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检测卷(八)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含解析)2026届高中生物学(通用版)一轮复习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单元检测卷(八)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含解析)2026届高中生物学(通用版)一轮复习练习

资源简介

单元检测卷(八)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时间:7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16小题,共48分。在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2024·广东茂名三模)在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包括詹森和温特在内的很多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探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詹森 温特
实验组1 实验组2 实验组3 实验组
对照组
A.詹森的实验中,组1的胚芽鞘不生长,组2、3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B.詹森的实验能够说明,生长素分布不均是导致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因
C.温特的实验中设置对照组是为了排除琼脂对去尖端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D.若对温特实验组中的胚芽鞘给予单侧光照射,则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2.(2025·江西宜春开学考)光敏蛋白(PSP)是我国科学家设计的在光照条件下,能够将CO2直接还原,使电子传递效率和CO2还原效率明显提高的感光物质。研究人员利用PSP模拟光合系统的部分过程已获得成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光合色素是一类可用无水乙醇提取,用层析液进行分离的物质
B.光合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而光敏色素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
C.PSP的功能与自然光合系统中光合色素、NADPH相似
D.光敏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光,光合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3.(2025·重庆模拟)向触性是植物响应接触刺激的一种向性运动,与生长素分布不均有关,在根和茎中的表现不同:根会避开障碍物向下生长(图甲),茎卷须则会缠绕支持物向上生长(图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弯曲部位阴影侧的生长素浓度比空白侧低
B.图甲中根的两次弯曲生长都与向触性有关
C.植物的向触性会受到激素与环境因素的共同调节
D.根和茎的向触性均能体现生长素“低促高抑”的特点
4.(2024·吉林一模)科学家用IAA处理胚芽鞘切段进行实验,在处理后的第12分钟至40分钟左右胚芽鞘切段快速生长(第一阶段),40分钟后开始出现持续生长反应(第二阶段)。实验还发现,使用其他酸性物质处理也能使胚芽鞘切段出现第一阶段反应,但不会出现第二阶段反应;而RNA合成抑制剂或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处理胚芽鞘切段可显著抑制第二阶段的生长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过程属于自身前后对照,不需要再单独设置对照组
B.植物体内具有与IAA相同效应的物质,如PAA、NAA,它们都不属于生长素
C.IAA促进胚芽鞘切段第二阶段持续生长的原因可能是IAA促进了蛋白质的合成
D.生产上使用酸性缓冲液代替IAA处理作物,可促进作物持续快速生长
5.(2024·河北模拟)研究人员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的一侧,一段时间后胚芽鞘向放置琼脂块一侧的对侧弯曲生长(胚芽鞘弯曲角度用α表示)。研究人员通过改变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得到α与生长素含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分别在单侧光照射下和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得到的结果相同
B.图中各组放置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的一侧细胞长度大于对侧
C.该实验能说明胚芽鞘弯曲情况与生长素分布不均、生长素含量有关
D.若继续增加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则图中曲线将逐渐保持不变
6.(2024·陕西商洛模拟)某同学将多颗枇杷种子分别播入不同花盆的土壤中,一段时间后,种子萌发并长成幼苗。图甲、乙分别表示对枇杷幼苗的不同处理,图丙为枇杷不同器官(包括芽、根、茎)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中的现象在太空失重状态下也可以发生
B.图甲中C处的生长素浓度应大于图丙中的a
C.图丙中的Ⅰ、Ⅱ、Ⅲ分别表示根、茎、芽
D.如果乙中的光源不变,花盆匀速旋转,幼苗仍向光生长
7.(2024·辽宁二模)我国早在公元13世纪末的《农桑辑要》中已有棉花打顶和打旁心的记载;在1765年的《御题棉花图》中描绘有“摘尖”专题的图示,此后逐步发展为成套的棉花整枝技术。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打顶”的原理是去除棉花的顶端优势,提高其结果数
B.“打旁心”摘除侧枝顶部的芽,不利于侧枝上的分枝生长
C.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D.棉花整枝可抑制营养器官过度生长,有利于提高棉花产量
8.(2025·湖南岳阳开学考)研究发现,DELLA蛋白是赤霉素(GA)信号传导途径中的关键蛋白,通过与花青素合成负调控因子结合,促进液泡中花青素的合成,提高抵御低温伤害的能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低温抑制植物产生GA,从而诱导了花青素合成
B.负调控因子抑制花青素的合成
C.花青素的合成是内部因素和外界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D.DELLA蛋白结构异常可能导致植株矮小
9.(2024·九省联考黑吉卷)某植物只有在光照长度≤14 h/日才能开花,决定该植物开花的不是光照时长而是连续的黑暗时长。为探究光对该植物开花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能够开花的实验组有(  )
实验 组别 光照时 长(h) 黑暗时 长(h) 处理
① 14 10 在光照7 h时,黑暗5 min处理
② 14 10 在黑暗5 h时,照光5 min处理
③ 12 12 在黑暗6 h时,照光5 min处理
④ 12 12 在光照6 h时,黑暗5 min处理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10.(2025·河北承德开学考)生长素和赤霉素都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中起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素对植物侧芽的生长只有抑制作用,没有促进作用,表现为顶端优势
B.赤霉素处理大麦无需发芽能够产生α-淀粉酶,与其诱导相关基因转录有关
C.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质的分裂,赤霉素主要促进细胞核的分裂,表现出协同作用
D.生长素抑制种子萌发,赤霉素促进种子萌发,两者对种子萌发的作用效果相反
11.(2024·江西鹰潭二模)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某果树的相关结构,对生长素(IAA)的生理作用进行了如下研究:
实验一:用3H标记的IAA处理1和3,在d区段检测到放射性IAA;而用3H标记的色氨酸处理1,d区段检测到放射性IAA,用3H标记的色氨酸处理3,d区段检测不到放射性IAA;
实验二:在实验一基础上再增加用3H标记的IAA处理2的实验组,发现d区段检测到放射性IAA。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一说明IAA可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
B.实验二结论能够说明IAA在茎段是进行极性运输
C.实验一说明芽可利用色氨酸合成IAA,而子房不能
D.连续阴雨天气,果农可向花的子房喷施适宜浓度的IAA以减少损失
12.(2025·河北沧州期中)GR24是人工合成的独脚金内酯(植物激素)类似物,为了研究其作用机理,科研人员以拟南芥为材料进行实验,取带有侧枝的主茎中部切段,顶端分别放置含有相应激素类似物的琼脂块,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量侧枝长度,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对照组为空白对照,主茎顶端不放置琼脂块
B.GR24与NAA对侧枝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
C.拟南芥植株上正常生长的侧枝长度小于对照组
D.GR24组侧枝长度小于对照组可能是由于GR24抑制了侧芽处生长素向外运输
13.(2024·贵州安顺一模)以茶树中茶108为材料,利用营养液水培试验研究正常供氮(2.5 mmol·L-1)、低氮(0.2 mmol·L-1)、缺氮(0 mmol·L-1)3个氮浓度水平条件下茶树的生长素含量并检测,结果如图1;为揭示不同氮浓度条件下生长素含量变化的分子机制,对茶苗根系生长素运输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如图2。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茶苗体内能合成IAA的器官不仅有根,还有幼嫩的叶片等
B.与正常供氮相比,低氮胁迫条件下茶苗根系IAA生长素含量增加
C.不同氮浓度条件下,不同生长素运输基因的表达水平会受到影响
D.与正常供氮相比,缺氮处理不利于茶苗IAA的合成和运输
14.(2024·河南安阳一模)某同学用外源蔗糖(SUC)、脱落酸(ABA)单独或共同处理马铃薯,发现马铃薯块茎的淀粉含量均增加。检测淀粉合成途径中APL3和SS2两种酶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注:CK为对照组,SUC为蔗糖单独处理组,ABA为脱落酸单独处理组,SUC+ABA为蔗糖和脱落酸共同处理组。
A.APL3编码的蛋白质有利于催化淀粉合成
B.SUC和ABA协同促进马铃薯块茎淀粉合成
C.ABA对SS2表达的抑制作用可被SUC减弱
D.ABA影响酶基因的表达从而调节淀粉合成
15.(2024·山东聊城模拟)“酸生长假说”认为生长素促进细胞膜上H+-ATP酶(质子泵)的活性,H+外排促进细胞壁的伸展。研究者分别测定野生型、K蛋白基因敲除型(K-)和F蛋白基因敲除型(F-)拟南芥植株的下胚轴细胞壁pH和生长速率,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依据“酸性假说”可以推测,单侧光照射下胚芽鞘背光侧细胞膜上H+-ATP活性较高
B.F蛋白参与促进生长素激活H+-ATP酶的过程
C.K蛋白与F蛋白在调控H+-ATP酶激活方面的作用是相反的
D.生长素浓度高于最适浓度时,随着浓度升高表现为促进作用减弱甚至起抑制作用
16.(2024·山西阳泉三模)“激素果蔬”指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通过人为施加一定量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来改变开花、结果、成熟的时期,以得到为经济生产服务的水果蔬菜。“激素果蔬”与人体健康有关,受到社会民众广泛关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将一根豆芽水平横放在桌角,一段时间后,茎的生长将会体现出生长素的作用特点
B.儿童食用“激素水果”则会导致性早熟,因为水果中含有大量的“激素”,从而使人的生长发育加快
C.为使正在生长的草莓提前上市,人们通常会喷洒乙烯利溶液,因为该物质可以产生乙烯促进果实的发育
D.“无根豆芽”不带根须、粗壮、比有根豆芽长5~8厘米,占有很大市场,原因是生产中人们使用复合植物生长调节剂……无根豆芽素,据此可推测无根豆芽素所含物质的作用与植物体内的生长素、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作用类似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52分。
17.(14分)(2024·河南模拟)研究生长素的作用机制对认识植物生长发育有重要意义。
(1)(3分)生长素作为一种植物产生的信息物质,与    特异性结合后引发细胞内一系列信号转导过程,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表现出生物学效应。
(2)(3分)生长素具有“酸生长”调节机制,即生长素低浓度时引起原生质体外(细胞膜外)pH降低,促进根生长;高浓度时引起原生质体外pH升高,抑制根生长。如图1所示,细胞膜上的P1结合生长素后激活H+-ATP酶,产生    (填“促进”或“抑制”)根生长的效应。
(3)(4分)位于细胞质中的F1和细胞核中的T1均能与生长素结合(如图1)。分别对野生型拟南芥、F1缺失突变体、T1缺失突变体施加高浓度生长素,统计根生长增长率(施加生长素组根长增长量/未施加生长素组根长增长量),结果如图2。据图判断F1和T1均参与生长素抑制根生长的过程,依据是                                。
(4)(4分)综上所述,完善生长素的“酸生长”调控机制的流程图。
18.(12分)(2024·福建厦门二模)栝(guā)楼是一种生长在我国南方红壤地区的重要的药用经济作物。酸雨会导致土壤酸性增强,使难溶性铝转化为离子态,对栝楼造成铝胁迫,严重影响栝楼的产量和品质。回答下列问题:
(1)(6分)可用    试剂提取栝楼叶片中的色素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发现,铝胁迫会导致栝楼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这一变化首先影响在叶绿体的    (填结构名称)上进行的光合作用的    阶段。
(2)(6分)为研究IAA能否缓解铝胁迫对栝楼的影响,某小组开展了系列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①实验中对空白对照组的处理是                。
②该实验的结论是                                。
19.(12分)(2024·广东清远一模)荔枝在开花期易面临倒春寒现象(气温较低),导致果实产量下降。研究人员开展田间实验,探究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成分为1,1—二甲基哌啶嗡氯化物)对低温胁迫下荔枝的伤害性的缓解效应。实验设置4个组,即分别依次喷洒清水、调节剂0.25 mL/kg、0.5 mL/kg、0.75 mL/kg(分别记为CK、A、B和C)。根据天气预报信息,在气温骤降前5天进行叶面喷施,喷施1个月后收集相关数据,部分结果如下表、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处理 净光合速率/(μmol· m-2·s-1) 气孔导度/(mmol· m-2·s-1) 叶绿素相对含量
CK 11.9 0.082 58.12
A 13.02 0.086 60.33
B 13.85 0.087 61.57
C 12.9 0.091 60.11
注:表中气孔导度是指气孔张开的程度。图中MDA为丙二醛,其含量多少可体现细胞脂膜受到的伤害程度。
(1)(2分)与植物激素相比,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          等优点,在农林园艺生产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2)(4分)分析上表数据,与CK组相比,实验组净光合速率均有所提高,其原因可能有                                 (答出两点即可)。综合分析上图和上表,0.75 mL/kg的该植物生长调节剂不适宜作为在田间生产所推荐使用的浓度,理由是                                 
                                         。
(3)(3分)后续实验中,研究人员还统计了各组果实的结实率和总产量,结果显示4组之间几乎没有差异。请为这一现象给出一个合理的假说:                         
                                        。
(4)(3分)如果你是一名荔枝种植户,基于本题的信息,从成本与收益的角度考虑,你会在荔枝开花期使用该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倒春寒带来的影响吗 你的理由是                                         。
20.(14分)(2025·广东模拟)为研究番茄体内油菜素内酯(BR)和脱落酸(ABA)应对低温胁迫的机制,科学家进行了相关研究。
(1)(2分)油菜素内酯和脱落酸是植物体产生的,对生命活动起        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2)(4分)用适量的BR和ABA分别处理番茄植株,检测叶片电导率(与植物细胞膜受损伤程度呈正相关),结果如图1。
图1结果表明                。
②已知N酶是催化ABA合成的关键酶。研究表明BR可能通过促进N基因表达,进而促进ABA合成。图2中支持这一结论的证据是,经低温处理后                   
                。
(3)(4分)研究发现,BR处理后的番茄植株中BIN蛋白和BZR蛋白含量均有一定改变。BZR是一种转录因子,去磷酸化状态能与相关基因的启动子结合。为研究BIN和BZR的关系,科学家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3,表明BIN能    BZR磷酸化,从而    BZR的功能。
(4)(4分)依据上述所有研究结果,完善BR与ABA应对低温胁迫的机制,请在括号中选填“+”“-”(+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低温BRBINBZRN基因表达ABA冻害
单元检测卷(八)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C [由图可知,詹森的实验中,实验组1、3的胚芽鞘均无尖端,胚芽鞘不生长,实验组2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A错误;詹森的实验说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B错误;温特的实验中,胚芽鞘无尖端,无法感受光刺激,即使给予单侧光照射,胚芽鞘也不会向光弯曲生长,但由于实验组琼脂块中含生长素,所以胚芽鞘会朝向放置琼脂块的对侧弯曲生长,可能出现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的假象,D错误。]
2.D [光合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可用无水乙醇提取,光合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可用纸层析法进行分离,A正确;光合色素主要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而光敏色素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能接受光信号,B正确;在光照条件下,PSP能够将CO2直接还原,说明光敏蛋白与自然光合系统中光合色素、NADPH的功能相似,C正确;光敏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光合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D错误。]
3.C [根对生长素反应敏感,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根的生长,茎对生长素反应不敏感,高浓度生长素促进茎生长更强,由图可知,图甲中弯曲部位阴影部分生长较慢,图乙中弯曲部位阴影部分生长较快,说明弯曲部位阴影侧的生长素浓度较高,A错误;图甲中根的第一次弯曲生长与向触性有关,第二次弯曲生长是重力影响的结果,B错误;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故植物向触性受到激素与环境因素的共同调节,C正确;由上述分析可知,图中弯曲部位阴影部分表示生长素浓度较高,再分析图乙可知,茎卷须缠绕支持物生长体现了高浓度生长素促进生长,不能体现生长素“低促高抑”的特点,D错误。]
4.C [该实验需要未经外源生长素处理的胚芽鞘作为对照组,A错误;植物体内具有与IAA相同效应的物质,如PAA(苯乙酸)、NAA(α-萘乙酸),它们都属于生长素,B错误;根据题干可知RNA合成抑制剂或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处理胚芽鞘切段可显著抑制第二阶段的生长反应,所以可能是IAA促进了蛋白质的合成,C正确;据题可知酸性物质只能促进胚芽鞘第一阶段快速生长,但不会出现第二阶段持续生长反应,D错误。]
5.D [燕麦胚芽鞘的尖端是感光部位,本实验用的材料是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故实验中是否接受单侧光处理,不会影响实验结果,A正确;由图可知,实验各组所用生长素均起到了促进作用,生长素可促进细胞伸长生长,故图中各组放置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的一侧细胞长度大于对侧,B正确;该实验涉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的放置情况以及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变化,根据实验结果能说明胚芽鞘弯曲情况与生长素分布不均、生长素含量有关,C正确;若继续增加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考虑生长素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则图中曲线可能逐渐下降,D错误。]
6.B [图甲中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是重力影响的结果,在太空失重状态下不会出现这种现象,A错误;图甲中C处为根的近地侧,此处的生长素发挥抑制作用,所以该处生长素浓度应大于图丙中的a,B正确;植物不同部位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为根>芽>茎,所以图丙中的Ⅰ、Ⅱ、Ⅲ分别表示根、芽、茎,C错误;如果乙中的光源不变,花盆匀速旋转,则幼苗会均匀受光,则幼苗表现为直立生长,D错误。]
7.B [顶端优势是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到抑制,所以“打顶”的原理是去除棉花的顶端优势,提高其结果数,A正确;“打旁心”摘除侧枝顶部的芽,可以解除侧枝顶部的芽对侧枝上的分枝生长的抑制作用,所以“打旁心”摘除侧枝顶部的芽,利于侧枝上的分枝生长,B错误;顶端优势形成的原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地积累在侧芽部位,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所以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C正确;棉花整枝可抑制营养器官过度生长,合理分配营养,有利于提高棉花产量,D正确。]
8.A [由题可知,低温环境胁迫下DELLA蛋白大量合成,与花青素合成负调控制因子结合,促进花青素合成,A错误;题意显示,DELLA蛋白与花青素合成负调控因子结合后,能促进液泡中花青素的合成,说明负调控因子抑制花青素的合成,B正确;结合题意可知,花青素的合成是内部因素和外界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C正确;DELLA蛋白是赤霉素(GA)信号传导途径中的关键蛋白,若DELLA蛋白结构异常可能导致赤霉素合成减少,而赤霉素能促进植株生长,可见DELLA蛋白结构异常可能导致植株矮小,D正确。]
9.A [决定该植物开花的不是光照时长而是连续的黑暗时长,某植物只有在光照长度≤14 h/日才能开花,即黑暗时长需大于10 h。①光照7 h,黑暗5 min,连续黑暗10 h,不影响黑暗总时长,所以该植物能开花。②黑暗5 h,照光5 min,连续黑暗时长达不到10 h,所以该植物不能开花。③黑暗6 h时,照光5 min,连续黑暗时长达不到10 h,所以该植物不能开花。④光照6 h,黑暗5 min,连续黑暗时长大于10 h,所以该植物能开花。故只有实验组①④的处理方式能够使该植物开花,A正确。]
10.B [生长素对植物侧芽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也有促进作用,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A错误;由于赤霉素能诱导相关基因转录,赤霉素处理大麦无需发芽能够产生α-淀粉酶,B正确;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核的分裂,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质的分裂,表现出协同作用,C错误;脱落酸抑制种子萌发,赤霉素促进种子萌发,两者对种子萌发的作用效果相反,D错误。]
11.B [用3H标记的IAA处理1和3,在d区段检测到放射性IAA,得出实验结论是IAA可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A正确;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实验二不能证明IAA在茎段是进行极性运输,因为处理2发现d区段检测到放射性IAA只能说明IAA可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同时还应检测a区段用以证明不能从形态学下端向形态学上端运输才可验证极性运输,B错误;用3H标记的色氨酸处理1,d区段检测到放射性IAA,用3H标记的色氨酸处理3,d区段检测不到放射性IAA,得出实验结论是芽可利用色氨酸合成IAA,子房不能利用色氨酸合成IAA,C正确;连续阴雨天气受粉率显著下降使得植物无法产生足量的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果农为减少损失可采用的措施是:人工向每朵花的子房喷施适宜浓度的IAA,D正确。]
12.A [对照组为空白对照,主茎顶端应放置不含激素类似物的琼脂块,A错误;将图中GR24处理组与NAA处理组的结果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可看出GR24与NAA对侧枝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B正确;实验所取材料为主茎中部切段,已去掉顶芽,解除了顶端优势,因此对照组侧枝长度大于拟南芥植株上正常生长的侧枝,C正确;与对照组相比,施加GR24的实验组侧枝生长受到抑制,推测GR24可能抑制了侧芽处生长素向外运输,D正确。]
13.D [生长素(IAA)主要的合成部位是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A正确;由图1可知,与正常供氮(2.5 mmol·L-1)相比,低氮(0.2 mmol·L-1)胁迫条件下茶苗根系IAA生长素含量增加,B正确;由图2可知,不同氮浓度条件下,不同生长素运输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存在差异,说明不同氮浓度条件下,不同生长素运输基因的表达水平会受到影响,C正确;图1中缺氮(0 mmol·L-1)条件下的根系IA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供氮(2.5 mmol·L-1)条件下,说明与正常供氮相比,缺氮处理有利于茶苗IAA的合成;图2中缺氮(0 mmol·L-1)条件下的CsAUX1、CsABCB4、CsPIN3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供氮(2.5 mmol·L-1)条件下,但CsLAX1和CsPIN3的相对表达量略高于正常供氮(2.5 mmol·L-1)条件下,说明与正常供氮相比,缺氮处理不利于茶苗IAA的运输,D错误。]
14.B [据图分析,与对照相比,SUC组、ABA组和SUC+ABA处理后的APL3含量增加,且已知马铃薯块茎的淀粉含量均增加,据此推测APL3编码的蛋白质有利于催化淀粉合成,A正确;据图可知,SUC+ABA组的APL3含量低于SUC组和ABA组,说明SUC和ABA不是协同关系,B错误;ABA组的SS2含量低于SUC+ABA组,说明ABA对SS2表达的抑制作用可被SUC减弱,C正确;ABA影响酶基因的表达从而调节淀粉合成,该过程体现了基因控制性状的间接途径,D正确。]
15.B [依据“酸生长假说”推测,单侧光照射下,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胚芽鞘背光侧细胞膜上H+-ATP活性较高,H+外排速率更高,A正确;由图可知,与野生型相比,K-组pH上升,生长速率下降,说明K蛋白可以促使pH下降,生长速度加快;缺F蛋白时,pH下降,同时生长速率上升,说明F蛋白促进pH上升,抑制生长,综上所述,是K蛋白参与生长素激活H+-ATP酶的过程,且F蛋白与K蛋白在调控H+-ATP酶激活方面的作用是相反的,B错误、C正确;当培养基中的生长素浓度高于最适浓度时,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作用减弱,甚至表现为抑制作用,D正确。]
16.D [生长素的作用特点是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将一根豆芽水平横放在桌角,一段时间后,茎的生长表现为背地性生长,只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作用,没有抑制作用,因此不能体现生长素的作用特点,A错误;植物激素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性激素的化学本质不同,人体没有相关受体,不会导致性早熟,B错误;乙烯利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喷洒后可以产生乙烯促进果实的成熟,而不是发育,C错误;根据题意,无根豆芽素促进豆芽的茎的生长,“无根豆芽”不带根须、粗壮、比有根豆芽长5~8厘米,而茎的生长与植物激素生长素和赤霉素有关,该过程中还有细胞数目的增加,与细胞分裂素有关,因此推测无根豆芽素所含物质的作用与植物体内的生长素、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作用类似,D正确。]
17.(1)受体 (2)促进 (3)1 h后两种突变体的根生长增长率均高于野生型
(4)
解析 (1)生长素首先与细胞内的生长素受体特异性结合,引发细胞内发生一系列信号转导过程,进而诱导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产生效应。(2)如图1所示,细胞膜上的P1结合生长素后激活H+-ATP酶,促进H+运出细胞,导致原生质体外(细胞膜外)pH降低,促进根生长。(3)分析图2,1 h后两种突变体的根生长增长率均高于野生型,由此可知,F1和T1均参与生长素抑制根生长的过程。(4)分析图1可知,细胞膜上的P1结合生长素后激活H+-ATP酶,促进H+运出细胞,导致原生质体外(细胞膜外)pH降低,促进根生长;F1位于细胞质,与生长素结合后激活H+转运蛋白将H+运进细胞,导致原生质体外(细胞膜外)pH升高,抑制根生长;T1位于细胞核,与生长素结合后促进基因表达,激活H+转运蛋白将H+运进细胞,导致原生质体外(细胞膜外)pH升高,抑制根生长;综上所述,生长素的“酸生长”调控机制的流程图见答案。
18.(1)无水乙醇(或丙酮) (基粒)类囊体 光反应
(2)①未受铝胁迫(的栝楼植株) ②一定浓度范围的IAA能够提高铝胁迫下栝楼的叶绿素含量,但浓度过高的IAA反而起抑制作用
解析 (1)可用无水乙醇(或丙酮)试剂提取栝楼叶片中的色素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发现,铝胁迫会导致栝楼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这一变化首先影响在叶绿体的(基粒)类囊体上进行的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2)为研究IAA能否缓解铝胁迫对栝楼的影响,某小组开展了系列实验:①实验中对空白对照组的处理是未受铝胁迫(的栝楼植株)。②由图可知,该实验的结论是一定浓度范围的IAA能够提高铝胁迫下栝楼的叶绿素含量,但浓度过高的IAA反而起抑制作用。
19.(1)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 (2)植物生长调节剂提高叶肉细胞中的叶绿素含量,提高了对光的捕获能力,光合作用增强;植物生长调节剂提高了气孔导度,为光合作用提供了更多的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暗反应增强 该浓度下,叶片净光合作用不是最强;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较高,细胞的脂膜受到更多的伤害
(3)低温减弱了有机物从叶片向果实的运输过程,而该植物生长调节剂不能调节该过程;低温影响了果实的发育过程,而该植物生长调节剂不能调节该过程
(4)不会,该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不会缓解低温导致的果实产量下降,使用后还会导致生产成本升高
解析 (1)与植物激素相比,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在农林园艺生产上得到广泛的应用。(2)分析上表数据,与CK组相比,实验组净光合速率均有所提高,其原因可能有植物生长调节剂提高叶肉细胞中的叶绿素含量,提高了对光的捕获能力,光合作用增强;植物生长调节剂提高了气孔导度,为光合作用提供了更多的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暗反应增强。综合分析上图和上表,0.75 mL/kg的该植物生长调节剂不适宜作为在田间生产所推荐使用的浓度,因为在该浓度下,叶片净光合作用不是最强;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较高,细胞的脂膜受到更多的伤害。(3)根据题干信息,荔枝在开花期易面临倒春寒现象(气温较低),导致果实产量下降,后续实验中,都是在低温环境下的,因此可以推测,低温减弱了有机物从叶片向果实的运输过程,而该植物生长调节剂不能调节该过程;低温影响了果实的发育过程,而该植物生长调节剂不能调节该过程。(4)不会在荔枝开花期使用该植物生长调节剂,因为该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不会缓解低温导致的果实产量下降,使用后还会导致生产成本升高。
20.(1)调节 (2)①BR和ABA有效缓解低温对植物细胞膜的损伤程度 ②BR合成缺陷突变体中的N基因表达量和ABA含量均显著低于野生型 (3)促进 抑制
(4)低温BRBINBZRN基因表达ABA冻害
解析 (1)油菜素内酯和脱落酸属于植物激素,对植物生命活动起到调节作用。(2)与野生型相比,添加BR和ABA,植株在低温环境下叶片电导率显著下降,能有效缓解低温对植物细胞膜的损伤程度。经低温处理后,BR合成缺陷突变体中的N基因表达量和ABA含量均显著低于野生型,表明BR可能通过促进N基因表达,进而促进ABA合成。(3)与常温下野生型相比,常温下BIN2缺失型、低温下野生型和BIN2缺失型均出现去磷酸化BZR蛋白,表明BIN能促进BZR磷酸化,从而抑制BZR的功能,低温环境能够抑制BIN的作用。(4)结合小问2和小问3可知,BR可能通过促进N基因表达,进而促进ABA合成。BR处理后的番茄植株中BIN蛋白和BZR蛋白含量均有一定改变,BIN依赖BZR促进ABA的合成,而BIN能促进BZR磷酸化,从而抑制BZR的功能,低温环境能够抑制BIN的作用。因此低温环境下,低温促进BR表达,BR抑制BIN对BZR磷酸化作用,从而促进N基因表达,进而促进ABA合成,降低叶片电导率,有效缓解低温对植物细胞膜的损伤程度。BR与ABA应对低温胁迫的机制用下图表示:低温BRBINBZRN基因表达ABA冻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