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4张PPT)第9课生活离不开规则(人教版版)三年级下01学习目标内容总览02教学重点03教学难点04教学方法05教学准备06教学过程学习目标1.通过做游戏,体验了解规则。01022.在讨论、调查的基础上,学习发现生活中处处有规则。033.了解规则及法律法规的意义和重要性,懂得规则对每一个人既是一种约束,也是一种保护。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通过做游戏,体验了解规则。2.在讨论、调查的基础上,学习发现生活中处处有规则。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了解规则的意义和重要性,懂得规则对每一个人既是一种约束,也是一种保护。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合作探究法、问题导向教学法、示范模仿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学准备教师课前准备:课件、生活情境微视频、互动课堂、板贴学生课前准备:完成课前社会规则搜集卡、选择不同形式展示执教人:朱松敏执教人:永城市第十小学 朱松敏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吹气球比赛游戏规则:1.限时5秒。2.吹得最大的取胜。规则就是规定出来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我知道:情境创设 了解规则生活中的不同地方的规则规则:上、下楼梯靠右行规则:图书馆内勿喧哗规则:禁止乱涂乱画规则:爱护绿化 禁止采摘规则:排队检票生活中不同地方的规则你说 我说 大家说小组内相互交流,生活中都应遵守什么规则呢?(完成课本59页的学习单)学校生活中的规则:上下楼梯靠右行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追逐打闹讲究卫生不大声喧哗……社会生活中的规则:在医院不大声喧哗不吸烟 不酒驾不闯红灯 不攀爬……想一想如果生活中没有规则,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如果驾驶汽车时没有规则……没有规则行不行 没有规则行不行 让环境干净、整洁、舒适道路安全、畅通规则连连看值日扫除规则考试结果公平、公正升国旗要肃立、敬礼爱国、维护国旗尊严红灯停,绿灯行考试时不说话规 则作 用闯关小游戏规则:分小组比赛 谁发现谁起身喊停想一想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后拓展:基础作业: 1.规则备忘录: 在作业本上画出“校园规则树”,用简笔画和文字记录5条校园规则。 2.案例分析: 阅读课本61页“踩踏事故”案例,用一句话写出事故原因和避免方法。 拓展作业:(二选一)1.规则观察员: 周末和父母去超市/公园,观察并记录3条公共场所的规则(如“禁止吸烟”“排队结账”),用照片或图画记录,并说明这些规则的作用。 2.规则宣传员: 选择一条容易被人忽视的规则(如“红灯停绿灯行”),设计一份宣传海报(A4纸大小),用图画和标语提醒大家遵守。 《生活离不开规则》教学设计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三年级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者 朱松敏课题 《生活离不开规则》 课时 第一课时课标要求 1.知道生活、学习中有规则,体会规则的意义。 2.初步形成遵守社会规则的责任感,学会在公共场所遵守公共秩序。 3.了解法律是最基本的规则,初步树立法律意识。 核心素养: 法治观念:理解规则的作用,尊重社会规范。 责任意识:认识到遵守规则是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责任。 实践能力:能在生活中观察规则、遵守规则并纠正不守规则的行为。教材分析 《生活离不开规则》是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的第二课内容。教材包含了“生活处处有规则”以及“守规则要自觉”这两个活动主题,本课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呈现生活中各种各样遵守或不尊重规则的图片创设相应情境,帮助学生认识规则存在的普遍性和重要性,进而在观察、分析、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树立规则意识,了解规则的意义和重要性,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的生活足迹不止在家庭、学校,他们已经初步接触了社区生活、公共生活。根据我对我班学生的了解,他们对这些生活领域的了解都是零散的、偶然的,并不足以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公共意识、良好的公共行为。因此,结合教材我选择由学校规则到社会规则、由熟悉到陌生的顺序进行本课教学,针对社会规则提前进行资料收集,合作探究中让规则走进学生心中,形成规则意识。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做游戏,体验了解规则。2.在讨论、调查的基础上,学习发现生活中处处有规则。3.了解规则及法律法规的意义和重要性,懂得规则对每一个人既是一种约束,也是一种保护。教学重点 1.通过做游戏,体验了解规则。2.在讨论、调查的基础上,学习发现生活中处处有规则。教学难点 了解规则的意义和重要性,懂得规则对每一个人既是一种约束,也是一种保护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合作探究法、问题导向教学法、示范模仿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可结合学科特点自行设置)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环节一情境游戏初识规则 1. 组织无规则的吹气球比赛,制造混乱场景。 2. 宣布争议性结果,引导学生质疑并提出建议。 3. 明确规则后重启比赛,对比两次体验差异。 4. 总结规则的重要性,引出课题。 1. 参与混乱的比赛,产生困惑,感受无序状态。2. 质疑比赛结果,表达规则缺失的困扰。 3. 对比两次比赛体验,总结规则作用。 通过游戏冲突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在矛盾中自发感知规则的必要性,从而树立学生初步的规则意识,避免说教,体现"做中学"理念。充分体现了道德与法治课程回归生活的特点环节二生活回顾唤醒规则活动一:校园规则 1. 创设“哪吒进校园”情境,提问校园规则。 2.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规则类型(卫生、课间、集会等) 1.帮助“哪吒”解决校园规则困惑。 2.结合图片分享亲身经历的规则及作用。 3.总结校园规则的多样性与必要性。 学校是学生最为熟知的场所之一,利用学生熟悉的校园场景和学生喜爱的动漫角色(哪吒)降低认知门槛,让学生回归生活去回忆、寻找,是最快速走进学生,让学生感受规则的好起点,也是本课的规则分享的重点场所。以哪吒进校学规则为切入点,哪吒的出现为学生的学习增加兴趣,针对学校里的规则我选择放开话题,让学生打开思维,有话可说,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本校地点图片,引起共鸣,拓展更多规则,在分享中的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学校规则的无处不在。通过具象化场景唤醒生活经验,强化规则与日常生活的关联性。环节三合作探究拓展规则活动二:社会规则 1. 课件展示社会场所(公交站、商场、公园等)。 2. 组织小组合作完成课本59页学习单。 3. 引导交互式汇报,补充不同场所的规则。 1. 小组合作讨论、填写规则学习单。 2. 跨组补充汇报,完善规则认知。 社会规则范围较广,因此借助生生之间的有效合作,使得学生的潜能释放真正成为课上的精彩。小组交流分享为主,生生之间的交流大合作为辅,小合作变大合作,让学生的有效合作真正成为课堂主流文化。 通过社会化协作任务,培养学生信息整合与表达能力,拓展规则认知的广度,突破课堂时空限制。环节四深度思辨内化规则活动三:情境设想 1.提问假设:“如果没有规则,社会会怎样?” 2.播放《重庆公交坠江事故》及生活事故视频,分析事故原因。 3.组织角色代入思考:“坠江时你会想什么?” 4.出示课本61页《阅读角》的案例,辨析原因。5.引导学生列举身边违规案例。 1.设想无序社会的混乱场景。 2.分析事故根源(规则破坏、责任缺失、不守规则)。 3.换位表达感受,反思规则与生命安全的关联。 借助设想,感受能否没有规则?用事实说话,让学生认识规则的作用。教材给了三幅插图,因上下楼梯、上公交车前面已有涉及,交通规则也是学生较为常见的规则,所以选取此幅图更具代表性。根据学生接受程度以及新闻事件影响度选取了《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故》和61页的踩踏事故,打开话题、拓展每个角色所要遵守的规则,由此延伸出规则的意义和重要性,遵守规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别人的负责。只有人人都守规则,社会才会变成一个祥和、有序的幸福家园。 通过真实案例和生死假设,将规则意识上升到生命教育高度,引发深度共情与责任感。环节五实践应用强化规则活动四:规则运用游戏闯关活动五:生活规则展示台 1.设计“规则连连看”游戏(匹配规则与场景)。 2.播放学生日常行为对比视频,引导辨析对错。 3.组织“守规则之星”评选。 4.指导创意展示(旅游三字歌、公交车情景剧)。 1.参与游戏,强化规则匹配能力。 2.分析视频行为差异,提出改进建议。 3.推荐榜样并阐述理由。 4.以艺术形式展示规则理解(朗诵、表演)。 视频源于学生生活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辨析加深认识,这样的设计即吸引学生又避免了德育的空洞性和说教性,让学生在说服和辨析中更强化和巩固了对学校规则认识。让学生从自己的真实生活中寻找并发现同学的优点,以此为标准推荐优秀者上台评选班级“守规则之星”,借机激发学生个人荣誉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多元评价机制(游戏、视频、评选),让规则认知转化为行为准则,实现“知—情—行”的统一。环节六总结升华延伸规则 1.播放相应的法律条文及普法动画。 2.领读《小学生行为规范三字歌》。 1.分享课堂收获(规则重要性、责任感等)。 2.集体诵读三字歌,内化规则意识。 由学校到社会,由师长的批评到法律的惩戒,规则准绳不容践踏。在真实生活中,运用各种形式激励学生将今天的道德认识外化为行为,从而体现教育从课堂到社会的迁移。 从行为规范自然过渡到法律认知,通过朗朗上口的三字歌实现规则意识的生活化迁移,搭建法治教育启蒙桥梁。总结评价 1.知识掌握: 能列举校园、社会中的常见规则(如上下楼梯靠右行、公交车排队等)。 能说明规则的作用(保障安全、维护秩序)。 2.行为表现: 课堂活动中能主动遵守游戏规则(如吹气球比赛、小组合作)。 能通过情景剧、三字歌等形式正确展示规则。 3.情感态度: 在案例分析(如重庆公交事故)中表现出对规则破坏后果的共情。 参与“守规则之星”评选时,能客观评价他人及自我反思。分层作业 基础作业: 1.规则备忘录: 在作业本上画出“校园规则树”,用简笔画和文字记录5条校园规则(如“课间不奔跑”“垃圾分类”)。 2.案例分析: 阅读课本61页“踩踏事故”案例,用一句话写出事故原因和避免方法。 拓展作业:(二选一)1.规则观察员: 周末和父母去超市/公园,观察并记录3条公共场所的规则(如“禁止吸烟”“排队结账”),用照片或图画记录,并说明这些规则的作用。 2.规则宣传员: 选择一条容易被人忽视的规则(如“红灯停绿灯行”),设计一份宣传海报(A4纸大小),用图画和标语提醒大家遵守。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生活中离不开规则》这一课题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科书展示了学生学习、生活中与规则有关的照片,并配以文字说明,通过列举学生“猫捉老鼠”的事例,引导他们从自己喜欢的游戏中找规则,从而直观地建立起规则的概念,帮助他们对规则的理解具体化、生活化。此外,教科书还通过展示班级、学校、生活中各种各样遵守规则的情境,如景区内禁止攀登文物、楼内慢步右行、进校时主动向老师问好、爱护花草小标语等,帮助学生认识规则存在的普遍性和重要性,懂得遵守规则会使我们的生活更方便、更安全。在观察、分析、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从我班学生情况出发设计了适合他们的活动。通过吹气球游戏导入,在质疑中初识规则;AI技术的介入(哪吒)师生交流帮助哪吒学习规则,走进学校规则,在合作分享中发现社会中的规则;情境设想中,感受规则的意义与重要;知识迁移中,坚守规则;生活场景中,学习法规;儿歌诵读中,内化规则。本着结合学情,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的理念,让规则走进学生心中,形成规则意识。学校规则中放手让学生打开思维,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本校地点图片,激发学生拓展更多规则,应用微课将学生引入学校生活,以此内化学校规则,通过评选“守规则之星”激励正能量,传达正确价值观。社会规则分享把内容搜集与活动方式的选择权交给学生,以此激发了他们参与度,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真正做到预习是课前预约的精彩。结合设想、视频、学生分享将生活处处有规则内化于心,分享中释放潜能,促进生成。我整节课通过主动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了生活中的规则,并在实践中产生了新的价值观,了解到规则的意义和重要性,懂得规则对每一个人既是一种约束,也是一种保护。更可贵的是,看完视频分享感受时学生还关注到了不仅自己要遵守规则,当别人不遵守规则时我们也应该及时制止,起到社会公民的义务,别人的不守规则也会影响到我们的安全,以此认识到只有人人都遵守规则,社会才能美好、安全、有序。在活动中,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的独立性及个性也得到了发展。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9.《生活离不开规则》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doc 9.《生活离不开规则》第一课时 课件.pptx 公交车录音已转换.mp3 哪吒上课.mp4 哪吒再见.mp4 哪吒吃糖葫芦.mp4 哪吒打招呼.mp4 哪吒进校.mp4 小明对比.mp4 小红小明规则对比.mp4 教学实录第一部分.mp4 教学实录第三部分.mp4 教学实录第二部分.mp4 普法小知识.mp4 规则.mp3 车祸视频.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