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养成亲社会行为 课件(共21张PPT) +内嵌视频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 养成亲社会行为 课件(共21张PPT) +内嵌视频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第二课 在社会中健康成长
2.2 养成亲社会行为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增进关心社会的情感,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治认同)
核心素养
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初步培养学生亲社会的意识。
(道德修养)
鼓励学生将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养成亲社会行为,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健全人格)
在视频中你看到了哪些温暖的细节?
新课导入
目标导学一:什么是亲社会行为
材料中雷军和小米集团是一种什么行为?体现了怎样的精神品质?
材料一:雷军和小米集团始终践行社会责任,探索“科技+公益”的创新模式。在教育领域,小米设立5亿元奖助学金计划,惠及百所高校学子,并通过设备捐赠助力乡村数字化教育;面对灾害,从武汉疫情到河南暴雨,小米累计捐赠超8000万元物资,展现企业担当。在环保方面,小米推出“蓝天计划”,承诺实现碳中和,并联合WWF保护大熊猫栖息地,推动可持续发展。此外,小米还关注特殊群体需求,通过无障碍功能优化让科技更具温度,雷军个人更向母校捐赠13亿元反哺教育。这些行动不仅体现了“让全球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美好”的愿景,更诠释了科技企业如何以创新之力推动社会进步,实现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赢。
相关链接一
亲社会行为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是符合社会道德要求、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
哪些行为属于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有哪些表现?
谦让、分享、合作、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都是亲社会行为。
探究与分享
八年级学生小东和伙伴们利用暑假在社区组织了“墨缘·大手拉小手”活动,每周三和周五下午教小学生书法和国画。一个暑假下来,小东和伙伴们收获了很多“粉丝”,小学生们亲切地称他们“墨姐姐”“墨哥哥”。为了让小学生们进步更快,他们还一起讨论国画技法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小东和伙伴们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交往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结合你参加的类似的社会实践活动,与同学交流分享你的付出和收获。
道德模范
材料一:谢海琴是陕西榆林的一名普通个体工商户,她用三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了诚信与善良的真谛。在经营过程中,她先后五十多次主动归还顾客遗落的财物,用行动树立了诚信经商的榜样。更难能可贵的是,她成立“爱心协会”累计捐款400余万元,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学生,将小店铺经营成了传递大爱的温暖驿站。
材料二:王娅生前是天津一位普通的退休电力职工,却用毕生积蓄点亮了无数贫困学子的求学之路。三十年来,她节衣缩食资助贫困学生,甚至在生命最后时刻,毅然决定捐献遗体和全部积蓄成立助学基金,累计捐款超100万元。这位平凡的老人用最无私的方式,诠释了什么是“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大爱情怀。
材料三:周维忠是江苏扬州供电公司的一名普通电工,却用23年的善举温暖了整个村庄。他自创“政策减免”的善意谎言,默默为15户孤困家庭垫付电费12万元,用自己微薄的工资照亮了困难群众的生活。乡亲们亲切地称他为“光明使者”,这个称呼不仅是对他职业的赞美,更是对他那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感的最高褒奖。
材料中的行为对自身、社会和国家起到了什么作用?
亲社会行为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能够为他人带来温暖,使人际关系更加融洽,为社会增添正能量。
目标导学二: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
江西省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的相关文件和新闻
全省中小学普遍建立“校园劳动日”
景德镇市陶艺劳动课、婺源县传统农耕课程
江西省重视什么方面的教育,这些活动对我们成长有哪些帮助?
江西省重视劳动教育,它帮助我们树立了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提升了实践能力。我们能改掉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习惯,知道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都是养成亲社会行为的途径。
我们可以用哪些具体的方法养成亲社会行为?
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变化发展;了解风俗习惯,遵守社会公德,积极融入社会生活;热心帮助他人,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
相关链接二
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社会是成长的课堂,实践是最好的老师。
小组合作
分组讨论,设计一个服务社会的活动方案。
(包含活动主题、活动目的、时间、地点、参与对象、活动流程、注意事项等内容)
活动方案样本:《初中生“社区环保小卫士”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绿色家园,你我守护”——社区环保宣传与实践行动
二、活动目的: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实践学习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等知识,提升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服务社区,传递环保理念。
三、活动时间:周六上午8:00—12:00
四、活动地点:学校附近社区(提前与社区居委会协调场地)
五、参与对象:七年级至九年级学生(每班5—10人,可分组行动)
六、活动流程
8:00 集合,布置任务,讲解安全注意事项
8:30—11:30 调研组:采访居民对社区环境的建议(记录并汇总)宣传组发放自制环保手册,向居民讲解垃圾分类技巧,清洁组携带工具清理社区绿化带、公共区域垃圾。
创意互动组:
1.设置“变废为宝”展示台(用废旧物品制作手工艺品);
2.组织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小游戏(如卡片分类比赛)
3.11:30—12:00 拍照记录劳动成果
七、物资准备
工具类:手套、垃圾夹、可降解垃圾袋、扫帚
宣传类:自制环保手册、海报、展板
其他:急救包、饮用水、队旗
八、安全保障
1.每位学生需由家长签署《安全告知书》
2.每组配备1名教师或家长志愿者全程陪同
3.避开高温时段,准备防暑物资
让我们以“社会探索者”的身份,书写属于我们的社会责任篇章!
课堂小结
养成亲社会行为
如何养成
含义
重要性
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变化发展
了解风俗习惯,遵守社会公德,积极融入社会生活
热心帮助他人,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服务社会
认识
随堂练习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为此同学们展开了讨论,以下观点你赞同的有(  )
①同学甲说:“人世间的美好梦想,都是通过劳动实现的,劳动最光荣、最
幸福。”
②同学乙说:“脑力劳动者比体力劳动者更值得尊敬,所以我要成为脑力劳
动者。”
③同学丙说:“劳动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但是我想放
弃。”
④同学丁说:“劳动是财富和幸福的源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累并快
乐着。”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A
(2024·天津·中考真题)学校定期组织劳动体验、研学旅行等实践活动。这可以帮助我们( )
①学会合作共享,增强劳动观念
②丰富社会关系,推动社会发展
③走进社会生活,养成亲社会行为
④培养良好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随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