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将进酒》课件(共36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古诗词诵读《将进酒》课件(共36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将进酒》
李白
播放《长安三万里》电影片段(李白吟诵《将进酒》片段),
提问:
“你眼中的李白是一个怎样的人?这首诗给你怎样的感受?”
课堂导入
了解李白生平及诗歌创作背景,掌握相关文学常识。
1
理解诗歌中比喻、夸张、借代等修辞手法,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情感变化。
2
感受李白豪放洒脱的人生态度,培养积极乐观的价值观。
3
我们的目标
目录

文学常识

赏析品读

整体感知

拓展探究
文学常识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或“大李杜”,是“诗家三李”(李白、李煜、李清照)之首,留存诗作有900多首。
我来介绍作者
我来介绍作者
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
(公元725)
初入长安
无功而返
(公元730)
奉诏入京
供奉翰林
(公元742)
奸佞当道
赐金放还
(公元744)
与友畅饮
做《将进酒》
(公元752)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当时唐玄宗沉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加之因得罪杨国忠、高力士等权贵而致排挤,理想不能实现,故借登高饮酒之际,将长久以来的郁郁寡欢和苦闷憋屈,都通过这首诗淋漓尽致地宣泄出来。跟《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借寻仙表现不事权贵的意志的写法颇为相似。
我来介绍背景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
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
关于“将”字的这一含义,《诗经·卫风·氓》中间有“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的先例。
“将进酒”意即“劝酒歌”, 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我来解释题目
整体感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zūn)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pēng)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qiāng)进酒,杯莫停。
我来朗读诗歌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zhuàn)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lè),斗酒十千恣(zì)欢谑(xuè)。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gū)取对君酌(zhuó) 。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jiāng)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我来朗读诗歌
将进酒( ) 金樽( )
烹羊( ) 岑夫子( )
馔玉( ) 恣 ( )
欢谑( ) 沽酒( )
斟酌( ) 千金裘( )
我来朗读诗歌

qiāng
zhuó
zūn
pēng
cén
zhuàn
xuè

qiú
我来翻译诗歌
你可曾看到滚滚的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你可曾对着高堂上的明镜感叹自己的白发,早晨的满头黑发到了晚上已是雪白一片。人生得意时就应当纵情欢乐,不要让这金杯空对明月。天生我材必定会有有用的时候,黄金千两(就算)一挥而尽,也还是能够再得来。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应当痛饮三百杯也不为多!岑夫子,丹丘生啊,请二位快点喝酒吧,举起酒杯不要停下来。
我来翻译诗歌
让我来为你们高歌一曲,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
听佳音吃美食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只愿沉醉在美酒中不愿醒来。自古以来圣贤无不是冷落寂寞的,只有那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陈王曹植当年宴设平乐观,斗酒十千也豪饮,让宾主尽情欢乐。主人呀,你为何说钱不多?只管买酒来让我们一起痛饮。那些什么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狐裘,把你的侍僮喊出来,都让他拿去换美酒来吧。我要与你一起来消除这万古的情愁!
赏析品读
我来品读诗歌
思考:你认为诗眼是哪个字?并自主诵读诗歌,谈谈这首诗给你的最直接的感受。
愁。
诗人狂放不羁,整首诗气势豪壮,又情感起伏较大。
我来品读诗歌
思考:再读诗歌,结合背景谈谈诗人为何愁,愁什么?
744年,在朝中受排挤,被“赐金放还”,与长安的朋友道别。
752年,被“赐金放还”已达八年,在嵩山置酒会友,然后创作了《将进酒》。
表面豪爽,乐观自信,肯定人生,肯定自我,暗藏忧愁,透露出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
我来品读诗歌
思考:再读诗歌,结合具体诗句,说说作者情感的变化轨迹。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

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
我来品读诗歌
思考:“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运用了哪些手法?各有什么表达作用?
起兴:由黄河水东流,引发对人生的感慨。
比喻: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时光流逝;将白发比作雪。
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夸张:空间上“天上来”,极言黄河奔腾而来的气势;时间上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之事,把本来短暂的事说得更短暂,悲叹人生短促。
我来品读诗歌
思考:“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句中你认为哪两个字用的好?表达了什么情感?
“必”和“还”用得好。
“必”是“一定”的意思,语气肯定。较为强烈,表明诗人渴求建功立业,渴望有所作为的心情。
“还”是“还能够”的意思,表现了诗人一掷千金的豪爽,并表达了高度的自信,透露出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 。
我来品读诗歌
思考:“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这几句运用什么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直抒胸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诗人直接抒写人生得意,需纵情欢乐。“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展现了李白的乐观、自信、豪放,透露出作者怀才不遇但渴望入世的态度。
夸张:“三百杯”夸张地写出朋友相聚时的纵情豪爽。
我来品读诗歌
思考:“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诗人在这里连续用了四个“三字句”,与前文的长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什么好处?
加快了诗歌的节奏,旋律加快,旋律的加快实际上就反映出诗人情感的变化,心情是十分激动的,他的情感由原来的欢乐变得狂放起来。
我来品读诗歌
思考:“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同样是蔑视权贵,请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比较赏析。
这两句诗在表达对权贵的轻蔑上并无二致,均反映了作者对权贵的鄙夷之情。区别在于,前句中的“开心颜”蕴含了作者对精神自由的渴望,而后的“长醉不愿醒”则流露出一种消极的情绪。
总体来看,前句在愤懑中透露出一种振奋,而后句则在愤懑中带有几分沉郁(愁绪深重,难以摆脱)。
我来品读诗歌
思考:“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这几句运用什么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借代:“钟鼓馔玉”即富贵生活,可诗人却认为这“不足贵”,这是诗人仕途失意,志不得抒的愤懑之词。
对比:“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写出了诗人对荒唐社会的愤怒嘲讽,对豪门权贵的蔑视、鄙弃和否定。
我来品读诗歌
思考:“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这几句运用什么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用典,诗人由曹植想到了自己同样怀才不遇,因权贵当道,使自己为国效力的志向无法实现,英雄无用武之地。作者是借曹植的典故尽吐心中的不平。
我来品读诗歌
思考:“与尔同销万古愁”,诗人为何而愁?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一愁:人生苦短,生命渺小
二愁:壮志未酬,怀才不遇
三愁:怀才不遇,抱负难展
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又渴望被重用的矛盾复杂的情感。
我来品读诗歌
思考:请结合诗句赏析《将进酒》中“酒”的象征意义。
(1)消愁解忧,寄托人生苦闷
“与尔同销万古愁”:直抒胸臆,“万古愁”涵盖个人仕途失意、生命短暂之悲。“但愿长醉不复醒”:以醉避世,反衬现实压抑。
(2)反抗精神,挑战世俗礼教
“钟鼓馔玉不足贵”:否定功名利禄,“酒”是对权贵的蔑视。
“斗酒十千恣欢谑”:痛饮狂歌展现对礼法束缚的反叛。
(3)自由追求,彰显生命本真
“人生得意须尽欢”:主张及时行乐,追求精神自由。
“天生我材必有用”:醉酒状态下的狂傲,实为对生命价值的自信宣言。
李白借“酒”这一意象,将个人失意上升为对生命、时空的哲学思考:
矛盾性:豪饮狂欢的表象下,暗含“仕途困顿—自我肯定”“短暂生命—永恒追求”的激烈冲突。
典型性:“酒”承载盛唐文人精神特质,既是个体反抗的符号,也是时代精神的缩影。
我来品读诗歌
思考:请结合诗句赏析《将进酒》中“酒”的象征意义。
拓展探究
我来思辨探究
1、他在诗中一方面展现出“天生我材必有用”自信乐观,一方面又说“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这样消极避世,为什么在李白身上会产生这种矛盾?
“儒”即“入世”思想。也就是李白身怀“济苍生,安社稷”的思想几次投身官场的原因,走仕途也曾是李白的人生理想。
“道”即“出世”思想。当他在官场无路可走时,他能超然世外,取法山水以自适。
“侠”即任侠思想。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侠讲究“言必信,行必果”,“重然诺,轻生死”及仗义疏财,扶危济困之类的任侠精神。
李白的思想矛盾根植于盛唐文化的多面性:一方面,“天生我材必有用”(直抒胸臆)彰显昂扬自信的时代精神;另一方面,“钟鼓馔玉不足贵”(借代)的激愤,揭露了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普遍困境。这种矛盾实质是封建士人“仕与隐”困境的诗意表达,最终在“酒”的催化下达成了“悲慨中的超脱”,成就了诗歌的震撼力。
我来思辨探究
1、他在诗中一方面展现出“天生我材必有用”自信乐观,一方面又说“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这样消极避世,为什么在李白身上会产生这种矛盾?
在竞争压力下,坚信“我材必有用”可缓解“唯分数论”“唯名校论”的单一价值观焦虑。
赞同其精神内核(自信与坚持),但需结合时代需求与社会责任,将“我材”转化为“有用”需理性规划与实践。
我来思辨探究
2、现代社会如何理解“天生我材必有用”?是否赞同“人生得意须尽欢”?
‘人生得意须尽欢’在当代并非鼓励挥霍,而是启示我们:真正的‘尽欢’应是珍惜机遇、全力奔赴所爱之事。正如谷爱凌在滑雪中既‘尽欢’又为国争光,将个人之‘欢’升华为超越性价值。
我来思辨探究
2、现代社会如何理解“天生我材必有用”?是否赞同“人生得意须尽欢”?
杜甫与李白对“酒”的书写差异,本质是创作立场的不同:杜甫以史笔写李白,“斗酒诗百篇”(夸张)突出其天才与自由,酒成为盛唐文人精神的缩影;而李白在《将进酒》中直诉“万古愁”(比喻),酒是化解个体生命悲慨的良药。一为旁观者的礼赞,一为亲历者的独白,共同丰富了唐诗中“酒”的文化意蕴。
我来对比阅读
请阅读杜甫《饮中八仙歌》,其中的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对比两者对“酒”的不同态度。
我来整理归纳
完成思维导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