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一年级下学期月考试卷历 史注意事项: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从金石并用时代到铁器时代,手工业生产出现更多部门,尤其是金属器的出现,冶炼加工、制造金属工具需要专门的技巧和设备。手工业生产“已经不能由同一个人来进行了;于是发生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分离了”。这一变化 ( )A.源于生产技术的发展 B.推动了定居生活的出现C.直接导致国家的产生 D.反映了生产关系的变革2.《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一个人偷了一头牛、一只羊、一头驴、一只猪或者一条船——如果它属于神或者王宫,他要赔30倍;如果它属于平民,他要赔10倍;如果窃贼没有可赔偿的,他应被处死。”由此可见,《汉谟拉比法典》( )A.司法程序较为严密 B.注重维护平民利益C.具有鲜明阶级属性 D.蕴含社会契约精神3.古雅典所在的阿提卡半岛属于典型的地中海气候,日照充足,但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地势崎岖、土地贫瘠,可耕地范围大约只有30%-40%。城邦居民的正常生活以及城邦秩序的维护逐渐依赖于粮食进口。这些状况( )A.阻碍了农耕文明的诞生 B.导致人口总数趋于稳定C.决定了小国寡民的政体特征 D.为城邦海外殖民提供了动因4.波斯帝国曾经的都城帕萨尔加德的遗迹上伫立着一根石柱,石柱上的雕刻是波斯国王居鲁士。他穿着伊朗西部高原埃兰人风格的外袍,戴着埃及人风格的王冠,系着亚述人和腓尼基人风格的绳结,身后是波斯人风格的四个翅膀。雕像可反映( )A.波斯帝国的希腊化现象 B.经济发展对艺术的推动C.地理环境决定文明样态 D.不同地区间的文化交流5.公元前336年,亚历山大继承了马其顿王位。两年后,他开始了著名的东征。在东征途中,他一路上建立希腊式的城市,并把许多马其顿人和希腊人强行安置在其中,这些城市多位于商贸要道上。其中最大的是埃及的亚历山大城。这一举措( )A.客观上改变了希腊文化的落后面貌 B.加速了横跨东西方的民族迁移C.促进了帝国内部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D.打破了东西方之间的阻隔状态6.位于地中海南岸的尼罗河三角洲气候炎热,服饰以亚麻为主;而居地中海北岸的古希腊气候较冷,羊毛服饰占据主流。亚历山大东征后,埃及的妇女也穿羊毛披肩,希腊人的穿戴中波斯、埃及的服饰元素也较为普遍。这说明( )A.地中海阳隔导致南北两岸文化差异 B.碰撞促进了区域间文化的交流C.亚历山大东征促进埃及文明的进步 D.亚历山大推行希腊化成效突出7.中古时期的欧洲一个向封君宣誓效忠的人,应该永远记住下列六个词:安全、可靠、诚实、堪用、做事易和能做事。同样,封君也要在所有事情上为向他宣誓效忠的封臣做事。这说明在封君封臣制度下( )A.人人都要信守承诺 B.权利与义务的交织C.以土地封赐为纽带 D.西欧社会有序发展8.“庄园的规模大小不等,有的庄园就是一个自然村落,有的包括好几个村落,庄园里有封建领主的堡垒、教堂、农奴的茅舍,有铁匠铺、木工房、酿酒坊等各种手工作坊,还有牲畜圈、磨坊、菜园、池塘、树林、草地。”这段文字反映了( )A.庄园大体上是一个开放式的经济实体 B.庄园是一个以商品经济为主的经济实体C.庄园大体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D.庄园大体上是一个比较发达的经济实体9.查士丁尼在不断发动对外征服战争的同时,还镇压了境内的多次民众起义。查士丁尼深刻认识到“威严和光荣不仅依靠兵器”,因此,他组织法学家整理罗马法律,汇编了《罗马民法大全》。查士丁尼组织法典编纂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社会公平 B.协调社会关系 C.巩固帝国统治 D.提高公民素养10.《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它把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的几百个故事串联起来,成为研究阿拉伯帝国的珍贵资料。这反映了阿拉伯帝国( )A.文学作品缺乏创新性和本土性 B.较高文化教育的水平C.注重吸收融合世界文化 D.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11.印加帝国设有严密的居民编制及土地、税务调配制度,宗教方面推崇神化诸王的太阳神,对不同的犯罪活动制订相应的处罚措施,注重对沿海地区、高原地区和亚马逊森林地区的物品根据不同需求进行调配。该帝国的管理模式( )A.推动古代中南美洲走向统一B.保障了君主的绝对权威C.助推古代美洲文明走向辉煌D.维系了帝国的长治久安12.哥伦布在1492年11月份的航海日记中写道:臣向二位隆下保证,普天之下,无任何地方能比这里景色更美丽,这里的一切都应置于其(基督教)统治之下,因为发扬光大基督教乃吾人此行之初衷和目的。文中“此行” ( )A.开辟到达东方的新航路 B.导致世界市场最终形成C.推动世界文明会合交融 D.得到意大利王室的支持13.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纽芬兰岛。16世纪,荷兰航海家巴伦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留下了详细的航行记录和准确的航海图。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这些海上探索 ( )①拓展了欧洲人对地球的认知②促进了大陆与大洋间的直接联系③给人类带来了灾难,是历史的倒退④丰富了人们的地理知识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14.下面表格中是某项“交易品”输往美洲地区的统计数字。此“交易品”应是 ( )输入地区 1451~1870年的总量英属北美洲 399,000西属美洲 1,552,100加勒比海区 3,793,200巴西 3,646,800总计 9,391,100白银 B.奴隶 C.烟草 D.甘薯15.14.15世纪的佛罗伦萨政治开明,文化发达,经济繁荣。但到了16世纪后期,佛罗伦萨逐渐走向衰落,社会动乱,银行倒闭,国际贸易停滞,艺术中心地位逐渐丧失,佛罗伦萨渐渐淡出世界中心舞台。这一变化 ( )A.凸显了地理位置的决定作用 B.根源于其生产方式的落后C.反映了其资本主义萌芽消亡 D.折射了欧洲贸易格局转变16.哥伦布到达美洲时,新旧大陆唯一相同的作物是棉花,唯一共有的家畜是狗。欧洲人给美洲带来了马、牛羊、猪等牲畜和一些禽类,以及各种麦类、甘蔗、咖啡等。美洲则向世界贡献了玉米、马铃薯、西红柿、菠萝等。材料表明,早期殖民扩张 ( )A. 扩大了洲际贸易的范围 B. 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C. 推动了洲际物种的交流 D. 促进了种族交流及其重新分布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中古时期的欧洲社会)存在一个带有军事性质的领主附庸集团,它是从日耳曼人的家族血缘制度、亲兵制度和罗马的军事体制中逐渐产生出来的,与同样带有军事色彩的领主、农奴制度相结合,形成一种特殊的贵族等级制度;教会开始拥有精神方面的领导权,掌握世俗的伦理和信仰。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材料二 在一个庞大的封建农村社会旁边,就站立起了一个弱小的市民社会,这个社会虽然弱小,却充满了生机,它是在封建社会主流体制外不断发展的,形成了价值标准,创造了新的文化,正是从这个体制外的力量中,孕育出早期的资本主义社会。——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古时期西欧社会主要有哪些政治、经济制度。(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古时期西欧城市兴起的背景和影响。(8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阿拉伯人在巴格达建城不到一百年,就已掌握了亚里士多德的主要哲学著作,即新柏拉图派主要注释,阿拉伯人翻译的希腊哲学家著作不下一百种。希腊文化的影响在哈里发马蒙时代(813-833 年在位)达到极点,他在 830 年于巴格达创办著名的智慧馆既是图书馆、学院,也是翻译局。阿拉伯学者不知疲倦地翻译希腊科学著作,并进行研究。阿拉伯人善于吸收各国文化成就,使本身得到滋养,形成了辉煌的阿拉伯文化。——摘编自朱锡强《阿拉伯文化形成的原因》材料二公元7-13世纪,阿拉伯人在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医学、文学艺术、历史、地理、越的创造才能,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哲学等诸多领域内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在几百年内大放异彩,表现了阿拉伯人卓越的创造才能,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摘编自唐宝才《阿拉伯文化及其对世界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辉煌的阿拉伯文化"形成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7-13世纪阿拉伯人为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从15世纪初开始的西欧航海家的远航探险活动,最终导致了从欧洲出发沿非洲直达印度的航线和从欧洲向西航行直达美洲并发现美洲的航线以及环球一周额航线的开通。新航路的开辟不仅改变了欧洲的历史面貌,而且也直接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历史发展进程。——摘编自杨凤霞、宁波《对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探析》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知识,选取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准确)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史料一 意大利人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带着3艘帆船、80余名船员和西班牙国王送给中国皇帝与印度君主的国书出发了。哥伦布相信地球是圆的,认为一直向西航行一定能到达东方。 ——江乐兴《一本让你爱不释手的欧洲简史》史料二 15世纪,欧洲人已经能够制造适于在大海里航行的多桅快速的大型帆船,从中国传来的罗盘针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航海事业。 ——杨凤霞《新航路开辟成因浅析》史料三 新航路的开辟,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由于欧洲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对铸造货币的黄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商业危机促使欧洲人开辟新的航路,因为陆上交通被奥斯曼帝国切断,同时开辟新航路的条件也已具备。(1)根据史料一、二,概括指出哥伦布远航的条件及其目的地。(6分)(2)根据史料三,指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8分)参考答案1-5A CDDC 6-10 BBCCC 11-16CCABBC17、【答案】(1)封君封臣制度;庄园制度;农奴制度。(2分)(2)背景: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耕地面积增加,风力、水力和畜力得到比较有效的利用;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4分)影响: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一些城市兴办大学。城市还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4分)18、(1)原因:阿拉伯帝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伊斯兰教促进了阿拉伯语的推广;阿拉伯人善于吸收其他文明文化;阿拉伯帝国统治者对阿拉伯文化建设的重视。(6分,答出三点即可)(2)贡献:翻译、推广其他文明文化;创造出辉煌灿烂的阿拉伯文明;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科技的交流与发展。19、论题:新航路的开辟将整个世界连成一个整体。(2分)阐述:新航路开辟前,世界之间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联系,但是范围比较小,联系涉及局部。新航路开辟后,亚非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美洲、大洋洲、北冰洋也被纳入了世界航道体系。美洲的烟草、玉米、可可和马铃薯等作物传到世界其他地区,小麦、水稻及先进的生产方式等伴随着欧洲移民进入美洲。新航路妈的开辟,使人类第一次建立起跨越大陆和海洋的全球联系,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总之,全球连接成一个整体是从新航路开辟开始的。(10分)20.(1)条件:西班牙王室的支持、地圆学说的流行。出现能适应复杂航海条件的船只;指南针运用于航海。目的地:东方(亚洲)。(2)商品经济的发展;对黄金的需求;陆上交通被奥斯曼帝国切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