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2张PPT)一滴水经过丽江阿来作家介绍阿来,藏族,1959年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著名作家,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获得茅盾文学奖,他成为该奖项史上最年轻获奖者。驿 道 矗 立 闸 口 翡 翠 砚 蘸 目眩神迷 草甸yìchùzháyànzhànfěixuàndiàn速读课文,圈画出文中出现的地名。梳理一滴水的奇妙旅行(所至)。玉龙雪山落水洞黑龙潭水车小桥玉河驿道、纳西族村庄丽江坝草甸纳西人的院子街道店面中河金沙江大海中河果园和田地我是“一滴水”,从玉龙雪山出发,扑向山下:我是“一滴水”,从玉龙雪山出发,扑向山下:扑向山下沉睡百年初见四方街顺着玉河玉龙雪山丽江坝跌落落水洞冒出黑龙潭翻上水面四方街前跌入中河穿过小桥街道店面一座桥边投身民居穿城而出果园和田地跃入金沙江得偿夙愿它是一篇让人感觉划不清重点、道不明具象的游记“流水账”?别具一格、构思新颖、视角独特。自读课文,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一处或几处场景,自由朗读,说说从所选的语句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丽江。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到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古城、老树交相掩映,房屋依山而起,老街顺水而去,“我”读到了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丽江。句中连用四个“看到了”,整散结合,回环往复,应当读得舒缓而深情。“依山而起”“顺水而去”突出了人与自然交融的状态,可读得稍重一些。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经过一座院子,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经过售卖纳西族的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银器、翡翠、老者、古代音乐、象形文字,“我”读到了一个古朴的、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丽江。这里连用四个“经过”,场景不停地转换,是不是像网上那位读者说的“划不清重点”,简直就是一笔“游记‘流水账’”?四个“经过”连用,场景虽然不同,但所见所闻都是最具纳西族文化特色的景或物,体现了作者对东巴文化的深刻理解。再联系后文两个“我想停下来”和三个“被”:可知这里饱含了阿来对目前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义字”——东巴象形文的情感。我想停下来看看……我确实想停下来,想被掺入砚池中,被蘸到笔尖,被写成东巴象形文的“水”……因此,这里的旅程看似浮光掠影,实则作者对历史的缅怀、对文化的深情,就在这样的节奏中延宕开来。游客聚集的茶楼酒吧中,传来人们的欢笑与歌唱。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在别的地方,人们的内心是杂乱的、不安的,而在丽江,人们感到快乐而宁静。“我”读到了一个纯净的、诗意的丽江。朗读“内心也很喧哗”与“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两句,读出对比的意味。美丽的自然、美好的人情,像水一样涤荡了人们的心灵。让我们带着抒情的语调再次朗读。和谐、古朴、纯净、诗意民族文化特色这样看来,并非编者“识文不清”,而是这篇游记确有独到之处。它既点到了丽江人文自然之美的魂之所在,又独到地借用了丽江水的视角,去完成了一遭虽说很游客、但又着实脉络清晰的情境旅行。小结作者借“一滴水”的口吻表达对丽江的感情,赞美丽江美丽的自然风光,也赞美丽江古城与自然的美妙融合,更赞美丽江的醇美、和谐、沉静。“阅读提示”:作者化身为一滴水,以水的踪迹为线索,全方位展现了丽江古城的自然风光、历史沿革和人文景观,构思新颖,视角独特。“一滴水”的视角,究竟有哪些独特之处呢?文中哪些地方,只有从“水”的视角才能这样写,从人的视角就不能这样写了。学生默读、思考。比较探究,体味视角妙处。(1)时间维度。这滴水能回想起自己的前世今生。它见证了四方街的建造史和成名史。它能在落水洞中沉睡百年后又来到现代,看丽江今天的风貌。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水却能历经沧海桑田。比较探究,体味视角妙处。(2)空间维度。这滴水能从雪山上俯视丽江坝,能在城外的黑龙潭水面仰看游人和花树,还能在城边的水车上俯瞰古城。它能跳跃着串起古城街道的银器店、玉器店、演奏古代音乐的院子、售卖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和纳西人三坊一照壁的院子。它能穿城而过,来到城外的果园和田地,也能在丽江坝中流淌,仰观头顶的星光和月亮。人不能到达的地方,水可以轻松到达。比较探究,体味视角妙处。看来这滴水既能贯通古今,也能由高而下,确实比人的视角、人的游踪要全面得多、自由得多、灵活多。比较探究,体味视角妙处。既然“一滴水”可以经过丽江,作者为什么不选择一片云、一缕风或一只鸟呢?水滋养了森林、田野和村庄,滋养了丽江坝放牧牛羊的草甸,也滋养了丽江人的生活。水多水美是丽江的地方特色,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象征。水的特点是晶莹纯净。只有当我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时,才能感受到诗意和美好。水更灵动,富于变化,也富于生命力。文中的“我”从“一片雪”变成“冰川的一部分”,再到“被阳光融化成了一滴水”,最后“跃入江流,奔向大海”。这一旅程就是生命实现的过程,平静的更迭中蕴藏着变化的力量,如同人的生命旅程。“一滴水”的旅程,更富有奇幻色彩,更有童趣和想象力。由此看来,“一滴水”的旅程,不是单纯的行踪记录。而是一趟美的历程,更是生命变化发展的历程。课文结尾,作者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或许是在告诉我们,他所记录的,不仅是对这块土地的理解,更是对生活、对生命的理解。二、跟随水滴,感受丽江之美本文多方面、全方位的展现了丽江古城,介绍了一个美丽如画的丽江。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丽江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批注在书上)丽江之美,美不胜收自然风光美,玉龙晶莹,潭水映照,苍松劲柏,城里夜色斑斓,城外宁静澄澈古城老街美,历史悠久,依山而建,顺水而去,富有地域特色,自然和谐相融民俗民风美,传统深厚,居民悠闲,主客和谐,于尽情欢歌处,去浮躁享沉静品味下列句子,体会作者在写景中饱含的情感。(1)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迷啊。(2)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见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3)在宽广的丽江坝中流淌,穿越大地时,头顶上是满天星光。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1)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迷啊。通过“晶莹夺目”“目眩神迷”, 写出了在黑龙潭边远望玉龙雪山的美丽景象,表达对玉龙雪山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3)院子里,兰花在盛开。浇花时,我落在了一朵香气隐约的兰花上。局部探究作者被院子里平和、悠然的氛围所感染,对兰花的喜爱之情流露在字里行间。 ( 2)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见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 运用排比,四个“看到”罗列出古城的景物,陶醉于古城与自然相映成趣的美中,字里行间流露对景物的喜爱之情。局部探究 选取古城夜景中最亮丽的地方,来表达对古城夜景的赞美。(4)这时,古城五彩的灯光把渠水辉映得五彩斑斓。 作者通过奇特的想象,运用富有丽江景物特色的贴切比喻,表现夜景之美,表达迷醉之情,再次表达对丽江的赞美之情。 (3)在宽广的丽江坝中流淌,穿越大地时,头顶上是满天星光。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作者以“一滴水”为线索,有什么好处?1.既贯通古今,又由高而下,容易把时间和空间这两条线索结合起来。2.获得了自由的视角和观察方式。3.采用第一人称叙事,人格化的“水滴”,既是观察者,也是讲述者,它在文中或娓娓道来,或直抒心曲,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使得情感的表达更加真实、亲切。三、改写小诗,赏析语言本文的语言具有诗性的美感,有的优美,有的富有哲理,有的形象生动,有的富有节奏感……活动要求:请你找出你喜欢句子,稍加改动,把它改写成一首小诗,并且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写几句赏析的话。《丽江,丽江》在桥上在堤上人们说着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语言里丽江,丽江频频出现在堤上在桥上赏析:本诗长短句夹杂,节奏多变,同时又使用了反复的手法,有音乐的美感,“在桥上,在堤上”的反复,写出了游人丛集,“丽江,丽江”反复之中,是呼唤,也是赞美,从侧面写出了游人对丽江美景的喜爱。作业学习本文独特的构思,仿照课文的写法,结合鄂尔多斯本地景物,写一篇简短的游记。要求:内容丰富选取一个恰当的“点”注意视角的变化300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