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讲义-体内物质的运输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讲义-体内物质的运输

资源简介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编号:

级:
初三


数:3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
生物
学科教师:
授课主题
C
(体内物质的运输)
授课日期及时段
教学内容
一、课前检测
1、血浆的主要功能是(
)
A.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B.运输废物
C.运载血细胞
D运载血细胞与运输养料和废物
答案:D2、下列有关毛细血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人体内数量多,分布广;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B、管壁极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极慢C、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D、它的内表面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答案:D3、某人脚背发炎,医生在他的臀部肌肉注射消炎药物,此药运至足部的途径是什么 (请用图表示)答案:二、知识梳理1、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为体重的7%~8%。2、血液的成分主要包括血浆和血清
当血液加入抗凝剂低速离心或长时间静置后
分成上下两层以及中间一薄层白色物质。红细胞和所含的血红蛋白在下层深红色的物质里,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中间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中。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用蘸有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的脱脂棉对将要取血的部位如指尖进行消毒;用已消毒的针尖刺破指尖的皮肤;挤出一滴血,滴在已消毒的载玻片上;另取一片载玻片作推片,将推片自血滴左侧向右移动;当血滴均匀地附着在两片之间后,再将推片向左平稳地推移(两片成30~45度夹角);推出均匀的血膜。注意:在推动载玻片切忌直接碾压血液,而是要将血滴拉开,以免血细胞被压破血浆作用: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红细胞5、血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红细胞: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含有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的功能。也能运输二
氧化碳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人体红细胞的形状是双凹形有什么作用 双凹型,可以增加表面积,增强了携带氧的能力。贫血:血液中红细胞、血红白偏少,使血液运输氧的能力降低,从而出现精神不振、头晕、脸色苍白等现象。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当病菌侵入人体内时,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的部位,将
病菌包围、吞噬。能抵抗病菌的侵入,抗传染。血小板: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促进止血、加速凝血、阻止细菌入侵。人体内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可由红骨髓内的细胞演变而来
血液的作用:运输、防御保护的功能。此外,血液还有调节体温的作用。人体血细胞数量变化及症状:红细胞或血红蛋白------若数目减少,贫血
白细胞-------若数目增多,身体有炎症
血小板-------若数目减少,不能凝血心脏的位置:胸中部偏左下。
围绕心脏的冠状动脉:为心脏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
心脏的结构7、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心壁:主要是由心肌构成,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心脏
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房室瓣: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瓣膜
保证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
动脉瓣: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房室瓣的功能是防止心室的血倒流向心房动脉瓣的功能防止动脉的血倒流向心室8、心脏收缩图解

脉: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器官去的血管9、血管的种类

脉:把血液从全身各器官送回心脏的血管
毛细血管:连接小的动脉与小静脉的血管动脉的特点:动脉的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的速度快。静脉的特点: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管内血流速度慢,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可防止血液倒流。毛细血管的特点:数量大、分布广,管径较细,几乎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极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血流方向:动脉→毛细血管
→静脉(但注意毛细血管两端不一定就是动脉和静脉,比如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区别:动脉:主干流向分枝
静脉:分枝流向主干
毛细血管:红细胞成单行通过10、血液循环的途径:
注意区分动脉和动脉血,静脉和静脉血血压: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强。可用血压计测定。脉搏:心脏收缩产生的压力沿动脉向前推动血液,使所有动脉受到压力而形成的。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达到最高值,为收缩压(
12~18.7千帕)当收缩压低于12千帕时就是低血压;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降到最低值,为舒张压(
8~12千帕)当舒张压高于12千帕时就是高血压。三、题型突破例题1:血液中没有(
)A.氨基酸
B.脂肪酸
C.麦芽糖
D.维生素分析:氨基酸是蛋白质消化的最终产物,可被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维生素不经消化,可被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和大肠壁内的毛细血管吸收而进入血液。脂肪酸的大部分由小肠绒毛内的毛细淋巴管吸收,然后经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液。脂肪酸的大部分由小肠绒毛内的毛细淋巴管吸收,然后经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液,小部分被小肠绒毛内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而麦芽糖则不能被吸收,必需再消化成葡萄糖才能被吸收,所以血液中没有麦芽糖。答案:C.例题2:肺的下列结构特点,与肺的气体交换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

A.
肺泡数目极多
B.
肺泡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C.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很薄
D.
肺泡位于细支气管的末端
分析:选项A肺泡数目极多,增大肺部气体交换的面积;选项B,肺泡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选项C,壁薄也有利于气体交换;选项D与气体交换无直接关系。
答案:D例题3:下列结构中流动脉血的是
(
 
)A.上腔静脉     
B.肺动脉      
C.右心室      
D.肺静脉【解析】选D。本题考查血管中血液的类型。肺静脉中的血液是由肺部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汇集而来流入左心室的,在肺泡处,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进行了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进入毛细血管中的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因此,当血液流经肺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减少,氧气增多,血液变成动脉血。即肺静脉中流的是动脉血。例题4:右图为人体血液循环过程中某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如果I代表肺泡问的毛细血管,Ⅲ代表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则该物质最可能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
C.养料
D.废物【解析】选A。本题主要通过视图考查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在人体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经过肺部毛细血管时,由于肺泡中含氧气多,含二氧化碳少;血液中含二氧化碳多,含氧气少,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氧气增多;当血液流经组织间的毛细血管时,由于血液中含氧气多,含二氧化碳少,组织细胞中含二氧化碳多,含氧气少,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血液中氧气减少。在血液循环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与氧气相反,养料和废物的含量主要在小肠毛细血管、身体各器官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肾脏、皮肤等处发生变化。例题5:右图为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写出图中下列标号中结构名称:A
:E
。(2)通过F处气体交换后,血液由
血变成
血。(3)临床上常给肺炎病人点滴青霉素,青霉素随着血液的流动最先到达心脏的
。(只填字母代号,不能填结构名称)(4)被子植物的茎中也有在功能上类似血管的结构,请写出这些结构的名称

。【解析】本题考查血液循环的途经。(1)图中,
A为左心室,
B为右心室,C为右心房,D为左心房,E为肺动脉,G为肺静脉,I为主动脉,
J为上下腔静脉,体循环的路线为:A→I

H→M

N
→J

C,B
→E
→F→G→D,当血液流经F肺部毛细血管时,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中,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中,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临床上常给肺炎病人点滴青霉素,药物滴入静脉后,依次经过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由主动脉的分支到达有炎症部位。可见,药物首先到达的是【C】右心房;被子植物中输送养料的结构有两种:向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是导管,向下输送有机物的是筛管。答案:(1)A
左心室

E
肺动脉
(2)静脉
、动脉(3)C(4)导管和筛管(或筛管和导管)例题6:肌肉注射青霉素后,青霉素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头部,至少要经过心脏的次数是


A.1次
B.2次
C.3次
D.4次【解析】选B。本题考查血液循环的途径。肌肉注射青霉素后,青霉素通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再依次经过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室、主动脉、头部动脉、头部毛细血管,至少两次经过心脏。例题7: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物质在体内的运输与循环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右图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血管A的名称是
,它与心脏的左心室相连。
(2)血液流经
后,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3)餐后两小时;A、B、C、D四处血液中血糖含量最高的部位是
(填字母标号)。答案:(1)主动脉
(2)肺
(3)C
四、专题过关1、血浆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D
)
A
蛋白质
B
无机盐
C
葡萄糖
D
水2、在下列细胞中,具有细胞核的是(
D

A
红细胞和白细胞
B
血小板
C
白细胞和血小板
D
白细胞3、血细胞有一定的寿命,原有的血细胞不断地衰老死亡,又有新的血细胞产生。新的血细胞是由(
B

A
已有的血细胞分裂产生
B
红骨髓产生
C
血管内壁上皮细胞的分化产生
D
心脏产生4、对于血管内的血细胞而言,它所赖以生存的内环境是(
A

A、血浆
B、组织液
C、淋巴
D、以上三项都有可能5、血液的组成成分是(
A

A
血浆和血细胞
B
血浆和白细胞
C
血浆和红细胞
D
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6、血液在结构层次上是(
B
)A
细胞
B
组织
C
器官
D
系统、7、在人体抽取的血液中,加入柠檬酸钠的作用是(
A
)A
使血细胞和血浆分层
B
防止血液凝固
C
加速血液凝固
D
破坏血细胞8、血液中具有运输氧功能的物质是(
C
)A
红细胞
B
血浆蛋白
C
血红蛋白
D
氧合血红蛋白9、桡动脉的脉搏是由于(
C
)A
心脏振动直接引起的
B
心脏射出的血液冲到这里引起的C
主动脉的搏动沿着动脉壁传来的
D
桡动脉的血压造成的10、如果某人测出他收缩压是14千帕,这说明他的收缩压(
A
)A
高于大气压14千帕
B
低于大气压14千帕C
绝对值为14千帕
D
与舒张压之差是14千帕11、下列血管中血压最高的是(
A
)A
肺动脉
B
肺静脉
C
主动脉
D
下腔静脉12、血液中有三种血细胞,其中形态最小,又没有细胞核的是_____________。答案:血小板13、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低于一定量时,就会出现精神不振、脸色苍白、头晕等贫血症状。贫血症状出现的原因是血液____________的能力大大降低了。
答案:运输氧14、血液在由____________和全部___________组成的封闭管道中,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叫做_______________。可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部分。其中流经路线最长的循环,开始于心脏的______________,结束于心脏的______________。
答案:心脏
血管
血液循环
体循环
肺循环
左心室
右心房15、血液是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的。血浆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形体最大的是___________,形体最小的是_________。红细胞主要的功能是__________,这是因为在红细胞的___________中有血红蛋白,而它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性。
答案:运载血细胞,运输部分养料和废物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运输氧
细胞质
在氧浓度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16、制作血涂片,需要得到薄而均匀的血膜,下中正确的推法是____,因为这样不会使_________
______
。答案:乙、红细胞破裂课后作业作业一:1、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的功能,主要决定于它具有(
A
)A
在含氧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的特性
B
在含氧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的特性C
在含氧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的特性
D
在含氧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的特性2、医学上判断贫血的依据是少于正常值的(
B

A
血液的量
B
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
C
血细胞的数量
D
血浆的量3、关于血红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
血红蛋白是一种含碘的蛋白质
B
血液呈红色是由于血浆中含有蛋白质C
血红蛋白能加速血液凝固,防止伤口大量出血
D
血红蛋白能帮助红细胞运输氧4、下列关于血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A
血液能输送氧、二氧化碳和各种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B
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担负着血细胞的再生任务C
血液对人体有防御保护作用D
血细胞的更新速度很快,约60天左右全身的血细胞全部被更换5、某人手指被刀割伤,伤口周围红肿、发炎,则下列成分中显著增多的是(
A
)A
白细胞
B
红细胞
C
血小板
D
血浆6、长期在平原生活的人,到西藏的最近几天里,血液中数量会增多的细胞是(
A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巨噬细胞7、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较多,出现此生理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下列哪种生态因素造成的
(
A
)A.空气
B.水分
C.光照
D.温度8、观察心脏内部结构时,看到心脏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放,保证血液流动的方向是(
B

A
心房→心室→静脉
B
心房→心室→动脉
C
心室→心房→动脉
D
静脉→心室→心房9、某人因急性肠胃炎,需在上臂静脉处滴注生理盐水和抗生素,那么抗生素在抵达肠胃的过程中,需通过心脏的(
D
)A
两个心房
B
两个心室
C
一心房和一心室
D
所有心房和心室10、下列关于组织内气体交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①组织内O2的分压高于动脉血内O2
的分压
②组织内O2的分压低于动脉血内O2的分压③组织内CO2的分压高于动脉血内CO2的分压
④组织内CO2的分压低于动脉血内CO2的分压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11、下图所示曲线分别表示人体血液中O2和CO2含量的变化情况。若横轴中的A段为组织内毛细血管,则b为
含量的变化曲线。曲线b所表示的气体在C段血管处迅速升高的原因是

答案:氧气
与肺泡内进行了气体交换12、人体大量失血时,会头晕。这是由于大量失血,使血液中的_______________大量减少,血液的________能力降低造成脑部_________不足的缘故。
答案:血红蛋白;携氧
;供氧
13、下表是某人的血液常规检验单,请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填空:项目正常范围参考值单位结果项目正常范围参考值单位结果红细胞
3.5—5×012/L2.8血小板100—300×09/L220.0血红蛋白
110—150g/L90淋巴细胞0.7—4×09/L2.5白细胞
3.5—10×09/L6.5血型
————B型
由该报告单可以判断此人可能患有___________(填病症名);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贫血;血红蛋白数目少14、水蚤的身体呈半透明,制作装片后在低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其心脏的搏动情况。某班甲、乙、丙、丁四组学生,分别用滴管从10℃、20℃、30℃的三种含有水蚤的培养液中吸取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制成不同装片进行观察,得到数据如下表。试回答:甲组乙组丙组丁组平均心率(次/分)10℃28119119218730℃(室温)28828628929130℃401108398296(1)本实验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2)表中有错误数据的组别是_______________。(3)实验数据有误是因为实验操作的时间太长引起的,为什么实验操作的时间太长会引起数据错误 _______________。
答案:(1)水温是否影响水蚤心脏的搏动快慢
(2)甲、丁
(3)载玻片上的水温发生了变化15、下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鱼尾鳍内两种血管的血液流动情况。据图分析这两种血管各是什么血管?(1)左图是       血管,理由是         (2)右图这种血管的特点是             
答案:(1)动脉、大血管逐渐往下分成小血管
(2)管壁薄弹性小
16、右图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根据图中编号或字母回答:(1)F为
脉,E管内流动着
血。(2)血液循环路线:体循环:
。肺循环:
答案:肺静脉、静脉血;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毛细血管——大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17、某同学先将酶和乳汁分别放入2支试管,然后将试管放入同一水浴中持续15min,再将酶和乳汁倒入同一试管中,使之混合,保温并记录凝乳所需要的时间。经过在不同水浴温度下的多次实验,并记录凝乳所需要的时间,结果如下表:装置ABCDEF水浴温度/℃102030405060凝乳时间/min不凝固7.04.01.54.0不凝固请分析回答:(1)该实验证明了
(2)该实验证明了凝乳酶的最适宜温度是40℃吗?
(3)比较并解释装置B和D的实验结果。答案:(1)证明凝乳酶的催化效率与温度有关,当温度偏高或偏低时酶的催化效率下降
(2)不能
(3)B装置凝乳时间比D装置凝乳时间长,原因是凝乳酶在20℃时的催化效率比40℃时低作业二:1.我国提倡参加无偿献血的人群是(D)A.未成年人
B.体弱多病者
C.老年人
D.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2.右图曲线代表血液中某种物质成分含量变化趋势,该曲线不能表示(B)A.血液流经小肠时葡萄糖含量的变化B.血液流经肺部时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C.血液流经肌肉时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D.从平原进入高原后人体红细胞数量的变化3.一个慢性贫血患者突患急性阑尾炎,到医院做血常规化验,其化验结果可能在正常值范围之外的是(B)A.血浆、白细胞
B.红细胞、白细胞
C.红细胞、血小板
D.血小板、白细胞4.某同学不小心划破手指并少量出血,虽然没有包扎伤口,但流血却慢慢凝固,这与下列哪种细胞的作用有关(C)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吞噬细胞5.某患者因患重病先后接受少量的A型血和B型血,据此,你推断他最可能是哪种血型?(C)A.A型血
B.B型血
C.AB型血
D.O型血6.下面是某同学的部分观察结论,与事实相符的是(B)A.血液由血浆和红细胞组成B.小鱼尾鳍毛细血管内的红细胞单行通过C.心房与动脉相连,心室与静脉相连D.动脉内有动脉瓣、静脉内有静脉瓣、心脏内有房室瓣柱状图中长方形高度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组织中,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情况。试推测甲、乙、丙、丁四种组织中呼吸作用最旺盛的是(A)A.甲
B.乙
C.丙
D.丁8.用止血带扎住上臂,则前臂的血管隆起,隆起的血管和使血管发生隆起的结构分别是(B)A.动脉
动脉瓣
B.静脉
静脉瓣
C.动脉
静脉瓣
D.静脉
动脉瓣9.张文驰是襄阳一中高三毕业班的学生,他先后参加献血和捐献造血干细胞,被誉为“最美中学生”。献血能够挽救更多的生命,下列有关献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A.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B.一次献血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C.提倡公民自愿鲜血
D.任何人都可以参加献血10.根据图①-③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图①是人体平静呼吸时,肺容量变化示意图,图中b→c段表示吸气过程,膈肌舒张B.当光照强度达到图②中b点时,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C.当环境温度降低时,图②中的a点下移D.图③表示菜豆种子萌发及幼苗长成植物体过程中,有机物含量的变化右图是人体心脏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心脏的结构看,心脏壁主要是由肌肉组织构成的,心室壁的厚度比心房壁厚;从心脏的功能看,心脏的收缩能将血液“泵”到身体各个部位。以上说明心脏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2)在人体的血液循化过程中,体循环开始于左心室,结束于右心房。(3)人生病后静脉注射药物,药物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先后出现的顺序是4、3、1、2(填序号)。正常情况下,心室收缩,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而不会流向心房,其原因是心室与心房之间有房室瓣(或瓣膜)。(4)在心脏的四个腔内,流动着静脉血的是3、4(或4和3)(填代号)。右图是人体心脏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2)肺循环开始于右心室、肺循环完成后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3)D和B心壁哪个厚?B,其原因是什么?血液循化路线长。(4)若通过手部静脉注射药物,则药物首先到达心脏的C腔。(填标号)(5)图中e和f的作用是保证血液按一定方向流动。13.右图为人体某一部位的血液循环示意图,C代表某器官处的毛细血管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C表示人体肺部的毛细血管网,请问B代表的血管是肺动脉;流经C后,血液发生的变化是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或二氧化碳的含量减少,氧气的含量增加)。(2)如果流经C后,血液中的营养物质明显增加,这时C代表的器官是小肠。(3)如果C代表肾脏,当血液流经每一个肾单位时,经过肾小球的滤过(或肾小球壁和肾小管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4)一位同学外出旅游时不慎被蛇咬伤,咬伤部位在手臂的C处,为防止蛇毒随血液经心脏扩散到全身,紧急处理时,应该用止血带扎住伤口的m(填“m”或“n”)端。六、专题总结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