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届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三)地理试题本试卷共6页,18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选择题在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语法填空和书面表达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答在答题卡上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大岭村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距广州市区约15千米。村内有保存较为完好的岭南风格建筑群。2000年以来,大岭村先后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产业逐渐多元化。2020年村内户籍人口2653人,常住人口4000余人,各项产业总收入约9000万元。下表示意大岭村的发展阶段及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2000年以前) 第二阶段(2000-2018年) 第三阶段(2019年以来)主要产业 农业 旅游业、农业 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动力 村民个体主导 政府重点支持 外部投资、商企进驻1.大岭村从第一阶段到第三阶段( )①外来人口比重增加 ②就业形式逐渐多样 ③农业生产功能增强 ④乡村景观趋于破碎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大岭村产业逐渐多元化的根本原因是( )A.交通便利 B.政策扶持 C.市场需求 D.环境优美3.大岭村的发展经验最适合推广应用到( )A.规模较小,将要搬迁撤并的乡村 B.距城较近,文化特色鲜明的乡村C.规模较大,人口不断减少的乡村 D.距城较远,城乡联系不强的乡村2024年3月20日8时31分,探月工程四期鹊桥二号中继星由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110°E,20°N)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2024年3月25日0时46分,鹊桥二号中继星在距月面约440公里处开始实施近月制动,约19分钟后,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将为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进行月球样品采集任务提供通讯支持。下图是鹊桥二号围绕月球运行的演示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发射时,全球处于3月21日的范围占全球范围的比例大约是( )A.略大于1/2 B.略小于1/2 C.略大于1/3 D.无5.从鹊桥二号中继星升空到进入环月轨道飞行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襄阳街道路灯自动开启时间推迟B.海南文昌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C.地球公转角速度变快和线速度变慢D.巴西利亚正处于干季,气候炎热干燥6.关于我国卫星发射和着陆场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酒泉相较于其他发射场多大风、沙尘暴等天气,发射窗口期短B.内蒙古东风着陆场一带人口、聚落和交通线较密集,便于搜救C.海南文昌较其他航天发射场交通便利,便于运输大型设备D.甘肃酒泉航天发射场地球自转线速度小,节约发射燃料全球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有重大影响,以2001—2012年全国各地平均粮食产量及蒸发量作为基准值,估算出2041—2060年中国各地区在三种不同蒸发倍率下的年平均粮食产量的增长率(见下表),甲、乙、丙分别表示蒸发量为原蒸发量的1.2倍、1.5倍、1.8倍情况下的基准年平均粮食产量增长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基准年平均粮食产量/(10 t) 甲/% 乙/% 丙/%东北地区 8169.28 86.18 48.94 24.12西北地区 3341.52 62.80 30.24 8.54华北地区 5850.64 75.95 40.76 17.30西南地区 6960.27 44.89 15.91 —3.41华中地区 9807.81 23.72 —1.03 —17.52华东地区 13349.61 24.18 —0.66 —17.22华南地区 3018.88 26.04 0.83 —15.977.关于全球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蒸发量下,表中各地粮食产量均有所增加B.三种蒸发量下,东部地区的粮食产量均降低C.三种蒸发量下,均不利于南方地区粮食增产D.全球气候变化对北方地区粮食生产更为不利8.丙蒸发量下,年平均粮食产量变化量最大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华中地区 D.华东地区9.甲蒸发量下,影响表中各地年平均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 C.光照 D.昼夜温差据钻探发现,在洱海湖区边缘A地附近普遍存在距今6000年前形成的螺壳层(岸滩堆积物),在B点发现距今3500年前的湖砂沉积。洱海属于断陷湖,湖盆内部的湖面高度基本取决于下游出水口水位高度(出水口高度较稳定)。洱海湖面海拔约为1950米左右,主断裂西侧剧烈抬升,形成海拔约为4000m的苍山,山顶附近全年有一半时间存在积雪。苍山东坡发育了多条河流,在洪积扇带前缘的湖面下方分布着数量较多的滨岸水下扇。下图为洱海周边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指出距今6000年前到现在,洱海湖面在水平方向上的大致变化是( )A.先向陆地方向推进,后向湖心方向退却B.先向湖心方向推进,后向陆地方向退却C.先向湖心方向退却,后向陆地方向推进D.先向陆地方向退却,后向湖心方向推进11.从地壳差异运动的角度,推测引起洱海湖面水平变化的可能原因( )①湖进—洱海湖盆底部构造下降②湖进—洱海湖盆底部构造抬升③湖退—洱海湖盆底部构造抬升④湖退—洱海湖盆底部构造下降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2.河水和湖水密度差异是滨岸水下扇形成的主要原因,下列因素中与之形成相关性最小的是A.湖水温度 B.河流含沙量 C.河流补给方式 D.湖水盐度落叶树木在春季的展叶时间主要受气温和光照时长的共同影响。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光照调节对落叶树种适应气候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图示意某落叶树种春季展叶时间与生长期内理论碳吸收量之间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与M点相比,落叶树种在早春展叶理论碳吸收量较低是由于易遭受( )A.洪涝 B.冻害 C.干旱 D.台风14.M点后落叶树种理论碳吸收量下降主要是由于( )A.地面温度较低 B.土壤水分较少 C.生长时间不足 D.日照强度较小15.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光照调节对落叶树种适应气候变化的主要作用是( )A.提前至早春展叶 B.避免展叶过早C.延后至晚春展叶 D.避免展叶过晚二、综合题(共3题,55分)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赣南位于江西省南部,地貌类型以山地、丘陵为主,占区域总面积的81%,兼有若干个大小不等的红壤盆地,占区域土地总面积的17%,有“七山一水一分田,还有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形成独特的客家文化。赣南地处中亚热带南缘,属亚热带丘陵山区湿润季风气候。由于原有的乡村聚落自然条件已经不适宜现代人的居住,当地政府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形成了人口和聚落在人地关系紧张状态下垂直向下(下图左)和水平指向(下图右)的迁移。(1)结合赣南的地形条件和气候因素,分析当地的聚落分布特征。(6分)(2)分析当地人口和聚落垂直向下和水平指向迁移的原因。(4分)(3)赣南地区的城镇化,会对乡村产生很大的冲击,请就当地传统建筑和传统文化,谈谈你的看法。(6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东岛(如下图)是西沙群岛中较大的珊瑚岛,周围是水深1米左右的宽大礁坪。岛屿地形呈浅碟状,边缘是高约5~6米的沙堤。岛屿东北部海平面以上4米高处发现多个重达几十千克的砗磲(巨型贝壳)和珊瑚块。岛上的牛塘原为潟湖(被沙坝或珊瑚分割的半封闭海域),随着沙堤发育和牛塘底部的物质沉积,逐渐转变为淡水湖。牛塘沉积剖面(如下右图)所示,剖面中埋深57-58cm处和69-70cm处的沉积层均为1024年前后形成。(1)说明礁坪在东岛成岛过程中的作用。(6分)(2)从水循环角度解释牛塘湖水由咸转淡的过程。(6分)(3)科学家推测东岛曾经历一次海啸,说明该推测的依据。(6分)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1分)一千八百年前,曹操敏锐地察觉到巢湖流域重要的战略价值,计划打通淮河支流东淝河与巢湖支流南淝河之间的将军岭,该地主要由膨胀土和崩解岩构成(膨胀土是一种富含亲水粘性矿物质的土质,遇水膨胀,失水收缩。下雨时,吸水膨胀,松软如泥;天晴后,迅速收缩,硬如岩石。开挖河道遇此土,易致垮塌),然而“日挖一丈,夜长八尺,周而复始,河道难成”,最终曹操打通江淮的梦想未能成功。2023年江淮运河通水通航,成为我国又一条南北交通动脉,其“引江济淮”工程不仅可以滋养皖北地区,也能惠及巢湖。(1)膨胀土遇水与失水形态变化相反,请从其特性角度分析“日挖一丈,夜长八尺”的原因。(5分)(2)江淮运河联通长江经济带、合肥经济圈、中原经济区三大战略区域,合肥成为其最大受益者之一,分析江淮运河开通对合肥城市发展的影响。(8分)(3)分析江淮运河开通对巢湖的潜在生态风险并对此提出应对措施。(8分)2025届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三)参考答案1.A 2.C 3.B4.D 5.A 6.C7.A 8.D 9.A10.A 11.B 12.D13.B 14.C 15.B14.M点后,落叶树种的理论碳吸收量下降,可能是由于展叶时间较晚,导致生长期缩短,生长时间不足意味着光合作用的时间减少,碳吸收量自然下降,C正确;M之后地面温度应较之前更高,A错误;理论碳吸收量主要与植物光合作用有关,土壤水分对其影响较小,C错误;M之后太阳高度增大,日照强度增强,D错误。故选C。15.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落叶树种可能会提早展叶,过早展叶可能导致叶片在气温较低的早春遭受冻害,影响树木的生长和碳吸收能力,而光照调节可以帮助落叶树种在适宜的时间展叶,避免因过早展叶而遭受不利影响,B正确,AD错误;光照调节并不是要将落叶树种延后至晚春展叶,过晚展叶会导致树木生长时间不足,C错误。故选B。16.(1)分布特征:河流冲积平原、山间盆地及缓坡地等海拔低处人口和聚落分布较密集;海拔高度较高的山地地区,人口和聚落分布较稀少。(2分,答出一个方向即可)原因:①地形:海拔低处地形平坦,便于农业生产和聚落定居;②气候:海拔低处热量相对充足,冷空气影响小。(4分)①垂直方向:由于赣南地区山地多,平地少,地处山地的乡村聚落自然条件相对脆弱,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较差,已经不适宜现代人的居住,所以当地人口和聚落垂直向下迁移。②水平方向:交通干线和河流两侧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环境优越,建设成本较低,所以这些地区成为当地人口和聚落迁移的水平指向。(4分)传统聚落:在城镇化过程中,赣南客家地区特色的各种传统建筑形态逐渐被现代建筑形态包围甚至取代,这种聚落景观的空间变化最终导致聚落的传统文化消失。传统文化:大量进城务工人员在城乡之间来回流动,在流动过程中完成了城市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传统的乡村聚落也因此有了现代城市文化的渗入,现代城市文化所带来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使传统聚落的文化特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异。(6分)(1)①沉积环境:提供宽浅的沉积平台;②物质来源:海浪冲击礁坪形成大量礁石碎屑,为岛屿形成提供物质来源;③缓冲保护:礁坪消减风浪,利于沉积,减弱侵蚀。(6分)①降 水:东岛(位于季风影响的热带海洋中,)降水量大于蒸发量;②地表径流:岛屿周高中低,牛塘汇流面积较大,岛上降水通过地表径流转化为湖水;③下 渗:湖水水面高于海平面,下渗后通过地下径流排向海洋,逐渐淡化。(6分)①珊瑚砂夹层上下沉积物形成年代基本一致,可见珊瑚砂夹层形成于很短时间,是一次突发事件形成的;②湖相沉积层物质来源是湖岸陆地,夹层珊瑚砂来源于海洋,表明一强大动力将珊瑚砂推送到已经与海隔离的湖泊;③来自海洋的巨大的砗磲和珊瑚块出现在岛上高处,也印证发生过海啸。(6分)(1)开挖过程中“夜长八尺”的原因:①膨胀土遇水膨胀,易导致松散脱落,淤塞河道;②失水后收缩开裂,易导致崩塌,土体在河道堆积。(答一点2分,两点5分)①腹地:形成了南北向的黄金水道,改善了内河航运条件,扩大了合肥的腹地范围;②地位:合肥成为贯通南北的重要枢纽,对合肥都市圈的内部辐射作用加强,提升合肥的城市地位;③经济:促进合肥相关产业如旅游业的发展;④生态:增加水源供应,利于生态廊道建设,改善合肥的生态环境,利于吸引了更多的企业和投资。(8分)潜在风险:①外来物种入侵:②泥沙淤积应对措施:①设施生态隔离网,加强检测与拦截②设置沉沙池或及时清淤(言之有理且能够对应即可给分,共计8分)襄阳五中2025届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三)17.(18分)地理 答题卡(1)(6分)姓名: 班级: 准考证号 考场/座位号: [0] [0] [0] [0] [0] [0] [0] [0]注意事项 [1] [1] [1] [1] [1] [1] [1] [1]1.答题前请将姓名、班级、考场、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 [2] [2] [2] [2] [2] [2] [2] (2)(6分)2.客观题答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 [3] [3] [3] [3] [3] [3] [3] [3]3.主观题答题,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 [4] [4] [4] [4] [4] [4] [4] [4]4.必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 [5] [5] [5] [5] [5] [5] [5] [5]5.保持答卷清洁、完整。 [6] [6] [6] [6] [6] [6] [6] [6][7] [7] [7] [7] [7] [7] [7] [7]正确填涂 缺考标记 [8] [8] [8] [8] [8] [8] [8] [8][9] [9] [9] [9] [9] [9] [9] [9](3)(6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 [A] [B] [C] [D] 6 [A] [B] [C] [D] 11 [A] [B] [C] [D]2 [A] [B] [C] [D] 7 [A] [B] [C] [D] 12 [A] [B] [C] [D]3 [A] [B] [C] [D] 8 [A] [B] [C] [D] 13 [A] [B] [C] [D]4 [A] [B] [C] [D] 9 [A] [B] [C] [D] 14 [A] [B] [C] [D]5 [A] [B] [C] [D] 10 [A] [B] [C] [D] 15 [A] [B] [C] [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18.(21分)16.(16分)分 (1)(5分) (1)(6 )(2)(8分)(2)(4分)(3)(6分) (3)(8分){#{QQABAYS1xwiwgAYACR6bQQmKCEqQkIAQLSouQRCQuAwiQANABA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襄阳市第五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三)地理答题卡.pdf 襄阳市第五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三)地理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