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地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第5页至第8页。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在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下,碳汇渔业凭借其独特的生态经济价值,成为我国推动海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碳汇渔业通过养殖贝类、藻类等水生生物,将水体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并固存于生物体或海底沉积物中,在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同时,也为海洋生态保护与渔业转型升级提供新方向。研究表明,单位面积藻类养殖的碳汇量与光照时长呈显著正相关。下图为2008~2021年我国三大海洋经济圈净碳汇量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 与传统渔业相比,我国沿海地区发展碳汇渔业的核心功能是( )A. 提高水产品产量 B. 优化渔业产业结构 C. 减缓气候的变暖 D. 降低渔业生产成本2. 我国最适宜大规模发展碳汇渔业的海域是( )A 渤海 B. 黄海 C. 东海 D. 南海3. 2016年我国三大海洋经济圈碳汇量明显下降,原因可能是( )①部分沿海地区填海造陆,破坏滨海湿地,减少蓝碳存储空间②海水温度异常升高,影响贝类、藻类生长,削弱碳吸收能力③沿海工业污水排放,引发海洋富营养化,破坏生态平衡④政策调整导致企业对碳汇渔业投入减少,制约产业发展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南美洲钱凯港是中秘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港口位于秘鲁首都利马以北约120公里处,是秘鲁最大的综合性港口之一。该港口的建设与运营深度融入全球贸易网络,对区域经济格局和地缘政治产生深远影响。随着全球供应链的变化和地缘政治形势的复杂演变,钱凯港在国际合作与国家安全方面的角色日益重要。下图为钱凯港的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4. 钱凯港在“一带一路”合作中战略价值突出的核心原因是( )A. 矿产储量丰富 B. 依托利马降低融资成本C. 地理位置优越 D. 采用中国管理模式,运营效率高5. 钱凯港建设对中国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是( )A. 构建海外军事支点 B. 分散海上贸易运输风险 C. 输出过剩产能 D. 获取矿产开采特权“南菜北运”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旨在保障北方地区冬春季节蔬菜供应。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冬季气候温和,蔬菜生长周期短、产量高,拥有丰富的品种资源。同时,贵州积极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冷链物流体系,加强与北方市场的对接,成为“南菜北运”的重要生产基地和中转枢纽。完成下面小题。6. 贵州能成为“南菜北运”重要生产基地,主要得益于( )①冬季热量条件优越②土地资源丰富且集中连片③政府政策大力扶持④劳动力成本较低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7. 贵州在“南菜北运”中作为中转枢纽,其主要优势是( )A. 铁路、公路等交通网络较完善 B. 位于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附近C. 蔬菜加工技术较先进 D. 距离北方消费市场近8. “南菜北运”工程对贵州的积极影响有( )①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②提高贵州蔬菜的自给率③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④提升贵州在全国农产品流通中地位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青贮小麦是指在小麦未成熟时,连同青秸秆一起收割去做饲料的小麦。2024年5月,在我国某地小麦即将迎来丰收之时,部分农民却将未成熟的小麦卖给养殖户用作饲料,这一“卖青苗”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农业农村部对此高度重视,要求各地全面排查毁麦开工、青贮小麦等各类情况,严厉处理违法违规行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 推测该地区位置、小麦类型以及主要种植原因,合理的是( )A. 东北春小麦冬季寒冷,春播秋收 B. 华北冬小麦秋种夏收,适配气候C. 青藏高原冬小麦一年两熟,提高土地利用率 D. 西北春小麦避开夏旱,利用光照10. 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有效避免“卖青苗”现象发生,关键举措是( )A. 全面禁止收购青苗 B. 稳定粮食收购价格,确保农民收益C. 进行粮食安全培训 D. 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减少种植面积在滇西北等地的高山上,林线与雪线之间有一个特殊的地带——高山流石滩,它是由大大小小的石块构成。为了适应高山流石滩的低温、高强度紫外线、强风等严酷环境,流石滩上的植物多具速生、矮小、叶片厚、根系发达等特点,如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11. 高山流石滩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生物作用 B. 流水作用 C. 风化作用 D. 风力作用12. 流石滩地带植物特征及形成原因对应错误的是( )A. 植株矮小,可适应强风 B. 根系发达,吸收更多水分C. 叶片厚,增加热量散失 D. 速生,可适应暖季时间短13. 流石滩的分布高度与降水和气温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①降水越多,流石滩的分布高度越低②降水越多,流石滩的分布高度越高③气温越高,流石滩的分布高度越低④气温越高,流石滩的分布高度越高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雾是悬浮在近地面大气中的大量细微水滴(或冰晶)的可见集合体,是使大气能见度小于1km的现象。S市于2023年2月10日8时整发布大雾橙色预警,预计未来6小时仍将有能见度小于200米的雾,部分地区能见度将小于50米。根据气象局发布,S市2023年2月10日8时大气温度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 与此次大雾天气紧密相关的大气现象及作用原理是( )A. 逆温现象,减少地表的热量散失 B. 对流运动,增加地表的长波辐射C. 蒸发作用,增加大气的水汽含量 D. 温室效应,增强夜晚大气逆辐射15. 该大雾天气形成对S市大气的直接影响是( )A. 冷气下沉,增强城市热岛 B. 对流减弱,加剧空气污染C. 大雾吸收二氧化碳,缓解温室效应 D. 促进植物光合作用,提高空气质量16. 能有效缓解图片所示现象造成的大气问题的措施合理的是( )A. 加大风力发电站建设,以增强山谷风力 B. 禁止所有机动车行驶,以减少尾气排放C. 适当喷洒化学药剂,以中和空气污染 D. 增设人工降雨设备,以促污染物沉降第Ⅱ卷(综合题,共52分)注意事项:第Ⅱ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江,作为长江的最大支流,发源于秦岭南麓,贯穿陕西、湖北两省,最终于武汉市汇入长江,其干流全长1577千米,流域面积广袤,达15.9万平方千米。流域内地质构造复杂,地形涵盖了山地、盆地、丘陵与平原,地势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态势。材料二:历史上,汉江便是重要的水运通道,孕育了灿烂的文明。如今,它不仅是重要的农业灌溉水源,支撑着流域内农业生产,还在工业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加之其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战略意义重大。但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与人口的持续增长,汉江流域面临着水质恶化、水土流失、生态系统功能受损等诸多挑战。河段 起终点上游 源头—丹江口中游 丹江口—湖北钟祥下游 湖北钟祥—武汉汉口(1)简述汉江流域的水文特征。(2)分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流域影响。(3)说明当地政府实施流域综合治理可能采取的措施。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海南“南繁硅谷”是我国农作物种子研发与繁育的核心基地,被誉为“中国种业硅谷”。该区域农作物全年可生长,能够实现“一年育种三代”,为种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自1956年起,“南繁”逐步发展壮大,目前已吸引全国700多家科研单位、近万名科研人员进驻,形成集科研育种、成果转化、产业推广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近年来,当地通过“科研机构+企业+农户”合作模式,将前沿育种技术、市场化运营与农户土地资源深度整合,加速种业成果转化效率。材料二:随着产业规模不断扩张,南繁面临土地资源紧张、生态承载力下降等问题:一方面,优质耕地被无序占用,导致育种用地与其他产业用地矛盾突出;另一方面,农药化肥过量使用、生物入侵风险加剧等问题,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压力。如何在保障种业安全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南繁硅谷”面临的重要课题。(1)简述“南繁硅谷”形成产业集聚的原因。(2)分析“科研机构+企业+农户”合作模式对当地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3)针对“南繁”产业发展中土地与生态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平均海拔1100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5℃左右,森林覆盖率超过62%,负氧离子含量高,拥有赤水竹海、梵净山等生态资源,以及丰富的温泉、中药材资源。此外,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多样,苗医、侗医等传统医学历史悠久。近年来,贵州积极推动康养产业从传统旅游观光向“医、养、健、管、游、食”一体化的现代大健康产业转型,打造了多个森林康养基地、温泉疗养中心和民族医药康养示范区,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基础设施不足、产业链条短、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1)分析贵州发展康养产业有利社会经济条件。(2)简述发展康养产业对贵州带来的有利影响。(3)列举贵州发展康养产业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解决措施。地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第5页至第8页。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3题答案】【答案】1. C 2. D 3. A【4~5题答案】【答案】4. C 5. B【6~8题答案】【答案】6. C 7. A 8. D【9~10题答案】【答案】9. B 10. B【11~13题答案】【答案】11. C 12. C 13. B【14~16题答案】【答案】14. A 15. B 16. D第Ⅱ卷(综合题,共52分)注意事项:第Ⅱ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17题答案】【答案】(1)水量较大,季节变化明显;含沙量较小;无结冰期;上、下游流速变化较大。(2)积极影响:作为重要水源地,提升战略地位;促进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推动产业升级等。消极影响:可能导致汉江中下游水位下降,自净能力减弱;影响通航能力,湿地萎缩,生态环境压力增大等。(3)修建水库,进行水资源调配;污水处理,保护水质;植树造林,保持水土;退耕还林还草,保护生态环境;制定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加强跨区域协调治理,发展生态农业;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推动产业绿色转型等。【18题答案】【答案】(1)海南全年气候温暖,农作物可四季生长,自然条件优越;自1956年起长期积累,形成完善的科研育种体系,吸引全国资源; 科研资源集中;产业链完善;种业作为农业核心需求,国家战略支持推动产业聚集。(2)加速技术转化;提高农民收入增加收益;促进产业升级,提升产业链价值; 育种、种植、加工等环节带动本地就业;合作模式增强“南繁”品牌影响力,吸引更多投资。(3)土地集约利用: 划定育种专用保护区,优先保障核心科研用地。 推广立体种植或轮作模式,提高单位面积产出。 生态保护措施: 严格控制农药化肥使用,推广绿色育种技术(如生物防治); 建立外来物种风险评估机制,防范生物入侵;加强用地规划审批,避免无序占用耕地; 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对环保达标的农户或企业给予补贴; 发展耐候性强的新品种,减少对土地的依赖。【19题答案】【答案】(1)政策支持,贵州积极推动康养产业转型,政策扶持力度大;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康养产业市场需求旺盛;民族文化资源丰富,苗医、侗医等传统医学历史悠久;旅游业基础较好,康养产业可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相比发达地区,贵州劳动力成本较低,有利于降低产业运营成本。(2)带动旅游、医疗、养生等相关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康养产业涉及医疗、旅游、餐饮、酒店等多个行业,可创造大量就业岗位;促进当地居民增收,提高生活水平;提升基础设施水平,推动交通、医疗、住宿等配套设施建设;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提升区域知名度,提高贵州的旅游品牌影响力;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农村地区发展康养旅游。(3)面临的挑战:基础设施不足,交通、医疗、住宿等配套设施不完善;产业链条短,康养产品单一,缺乏深度开发;专业人才匮乏,制约产业发展;品牌影响力弱,贵州知名度较低。解决措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网络,提高服务水平;延伸产业链,开发多样化康养产品;培养和引进人才,与高校合作,培养本地人才,提供优惠政策,吸引外地专业人才落户;加强品牌宣传,利用新媒体推广贵州康养资源,提升知名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