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试卷八年级历史一.选择题(共40分)1.1949年,毛泽东宣告:“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这里的“站起来”意味着( )A.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B.彻底废除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C.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D.推翻了三座大山,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新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是(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C.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D.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3.李光耀曾在回忆录中说:“朝鲜战争前我在欧洲旅行,人们常对华人持歧视态度,可是中国出兵朝鲜并接连获胜后,西欧海关人员一见华人,都肃然起敬。”这说明抗美援朝( )A.提高了我国的军事实力B.营造了稳定的国内环境C.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D.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4.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全国掀起参军、参战、支援前线的热潮。到1952年5月底,全国共捐献5.565亿元(旧币),折合3710架战斗机。工人、农民掀起爱国主义生产劳动竞赛和增产节约运动,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坚强保障。这说明( )A.抗美援朝战争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B.新中国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C.人民群众积极支援抗美援朝战争D.志愿军发扬了爱国主义精神5.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按照该标准,下列属于研究土地改革原始史料的是( )A.回农村老家时听到关于土地改革的闲谈B.以土地改革为题材的小说《李有才板话》C.市博物馆保存的农民分到田地的土地证D.从互联网获取的土地改革运动相关资料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总结了中国共产党过去领导土地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保存富农经济,不动中农土地,限制没收地主财产范围等政策,以保护中农和分化地主阶级。这一举措( )A.调动了人民抗战热情 B.有效减少了改革阻力C.加速了解放战争胜利 D.实现了土地国家所有7.从1959年开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始同步举行,从此便有了“两会”概念。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关于“两会”表述正确的是( )A.都具有制定宪法的权力B.都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C.代表都由人民选举产生D.充分体现了我国政治的民主性8.2023年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以下是本次大会代表来源及人数比例统计表(部分),据此可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代表 来源 党政领导干部 少数民族 归国华侨 妇女 工人农民 专业技术人员 香港澳门台湾 解放军武警人数 969 442 42 790 497 634 51 281比例 32.55% 14.85% 1.41% 26.54% 16.69% 21.3% 1.71% 9.44%A.是民族区域的自治机关B.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C.参会代表通过选举产生D.参会代表具有广泛性9.1949﹣1959年期间《人民日报》商业广告刊登数量中,1950 年以前私营企业广告主占60%,1956年以后国营企业及公私合营企业占98%。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国家( )A.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B.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C.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D.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10.党和政府如下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1949年10月至1953年 以办互助组为主,同时试办初级形式的农业合作社1954年至1955年上半年 初级农业合作社在全国普遍建立和发展1955年下半年至1956年底 农业合作化运动迅速发展A.发动农民完成土地改革运动B.组织农民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C.领导农民建立人民公社D.鼓励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11.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追思某一英雄模范时写到:“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据此可知,他追思的英雄模范是( )A.焦裕禄 B.邱少云 C.黄继光 D.王进喜12.下列成就中,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取得的是( )A.首先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B.大庆油田建成投产C.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D.武汉、包头钢铁基地建立1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 )A.体制改革 B.拨乱反正 C.经济建设 D.对外开放14.1978年5月11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光明日报》发表,此后被十几家媒体全文转载,引起全党、全国人民的注意,引发一场酝酿已久、影响深远的大讨论。由此可见,当时( )A.人们渴望冲破思想束缚B.国家重视平反冤假错案C.新闻媒体决定舆论导向D.真理标准受到共同认可15.安徽凤阳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安徽凤阳花鼓词选段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是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文革”时期) “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1979年)A.土地改革的完成使农民有了土地B.农业合作化引导农民共同富裕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大力开展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16.小岗生产大队18位农民,秘密商讨分田“包干”,签下了包产到户的“生死状”。18位农民没有想到,他们被饥饿逼迫而成的这份“生死契约”,无意间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一份宣言。中国农村改革的一声春雷,从这里响彻神州大地。以上描述的是( )A.土地改革政策的实施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初步探索C.农村人民公社的建立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尝试17.深圳从只有“一条街道、一盏红绿灯、一个小公园”的小镇,迅速崛起成为一座现代化大都市,这得益于( )A.建立特别行政区 B.实行一国两制C.建立经济特区 D.毗邻香港18.我国制定任何方针政策,都必须从基本国情出发。下列所述,与我国当前基本国情不相符的是( )A.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C.中国经济规模位居世界第二D.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领先世界19.20世纪90年代作为改革的攻坚阶段,经历了由继续侧重于“放”到建立规范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过程,逐渐开始了(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四个全面”战略布局D.“五位一体”总体布局2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决定》已由弟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于2020年11月11日通过,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此前已历经2001年、2010年两次修改,这次是第三次修改。据此可知我国( )A.依法治国逐渐成为国家意识B.新时期法制建设逐渐走向正规C.法制建设历经了曲折漫长的过程D.法制建设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发展二.材料题(共60分)21.(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公有制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并不居于主体地位,中国还不能说是社会主义国家,而是新民主主义国家。这种状况,到一九五六年已经根本改变,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已经确立。——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1)(5分)依据材料一,指出“进行大规模建设”的名称是什么?依据材料回答,我国努力追求工业化的原因是什么?(2)(5分)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到一九五六年已经根本改变”?在改变之前,我国农村土地的所有者是谁?(3)(5分)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历史的巨大贡献。22.(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1)(4分)材料中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的分别是哪两位领导人?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开始的事件各是什么?(2)(5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建国初期有哪些事件让中国人民进一步挺直了腰杆,权利得到了保障?为让人民富起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材料二 中共十八大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率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明确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3)(4分)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什么?为实现中国梦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并形成了什么战略布局?(4)(4分)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感想?23.(16分)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1)(4分)分别指出这三幅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图一到图二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材料二: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安徽和四川等一些农村开始试行……同一年深圳、珠海等4个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摘编自《复兴之路》解说词(2)(4分)根据材料二,指出安徽和四川等农村开始试行的经济制度是什么。并分析这个经济制度的创新对新中国农村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材料三: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进步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3)(4分)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辉的起点”是指党的哪一次重要会议。并分析这次会议产生的深远影响。(4)(4分)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说明了什么?24.(12分)发展经济、繁荣社会,这是从古至今历史发展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探析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对今天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4分)观察图一,请给A阶段补充一个恰当的标题并分析A阶段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原因。(2)(4分)图二反映的是我国建国初期哪一时期的建设成就?并据图指出这一时期重工业的分布特点。(3)(3分)图三反映出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4)(5分)近现代经济发展的历程对我们今天经济建设有何启示?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C D C C B D D D B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A C B A D D C D B D21. (1)“一五计划”。摆脱帝国主义压迫,改善人民生活,提高我国国力。(2)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广大农民。(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国家独立、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2. (1)毛泽东,邓小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土地改革等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实行对外开放等等。(3)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4)国家政策要符合国情、实事求是,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要关注民生等等。23. (1)图一:土地改革;图二: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图三:人民公社化运动;变化:农民土地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2)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农村的生产力。(3)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端。(4)制订农村政策要符合经济发展规律,要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维护农业发展和农民利益。24.(1)A阶段标题: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原因: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一五计划;特点:重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3)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4)启示:民族独立是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政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