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第二节 国家战略与政策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说明资源领域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2.结合实例,说明环境领域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3.结合实例,说明推动公众参与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课前导入美国西部大开发时期,涌入西部大草原的人口越来越多,草原上放牧的牲畜也越来越多。由于产权不明晰,草原成为免费的公用牧场。那些肥美的草场不久便因过度放牧退化为荒地,形成“公地悲剧”。怎么办 人们开始划分牧场,并用铁丝网把自己的牧场围起来,草场退化的问题因此得到解决。为什么用铁丝网分隔草场就能避免草场的退化?它们可为保障资源、环境领域的国家安全提供什么借鉴 划分牧场明晰了牧场主们各自的产权,建立铁丝围栏使各自的产权得到了保障,美国西部大草原“公地悲剧”问题因此得到解决。这说明人类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所面临的的资源、环境问题。国家资源环境战略、政策和措施体现了一个国家在处理资源、环境与发展关系方面的基本态度和行动方向,不仅对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活动产生直接作用,而且也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技术等产生全面的影响。一、保障资源领域国家安全1.目的: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资源能持续、可靠和有效地供给,其中战略资源的开发、储备和运输尤为重要。2.措施:①有效管控战略资源的开发。②加强战略资源储备。③完善资源运输战略通道建设和安全。阅读课本P99—101,总结出保障资源领域国家安全的目的和措施。措施1:有效管控战略资源的开发一、保障资源领域国家安全思考:能源战略、能源综合规划和能源专项规划有什么区别?能源战略包括能源综合规划和能源专项规划;能源综合规划是以一定时间跨度为计划的能源规划;能源专项规划是针对某类能源的规划。案例: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2016年我国制定《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提出把推进能源革命作为能源发展的国策,明确我国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战略取向是坚持安全为本、节约优先、绿色低碳、主动创新。该战略提出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的目标:2020年,清洁能源成为能源增量主体,能源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非化石能源占比15%;能源自给能力保持在80%以上。2021-2030年,可再生能源、天然气和核能利用持续增长,高碳化石能源利用大幅减少;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60亿吨标准煤以内,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20%左右,天然气占比达15%左右。展望2050年,能源消费总量基本稳定,非化石能源占比超过50%。措施2:加强战略资源储备一、保障资源领域国家安全制定战略资源储备政策,需要根据本国战略资源的特点,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明确储备资源的种类及其储备规模。阅读课本P101案例,思考:案例:石油储备制度1.建立石油储备制度有何作用?2.一般战略石油储备的最低量是多少?3.我国石油储备基地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布局?阅读课本P101案例,思考:案例:石油储备制度1.建立石油储备制度有何作用?①满足国内石油需求,保障经济发展需要(保障供应);②应对突发事件,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减少风险);③带动基础设施建设;④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就业;⑤稳定价格,避免在国际市场受制于人。阅读课本P101案例,思考:案例:石油储备制度2.一般战略石油储备的最低量是多少?相当于90天的石油净进口量。阅读课本P101案例,思考:案例:石油储备制度3.我国石油储备基地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布局?①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②储存和分配石油的运输条件便利,靠近石化工业(或靠近能源消费市场)。措施3:完善资源运输战略通道建设和安全一、保障资源领域国家安全二、保障环境领域国家安全1.目的:保障人民赖以生存发展的大气、水、土壤等自然条件不受威胁和破坏。2.措施:①划定生态保护红线。②强化环境风险的预警和防控。③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阅读课本P102—103,总结出保障环境领域国家安全的目的和措施。措施1: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二、保障环境领域国家安全思考: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区域的主要类型有哪些?有什么具体要求?在生态红线内的区域,不能进行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工程建设。措施2:强化环境风险的预警和防控二、保障环境领域国家安全思考:风险预警和风险防控的不同?风险预警:通过对风险信息的分析、推断,发布具有警示性的信息以及相关的对策建议。风险防控:根据风险预警的结果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提升应急响应水平和风险规避水平。措施3: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二、保障环境领域国家安全三、推动公众参与措施:1.推动公众履行相关法律义务;2.培养公众的环境意识;3.推动公众参与资源、环境事务的社会监督。阅读课本P104—106,总结出推动公众参与的措施。措施1:推动公众履行相关法律义务三、推动公众参与案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的公众环保义务[第6条第1款]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第6条第4款]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洁简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第36条第1款]国家鼓励和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使用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和再生产品,减少废弃物的产生。[第38条]公民应当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配合实施环境保护措施,按照规定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放置,减少日常生活对环境造成的损害。案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的公众环保义务措施2:培养公众的环境意识表4.2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示例三、推动公众参与类别 具体内容节约能源资源 合理设定空调温度 (夏季不低于26℃,冬季不高于20℃ ),及时关闭电 器电源,多走楼梯少乘电梯,人走关灯,一水多用,节约用纸,按需点餐不浪费践行绿色消费 优先选择绿色产品,尽量购买耐用品,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和过度包装商品,不跟风购买更新换代快的电子产品,外出自带购物袋、水杯等,闲置物品改造利用或交流捐赠选择低碳出行 优先步行、骑行或公共交通出行,多使用共享交通工具,家庭用车优先选择新能源汽车或节能型汽车措施2:培养公众的环境意识表4.2 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示例三、推动公众参与类别 具体内容分类投放垃圾 学习并掌握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知识,按标志单独投放有害垃圾,分类投放其他生活垃圾,不乱扔、乱放减少污染产生 不焚烧垃圾、秸秆,少烧散煤,少燃放烟花爆竹,抵制露天烧烤,减少油烟排放,少用化学洗涤剂,少用化肥、农药,避免噪声扰民呵护自然生态 爱护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积极参与义务植树,保护野生动植物,不破坏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不随意进人自然保护区,不购买、不使用珍稀野生动植物制品,拒食珍稀野生动植物措施3:推动公众参与资源、环境事务的社会监督表4.3 推动公众参与资源、环境事务社会监督的主要措施三、推动公众参与主要措施 具体内容加强宣传动员 培育公众参与资源、环境保护的热情,广泛动员公众参与资源、环境保护事务,维护自身的环境权益推进资源、环境信息公开 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政务微博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资源、环境管理信息和环境质量信息。定期公布重点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畅通公众表达及诉求渠道 建设政府、企业、公众三方对话机制,开辟有效的意见表达和投诉渠道,搭建公众参与和沟通的对接平台完善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环境公益诉讼机制,加大公众参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司法保障加大对相关社会组织 的扶持力度 对相关社会组织及其成员进行专业培训;积极支持社会组织开展资源、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咨询服务、环境违法监督和法律援助等活动,鼓励社会组织为完善资源、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积极建言献策课堂小结:内蒙古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牧区,其东部的草场载畜量远远高于西部。据此完成1-2题。1.导致内蒙古草原草场载畜量东、西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单选)A.年降水量 B.海拔 C.光照 D.人口密度2.下列关于内蒙古草场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合理的是( )(单选)A.实行划区管理,规定适宜的载畜量B.减少人工草场,提高天然草场的比重C.大力发展种植业,控制畜牧业比重D.增加牲畜数量,充分利用草场资源AA重金属污染指由重金属或其化合物造成的环境污染。因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中重金属含量增加,超出正常范围,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并导致环境质量恶化。据此完成3-4题。3.引起重金属污染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单选)①采矿、废气排放 ②污水灌溉③重金属的自然释放 ④使用重金属超标制品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我国防治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措施有( )(单选)①全面关闭重金属污染企业②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政策措施③抓好重点防控地区、重点防控行业和重点防控企业④建立有效的重金属污染和潜在生态危害评价指数体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BD两名小学生针对大街小巷到处都分布有羊肉串烧烤摊点的现象,向社会公众发出紧急呼吁:“口下留情救绿荫!”据此完成5-7题。5.由材料可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 )(单选)A.进行国际合作 B.实施清洁生产C.选购绿色产品 D.公众认识与参与6.这一现象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是( )(单选)①污染空气 ②伐木烧炭,破坏林木资源③酸雨污染加剧 ④使鸟类失去家园,破坏生态平衡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7.既保留这种被大众接受和欢迎的烧烤饮食文化,又能减轻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其正确的方法是( )(单选)A.加强城市管理,分片集中设置摊点B.选用无污染的热源烧烤,如电烤C.逐步淘汰或限制烧烤D.坚决予以取缔DC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