新文化运动发生在1915-1923年,五四运动爆发是1919年。与邓中夏早期经历关系最为密切的历史事件有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故C符合题意;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排除A;护国战争发生在1915年,排除B;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排除D。故选:C。
10.答案: C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图片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抵抗日军的战争,反映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史事。故选C。选项A、B、D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C。
11.答案: A
解析: 根据思维导图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条件,说明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故选A。
12.答案: D
解析: 据题干表格“英国法律文献(部分)”可知,1215年的《大宪章》限制了国王对贵族与教会权力的侵犯;1628年的《权利请愿书》限制了国王强行征税和借款的权力;1689年的《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了王权。这些都体现了国王的权力逐渐被削弱,而议会的权力不断扩大,D项正确;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而非民主共和制,排除A项;1215年的《大宪章》主要是贵族与教会为了维护自身权力,限制国王的权力,当时资产阶级还未发展壮大成为主要推动力量,排除B项;从表格中的时间跨度来看,英国宪政进程持续时间较长。但从各法律文献的成果来看,国王的权力不断受到限制,议会的权力不断扩大,这表明新的资产阶级势力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而不是旧势力占据主导,排除C项。故选D项。
13.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1773年,一些波士顿市民登上东印度公司的商船,把300多箱茶叶抛入大海,激发了北美殖民地人民的反抗热情。”“1789年,巴黎民众攻占巴士底狱,由此引发了全国城乡的暴动,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开始了。”“1862年,林肯领导政府调动农民和黑人奴隶的积极性,扭转了北方军队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1871年,巴黎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可知人民群众推动历史的发展。故选D。
14.答案: 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广大工人同资本家展开多种形式的斗争,工人运动逐渐兴起,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条件。因此,题干思维导图中的“?”处应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B项正确。
15.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网络强国战略”“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移动支付、共享出行、电子商务、智慧城市”可知,题干描述的是信息化时代的科技成就,体现了科技创新与社会信息化的关系,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世界多极化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经济全球化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文化多样化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C。
16.答案: (1)措施:①设立机构组织研发研制;宋朝设置军器监;(机构角度)②选拔任用科技人才;朝廷设置特科和地方举荐,以招收技术人员;举荐“奇才异行”;(人才角度)③引进国外科技成果。(吸收外国优秀成果角度)(三选二)
成就:发明活字印刷术;火药大量用于军事;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宋代海船设置了水密隔舱等。(成果言之有理,符合时代特征即可,注意描述状态,以使史实的表述正确、准确)
(2)原因:①科学技术的进步;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科技工作者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造创新;杰出人物的贡献;
②专利制度的完善;
③政府的重视/推动;(注意不要使用“政府主导”“政府控制”,这些表述过度的绝对化,不适用于此时的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在很长的历史阶段中采用对经济领域的“放任”的方式,政府更像是市场中的一种主体,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积极参与者,故慎用“主导”“控制”等词语)
④铁路建设热潮对钢铁的需求量激增。
⑤工业革命的推动。
(3)不同:①(方针的不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强调“重点发展,迎头赶上”;改革开放以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科技自立自强。
②(内容或者成果领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主要在国防和基础工业领域成果显著;(注意并列关系)改革开放以来在多个前沿领域取得世界领先成果。
③(方式的不同)前者是通过实施五年计划,后者以出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为指导。(每组相关对应)
(4)建议:①政府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方针;②政府应该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奖励和培养;③政府应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④政府应发展涉及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的高新科技。(言之有理均可得分,角度必须为“政府”,可以省略主语政府;答案要具体可操作,不能答空洞答案,比如“好好学习”“政府要高度重视”)
解析: (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在内侍省增设军器监,承担军事科学和武器的研发工作可得出设立机构;组织研发研制朝廷设置博学通艺等特科或通过地方举荐奇才异行”可得出选拔任用科技人才;“组织编撰了《开宝本草》《武经总要》等书籍,以整理已有成果”可得出组织编撰科技书籍:“宋代有27人获得科技奖励,或树碑立传,或加官晋爵;还将一些民间科技研究者列入赐处士号”的序列,给予一定的国家补贴可得出奖励科技发明;“引进了阿拉伯数字和阿拉伯土盘算法以及占城稻”可得出引进国外科技成果。据材料“以三大发明为代表的宋代的科技成就在向朝鲜、日本、阿拉伯传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雕版印刷已经相当普及,北宋工匠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用人工磁化的方法造出的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在宋朝基本成熟。郭守敬设计和出水运仪象台。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科技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并且泽被东西(推动世界文明进步)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后半期(欧洲)。根据材料二“1856年德国人西门子为高效炼钢设计了燃料和热空气通道1864年法国人马丁建造了西门子一马丁炉”可以得出科学技术的进步;根据材料二“1879年英国政府大规模采用平炉钢建造钢结构桥梁,1889年法国政府用约7000吨平炉钢建成了324米高的埃菲尔铁塔各国的技术思想和钢铁生产会互相借鉴促进、接续、融合”可以得出政府重视,各国技术交流;结合所学工业革命知识可知经济发展的需要;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扩大。
(3)根据材料“确立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科技方针,以中国科学院为主导的垂直管理体系实施五年计划,集中配置资源,成功实现两弹一星等国防安全标志性成果,建成长春一汽等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进一步强调科技自立自强,出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开展中国芯工程,在人工智能、5G通信、高铁、航天航空等前沿领域取得世界领先成果。”可知不同:①(方针的不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强调“重点发展,迎头赶上”;改革开放以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科技自立自强。②(内容或者成果领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主要在国防和基础工业领域成果显著;(注意并列关系)改革开放以来在多个前沿领域取得世界领先成果。③(方式的不同)前者是通过实施五年计划,后者以出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为指导。(每组相关对应)
(4)本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①政府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方针;②政府应该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奖励和培养;③政府应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④政府应发展涉及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的高新科技。(言之有理均可得分,角度必须为“政府”,可以省略主语政府;答案要具体可操作,不能答空洞答案,比如“好好学习”“政府要高度重视”)
17.答案: (1)研究内容:古代水利技术(古代科技);古代建筑;古代对大运河的管理(政府);大运河沿线的风俗文化;大运河沿线的商贸经济活动;大运河的配套设施完善;中国古代的民生状况
条件:国家统一、国家支持、社会安定(政治角度);人民群众的智慧/勤劳奋斗(人民角度);国力强盛、国家经济繁荣(经济角度)。
(2)A:正确;
B:错误。
(3)表现:
(4)精神:热爱祖国。
说明:明朝中期,戚继光抗倭,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带领广大军民与倭寇激战,先后消灭了两地的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5)特点:中国的技术援助发挥重要作用;彰显中国影响力;体现中国智慧/贡献;都有中国参与。重在改善民生;注重民生;关注民生。注重生态文明/绿色/环保。伴随中外文化交流/体现中外文化交流。合作涉及区域广。合作项目领域多/合作方式多样/因地制宜地进行发展。运用的最新科技/科技含量高。
解析: (1)根据材料分析可知大运河遗产点可以帮助研究古代水利技术(古代科技);古代建筑;古代对大运河的管理(政府);大运河沿线的风俗文化;大运河沿线的商贸经济活动;大运河的配套设施完善;中国古代的民生状况。大运河在不同历史时期取得发展的共同条件有国家统一、国家支持、社会安定(政治角度);人民群众的智慧/勤劳奋斗(人民角度);国力强盛、国家经济繁荣(经济角度)。
(2)根据材料“抗战爆发后,中、东部地区数十万吨内迁物资通过长江航运抢运至大后方。以重庆为中心的川江段成为全面抗战时期的运输主干线,出川抗日部队中约270万人都由水运通道奔赴前线。由于地形复杂、滩多浪急,大后方充分发挥水陆联运的作用,向战区运送了30余万吨弹药武器、11.6万多吨军粮和大量食盐。孕育了古老文明的长江也在抗日战火中挽救了民族血脉。”可知朝天门码头作为历史遗址见证了重庆人民在抗战中的贡献和牺牲说法正确。全民族抗战时期水运是大后方的唯一运输方式说法错误,不是唯一方式。
(3)“长江在抗日战火中挽救了民族血脉”的表现是抢运了大量中东部地区的内迁物资,将中东部的内迁物资通过长江航运抢运至大后方;向前线运输了大量作战人员;将出川抗日部队运送至前线;向战区运送了大量(武器和)物资。
(4)根据歌词及材料“歌曲《我的祖国》是1957年为电影《上甘岭》创作的主题曲,数十年来成为无数中华儿女的情感寄托与精神共鸣。”可知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是热爱祖国。明朝中期,戚继光抗倭,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带领广大军民与倭寇激战,先后消灭了两地的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5)根据材料“喜马拉雅引水工程,解决了中国西部和尼泊尔数万居民的饮水难题,并减轻了对恒河的过度开发。”“圣河清洁以佛教文化交流推动传播环保理念。”“中国援建光伏提灌系统,利用太阳能引水灌溉,使5000公顷荒漠变为农田。”“举办澜湄文化周,推动泼水节等非遗项目跨国展演”“中国为多瑙河大桥提供抗震设计,保护其航运与生态平衡。”“中国园建设,将东方治水智慧及园林艺术与欧洲滨水景观融合。”可归纳出中国的技术援助发挥重要作用;彰显中国影响力;体现中国智慧/贡献;都有中国参与。重在改善民生;注重民生;关注民生。注重生态文明/绿色/环保。伴随中外文化交流/体现中外文化交流。合作涉及区域广。合作项目领域多/合作方式多样/因地制宜地进行发展。运用的最新科技/科技含量高。
18.答案: 【示例一】
中国从被侵略到实现民族独立。
1840—1842年鸦片战争中,西方列强用武力强行打开中国国门。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主权遭受严重侵害。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推动了我国国家独立的进程。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当家作主,国家主权得到了基本恢复,开启了独立自主发展的新篇章。
综上,中国从被侵略到实现民族独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我们要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独立。
【示例二】
中国逐渐走上富强之路/中国从经济落后到逐渐富强起来。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在“自强”“求富”口号下,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营企业,是中国历史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洋务运动中,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但是,由于清政府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初步建立起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着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标志着我国经济建设进入新阶段,是中国迈向富强之路的一个新进展。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1980年,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起来,我国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通过对外开放,我国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推动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市场,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推动我国逐步富强起来。
综上,中国逐渐走上富强的道路,所以,我们应该不断发展经济,早日实现民族的复兴。
其他角度:
角度一:民族独立、民族复兴,由遭受压迫到走向民族复兴;民主化;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角度二:国家实力越来越强大、经济发展、国家走向富强、工业化的探索;经济近代化;近代化的探索的不断深入
角度三: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国家主权由受到损害到得到维护;中国领土主权逐步恢复/中国从领土丧失到逐步恢复领土主权。
角度四:国际地位得到提升;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综合国力的提高;国际影响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由屈辱外交走向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解析: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一】
中国从被侵略到实现民族独立。
1840—1842年鸦片战争中,西方列强用武力强行打开中国国门。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主权遭受严重侵害。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推动了我国国家独立的进程。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当家作主,国家主权得到了基本恢复,开启了独立自主发展的新篇章。
综上,中国从被侵略到实现民族独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我们要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独立。
【示例二】
中国逐渐走上富强之路/中国从经济落后到逐渐富强起来。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在“自强”“求富”口号下,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营企业,是中国历史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洋务运动中,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但是,由于清政府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初步建立起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着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标志着我国经济建设进入新阶段,是中国迈向富强之路的一个新进展。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1980年,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起来,我国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通过对外开放,我国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推动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市场,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推动我国逐步富强起来。
综上,中国逐渐走上富强的道路,所以,我们应该不断发展经济,早日实现民族的复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