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课件(共29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课件(共29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不同时期的青蒿
以怎样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
文学常识
WEN XUE CHANG SHI
01.
BY YUSHEN
作者介绍
AUTHOR INTRODUCTION
01.
青蒿素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式为C15H22O5,青蒿素为无色针状结晶,因其具有特殊的过氧基团,它对热不稳定,易受湿、热和还原性物质的影响而分解。青蒿素是治疗疟疾耐药性效果最好的药物,以青蒿素类药物为主的联合疗法,也是当下治疗疟疾的最有效最重要手段。
青蒿素
青蒿(Artemisia caruifolia Buch.-Ham. ex Roxb.)是菊科、蒿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茎单生无毛,表面黄绿色或棕黄色;叶无毛,叶色为暗绿色或棕绿色,叶柄长,小裂片长三角形栉齿或近线状披针形;头状花序近半球形,有短梗,下垂,总状花序组成圆锥花序;瘦果长圆形;花果期6—9月。 [6]
青蒿主产于中国,中国南北各地、滨海地区均有分布,国外在朝鲜、日本、越南、缅甸、印度及尼泊尔等地有分布。 [1]青蒿生于低海拔、湿润的河岸边砂地、山谷、林缘、路旁等,喜温暖湿润气候,要求阳光充足,不耐荫蔽,忌积水。青蒿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但在阳光充足,土壤肥沃疏松湿润及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及黏壤土上生长良好;青蒿可以通过种子繁殖,生产上一般采用种子育苗移栽。 [8]
青蒿有清热、凉血、退蒸、解暑、祛风、止痒之效,作阴虚潮热的退热剂,也止盗汗、中暑等,但本种不含“青蒿素”,无抗疟作用。 [1]
疟疾
疟疾(malaria)又名打摆子,是由疟原虫经按蚊叮咬传播的传染病。
临床上以周期性定时发作的寒战、高热、出汗退热,以及贫血和脾大为特点。
因原虫株、感染程度、免疫状况和机体反应性等差异,临床症状和发作规律表现不一
文学常识
WEN XUE CHANG SHI
01.
疟疾概述
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本病主要表现为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
01
急性传染病,病原体是疟原虫,由蚊子传播,周期性发作。症状是发冷发热,热后大量出汗,头痛,口渴,全身无力。有的地区叫冷热病。
02
疟疾是人类最古老的疾病之一,至今依然还是一个全球广泛关注且亟待解决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03
屠呦呦简介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生,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2011年9月,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2015年10月,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6年2月14日,荣获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2016年4月21日,入选《时代周刊》公布的2016年度“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2017年1月2日,被授予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首次授予女性科学家。
人物评价:以屠呦呦研究员为代表的一代代中医人才,辛勤耕耘,屡建功勋,为发展中医药事业、造福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评)
春草鹿呦呦: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人物贡献:屠呦呦的研发对人类的生命健康贡献突出。她的研究跟所有其他科研成果都不同,为科研人员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让·安德森评价)
屠呦呦简介
青蒿素

一小步
人类征服疾病的
解释说明
点明了这篇获奖感言的科研对象
说明人类战胜了疾病,
这个疾病指的是危害人类健康几千年的疟疾;
而治疗这个疾病的正是青蒿素。
战胜,揭示了青蒿素对困扰了人类几千年的疾病——疟疾的疗效
明确了青蒿素的医药学地位和里程碑意义
整个题目显示了科普文章题目的特性(准确严谨)
解题
演讲稿的格式
标题
正文
称呼
开头
主体
结尾
结束语
又名引言,开场白。
又名收束。内容的小结或提出希望
标题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非常荣幸能在这里……,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 》。
——————————————————————————————————————————————————————————————————————————
同学们,———————
我的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写在中间,不加书名号)
(称呼语顶格写,后有冒号)
(问候语空两格,后有感叹号)
(正文部分,注意结构和语言)
(结尾,发出号召、倡议等)
(结束语)
基本格式
演讲稿的特点
一、针对性。作者提出的问题是听众所关心的问题,要能为听众所接受并心悦诚服,这样,才能起到应有的社会效果;还要针对演讲的场合,听众的年龄、文化程度,以及演说者所处的地位、身份等具体情况设计不同的演讲内容。
二、启发性。要通过充实的内容,晓之以理,让听众心悦诚服地接受演讲词需要阐明的意见和观点,明确努力的方向和行动的目标。必要的设问、反问,深入浅出的比喻、引用,是增强演讲词启发性常用的方法。
三、感染性。演讲词的语言要深入浅出,逻辑性强。让听众在听到每一句话的瞬间都能对讲话内容有最大限度的理解,好的演讲自有一种激发听众情绪、赢得好感的鼓动性。 做到这一点,就要依靠思想内容的丰富、深刻,有独到之处,发人深思,语言表达要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
青蒿 疟疾 目睹
精髓 相悖 肆虐
羟基 衍生物 砒霜
浸渍 奎宁 芍药苷
hāo
nüè

suǐ
bèi
nüè
qiǎng
yǎn

kuí
gān

1
2
本文设立多个小标题
每个小标题能够体现不同的内容,让文章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每个小标题能简要概括具体语段的核心内容,具有突出强调的作用
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
从分子到药物
影响世界
发展与超越
中医药学的贡献
划分结构:
节标题 主要内容
引言 讲述获奖事由,强调中国传统医药学在发现提取青蒿素中的作用。(总)
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 ——从分子到药物 发现青蒿素,研制药物。(分)
影响世界——发展与超越 确定分子的立体结构,论文发表;获国家发明奖;国际大会作报告;研究双氢青蒿素药物;成为国际一线药物。(分)
中医药学的贡献 评价中医药学的贡献,表达“青蒿素是中医药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的观点,呼应开头,强化主题。(总)
1-4
5-20
21-25
按照时间顺序,概括屠呦呦及其团队的青蒿素探索历程
时间 成果 (不超过15个字)
1967年
1971年
1972年
1973年
1977年
1979年
1982年
1986年
2002年
2009年
国家启动523项目
得到中性提取物
找到青蒿分子
试用青蒿胶囊
确立分子立体结构
获得国家发明奖
发表《青蒿素的化学研究》
青蒿素获批一类新药
世卫组织推荐使用青蒿素
出版《青蒿素及青蒿素类药物》
拉斯克医学奖是美国最具声望的生物医学奖项,也是医学界仅次于诺贝尔奖的一项大奖,其得奖者通常会在随后的一年得到诺贝尔奖,该奖项在医学界又素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
演出的原因和目的
探究文本
TAN JIU WEN BEN
03.
哪些因素促成屠呦呦发现并提取出青蒿素?
自己热衷于中草药研究。
领悟了中国传统哲学有关人体和宇宙的精妙思想。
运用现代科学和技术,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医药学的精髓。
活动一:青蒿素的发展历程
理 由:中国古代文献资料浩如烟海,而句子中又用了唯一这个词,可见研究之艰难。
结合文本概括青蒿素的发展历程,并从文中找出每个阶段中你认为能够表现其艰难
的关键词或关键句,并加以说明。
关键句:为了寻求答案,我们查找了大量的文献。唯一提到青蒿减轻疟疾症状的记录,出现
在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里面写道: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
关键句: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们很难对新药进行临床试验。为了帮助疟疾病人,我和我的同事勇敢地做志愿者,第一个尝试青蒿提取物,确认其对人安全无毒。
理 由:研究环境恶劣,但仍排除万难们进行了丰富的临床试验。
青蒿素的发展历程
从分子到药物
发现青蒿素的抗疟性
超越青蒿素
普及和传播
理 由:数字背后反映出研究工作的繁复,揭示了青蒿素研究工作的艰难。
结合文本概括青蒿素的发展历程,并从文中找出每个阶段中你认为能够表现其艰难
的关键词或关键句,并加以说明。
关键词:2000种中草药、640种具有抗疟效应的成分、200种中药、380余种成分。
青蒿素的发展历程
理 由:这句话反映出青蒿素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的艰难。
结合文本概括青蒿素的发展历程,并从文中找出每个阶段中你认为能够表现其艰难
的关键词或关键句,并加以说明。
关键句: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帮助下,我们确定了青蒿素的结构,1977年在《科
学通报》发表,并迅速被《化学文摘》所收录。然而,当时的大环境不允许我们发表任何论
文,除了少数几篇中文文章。
关键句:由于化学稳定性的考量,有机化学家们起初不认为双氢青蒿素,一类青蒿素的衍生物,是好的药物。
理 由:创新研究遭遇到否定危机。
01
发现青蒿素的抗疟性:文献检索和实验工作的浩大,实验条件的艰苦。
02
从分子到药物:药物临床实验的繁杂以及成药过程的反复验证。
03
普及和传播:国内科研环境遭遇到时代的束缚,导致中国医药发展与世界的交流缺失。
04
超越青蒿素:创新的实验遭到传统化学家的质疑。
青蒿素发展艰难的原因
活动二:概括屠呦呦及其团队在研发青蒿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面对困难,他们表现出怎样的科学研究精神?(自主探究合作,思考五分钟)
困难 科学精神
①收集2000个药方,从中挑选和提取抗疟药方。 不懈探索的治学精神
概括屠呦呦及其团队在研发青蒿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面对困难,他们表现出怎样的科学研究精神?(自主探究合作,思考五分钟)
屠呦呦及其团队遇到的困难 所体现出来的精神
例:收集2000个药方,从中挑选和提取抗疟药方。 不懈探索的治学精神
困难 科学研究精神
1.收集2000个药方,从中挑选和提取抗疟药方。
2.青蒿素提取物有一定的抗疟效果,但实验结果很难重复。
3.新药的临床试验很难开展
4.将天然分子变为药物,需要青蒿素含量高的青蒿
锲而不舍的实证精神
转换思路的创新精神
敢为人先的忘我精神
团结协作的攻坚克难精神
客观方面:
疟疾威胁人类健康长达数千年,有抗疟药物的客观需求;
中国政府重视与国际方面的合作,并启动“523项目”来抗击疟疾。
活动三:屠呦呦团队取得青蒿素成药的卓越成就的因素有哪些?
主观方面:
对中草药的好奇心;
深厚的医学知识;
强烈的研究动力;
对精妙的有关人性和宇宙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领悟;
青蒿素研究团队的精诚合作;
顽强的毅力、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勇于战胜任何困难的精神。
(1)奎宁的发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秘鲁历史上对金鸡纳树的利用。
试分析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明确 : “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既强调了秘鲁历史上对金鸡纳树的利用与奎宁的发现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也隐含着奎宁的发现也涉及其他因素的信息。
(2)在第一阶段,我收集了2000个方药,挑选出可能具有抗疟作用的640个,从其中的200个方药中提取了380余种提取物,在小白鼠身上测试抗疟效果,然而进展甚微。
明确 :通过准确列举一连串数量庞大的数字,强调了科学研究的工作量之大,过程之艰辛,从侧面体现了作者科学严谨、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与精神。
(3)然而,实验结果很难重复,而且似乎与文献记录相悖。
明确 :“很难”“似乎”模糊性词语的运用,恰恰体现了用语的准确性,说话留有分寸,符合客观实际情况。
(4)“青蒿素的发现,则是中医药学赠予人类的瑰宝。”“青蒿素是中医药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
明确 :这两处都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既充分生动地肯定了青蒿素的价值,又表达了对祖国中医药学的热爱、赞美、感激、崇敬之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