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考道德与法治押题预测 心理品质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24秋 莱阳市期末)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尊重使社会生活更和谐融洽。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①在图书馆,王琳安静地看书②课间休息时,夏雨耐心地为同桌解答其请教的问题③天气降温了,妈妈让小萌把秋裤穿上,小萌抓起秋裤撇到一边④在地理课上,许辉做起了物理作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24秋 博山区期末)“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下面行为不能反映这种“实践过程”和“精神状态”的是( )A.小耿为通宵玩游戏的好朋友保密B.小童多次向地震灾区捐款、捐物C.小钟节假日坚持做博物馆解说员D.小鑫每周末都虫敬老院做志愿者3.(2024秋 泗水县期末)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江梦南,幼时因药物导致失聪,为了学习“听”和“说”,她摸着喉咙感受声带振动,仔细辨别每个字词的气息,对着镜子一遍遍练习嘴型,她学会的每一个字都付出了数倍于常人的艰辛。江梦南说:“我从来没有因为听不见,就把自己看成一个弱者,我相信自己不会比别人差。”她克服重重困难,凭借不懈努力,实现了大学梦。她的成长历程启示我们( )①积极的人生态度使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②为梦想而努力,只要努力就能梦想成真③正确面对挫折,不畏惧、不退缩,勇敢面对④自尊自信,活出生命的精彩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4.(2024秋 桓台县期末)“行己有耻”要求我们要不断增强自控力。下列有助于增强这种能力的做法是( )①认真记录一些自己平时不关注但很有意义的事情②设定体育锻炼小目标并坚持付诸行动③拒绝一切娱乐活动,专注提高学习成绩④尝试纠正自己的小缺点并自我监督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5.(2024秋 广陵区期末)“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萧凯恩,3个月大的时候因眼癌摘除眼球,她通过摸盲文点字乐谱和听录音反复背诵,在黑暗中追逐音乐梦想,20岁时已赢得超70个音乐比赛奖项。多年来,她经常参加义演筹集善款,不怕艰苦去贫困山区当义工。萧凯恩的成功,是因为她( )A.增加知识储备,提高人文底蕴B.坚持生命至上,关爱他人生命C.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潜能D.磨砺坚强意志,勇敢追逐梦想6.(2024秋 桓台县期末)“大象躺下是很困难的,躺平更是十分要命的一件事情,我的人生辞典里没有躺平这个词。”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代表通道”上,全国人大代表任子威寄语青年朋友“做不躺平的大象”。任子威的寄语启示我们要( )A.开发创造潜能 B.克服惰性,自强不息C.培养批判精神 D.自信自立,追求独特7.(2024秋 无锡期末)“人在低谷时,自渡是最好的解药。”“人生多磨难,希望即力量,命运再残酷,也杀不死坚强的灵魂!”史铁生的这两句话启示我们( )A.面对逆境,畏惧挫折,战胜挫折B.鼓足勇气,迎难而上,就不会有挫折C.受磨难而奋进,不悲观、不言败D.人生要经历逆境才能取得成功8.(2024秋 通河县期末)2023年9月21日,“天宫课堂”第四讲,在距离地球400公里外的中国空间站里开讲,新晋“太空教师”——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一节精彩的太空科普课。“天宫课堂”的开展,有利于激励广大青少年( )①热爱科学,开拓创新②激扬青春,我行我素③立志进取,明辨是非④自信自强,砥砺奋发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2024秋 邛崃市期末)在2023年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上,有一位90后的视障女孩名叫萧凯恩。她在黑暗中追逐音乐梦想,长期坚持靠摸盲文点字乐谱和听录音背诵学习,20岁时就已赢得70多个音乐比赛奖项,虽然她看不见这个世界,却始终笑对人生。我们从她身上感受到的是( )①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受磨难而奋进②在逆境中前行,鼓足勇气迎难而上③勤奋进取,卓越才华让她一举成名④乐观向上、认真务实,走好人生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2024秋 石景山区期末)下列体现尊重的是( )①羽毛球赛后小明主动上前与对手握手以示敬意②小刚将用完的纸巾扔向正在清扫路面的清洁工③公交车上有人将手机声音外放并调至最大音量④地铁上小林将座位让给一名席地而坐的农民工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11.(2024秋 昌邑市期末)朱彦夫,山东淄博人,“人民楷模”“最美奋斗者”等称号的获得者。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失去了双手双脚,他凭借顽强的毅力,不仅坚强地活了下来,还为家乡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用嘴衔笔书写了饱含热血的生命之作《极限人生》。下列诗句最能体现其精神品质的是( )①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②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③轻霜冻死单根草,狂风难毁万木林④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2024秋 海安市期末)苏轼在被贬黄州后,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作品,他能够从“失意”中不断提纯“诗意”,这表明( )A.人们总会经受一些挫折和考验B.顺境和逆境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C.挫折是获得成功的前提和条件D.顺境不骄总能使我们更容易实现目标13.(2024秋 永川区期末)初中阶段,是人生美好的年华。做好初中生活规划,需要我们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合理有效的安排和利用好时间,提高做事效率。下图启示我们要( )A.科学规划,合理安排时间B.珍惜时间,努力做自强的人C.重视效率,认认真真做事D.分清主次,只做重要的事情14.(2024秋 无锡期末)“送你一朵小红花,开在你昨天新长的枝桠。奖励你有勇气,主动来和我说话。不共戴天的冰水啊,义无反顾的烈酒啊,多么苦难的日子里,你都已战胜了它……”歌曲《送你一朵小红花》鼓励每个人开启新一年的奋进之旅。这启示我们( )①在逆境中前行,鼓足勇气,迎难而上②积极的人生态度体现为乐观向上③挫折孕育着成功,挫折越多越好④逆境只会让人消沉,阻碍前进的步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2024秋 贵阳期末)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这些人物典故启示我们( )①顺境不骄②逆境不馁③居安思危④迎难而上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6.(2024秋 闽清县期末)下图启示我们要( )A.科学规划,合理安排时间B.珍惜时间,努力做自强的人C.重视效率,认认真真做事D.分清主次,只做重要的事情17.(2024秋 巫山县期末)2024年巴黎奥运会,17岁的全红婵分别获得跳水女子单人、双人10米台金牌,成为中国奥运历史上最年轻的赢得三枚金牌的运动员。金牌的背后,离不开她日复一日的苦练与持之不懈的努力。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 )A.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成功B.“努力”需要有方法C.要将“努力”落实在每一天的具体行动中D.“努力”需要劳逸结合18.(2024秋 洛江区期末)“情绪价值”表现为给予他人关心、理解、支持和鼓励的情绪感受,已成为影响人们交往的重要因素。当我们的“情绪价值”得到满足时,我们会感到被重视、被认可,从而提升自我价值感和幸福感。为他人提供“情绪价值”,我们可以选择( )①尊重他人,全面接纳与认可②积极关注他人,回应情感需求③考虑他人感受,学会换位思考④明辨是非对错,只给予积极的评价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9.(2024秋 启东市期末)在巴黎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中,中国选手樊振东以11﹣8拿下最后一局,逆风翻盘,惊险击败对手,拿下了奥运金牌。樊振东在赛后采访时提到,捍卫中国乒乓球队的荣誉,始终是他作为一名运动员的目标。这启示我们( )①积极应对挑战,迎难而上②坚持不懈,勇敢挑战自己③逆境一定会促使人成长④在竞争与合作中成长自我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0.(2024秋 开州区期末)小明的读书笔记上写着这样一段话:“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努力,需要立志;努力,需要坚持。”你认为下列选项中适合作为这段读书笔记主题的是( )A.功崇惟志,业广惟勤B.投之以桃,报之以李C.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D.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二.材料分析题(共4小题)21.(2024秋 济宁期末)【人生态度与人生价值】材料一 董卿在《朗读者》第三季的时候说过这样一句话:人在这个世界上,无论选择哪一条道路,它都是荆棘和鲜花同在,有晴空也有冷雨。只有在经历过挑战和风雨的洗礼之后,我们才能够真正成长,才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蓝天和阳光。(1)材料一中董卿说的“冷雨”是人生历程中的什么境遇?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前行路上的“冷雨”?材料二 2024年4月30日,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劳动群众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慰问,充分肯定广大劳动群众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并提出殷切希望,强调:“劳动谱写时代华章,奋斗创造美好未来。”希望广大劳动群众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爱岗敬业、创新创造,踊跃投身于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实践,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不懈奋斗。(2)“劳动谱写时代华章,奋斗创造美好未来”,请你说说劳动的重要性。22.(2024秋 博山区期末)某校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以“助力青春成长”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活动一:寻找青春榜样】神舟十六号乘组航天员、中国空间站首位载荷专家桂海潮,学生时代是个“特别勤奋刻苦的人”,读高二的那一年,“神舟”五号发射成功,航天员杨利伟成为中国飞天第一人,他开始对飞往太空充满向往。有了梦想,曾经在重重大山之中仰望星空的少年,用积极、勇敢、坚持、刻苦……把诸多不可能变成了可能,终于实现了自己的“飞天梦”。飞向太空前记者提问:“你准备好了吗?”桂海潮满怀信心地说:“到今天为止,我觉得我从技能上、身体上、心理上都准备好了,有信心迎接这次任务的挑战!”(1)结合材料,谈谈桂海潮身上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2)“止于至善”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我们应该怎样向桂海潮学习,追求“止于至善”的人生?【活动二:开发创造潜力】“找准目标就一股劲儿扎进去,遇到不懂的问题,无论下多大功夫也要搞明白。”当年的桂海潮以第一志愿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路攻读博士学位,并成为宇航学院的一名老师圆梦九天。(3)青春的创造多姿多彩,桂海潮把诸多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请谈谈青少年应如何开发自身的创造潜力。【活动三:品出情感韵味】(4)请结合“青春榜样故事”,以“体验美好情感,传递情感正能量”为主题,写一篇发言稿。(不少于150字)要求:紧扣主题,观点明确;学科术语使用规范;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姓名。23.(2024秋 靖江市期末)【学习榜样】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志则国志。下面是某校“身边的榜样”栏中的部分内容:榜样一:中学生钱清越是一位有名的志愿服务“小明星”,每年向红十字会邮寄衣物。今年他了解到山区小朋友吃不到优质午餐,随即参加“土豆换午餐公益”项目,用零花钱购买土豆捐献爱心午餐,还带动身边人加入该项目。 榜样二:陈梓庆是泰州市一名八年级学生,妈妈身体残疾,但他积极向上,成绩优异,主动照顾弟弟、承担家务。他热爱集体,班级图书角缺少书籍,他主动拿出自己的图书分享。同桌因骨折请假,他利用周末帮其辅导功课,从无怨言。(1)榜样温暖着他人与社会,请你运用所学,说说榜样“暖”在何处。(2)学习榜样,成为榜样。结合上题回答,选取一处温暖,写出你的行动。24.(2024秋 南京期末)本学期的一天,英语老师宣布了江苏省教育厅印发的《关于印发2025年江苏省初中英语听力口语自动化考试要求的通知》,其中口语考试形式的变化,引起了同学们的关注和讨论。以下是当天的班级剪影。剪影1 时间:8点地点:教室 同学们,2025年英语口语考试中的“话题简述”,从往年的考前提供40篇范文参考、考试时提供中文要点提示,转变为在提供的12个话题中选取一个供大家自主表达。 根据这一变化,我将对课堂作出相应调整,让大家有更多口语表达的机会。如果有任何困惑,可随时和我沟通! 剪影2 时间:12点地点:教室 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搜索到以下信息: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中高考改革,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听说这一消息后,小威同学闷闷不乐,他困惑地表示“考试形式为什么要变呢?以前考试前背范文、考试时看提示,不是挺好的嘛!”(1)请你开导小威同学。(2)为了更好地应对英语口语考试的变化,你会采取哪些具体行动?中考道德与法治押题预测 心理品质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24秋 莱阳市期末)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尊重使社会生活更和谐融洽。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①在图书馆,王琳安静地看书②课间休息时,夏雨耐心地为同桌解答其请教的问题③天气降温了,妈妈让小萌把秋裤穿上,小萌抓起秋裤撇到一边④在地理课上,许辉做起了物理作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尊重他人。学会尊重他人,重视他人,据此进行回答即可。【解答】题干中尊重他人要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平等对待他人,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欣赏他人。王琳在图书馆安静地看书,夏雨耐心地为同桌解答其请教的问题都是尊重他人的表现,故①②正确;小萌缺乏对妈妈做法的理解,没有尊重妈妈,故③错误;许辉在地理课上做起了物理作业,违反课堂纪律,是对老师的不尊重,故④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需要学生仔细审题,认真分析材料,结合教材中关于尊重他人的知识,进行回答即可。2.(2024秋 博山区期末)“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下面行为不能反映这种“实践过程”和“精神状态”的是( )A.小耿为通宵玩游戏的好朋友保密B.小童多次向地震灾区捐款、捐物C.小钟节假日坚持做博物馆解说员D.小鑫每周末都虫敬老院做志愿者【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行己有耻,止于至善。行己有耻是指一个人行事,凡是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解答】小童多次向地震灾区捐款、捐物,这是助人为乐、关爱他人的体现,符合“止于至善”的实践过程,故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小钟节假日坚持做博物馆解说员,这反映了坚持奉献和热爱文化的精神,符合“止于至善”的实践过程,故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小鑫每周末去敬老院做志愿者,这是一种关爱老人和社会奉献的行为,符合“止于至善”的实践过程,故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小耿为通宵玩游戏的好朋友保密。这一行为没有体现出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反而是一种纵容不良行为的做法,故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仔细审题,联系题干材料,结合青春期的烦恼、行己有耻、止于至善、自信的含义与作用等知识作答。3.(2024秋 泗水县期末)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江梦南,幼时因药物导致失聪,为了学习“听”和“说”,她摸着喉咙感受声带振动,仔细辨别每个字词的气息,对着镜子一遍遍练习嘴型,她学会的每一个字都付出了数倍于常人的艰辛。江梦南说:“我从来没有因为听不见,就把自己看成一个弱者,我相信自己不会比别人差。”她克服重重困难,凭借不懈努力,实现了大学梦。她的成长历程启示我们( )①积极的人生态度使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②为梦想而努力,只要努力就能梦想成真③正确面对挫折,不畏惧、不退缩,勇敢面对④自尊自信,活出生命的精彩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分析】本题考查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面对不同的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即使遭遇同样的挫折,不同人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也是不同的。【解答】题干表述了江梦南克服重重困难,凭借不懈努力,实现了大学梦。她的成长历程启示我们要正确面对挫折,不畏惧、不退缩,勇敢面对;积极的人生态度使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我们要做自尊自信的人,活出生命的精彩,①③④说法正确;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只要……就能”说法过于绝对,②错误。故选:D。【点评】仔细审题,联系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等知识作答。4.(2024秋 桓台县期末)“行己有耻”要求我们要不断增强自控力。下列有助于增强这种能力的做法是( )①认真记录一些自己平时不关注但很有意义的事情②设定体育锻炼小目标并坚持付诸行动③拒绝一切娱乐活动,专注提高学习成绩④尝试纠正自己的小缺点并自我监督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分析】本题考查行己有耻、止于至善。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羞耻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行动之前,审查愿望,行动之中,监督调解,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解答】认真记录一些自己平时不关注但很有意义的事情,有助于提高自我意识和反思能力,从而增强自控力;设定体育锻炼小目标并坚持付诸行动,可以培养坚持和自律的习惯;尝试纠正自己的小缺点并自我监督,有助于自我改进和自控力的提升,所以①②④符合题意;适度的娱乐活动有助于身心健康,不应完全拒绝,③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仔细审题,联系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有关内容作答。5.(2024秋 广陵区期末)“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萧凯恩,3个月大的时候因眼癌摘除眼球,她通过摸盲文点字乐谱和听录音反复背诵,在黑暗中追逐音乐梦想,20岁时已赢得超70个音乐比赛奖项。多年来,她经常参加义演筹集善款,不怕艰苦去贫困山区当义工。萧凯恩的成功,是因为她( )A.增加知识储备,提高人文底蕴B.坚持生命至上,关爱他人生命C.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潜能D.磨砺坚强意志,勇敢追逐梦想【分析】本题考查意志坚强的表现。意志坚强表现为富有主见、处事果断、坚持不懈、善于自制。【解答】萧凯恩通过摸盲文点字乐谱和听录音反复背诵,在黑暗中追逐音乐梦想,到山区当义工,她取得的成功,是因为她磨砺坚强意志,勇敢追逐梦想,D符合题意;萧凯恩通过摸盲文点字乐谱和听录音反复背诵,在黑暗中追逐音乐梦想,到山区当义工,她取得的成功因为她有坚强的意志,没有体现增加知识储备,提高人文底蕴,坚持生命至上,关爱他人生命,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潜能,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仔细审题,联系意志坚强的表现等内容作答。6.(2024秋 桓台县期末)“大象躺下是很困难的,躺平更是十分要命的一件事情,我的人生辞典里没有躺平这个词。”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代表通道”上,全国人大代表任子威寄语青年朋友“做不躺平的大象”。任子威的寄语启示我们要( )A.开发创造潜能 B.克服惰性,自强不息C.培养批判精神 D.自信自立,追求独特【分析】本题考查培养自强品质。自强依靠坚强的意志、进取的精神、持久的坚持。【解答】根据所学,自强可以让我们更自信,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是成长的足迹,印记着我们克服惰性、抵制不良诱惑、战胜自我的努力,相信自己,勇敢尝试,不断进步,才能体验成功带来的自信。据此,任子威的寄语启示我们要克服惰性,自强不息,故B说法正确;题干强调的是自强不息,故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仔细审题,联系培养自强品质等内容作答。7.(2024秋 无锡期末)“人在低谷时,自渡是最好的解药。”“人生多磨难,希望即力量,命运再残酷,也杀不死坚强的灵魂!”史铁生的这两句话启示我们( )A.面对逆境,畏惧挫折,战胜挫折B.鼓足勇气,迎难而上,就不会有挫折C.受磨难而奋进,不悲观、不言败D.人生要经历逆境才能取得成功【分析】本题考查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面对不同的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即使遭遇同样的挫折,不同人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也是不同的。【解答】人在低谷时,自渡是最好的解药;人生多磨难,希望即力量,命运再残酷,也杀不死坚强的灵魂,史铁生的话体现了在逆境和困难中,不应消极悲观,而应保持希望和信心,勇敢面对,启示我们受磨难而奋进,不悲观、不言败,C符合题意;积极面对挫折,不能畏惧挫折,A错误;挫折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即使鼓足勇气迎难而上,也可能会遇到挫折,B错误;成功并不一定非要经历逆境,有些人可能在顺境中也能取得成功,D错误。故选:C。【点评】把握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的知识,理解题干主旨,做出正确的选择。8.(2024秋 通河县期末)2023年9月21日,“天宫课堂”第四讲,在距离地球400公里外的中国空间站里开讲,新晋“太空教师”——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一节精彩的太空科普课。“天宫课堂”的开展,有利于激励广大青少年( )①热爱科学,开拓创新②激扬青春,我行我素③立志进取,明辨是非④自信自强,砥砺奋发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自信的含义与作用。自信心是一种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是一种积极、有效地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意识特征和心理状态,也称为信心。【解答】“天宫课堂”为广大青少年打开了一扇触摸科学、爱上科学的窗口,这有利于激励我们热爱科学、开拓创新的热情,通过激发青少年对太空的无限向往来自觉磨砺意志,砥砺奋发,养成自信自强的品质,故①④符合题意;我行我素是以自我为中心,是不可取的,故②说法错误;明辨是非与题干内容无关,故③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把握自信的含义与作用的知识,理解题干主旨,做出正确的选择。9.(2024秋 邛崃市期末)在2023年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上,有一位90后的视障女孩名叫萧凯恩。她在黑暗中追逐音乐梦想,长期坚持靠摸盲文点字乐谱和听录音背诵学习,20岁时就已赢得70多个音乐比赛奖项,虽然她看不见这个世界,却始终笑对人生。我们从她身上感受到的是( )①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受磨难而奋进②在逆境中前行,鼓足勇气迎难而上③勤奋进取,卓越才华让她一举成名④乐观向上、认真务实,走好人生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分析】本题考查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面对挫折,各种损害生命的应对方式都是不明智的。相反,我们需要发现、挖掘自己的生命力量。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蕴含一定的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解答】萧凯恩在黑暗中追逐音乐梦想,长期坚持靠摸盲文点字乐谱和听录音背诵学习,却始终笑对人生,告诉我们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受磨难而奋进,在逆境中前行,要鼓足勇气迎难而上,要乐观向上、认真务实,走好人生路,故①②④说法正确;题干主要强调的是她在追逐音乐梦想过程中的坚持和努力,以及面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未体现卓越才华,故③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仔细审题,联系题干材料,结合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等知识作答。10.(2024秋 石景山区期末)下列体现尊重的是( )①羽毛球赛后小明主动上前与对手握手以示敬意②小刚将用完的纸巾扔向正在清扫路面的清洁工③公交车上有人将手机声音外放并调至最大音量④地铁上小林将座位让给一名席地而坐的农民工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分析】本题考查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羽毛球赛后小明主动上前与对手握手以示敬意是尊重对手的表现;地铁上小林将座位让给一名席地而坐的农民工是平等待人的表现,做到了尊重他人,①④说法正确;小刚将用完的纸巾扔向正在清扫路面的清洁工,是没有尊重清洁工的人格尊严和劳动的表现,②说法错误;公交车上有人将手机声音外放并调至最大音量是没有尊重其他乘客的表现,③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仔细审题,联系尊重他人的有关内容作答。11.(2024秋 昌邑市期末)朱彦夫,山东淄博人,“人民楷模”“最美奋斗者”等称号的获得者。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失去了双手双脚,他凭借顽强的毅力,不仅坚强地活了下来,还为家乡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用嘴衔笔书写了饱含热血的生命之作《极限人生》。下列诗句最能体现其精神品质的是( )①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②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③轻霜冻死单根草,狂风难毁万木林④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意志坚强的表现。意志坚强表现为富有主见、处事果断、坚持不懈、善于自制。【解答】结合题干材料分析,朱彦夫身上体现了爱国、自强、奉献等品质。选项中最能体现朱彦夫精神品质的诗句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等,①②符合题意;③排除,该诗句体现的是团结的力量、集体的力量;④排除,该诗句体现的是离别惆怅的无奈,并希望没有道路,从而减少离别之苦。故选:A。【点评】仔细审题,联系意志坚强的表现等内容作答。12.(2024秋 海安市期末)苏轼在被贬黄州后,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作品,他能够从“失意”中不断提纯“诗意”,这表明( )A.人们总会经受一些挫折和考验B.顺境和逆境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C.挫折是获得成功的前提和条件D.顺境不骄总能使我们更容易实现目标【分析】本题考查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面对不同的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即使遭遇同样的挫折,不同人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也是不同的。【解答】结合题干材料,苏轼的做法表明顺境和逆境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B符合题意;A排除,题干材料没有体现;C错误,夸大了挫折的积极意义,没有看到挫折的消极影响;D错误,“总能”一词夸大了顺境的积极意义。故选:B。【点评】仔细审题,联系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等内容作答。13.(2024秋 永川区期末)初中阶段,是人生美好的年华。做好初中生活规划,需要我们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合理有效的安排和利用好时间,提高做事效率。下图启示我们要( )A.科学规划,合理安排时间B.珍惜时间,努力做自强的人C.重视效率,认认真真做事D.分清主次,只做重要的事情【分析】本题考查时间的重要性。时间是构成生命的源泉,每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解答】对比图中低效的时间安排和高效的时间安排可知,科学规划,合理安排时间有助于提高效率,故A符合题意;题干强调的是科学规划,合理安排时间。珍惜时间,努力做自强的人,重视效率,认认真真做事,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C不符合题意;我们要分清主次,但不是只做重要的事情,故D说法错误。故选:A。【点评】仔细审题,联系时间的重要性等内容作答。14.(2024秋 无锡期末)“送你一朵小红花,开在你昨天新长的枝桠。奖励你有勇气,主动来和我说话。不共戴天的冰水啊,义无反顾的烈酒啊,多么苦难的日子里,你都已战胜了它……”歌曲《送你一朵小红花》鼓励每个人开启新一年的奋进之旅。这启示我们( )①在逆境中前行,鼓足勇气,迎难而上②积极的人生态度体现为乐观向上③挫折孕育着成功,挫折越多越好④逆境只会让人消沉,阻碍前进的步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面对不同的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即使遭遇同样的挫折,不同人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也是不同的。【解答】歌曲《送你一朵小红花》鼓励每个人开启新一年的奋进之旅。这启示我们在逆境中前行,鼓足勇气,迎难而上,积极的人生态度体现为乐观向上,①②说法正确;挫折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不是越多越好,③错误;逆境让人消沉,阻碍前进的步伐,但是受磨难而奋进,不悲观、不言败,逆境就有可能转化为顺境,④错误。故选:A。【点评】把握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的知识,理解题干主旨,做出正确的选择。15.(2024秋 贵阳期末)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这些人物典故启示我们( )①顺境不骄②逆境不馁③居安思危④迎难而上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分析】本题考查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面对不同的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即使遭遇同样的挫折,不同人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也是不同的。【解答】盖文王等人的典故启示我们要逆境不馁,迎难而上,勇于战胜挫折,②④说法正确;①③说法在题干中没有体现,应排除。故选:D。【点评】把握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的知识,理解题干主旨,做出正确的选择。16.(2024秋 闽清县期末)下图启示我们要( )A.科学规划,合理安排时间B.珍惜时间,努力做自强的人C.重视效率,认认真真做事D.分清主次,只做重要的事情【分析】本题考查时间的重要性。时间是构成生命的源泉,每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解答】对比图中低效的时间安排和高效的时间安排可知,科学规划,合理安排时间有助于提高效率,故A符合题意;题干强调的是科学规划,合理安排时间。珍惜时间,努力做自强的人,重视效率,认认真真做事,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C不符合题意;我们要分清主次,但不是只做重要的事情,故D说法错误。故选:A。【点评】细心审题,联系时间的重要性等内容作答。17.(2024秋 巫山县期末)2024年巴黎奥运会,17岁的全红婵分别获得跳水女子单人、双人10米台金牌,成为中国奥运历史上最年轻的赢得三枚金牌的运动员。金牌的背后,离不开她日复一日的苦练与持之不懈的努力。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 )A.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成功B.“努力”需要有方法C.要将“努力”落实在每一天的具体行动中D.“努力”需要劳逸结合【分析】本题考查努力的意义。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不服输的坚忍和失败后从头再来的勇气,是对自我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的不懈追求。【解答】依据教材知识,分析题干材料,金牌的背后,离不开她日复一日的苦练与持之不懈的努力,启示我们要将“努力”落实在每一天的具体行动中,故C符合题意;即使努力,也不一定成功,故A说法错误;题干未体现“努力”需要有方法、“努力”需要劳逸结合,故B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仔细审题,联系努力的意义等内容作答。18.(2024秋 洛江区期末)“情绪价值”表现为给予他人关心、理解、支持和鼓励的情绪感受,已成为影响人们交往的重要因素。当我们的“情绪价值”得到满足时,我们会感到被重视、被认可,从而提升自我价值感和幸福感。为他人提供“情绪价值”,我们可以选择( )①尊重他人,全面接纳与认可②积极关注他人,回应情感需求③考虑他人感受,学会换位思考④明辨是非对错,只给予积极的评价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解答】为他人提供“情绪价值”,我们可以选择积极关注他人,回应情感需求,考虑他人感受,学会换位思考,所以②③正确;①错误,“全面接纳与认可”说法太绝对;④错误,“只给予积极的评价”说法太绝对。故选:C。【点评】仔细审题,联系尊重他人的有关内容作答。19.(2024秋 启东市期末)在巴黎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中,中国选手樊振东以11﹣8拿下最后一局,逆风翻盘,惊险击败对手,拿下了奥运金牌。樊振东在赛后采访时提到,捍卫中国乒乓球队的荣誉,始终是他作为一名运动员的目标。这启示我们( )①积极应对挑战,迎难而上②坚持不懈,勇敢挑战自己③逆境一定会促使人成长④在竞争与合作中成长自我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分析】本题考查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面对不同的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即使遭遇同样的挫折,不同人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也是不同的。【解答】根据题干所述,樊振东的故事启示我们要积极应对挑战,迎难而上,坚持不懈,勇敢挑战自己,①②正确;逆境具有双重作用,不一定会促使人成长,③错误;题干没有体现合作,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审清题意,结合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等内容作答。20.(2024秋 开州区期末)小明的读书笔记上写着这样一段话:“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努力,需要立志;努力,需要坚持。”你认为下列选项中适合作为这段读书笔记主题的是( )A.功崇惟志,业广惟勤B.投之以桃,报之以李C.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D.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分析】本题考查努力的意义。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不服输的坚忍和失败后从头再来的勇气,是对自我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的不懈追求。【解答】结合题干材料分析,这段话强调了努力成就梦想,功崇惟志,业广惟勤,A符合题意;B排除,体现的是友谊是平等的;C排除,体现的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D排除,体现的是学会合作学习。故选:A。【点评】仔细审题,联系努力的意义等内容作答。二.材料分析题(共4小题)21.(2024秋 济宁期末)【人生态度与人生价值】材料一 董卿在《朗读者》第三季的时候说过这样一句话:人在这个世界上,无论选择哪一条道路,它都是荆棘和鲜花同在,有晴空也有冷雨。只有在经历过挑战和风雨的洗礼之后,我们才能够真正成长,才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蓝天和阳光。(1)材料一中董卿说的“冷雨”是人生历程中的什么境遇?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前行路上的“冷雨”?材料二 2024年4月30日,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劳动群众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慰问,充分肯定广大劳动群众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并提出殷切希望,强调:“劳动谱写时代华章,奋斗创造美好未来。”希望广大劳动群众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爱岗敬业、创新创造,踊跃投身于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实践,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不懈奋斗。(2)“劳动谱写时代华章,奋斗创造美好未来”,请你说说劳动的重要性。【分析】本题考查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劳动的意义。依据课本知识分析问题,依据材料实际组织答案。【解答】(1)本题第一问考查“冷雨”是人生历程中的什么境遇。依据教材知识,结合材料内容,从境遇方面来回答。第二问考查如何正确对待逆境。依据教材知识,结合材料内容,从人生道路上遭遇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挫折的影响,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挫折等方面来回答。(2)本题考查劳动的重要性。依据教材知识,结合材料内容,从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等方面来回答。故答案为:(1)“冷雨”指的是人生中遇到的挫折、困难、失败等不如意的境遇。①我们要认识到人生道路上遭遇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它是生活的一部分,每个人都会经历。②挫折虽然会给我们带来痛苦和压力,但它也能使我们成长和进步。挫折可以磨练我们的意志,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能让我们总结经验教训,增长智慧和才干;还能激发我们的潜能,促使我们在困境中寻找新的出路和方法。③我们应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挫折,勇敢地战胜它,而不是逃避或畏惧。(2)①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通过劳动,我们创造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满足自身和社会的需求,提高生活水平,实现美好生活。②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劳动过程中,我们不断改进生产工具、提高生产技术,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进步。③劳动能够培养我们的品德和能力,如勤劳、坚韧、合作、创新等品质,在劳动实践中我们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④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广大劳动群众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贡献力量,彰显劳动的伟大意义。【点评】解答时注意认真研究题目,明确题目要求和答题方向是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劳动的意义,综合运用基础知识作答,做到准确无误,思维发散,多角度多方面作答。22.(2024秋 博山区期末)某校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以“助力青春成长”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活动一:寻找青春榜样】神舟十六号乘组航天员、中国空间站首位载荷专家桂海潮,学生时代是个“特别勤奋刻苦的人”,读高二的那一年,“神舟”五号发射成功,航天员杨利伟成为中国飞天第一人,他开始对飞往太空充满向往。有了梦想,曾经在重重大山之中仰望星空的少年,用积极、勇敢、坚持、刻苦……把诸多不可能变成了可能,终于实现了自己的“飞天梦”。飞向太空前记者提问:“你准备好了吗?”桂海潮满怀信心地说:“到今天为止,我觉得我从技能上、身体上、心理上都准备好了,有信心迎接这次任务的挑战!”(1)结合材料,谈谈桂海潮身上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2)“止于至善”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我们应该怎样向桂海潮学习,追求“止于至善”的人生?【活动二:开发创造潜力】“找准目标就一股劲儿扎进去,遇到不懂的问题,无论下多大功夫也要搞明白。”当年的桂海潮以第一志愿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路攻读博士学位,并成为宇航学院的一名老师圆梦九天。(3)青春的创造多姿多彩,桂海潮把诸多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请谈谈青少年应如何开发自身的创造潜力。【活动三:品出情感韵味】(4)请结合“青春榜样故事”,以“体验美好情感,传递情感正能量”为主题,写一篇发言稿。(不少于150字)要求:紧扣主题,观点明确;学科术语使用规范;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姓名。【分析】本题考查行己有耻、止于至善、开发创造潜能、培养自强品质。能力方面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答】(1)本题考查谈谈桂海潮身上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如勤奋刻苦,为实现梦想努力奋斗。②树立远大梦想,并为之坚持不懈等方面作答。(2)本题考查止于至善的要求。可结合教材知识,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在生活中寻找“贤”,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要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等方面作答。(3)本题考查如何开发创造潜力。可结合教材知识,从关注他人与社会,看重创造的意义和价值,做一名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创造者;要勤于实践等方面作答。(4)本题要求以“体验美好情感,传递情感正能量”为主题,写一篇发言稿。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1)①勤奋刻苦,为实现梦想努力奋斗。②树立远大梦想,并为之坚持不懈。③充满自信,相信自己能够迎接挑战。(2)①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②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③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④我们要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3)①在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的前提下,要敢于打破常规,追求创新与生活的丰富多彩,开创前人未走之路。②关注他人与社会,看重创造的意义和价值,做一名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创造者。③创造离不开实践。青春的创造意味着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去尝试、探索、实践,通过劳动改变自己,影响世界。(4)在品味情感中成长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桂海潮的故事中,我们能体验到许多美好情感。他对梦想的执着追求,让我们感受到了坚定与坚持的力量,这种情感激励着我们在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他实现梦想后的喜悦与自豪,也传递给我们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主动体验美好情感。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在知识的海洋中感受智慧的魅力;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收获温暖与满足。当我们获得美好情感后,更要学会传递情感正能量。比如,在同学遇到困难时,给予鼓励和帮助;在家里,为父母分担家务,让家庭充满温馨。让我们以桂海潮为榜样,在品味美好情感中成长,用积极的情感去感染身边的人,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谢谢大家!【点评】仔细审题,联系题干材料,结合行己有耻、止于至善、开发创造潜能、培养自强品质等知识作答。23.(2024秋 靖江市期末)【学习榜样】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志则国志。下面是某校“身边的榜样”栏中的部分内容:榜样一:中学生钱清越是一位有名的志愿服务“小明星”,每年向红十字会邮寄衣物。今年他了解到山区小朋友吃不到优质午餐,随即参加“土豆换午餐公益”项目,用零花钱购买土豆捐献爱心午餐,还带动身边人加入该项目。 榜样二:陈梓庆是泰州市一名八年级学生,妈妈身体残疾,但他积极向上,成绩优异,主动照顾弟弟、承担家务。他热爱集体,班级图书角缺少书籍,他主动拿出自己的图书分享。同桌因骨折请假,他利用周末帮其辅导功课,从无怨言。(1)榜样温暖着他人与社会,请你运用所学,说说榜样“暖”在何处。(2)学习榜样,成为榜样。结合上题回答,选取一处温暖,写出你的行动。【分析】本题考查榜样的力量、关爱他人、热心公益、服务社会。依据课本知识分析问题,依据材料实际组织答案。【解答】(1)本题考查榜样“暖”在何处。依据教材知识,结合材料内容,从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等方面来回答。(2)本题考查学生在亲社会、负责任、关爱他人、孝亲敬长、劳动方面的做法,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从不同的角度作答即可。故答案为:(1)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关心帮助他人,关爱他人;具有社会责任感与主人翁意识;孝顺父母,照顾家人;热爱劳动;关心集体,无私奉献。(2)亲社会:①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②遵守社会规则,热心帮助他人。负责任:①勇于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②合理选择责任,义无反顾地担当起应负的责任;③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履行责任的能力,勇于承担责任。关爱他人:①心怀善意;②尽己所能;③讲究策略。孝敬父母:①努力学习;②做力所能及的家务;③关心父母健康,倾听父母心声等。热爱劳动:①生活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洗衣服、整理房间等;②在校认真做好值日工作;③在社会中,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际行动帮助他人等。【点评】解答时注意认真研究题目,明确题目要求和答题方向是榜样的力量、关爱他人、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综合运用基础知识作答,做到准确无误,思维发散,多角度多方面作答。24.(2024秋 南京期末)本学期的一天,英语老师宣布了江苏省教育厅印发的《关于印发2025年江苏省初中英语听力口语自动化考试要求的通知》,其中口语考试形式的变化,引起了同学们的关注和讨论。以下是当天的班级剪影。剪影1 时间:8点地点:教室 同学们,2025年英语口语考试中的“话题简述”,从往年的考前提供40篇范文参考、考试时提供中文要点提示,转变为在提供的12个话题中选取一个供大家自主表达。 根据这一变化,我将对课堂作出相应调整,让大家有更多口语表达的机会。如果有任何困惑,可随时和我沟通! 剪影2 时间:12点地点:教室 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搜索到以下信息: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中高考改革,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听说这一消息后,小威同学闷闷不乐,他困惑地表示“考试形式为什么要变呢?以前考试前背范文、考试时看提示,不是挺好的嘛!”(1)请你开导小威同学。(2)为了更好地应对英语口语考试的变化,你会采取哪些具体行动?【分析】本题考查正确面对学习压力。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即为理想的实现打基础。在学习中感受到压力是正常的。适度的焦虑体现了我们对考试积极认真的态度,但过度的考试焦虑,则会干扰我们的学习,对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我们要克服过度的焦虑,从容的面对考试。【解答】(1)本题考查开导小威同学。依据教材知识,结合材料内容,从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考试形式的改变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来回答。(2)本题考查为了更好地应对英语口语考试的变化,你会采取哪些具体行动。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进行多种形式的听力和口语训练等。故答案为:(1)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些原有的规则不适应新变化,需要调整和完善;考试形式的改变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2)进行多种形式的听力和口语训练,每天一句英语,持续积累,培养语感;多参与口语实践,可以找语伴对话,或者参加英语角等活动。【点评】解答时注意认真研究题目,明确题目要求和答题方向是正确面对学习压力,综合运用基础知识作答,做到准确无误,思维发散,多角度多方面作答。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