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押题预测】学会归纳和类比推理(含解析)-2024-2025学年统编版政治(选择性必修3)高二下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期末押题预测】学会归纳和类比推理(含解析)-2024-2025学年统编版政治(选择性必修3)高二下学期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押题预测 学会归纳和类比推理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2024秋 苏州期末)某学生将25ml浓度为0.01mol/L的醋酸溶液装入烧杯,用测定溶液导电性的装置检测三种不同温度下醋酸溶液导电性的强弱。结果发现:0℃通电,灯泡钨丝红、暗淡;通电,灯泡比较明亮;100℃通电,灯泡明亮。由此得出结论:温度与电流的强弱具有因果关系。学生得出该结论运用的推理方法是(  )
A.求同法 B.求异法 C.共变法 D.类比法
2.(2024秋 西城区期末)下列选项中,与其他的推理方式不同的是(  )
A.由苹果落地,到万有引力
B.由蜘蛛结网,到不需要在深水处建筑桥墩的吊桥
C.由植物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到民营经济的发展需要良好的体制机制
D.由物种要通过进化适应环境,到产品要不断迭代适应市场需求
3.(2024 建邺区校级开学)鲁迅先生在讲述“经验”的作用时,曾提道:“大约古人一有病,最初只好这样尝一点,那样尝一点,吃了毒的就死,吃了不相干的就无效,有的竞吃到了对症的就好起来,于是知道这是对于某一种病痛的药。这样地积累下来,乃有草创的记录后来渐成为庞大的书,如《本草纲目》就是。”在鲁迅先生看来,《本草纲目》(  )
A.尝试草药得出的药用价值不具有保真性
B.通过归纳推理得出,所以属于或然推理
C.草创的记录和结论之间的联系是稳定的
D.利用类比推理可以得出草药的药用价值
4.(2024秋 静海区校级月考)张三看到一间屋子里接连出来四个穿蓝色衣服的人,便转头对李四说,这间屋子里的人都穿着蓝色衣服。李四到这间屋子里一看,发现屋子里有几个人穿着其他颜色的衣服。从中可以看出(  )
①张三推理的前提是错误的
②张三犯了“轻率概括”的逻辑错误
③只有考察全部对象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④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未必可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24 汉中开学)2024年4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布通知,要求各地做好全国村庄建设统计调查工作。统计内容包括村庄概况、人口经济、房屋建筑等情况。此次统计调查工作(  )
①运用了或然推理,其得出的结论真实可靠
②以个别性认识为前提,推导出一般性结论
③运用了类比推理,能反映各村庄间的整异
④所得出的结论能指导和促进我国乡村建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2024 烟台模拟)有研究显示,但凡气温有1摄氏度的变动,商品销量会随之发生较大变化,这在经济学中被称为“一度效应”。在德国,每当平均气温超过22℃时,啤酒就开始畅销。当气温每上升1℃,啤酒则会每天多销售230万瓶,这就是德国“啤酒指数”;在日本,气象部门根据“夏季30℃以上的气温每多一天,空调销量即增加4万台”的现象,开发出“空调指数”。“一度效应”(  )
①在探求商品销量与气温变化之间的因果联系运用了共变法
②随气温变化类比的商品数量越多,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
③推理的前提只涉及部分调查对象,不属于推理中的必然推理
④体现了事物发展是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2024 清远开学)鲁迅先生在讲述“经验”的作用时,曾提到:“大约古人一有病,最初只要这样尝一点,那样尝一点,吃了毒的就死,吃了不相干的就无效,有的竟吃到了对症的就好起来,于是知道这是对于某一种病痛的药。这样积累下去,乃有草创的记录,后来渐成为庞大的书,如《本草纲目》就是。”在鲁迅先生看来,《本草纲目》(  )
①由不完全归纳推理得出
②利用类比推理可以得出草药的药用价值
③草创的记录和结论之间的联系是稳定的
④尝试草药得出的药用价值不具有保真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2024 山东模拟)有人用“春风百日化成雨”这句农谚进行天气预报:作了11次预报,只有4次落了雨。为了验证这条谚语,他们查气象哨积累的资料,查到110次春风只有1/3对应。他们进一步钻研其中的规律,把春风按级分类统计,发现其中四级以上春风有39次,对应百日后下雨的有37次。据此作出长期天气预报,即四级以上的春风百日后有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农谚的验证过程采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得出可靠且精确的结论
B.验证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系统整合了数据,得出必然的结论
C.验证数据所依据的前提范围超出了结论所断定的范围,具有或然性
D.验证过程并非毫无根据的主观隐断,结论具有相当程度真的可能性
9.(2024 大祥区校级模拟)有甲、乙两块地,它们连续两年粮食产量都不高,但又不知道什么原因。于是,人们通过实验来探求粮食产量低的原因。在其它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人们在甲地里施磷肥、浇水、除草、杀虫,在乙地里浇水、除草、杀虫。结果发现,甲地的粮食产量有了明显提高,乙地的产量则没变。由此得出结论:施磷肥是粮食产量提高的原因。由此可见(  )
①人们通过实验,采用求同求异并用法,探求粮食产量低的原因
②人们采用求异法,在正、反两种场合中,探求事物的因果联系
③该结论由科学归纳推理得出,属于或然推理
④该推理是简单枚举推理,一旦发现相反情况,结论就会被推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2024春 天河区期末)曾经,海上航行的水手经常得坏血病,浑身无力,牙龈出血,牙齿脱落,甚至危及生命。后来有人发现爱吃橘子的水手不会得坏血病,却不知其中缘由,直到1932年科学家成功分离并合成维生素C,才明白水果中的维C具有对抗坏血病的作用。材料体现了(  )
A.运用信息交合方法,为创造性治疗坏血病搭建由此及彼的桥梁
B.运用求同求异并用法,找到了吃橘子和不得坏血病的因果联系
C.运用量变和质变的观点,使橘子具有了未被我们认识的新功能
D.运用想象的方式反映认识对象,进而逐渐触碰到坏血病的成因
11.(2024秋 白银期末)在盐碱环境下,盐土植物能通过蒸腾作用,选择性地吸收盐分和水分。经过多年摸索后,人们注意到自然界中盐生植物具有高效提取特定物质的能力。受此启发,我国某研究团队开发了界面光热盐湖提锂装置。该装置通过吸收太阳光产生热能,再利用热能驱动蒸腾作用,实现对锂的高效提取,解决了我国盐湖型锂矿开采的难题。由此可见(  )
①从盐土植物到盐湖提锂装置的开发主要运用了仿生学的模拟方法
②盐湖提锂装置是在比较的基础上就盐土植物功能进行类比的结果
③创新思维只有善于联想,才能在实践基础上发挥比较推理的作用
④类比在科技创新中具有前锋作用,可助力人们解决思想上的困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2023秋 安徽期末)荷,高雅圣洁,被誉为“花中君子”。如今,荷叶能纤尘不染的奥秘被揭示出来:荷叶表面分布着许多尺寸20—40微米的凸起结构,而结构表面又被更微小的纳米尺度的植物蜡晶体所覆盖,这使得灰尘与叶面的接触面积很小,并极易被雨水冲刷带走。材料科学家们根据荷叶的自清洁效应,开发出具有自洁、抗污功能的纳米材料。科学家发明自清洁材料运用了(  )
①归纳推理的方法
②求同求异并用法
③类比推理的方法
④联想思维中的迁移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2023秋 安徽期末)传说伯乐的儿子曾在路边看见一只癞蛤蟆,对照其父在《相马经》中所说的好马特征:额头隆起、眼睛明亮、有四个大蹄子,他自认为找到了一匹千里马,并对其父说,他发现的千里马,其他条件都符合,只是蹄子不够大……伯乐的儿子犯的逻辑错误是(  )
A.“以偏概全” B.“偷换概念”
C.“轻率概括” D.“机械类比
14.(2024 长寿区校级开学)“灵活的关节、精巧的控制,是机器人实现类人运动的关键。”某企业的科研团队通过观察人的一举一动发现,人体关节柔韧性(关节的活动范围)并非一成不变,模拟生物关节这种特性,终于研制出了智能柔性关节(SCA),从机械结构、核心算法、加工工艺等多个方面都实现了技术突破。这表明(  )
①事物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类比推理的客观依据
②类比推理可以创新性地帮我们解决创新中的问题
③前提中确认对象的相似属性越多类比推理结论越可靠
④从两类事物某些方面的相近必然推出其他方面也相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2024 成华区校级开学)北极熊依靠一身超强保暖的毛发适应零下40摄氏度的环境。借鉴北极熊毛发的“核一壳”结构,浙江大学团队历时近6年,制备出一种封装了气凝胶的超保暖人造纤维。材料中制备超保暖人造纤维所运用的思维方法是(  )
A.演绎推理 B.类比推理
C.完全归纳推理 D.联言推理
16.(2024春 渝中区校级期末)在经济学领域,朱迪思 米勒和奥利弗 布兰查德将经济波动与天气变化相比较,将经济周期分为扩张期和收缩期,相当于春夏和秋冬的季节更替,由此提出了季节性调整的周期理论。这一理论为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为现代经济政策和宏观调控提供了理论支持。这说明(  )
①或然推理得到的结论不一定科学可靠
②类比推理为基础理论创新开启了思路
③通过共变法能推进经济学理论的发展
④类比要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材料题(共2小题)
17.(2024 荔城区校级开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把绿色植物移到黑暗地方,它就失去了绿色;再把它移到有光的地方,它又恢复绿色。由此可知,光和植物产生绿色可能有因果联系。
材料二棉花能保温,积雪也能保持地面温度。据测定,新降落的雪有40%~50%的空气间隙。棉花是植物纤维,雪是水冻成的,它们很不相同,但两者都是疏松多孔的。可见,疏松多孔的东西可能有保温作用。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一、二所体现的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
18.(2024春 渭南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中国航天的发展速度让西方国家惊讶不已。当中国航天事业取得显著成果之际,美国再次唱起“太空竞赛”的老调子(太空竞赛是美国和前苏联在冷战时期为了争夺航天实力的最高地位而展开的竞赛)。2024年1月17日,就在中国航天货运飞船“天舟七号”与“天宫”空间站成功对接的前一日,美国宇航局、政府官员和一些国会议员齐聚在美国众议院,讨论中国“太空威胁”问题。实际上,为在航天领域称霸,美国早在2014年就启动所谓的“地球同步轨道空间态势感知计划”,对他国卫星进行监视窃听,甚至和商业公司合作,来满足其国防和情报机构日益增长的需求。西方学者从历史宿命出发认为,一个新兴大国的兴起必然对现存国际秩序构成挑战,中国强大必将成为太空领域的主要威胁。
结合材料,综合运用《逻辑与思维》有关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的知识,你认为西方学者的推理犯了什么错误?并说明理由。
期末押题预测 学会归纳和类比推理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2024秋 苏州期末)某学生将25ml浓度为0.01mol/L的醋酸溶液装入烧杯,用测定溶液导电性的装置检测三种不同温度下醋酸溶液导电性的强弱。结果发现:0℃通电,灯泡钨丝红、暗淡;通电,灯泡比较明亮;100℃通电,灯泡明亮。由此得出结论:温度与电流的强弱具有因果关系。学生得出该结论运用的推理方法是(  )
A.求同法 B.求异法 C.共变法 D.类比法
【分析】本题考查:归纳推理及其分类
归纳推理:从特殊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除完全归纳推理外,是或然推理)
【解答】A正确,用测定溶液导电性的装置检测三种不同温度下醋酸溶液导电性的强弱。结果发现:0℃通电,灯泡钨丝红、暗淡;通电,灯泡比较明亮;100℃通电,灯泡明亮。由此得出结论:温度与电流的强弱具有因果关系。因此,学生得出该结论运用的推理方法是求同法;
BC不合题意,题意强调的是求同法,而不是求异法、共变法;
D不合题意,材料信息体现的是运用不完全归纳法,与类比无关。
故选:A。
【点评】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高考考核目标与要求之一,我们应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核心信息,对其进行分析整合,得到正确的答案。
2.(2024秋 西城区期末)下列选项中,与其他的推理方式不同的是(  )
A.由苹果落地,到万有引力
B.由蜘蛛结网,到不需要在深水处建筑桥墩的吊桥
C.由植物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到民营经济的发展需要良好的体制机制
D.由物种要通过进化适应环境,到产品要不断迭代适应市场需求
【分析】本题考查:归纳推理及其分类
归纳推理:从特殊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除完全归纳推理外,是或然推理。)
【解答】A符合题意,“由苹果落地,到万有引力”属于归纳推理,与其它三项的推理方式不同;
BCD不合题意,这三同属于类比推理。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选择题的根本原则。
3.(2024 建邺区校级开学)鲁迅先生在讲述“经验”的作用时,曾提道:“大约古人一有病,最初只好这样尝一点,那样尝一点,吃了毒的就死,吃了不相干的就无效,有的竞吃到了对症的就好起来,于是知道这是对于某一种病痛的药。这样地积累下来,乃有草创的记录后来渐成为庞大的书,如《本草纲目》就是。”在鲁迅先生看来,《本草纲目》(  )
A.尝试草药得出的药用价值不具有保真性
B.通过归纳推理得出,所以属于或然推理
C.草创的记录和结论之间的联系是稳定的
D.利用类比推理可以得出草药的药用价值
【分析】本题考查:归纳推理及其分类
归纳推理:从特殊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除完全归纳推理外,是或然推理。)
【解答】A错误,尝试草药得出的药用价值具有保真性;
B错误,“这样积累下去,乃有草创的记录,后来渐成为庞大的书,如《本草纲目》就是”,这说明《本草纲目》由不完全归纳推理得出;
C正确,“这样积累下去,乃有草创的记录,后来渐成为庞大的书,如《本草纲目》就是”,这说明草创的记录和结论之间的联系是稳定的;
D不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类比推理。
故选:C。
【点评】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
4.(2024秋 静海区校级月考)张三看到一间屋子里接连出来四个穿蓝色衣服的人,便转头对李四说,这间屋子里的人都穿着蓝色衣服。李四到这间屋子里一看,发现屋子里有几个人穿着其他颜色的衣服。从中可以看出(  )
①张三推理的前提是错误的
②张三犯了“轻率概括”的逻辑错误
③只有考察全部对象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④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未必可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归纳推理及其分类
从特殊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除完全归纳推理外,是或然推理。)
【解答】①错误,张三推理的前提是正确的,但是从个别到一般,其结论不是必然的;
②④正确,张三看到一间屋子里接连出来四个穿蓝色衣服的人,便转头对李四说,这间屋子里的人都穿着蓝色衣服,张三根据个别情况就推断了全部,运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推理,犯了“轻率概括”的逻辑错误,也说明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未必可靠;
③错误,考察部分对象也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把握题干关键字眼,善于运用知识对选项进行辨析排除。
5.(2024 汉中开学)2024年4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布通知,要求各地做好全国村庄建设统计调查工作。统计内容包括村庄概况、人口经济、房屋建筑等情况。此次统计调查工作(  )
①运用了或然推理,其得出的结论真实可靠
②以个别性认识为前提,推导出一般性结论
③运用了类比推理,能反映各村庄间的整异
④所得出的结论能指导和促进我国乡村建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分析】本题考查:归纳推理及其分类
归纳推理:从特殊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除完全归纳推理外,是或然推理。)
【解答】①错误,或然推理的结论不一定真实可靠;
②正确,归纳推理是从个别前提推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此次统计调查工作运用了归纳推理,以个别性认识为前提,推导出一般性结论;
③错误,类比推理采用模拟的方式,依据的是不同事物之间相同或相似的属性,得出其他属性也相同,调查工作并没有体现类比推理;
④正确,此次统计调查工作的统计范围为全国所有的行政村,属于完全归纳推理,其结果具有科学性,能指导和促进我国乡村建设。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在选择过程一定要注意选项与题干主旨的相关性。
6.(2024 烟台模拟)有研究显示,但凡气温有1摄氏度的变动,商品销量会随之发生较大变化,这在经济学中被称为“一度效应”。在德国,每当平均气温超过22℃时,啤酒就开始畅销。当气温每上升1℃,啤酒则会每天多销售230万瓶,这就是德国“啤酒指数”;在日本,气象部门根据“夏季30℃以上的气温每多一天,空调销量即增加4万台”的现象,开发出“空调指数”。“一度效应”(  )
①在探求商品销量与气温变化之间的因果联系运用了共变法
②随气温变化类比的商品数量越多,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
③推理的前提只涉及部分调查对象,不属于推理中的必然推理
④体现了事物发展是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分析】本题考查:归纳推理及其分类
归纳推理:从特殊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除完全归纳推理外,是或然推理)
【解答】①③符合题意,依据题意信息可知,但凡气温有1摄氏度的变动,商品销量会随之发生较大变化,“一度效应”在探求商品销量与气温变化之间的因果联系运用了共变法,但只涉及到部分调查对象,属于或然推理;
②不合题意,根据商品销量随气温变化而发生较大变化,得出“一度效应”的结论,属于归纳推理,不是类比推理;
④不合题意,“一度效应”仅表明商品销量与气温变化之间的关系,没有体现事物发展是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
7.(2024 清远开学)鲁迅先生在讲述“经验”的作用时,曾提到:“大约古人一有病,最初只要这样尝一点,那样尝一点,吃了毒的就死,吃了不相干的就无效,有的竟吃到了对症的就好起来,于是知道这是对于某一种病痛的药。这样积累下去,乃有草创的记录,后来渐成为庞大的书,如《本草纲目》就是。”在鲁迅先生看来,《本草纲目》(  )
①由不完全归纳推理得出
②利用类比推理可以得出草药的药用价值
③草创的记录和结论之间的联系是稳定的
④尝试草药得出的药用价值不具有保真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归纳推理及其分类
归纳推理:从特殊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除完全归纳推理外,是或然推理。)
【解答】①④符合题意,前提不涉及认识的全部对象,而只涉及其部分对象,为不完全归纳推理。一次次的经验积累下去,乃有草创的记录,后来渐成为庞大的书,如《本草纲目》就是。说明《本草纲目》由不完全归纳推理得出,是一种或然推理,尝试草药得出的药用价值不具有保真性;
②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类比推理;
③错误,草创的记录和结论之间的联系不具有保真性,不是稳定的。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在选择过程一定要注意选项与题干主旨的相关性。
8.(2024 山东模拟)有人用“春风百日化成雨”这句农谚进行天气预报:作了11次预报,只有4次落了雨。为了验证这条谚语,他们查气象哨积累的资料,查到110次春风只有1/3对应。他们进一步钻研其中的规律,把春风按级分类统计,发现其中四级以上春风有39次,对应百日后下雨的有37次。据此作出长期天气预报,即四级以上的春风百日后有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农谚的验证过程采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得出可靠且精确的结论
B.验证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系统整合了数据,得出必然的结论
C.验证数据所依据的前提范围超出了结论所断定的范围,具有或然性
D.验证过程并非毫无根据的主观隐断,结论具有相当程度真的可能性
【分析】本题考查:归纳推理及其分类
归纳推理:从特殊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除完全归纳推理外,是或然推理)
【解答】A错误,农谚的验证过程采用了归纳推理的方法,得出的结论具有相当程度真的可能性,但不能说得出可靠且精确的结论;
B错误,验证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系统整合了数据,得出或然的结论;
C错误,验证数据所依据的前提范围如果超出了结论所断定的范围,那么该推理为演绎推理,具有必然性,而不是或然性;
D正确,材料中“为了验证这条谚语,他们查气象哨积累的资料,查到110次春风只有1/3对应。他们进一步钻研其中的规律,把春风按级分类统计,发现其中四级以上春风有39次,对应百日后下雨的有37次。据此作出长期天气预报,即四级以上的春风百日后有雨”,说明验证过程并非毫无根据的主观隐断,结论具有相当程度真的可能性。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
9.(2024 大祥区校级模拟)有甲、乙两块地,它们连续两年粮食产量都不高,但又不知道什么原因。于是,人们通过实验来探求粮食产量低的原因。在其它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人们在甲地里施磷肥、浇水、除草、杀虫,在乙地里浇水、除草、杀虫。结果发现,甲地的粮食产量有了明显提高,乙地的产量则没变。由此得出结论:施磷肥是粮食产量提高的原因。由此可见(  )
①人们通过实验,采用求同求异并用法,探求粮食产量低的原因
②人们采用求异法,在正、反两种场合中,探求事物的因果联系
③该结论由科学归纳推理得出,属于或然推理
④该推理是简单枚举推理,一旦发现相反情况,结论就会被推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归纳推理及其分类
(1)归纳推理是从个别性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
(2)归纳推理分为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完全归纳推理是必然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或然推理。
【解答】①不符合题意,材料中的实验采用的是求异法,没有涉及求同求异并用法;
②符合题意,材料中的实验其他条件都相同,只有施磷肥这一因素不同,采用的是求异法,在正、反两种场合中,探求事物的因果联系;
③符合题意,科学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类部分对象与某种属性之间的因果联系,推出某类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该推理运用实验方法探求事物的因果联系,属于科学归纳推理,是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或然推理,前提和结论之间不具有保真关系;
④不符合题意,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是根据事物情况多次重复,并且没有遇到相反的情况,由部分情况得出一般性结论。材料中的推理是科学归纳推理,没有涉及简单枚举推理。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明确设问指向,从题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教材知识相结合,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10.(2024春 天河区期末)曾经,海上航行的水手经常得坏血病,浑身无力,牙龈出血,牙齿脱落,甚至危及生命。后来有人发现爱吃橘子的水手不会得坏血病,却不知其中缘由,直到1932年科学家成功分离并合成维生素C,才明白水果中的维C具有对抗坏血病的作用。材料体现了(  )
A.运用信息交合方法,为创造性治疗坏血病搭建由此及彼的桥梁
B.运用求同求异并用法,找到了吃橘子和不得坏血病的因果联系
C.运用量变和质变的观点,使橘子具有了未被我们认识的新功能
D.运用想象的方式反映认识对象,进而逐渐触碰到坏血病的成因
【分析】本题考查: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
因果联系是事物或现象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一种现象的产生或消失,必定有它的原因。因果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联系。人们常用的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有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等。
①求同法。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出现在多个场合中,而在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有关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共同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②求异法。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第一场合出现,在第二场合中不出现,而在这两个场合之间只有一点不同,即第一场合有某一因素A,第二场合没有这个因素A,其他有关因素都是相同的,那么,这个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③共变法。如果被考察现象a有某些变化,有一个因素A也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那么,这个相关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解答】A错误,迁移能够为创新思维搭建了由此及彼的桥梁,迁移是联想思维的方法;
B正确,在海上航行的水手经常得坏血病,属于求同;后来有人发现爱吃橘子的水手不会得坏血病,属于求异;直到1932年有人成功分离并合成维生素C,才明白水果中的维C抗坏血酸对身体的作用,体现了运用求同求异并用法找到了吃橘子和不得坏血病的因果联系;
C错误,材料说明发现了橘子的功能并应用于生活中,而不是未被我们认识的新功能;
D错误,材料运用的是归纳推理中求同求异探究因果联系的方法,而不是运用想象的方式反映认识对象。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
11.(2024秋 白银期末)在盐碱环境下,盐土植物能通过蒸腾作用,选择性地吸收盐分和水分。经过多年摸索后,人们注意到自然界中盐生植物具有高效提取特定物质的能力。受此启发,我国某研究团队开发了界面光热盐湖提锂装置。该装置通过吸收太阳光产生热能,再利用热能驱动蒸腾作用,实现对锂的高效提取,解决了我国盐湖型锂矿开采的难题。由此可见(  )
①从盐土植物到盐湖提锂装置的开发主要运用了仿生学的模拟方法
②盐湖提锂装置是在比较的基础上就盐土植物功能进行类比的结果
③创新思维只有善于联想,才能在实践基础上发挥比较推理的作用
④类比在科技创新中具有前锋作用,可助力人们解决思想上的困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类比推理的含义与方法
类比推理。从一般性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从特殊性的前提推出特殊性的结论。(或然推理)
【解答】①②符合题意,依据题意,我国科研团队受盐土植物蒸腾作用的启发,开发出了“界面光热‘盐湖提锂’装置”,实现对锂的高效提取,解决了我国盐湖型锂矿开采的难题,运用了类比推理,是在比较的基础上就盐土植物功能进行类比的结果,主要运用了仿生学的模拟方法;
③错误,类比不等于比较,材料体现的是类比推理,“在实践基础上发挥比较推理的作用”错误;
④错误,材料体现类比在科技创新中具有前锋作用,强调的是类比推理对科技创新的作用,而“助力人们解决思想上的困惑”反映的是类比推理在日常论证说理中的作用。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及善于运用知识对选项进行辨析排除。
12.(2023秋 安徽期末)荷,高雅圣洁,被誉为“花中君子”。如今,荷叶能纤尘不染的奥秘被揭示出来:荷叶表面分布着许多尺寸20—40微米的凸起结构,而结构表面又被更微小的纳米尺度的植物蜡晶体所覆盖,这使得灰尘与叶面的接触面积很小,并极易被雨水冲刷带走。材料科学家们根据荷叶的自清洁效应,开发出具有自洁、抗污功能的纳米材料。科学家发明自清洁材料运用了(  )
①归纳推理的方法
②求同求异并用法
③类比推理的方法
④联想思维中的迁移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类比推理的含义与方法;联想思维的方法
1、类比推理的含义与方法
类比推理。从一般性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从特殊性的前提推出特殊性的结论。(或然推理。)
2、联想思维的方法
(1)迁移是联想思维的“联结”方式。迁移可以为创新思维开拓可能的思路,迁移能够为创新思维搭建由此及彼的桥梁。
(2)想象是联想思维的“畅想”方式。想象是联想思维的“畅想”方式。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的事物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通过重新组合而产生新的事物形象的思维过程。
【解答】①错误,③正确,归纳推理的方法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法,而材料中强调的是通过荷叶的功能,材料科学家开发出具有自洁、抗污功能的纳米材料,这体现的是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
②错误,④正确,求同求异并用法的内容是如果某被考究现象出现的各个场合只有一个共同的因素,而这个被考察现象不出现的各个场合都没有这个共同因素,那么,这个共同的因素就是某被考察现象的原因。而材料中指出材料科学家们根据荷叶的自清洁效应,开发出具有自洁、抗污功能的纳米材料。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及善于运用知识对选项进行辨析排除。
13.(2023秋 安徽期末)传说伯乐的儿子曾在路边看见一只癞蛤蟆,对照其父在《相马经》中所说的好马特征:额头隆起、眼睛明亮、有四个大蹄子,他自认为找到了一匹千里马,并对其父说,他发现的千里马,其他条件都符合,只是蹄子不够大……伯乐的儿子犯的逻辑错误是(  )
A.“以偏概全” B.“偷换概念”
C.“轻率概括” D.“机械类比
【分析】本题考查:类比推理的含义与方法
类比推理。从一般性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从特殊性的前提推出特殊性的结论。(或然推理。)
【解答】AC不合题意,以偏概全或轻率概括是指仅根据少数事例得出一般性结论的简单化的归纳方法;
B不合题意,偷换概念是违反同一律对概念运用的要求的逻辑错误,题中未体现;
D符合题意,在运用类比推理时,仅仅根据两事物为数很少的又不具备典型性的共同属性,就推断类比对象具有与已知属性相关性程度不高的另一属性,这种错误的类推逻辑上叫做机械类比。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在选择过程一定要注意选项与题干主旨的相关性。
14.(2024 长寿区校级开学)“灵活的关节、精巧的控制,是机器人实现类人运动的关键。”某企业的科研团队通过观察人的一举一动发现,人体关节柔韧性(关节的活动范围)并非一成不变,模拟生物关节这种特性,终于研制出了智能柔性关节(SCA),从机械结构、核心算法、加工工艺等多个方面都实现了技术突破。这表明(  )
①事物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类比推理的客观依据
②类比推理可以创新性地帮我们解决创新中的问题
③前提中确认对象的相似属性越多类比推理结论越可靠
④从两类事物某些方面的相近必然推出其他方面也相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类比推理的含义与方法
类比推理。从一般性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从特殊性的前提推出特殊性的结论。(或然推理。)
【解答】①②正确,依据题意,科研人员看到了生物关节和智能柔性关节的内在联系,运用类比推理,模拟生物关节的特性,研制出了智能柔性关节(SCA),这表明事物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类比推理的客观依据,类比推理可以创新性地帮我们解决创新中的问题;
③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前提中确认对象的相似属性越多类比推理结论越可靠,而是强调科研人员利用类比推理解决了创新中的问题;
④错误,类比推理的结论具有或然性,从两类事物某些方面的相近并不能必然推出其他方面也相近。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及善于运用知识对选项进行辨析排除。
15.(2024 成华区校级开学)北极熊依靠一身超强保暖的毛发适应零下40摄氏度的环境。借鉴北极熊毛发的“核一壳”结构,浙江大学团队历时近6年,制备出一种封装了气凝胶的超保暖人造纤维。材料中制备超保暖人造纤维所运用的思维方法是(  )
A.演绎推理 B.类比推理
C.完全归纳推理 D.联言推理
【分析】本题考查:类比推理的含义与方法
类比推理。从一般性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从特殊性的前提推出特殊性的结论。(或然推理。)
【解答】ACD不合题意,类比推理是根据事物之间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进行推理,事物的要素、结构和功能是其属性的主要内容。因此,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演绎推理、完全归纳推理、联言推理;
B符合题意,根据北极熊毛的结构研制出超保暖人造纤维,应用了类比推理。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选择题的根本原则。
16.(2024春 渝中区校级期末)在经济学领域,朱迪思 米勒和奥利弗 布兰查德将经济波动与天气变化相比较,将经济周期分为扩张期和收缩期,相当于春夏和秋冬的季节更替,由此提出了季节性调整的周期理论。这一理论为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为现代经济政策和宏观调控提供了理论支持。这说明(  )
①或然推理得到的结论不一定科学可靠
②类比推理为基础理论创新开启了思路
③通过共变法能推进经济学理论的发展
④类比要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分析】本题考查:类比推理的含义与方法
(1)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类比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或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
(2)事物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类比推理的客观依据。
(3)从思维方法的角度看,模拟方法是一种类比推理方法。
(4)类比推理在科学技术创新中具有前锋作用。
【解答】①不符合题意,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其得到的结论不一定科学可靠的说法正确,但材料强调通过比较获得经济波动的周期理论,而不是说明周期理论不一定科学可靠;
②④正确,在经济学领域,朱迪思 米勒和奥利弗 布兰查德将经济波动与天气变化相比较,将经济周期分为扩张期和收缩期,相当于春夏和秋冬的季节更替,由此提出了季节性调整的周期理论,这表明类比要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这一理论为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为现代经济政策和宏观调控提供了理论支持,这说明类比推理为基础理论创新开启了思路;
③错误,共变法是不完全归纳推理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之一。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明确设问指向,从题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教材知识相结合,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二.材料题(共2小题)
17.(2024 荔城区校级开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把绿色植物移到黑暗地方,它就失去了绿色;再把它移到有光的地方,它又恢复绿色。由此可知,光和植物产生绿色可能有因果联系。
材料二棉花能保温,积雪也能保持地面温度。据测定,新降落的雪有40%~50%的空气间隙。棉花是植物纤维,雪是水冻成的,它们很不相同,但两者都是疏松多孔的。可见,疏松多孔的东西可能有保温作用。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一、二所体现的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
【分析】本题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一、二所体现的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关键词:把绿色植物移到黑暗地方,它就失去了绿色;再把它移到有光的地方,它又重新得到绿色。由此可知,光照和植物产生绿色可能有因果联系,可联系运用了求异法。关键词:事例二运用了求同法。棉花和积雪很不相同,它们之间的差异很多,但都是疏松多孔的,这一共同点就可能是它们都有保温作用的原因。可见,疏松多孔的东西可能有保温作用,可联系运用了求同法。
【解答】①材料一体现了求异法。在两个场合中,许多情况都相同,只有一个情况不同,导致植物不受光照射,它就失去绿色,使植物受光照射,它就又恢复绿色。这个唯一不同的情况,即有没有光照,可能是植物有没有绿色的原因,因而光和植物产生绿色可能有因果联系。
②材料二体现了求同法。棉花和积雪很不相同,它们之间的差异虽然很多,但在疏松多孔这一特质上两者相同,这一共同点就可能是它们都有保温作用的原因。
【点评】本题为体现类主观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阐释事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留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解答时要注意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有针对性的调动和运用有关知识作答即可。
18.(2024春 渭南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中国航天的发展速度让西方国家惊讶不已。当中国航天事业取得显著成果之际,美国再次唱起“太空竞赛”的老调子(太空竞赛是美国和前苏联在冷战时期为了争夺航天实力的最高地位而展开的竞赛)。2024年1月17日,就在中国航天货运飞船“天舟七号”与“天宫”空间站成功对接的前一日,美国宇航局、政府官员和一些国会议员齐聚在美国众议院,讨论中国“太空威胁”问题。实际上,为在航天领域称霸,美国早在2014年就启动所谓的“地球同步轨道空间态势感知计划”,对他国卫星进行监视窃听,甚至和商业公司合作,来满足其国防和情报机构日益增长的需求。西方学者从历史宿命出发认为,一个新兴大国的兴起必然对现存国际秩序构成挑战,中国强大必将成为太空领域的主要威胁。
结合材料,综合运用《逻辑与思维》有关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的知识,你认为西方学者的推理犯了什么错误?并说明理由。
【分析】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综合运用《逻辑与思维》有关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的知识,你认为西方学者的推理犯了什么错误,并说明理由。“一个新兴大国的兴起必然对现存国际秩序构成挑战,中国强大必将成为太空领域的主要威胁”,可联系不完全归纳推理,结论不一定正确可靠;“美国宇航局、政府官员和一些国会议员齐聚在美国众议院,讨论中国‘太空威胁’问题”,可联系类比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也是或然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可靠。
【解答】①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可靠。西方学者根据美国和前苏联强大后开展太空竞赛的前提推出“一个新兴大国的兴起必然对现存国际秩序构成挑战”,属于不完全归纳推理,结论不一定正确可靠。所以,西方学者的观点犯了“轻率概括”(或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
②类比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也是或然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可靠。西方国家与中国在国家性质、文化传统、外交政策等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西方学者将中国航天发展与美国、前苏联航天发展进行类比,犯了“机械类比”的逻辑错误。
【点评】本题为原因类试题,解答原因类试题一般做到“两审读,一发散,一结合”。所谓“两审读”,第一是审读主干材料,依据主干材料抽取主体信息和主旨信息;第二是审读设问,通过设问明确指示的指向范围,或者主体指向。“一发散”就是依据设问或者主干信息,明确问题核心,以问题核心为中心,发散相关有效知识点。“一结合”,结合发散指向与设问核心,正确作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