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粤教版)七年级下第二节 跨学科主题学习2:应对全球环境变化——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为例大单元知识框架学习目标激趣导入任务一,任务二课堂练习拓展延伸课堂小结作业布置新课标要求探究活动新课标要求新课标解读1.整合自然地理(碳循环机制)与人文地理(能源结构、政策响应);2.结合区域案例(如北极变暖、小岛国危机)剖析全球关联性;3.设计探究活动(碳足迹计算、气候行动辩论),运用地图、遥感影像等工具强化空间认知;4.引导从“现象描述”转向“归因分析”,渗透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培养兼具科学理性与生态责任的新一代决策者。1.地理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立足于核心素养的培育,关注学生探究能力、创新意 识、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师生共同发展,以物化 的学习产品(如各种文本、模型、设计图等)为基本学习成果。2.地理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要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聚焦真 实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体现鲜活的实践特征。地理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包 括制订学习目标、选取学习主题和内容、选择学习形式、选定学习场所、开展学 习评价等环节,设计时要注意各环节之间的联系,突出整体效果。本章大单元知识框架学习目标1.理解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如温室气体效应)、现实影响(极端天气、生态失衡)及应对策略(能源转型、碳减排);2.结合本土与国际案例,分析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联性,并设计可行性解决方案;3.通过数据解读与模拟实验,培养批判性思维与系统性分析能力;4.树立环保责任意识,主动践行低碳生活(如减少碳足迹、倡导绿色消费),并参与气候行动倡议。5.最终实现从认知到行动的综合素养提升,推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实践传播。激趣导入地球一小时全球气候在变暖任务一 自工业革命以来,地球在不知不觉中变暖。2022年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13 ℃。2015—2022年是173年仪器记录中最暖的8年,大部分陆地和海洋都明显增暖。目前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仍在持续。全球气候在变暖任务一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升温速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近20年是20世纪初以来中国最暖的时期。2022年,全国平均气温10.51 ℃,较常年偏高0.62 ℃,为1951年以来历史次高,仅比2021年低0.02 ℃。全球气候在变暖任务一任务一:查找气温资料,绘制家乡气温变化示意图,认识家乡气候变化1.实地参观家乡气象台或通过网络等途径,查找近几十年来家乡气温的数据并绘制成气温变化示意图,说明家乡气温变化的特点。全球气候在变暖任务一任务一:查找气温资料,绘制家乡气温变化示意图,认识家乡气候变化2.调查家乡人民特别是长辈对家乡气候变化的感受。老农李某某(68岁,呈贡菜农):"以前种菜看二十四节气准得很,现在完全乱套了:- 惊蛰该种黄瓜,现在要提前半个月- 处暑收玉米常遇暴雨霉烂- 最头疼是‘倒春寒’说不准,2013年冻死整片豌豆"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与影响任务二 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造成的,与森林特别是热带雨林的破坏也密切相关。全球气候变暖使陆地、海洋和大气发生了变化,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在持续,干旱、洪水和热浪等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频发,全球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和环境面临巨大挑战。全球气候变暖不仅影响每个国家的生存与发展,也关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与未来。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与影响任务二任务二:认识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以及不同主体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责任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1.“气候移民”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气候移民”的相关资料(也可选择感兴趣的其他方面),认识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海平面上升:图瓦卢1993-2023年上升速度达 5.1毫米/年(全球平均3.3毫米),预计2100年 50%国土将被淹没。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与影响任务二(1)认识气候移民:气候移民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海平面上升、干旱、洪水等环境变化,人们被迫离开原居住地,进行迁移的行为。根据联合国难民署(UNHCR)的数据,全球已经有数亿人因为气候变化而被迫迁移。预计到2050年,这个数字可能会增加到2亿。受影响最严重的地区包括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太平洋小岛国家等。例如,孟加拉国由于洪水灾害频繁和海平面上升,已经成为气候移民的重要来源地。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与影响任务二(2)全球气候变暖对环境和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健康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导致极端热浪和野火的增加,增加非传染性疾病的风险,并促进传染病的出现和传播,对健康基础设施造成影响,削弱了提供全民健康覆盖的能力。②生态系统变化: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包括生物多样性的变化。③海平面上升:全球气温升高会导致冰川融化和海水热膨胀,从而导致海平面上升。④水循环变化:气温升高会导致水汽蒸发增加,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从而导致降水增加。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⑤农业影响:气候变化已经导致自1980年以来小麦和玉米产量的下降。⑥极端天气事件:全球平均气温的升高意味着人类可能会经历越来越多的热浪。⑦社会经济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自然灾害和环境变化将对全球经济造成打击,导致资源重新分配,影响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与影响任务二2.查找文献资料等,寻找至少5个证据,说明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对于全球气候变暖负有更多、更大的责任。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对于全球气候变暖负有更多、更大的责任的证据:(1)历史累积排放量:工业革命以来,发达国家长期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显著增加。数据显示,从1750年工业革命开始到1950年的200年间,人类燃烧化石燃料释放的二氧化碳总量中,发达国家占了95%。即使在1950年到2000年期间,发达国家的排放量仍占总排放量的77%。这种长期的高排放对气候变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2)人均排放量:发达国家的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远高于发展中国家和全球平均水平。例如,美国是全球累计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多的国家,其人均碳排放量是全球平均水平的3.3倍。相比之下,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目前人均碳排放量不及美国一半,人均历史累计排放量约为美国的八分之一。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与影响任务二(3)技术与资金支持:发达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拥有更先进的技术和更充足的资金。然而,它们在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这些支持方面往往行动迟缓或不兑现承诺。例如,发达国家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承诺,2020年前每年至少为发展中国家提供1 000亿美元资金支持,但实际到位的资金远未达到这一目标。(4)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强。而发展中国家往往面临更多的气候变化挑战,如火灾、洪水、干旱、海平面上升等,但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其适应能力较弱。因此,发达国家有责任提供更多的支持,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5)伦理原则:罗尔斯的正义理论提出,社会和经济上的不平等只有在能够为所有人带来利益补偿,尤其是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带来利益补偿时,才是正当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主要肇因是发达国家的累积排放。因此,富国、富人和高排放企业对解决气候变化问题负有特殊的义务。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任务三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任何国家都无法单独应对这场危机。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不仅是每个国家的责任,也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只有采取有力措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保护森林,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才能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减轻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危害。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任务三任务三:理解不同角色为减缓全球气候变暖需要付出的行动1.模拟联合国世界气候变化大会。(1)确定大会主题:应对气候变暖全球行动。(2)以小组为单位,模拟大会不同角色,如发达国家代表、发展中国家代表、媒体代表、公众代表、会议主席(联合国官员)等。(3)进行大会发言。(4)拟定并发布“应对气候变暖全球行动宣言”。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任务三1.模拟联合国世界气候变化大会(1)角色设定:发达国家代表:关注减排责任,同时强调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发展中国家代表:强调发达国家的历史责任,并寻求资金和技术支持。媒体代表:报道会议进展,关注各方立场和可能的冲突。公众代表:表达对气候变化的担忧和对行动的期望。会议主席(联合国官员):确保会议顺利进行,促进各方对话。(2)发言示例: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任务三2.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选择某一领域(如新能源开发等),说明我国在该领域采取的切实行动和取得的重大成就。中国在新能源开发领域的一些具体行动和取得的成就:(1)新能源装机容量全球领先:截至2021年年底,中国的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16.6%,新能源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1.2亿千瓦,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均达到或超过3亿千瓦,均居世界第一。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2)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大:中国在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中占比三分之一,全球50%以上的风电、光伏设备组件由中国提供。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任务三(3)海上风电的发展:中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规模达26.38吉瓦,占全球海上风电装机比例达48%,位居全球第一。(4)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不仅满足了国内消费者的需求,还走向世界,提供了高质量、高效能、高性价比的产品。(5)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中国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不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6)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着力构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共赢新模式,与28个国家共同发起“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推动环保与发展的良性互动。(7)新能源产业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中国在风电、光伏发电、动力电池等领域均取得了显著的技术进步,成本大幅下降,提升了产业的国际地位。中国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推动了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发电成本的大幅下降,其中很大一部分归功于中国的创新、制造和工程。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为全球经济增长带来新动力,2023年中国能源转型投资达6 760亿美元,是全球能源转型投资最多的国家。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任务三3.准备一个记录本,登记家庭的减碳行为,与同学交流分享。在校内外进行低碳生活宣传,积极参加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志愿活动(如植树造林等)。低碳生活,共筑绿色未来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地球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气候危机。冰川消融、极端天气频发,这些警示告诉我们:行动刻不容缓!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不仅是见证者,更要成为改变者。在校内,让我们从点滴做起:随手关灯节约1度电,相当于减少0.8千克碳排放;自带水杯替代塑料瓶,每年可减少300个白色污染源;参与垃圾分类,让60%的废弃物获得新生。在校外,请加入气候行动志愿队:每种植一棵树,就能在未来30年吸收200千克二氧化碳;参与社区旧物改造,让闲置物品流转率提升80%;推广新能源知识,助力每个家庭年减碳1.5吨。这些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我们留给未来的生命刻度。今天,我们节约的每一度电、养护的每一株树苗,都在重塑地球的明天。让我们从此刻出发,用青春之力书写绿色答卷——因为守护地球,从来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谢谢大家!课堂练习 近年,南极大陆乌克兰科考站(韦尔纳茨基)附近出现大面积“西瓜雪”现象。“西瓜雪”是指被极地雪藻所含色素染成粉红色的雪,完成1~2题。1.导致“西瓜雪”现象产生的首要原因是( )A.光照增强 B.风力减弱C.降雪增多 D.气温升高2.若“西瓜雪”现象持续发展,将导致( )A.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B.地震、火山喷发的频率上升C.紫外线增强,危及人类健康D.海洋污染加剧DA拓展延伸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2009年10月17日,马尔代夫总统头戴水下呼吸器,打着手势,召开了一次世界首次“水下内阁会议”,以凸显全球变暖对这个地球上地势最低的国家的威胁。水下内阁会议课堂小结作业布置同步练习 第二节应对全球环境变化——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为例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地球一小时.mp4 第二节 跨学科主题学习2:应对全球环境变化——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为例 课件(28页).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