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东省菏泽市单县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山东省菏泽市单县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九年级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验(三)
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 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Li 7 Na 23 Mg 24 Cl 35.5 Ca 40 Cu 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1~10小题,每小题2分;11~15小题,每小题3分,共3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我国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黏土烧陶 B. 甲骨刻字 C. 楠木制舟 D. 蚕丝织布
2.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 黄铜 B. 硬铝 C. 不锈钢 D. 铁锈
3. 运输火药、汽油、浓硫酸等危险化学品的车辆,必须使用重要的警示标志。在运输火药的车辆上应张贴的标志是
A. 腐蚀品 B. 爆炸品 C. 易燃液体 D. 自燃物品
4. “青山清我目,流水静我耳”,生态环境关乎人类生存质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持续推进植树造林,改善空气质量
B. 推广新能源汽车,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C. 发展废旧电池回收技术,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D. 节约水资源,利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
5. 按照规程操作是保障实验成功的前提。下列有关“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添加酒精 B. 溶解粗盐 C. 过滤浊液 D. 蒸发结晶
6.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化学与人体健康有着密切联系,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中学生早餐喝牛奶有助于补充蛋白质
B. 为了预防甲状腺肿大,大量补充碘元素
C. 常吃蔬菜、水果,可以补充维生素
D. 摄入适量的钙可预防骨质疏松、佝偻病
7. 某种花青素(化学式(C15H11O6))是天然的阳光遮盖物,能够阻挡紫外线。下列关于该花青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花青素属于氧化物
B. 花青素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 花青素的一个分子由32个原子构成
D. 花青素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质量比为15:11:6
8. 跨学科实践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下列跨学科实践活动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选项 跨学科实践活动 化学知识
A 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制盐 海水“晒盐”主要利用了蒸发结晶的方法
B 自制简易供氧器 供氧剂中均含有氧气
C 调查家用燃料的变迁与合理使用 天然气灶火焰呈黄色时,应调小进风口
D 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的组装与使用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属于污染物
9. 《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突破140亿,位列全球动画票房榜首,彰显了我国的文化自信。电影中结界兽的造型元素主要来源于金面罩青铜人头像、青铜大面具等。下列有关结界兽佩戴的黄金面具中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金的原子序数79 B. 金的元素符号为Au
C. 金属于金属元素 D. 金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7.0g
10. 现代净水技术包括离子交换法、膜分离法(反渗透膜、超滤膜等),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经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后液体显酸性 B. 阴离子交换树脂中可能含有(OH-)
C. 海水经过淡化膜后,海水中(Na+)数目增多 D. 淡化膜的孔径比(Cl-)小
11. 甲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金同学据此画出了不同温度下,甲物质溶解达到饱和时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的关系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温度/℃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31.6 63.9 110 169 240
A. 通过升温可将Q点溶液转化成P点的溶液
B. (t2℃)时,O点和P点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 (t2℃)时,向O点的溶液中加入92g甲固体,即可得到P点的溶液
D. 将P点和Q点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量溶剂,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
12.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手持技术探究金属铝和稀盐酸反应,测得容器内压强(P)和温度(T)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1中(0~t1)段压强无明显变化的原因是:(Al2O3+6HCl = 2AlCl3+3H2O)
B. 图1中(t2)后的溶液可能含有2种阳离子
C. 图2曲线中(t1~t2)段表示反应是放热的
D. (t3)时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可检验是否含有稀盐酸
13. 下列有关物质的除杂和鉴别所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所加物质或方法
A 除去硫酸钠中的硝酸钠 溶解、加适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蒸发
B 除去氧化铜中的碳粉 在足量的空气中灼烧
C 除去(CO2)中少量的(HCl) 将混合气体通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再通入浓硫酸
D 鉴别固体(NH4NO3)、(NaOH)和(CaCO3) 加水溶解
14.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甲:探究(Fe)、(Cu)、(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B. 乙: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 丙:探究铁锈蚀的条件
D. 丁: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15. 科学工作者研发了一种SUNCAT系统,借助该系统利用如图所示的原理可持续合成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系统中只有(Li)、(O)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B. 涉及的反应类型只有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C. 理论上,每合成68g(NH3),就需要消耗56g(N2)
D. 理论上,每消耗28g(N2),需额外补充42g(Li)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65分。
16.(10分)近年来,中国航天技术在探索宇宙的前沿不断取得突破。2025年,“嫦娥六号”成功从月球背面取回月壤样本,并发现了一种新型矿物——钛酸镁钙,其化学式为CaMgTiO4。与此同时,“天问三号”火星探测器在火星表面发现了含有高纯度硅的岩石,为未来火星基地的建设提供了重要资源。
(1)关于“嫦娥六号”取回的钛酸镁钙((CaMgTi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 钛酸镁钙是一种氧化物
B. (CaMgTiO4)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4
C. 钙元素也属于地球上含量较为丰富的金属元素
(2)“天问三号”在火星上发现的硅岩石,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SiO2))。工业上利用二氧化硅制取高纯度硅的反应原理为:(SiO2+2CSi + 2X↑),(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后硅元素化合价_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我国正在筹建月球科考站。针对“月球上是否存在大气”,查阅资料:
资料1 当天体中气体的分子运动平均速率大于分子脱离速率的20%时,该气体会脱离天体逸散到宇宙中。月球表面气体分子的脱离速率均为2.4km·s 。
资料2 使用质谱仪测定,在月球黑暗处发现有极微量的气体生成,其主要成分是氢气、氮气、氖气和氦气等。日出时,月球表面有极微量的甲烷和氨气产生。
①氖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氩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分别如图1所示。一个氖原子的核外电子比一个氩原子的少__________个。
②0℃时,氢气、氨气和氮气的分子运动示意图分别如图2所示。由上图分析,分子运动平均速率与__________有关。已知月球表面最高温度超过100℃。月球表面因不能留住氢气、氮气等气体分子,所以不存在稳定大气,结合资料信息说明其原因:__________。
17.(10分)温室效应加剧引起的气候异常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
(1)“碳中和”中的“碳”是指__________(选填“CO”或“(CO2)”)。
(2)煤、石油、天然气被称作三大化石能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填化学式)。
(3)第19届杭州亚运会“薪火”火炬首次使用废碳再生为“绿色甲醇((CH3OH))”作为燃料,实现了循环内的零碳排放。甲醇燃烧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__________(选填“发生”或“不发生”)改变。
②写出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4)氨气((NH3))作为一种零碳能源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①氨气易液化、方便储存和运输,含氢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精确到0.1%)。
②氨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氮气和水,采用氨气作为零碳能源可行性的理由:__________。
(5)缓解温室效应的途径有自然界转化和人为转化。下列属于自然界转化的是______(选填字母)。
A. 光合作用 B. 海洋吸收 C. 工业利用
18.(11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将稀硫酸依次加入到图1中的试管中,请根据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A试管中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微观离子如图2所示,用pH试纸测定该溶液的酸碱度,pH______7(填“>”“=”或“<”)。反应后的图中R代表的离子是______(填微粒符号)。
(2)B试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无明显变化的试管为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3)C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微观实质可表示为:(H++OH- = H2O)。请写出与(Ba{2++SO4{2 -=BaSO4↓)微观实质相对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
(4)反应结束后测得D试管中的pH小于7,溶质的成分为__________。
(5)探究实验结束后,把酚酞滴入到C试管中,用长滴管吸取C中的溶液逐滴加入B中,开始无沉淀生成,后生成蓝色沉淀。则下列分析推理合理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长滴管中吸取的C中溶液变为红色
②滴加前,B中有固体剩余
③滴加后,B中溶液pH变大
19.(12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完成下列实验活动。
【活动一】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填装置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组装好仪器后应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将燃着的木条放在导管__________(填“b”或“c”)口处,观察到燃着的木条熄灭则证明气体已经收集满。用装置G测量二氧化碳的体积时,若G中无植物油,则测得的二氧化碳的体积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实验室制取气体时,下列因素中不需要考虑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 反应条件易于控制,反应速率适中
B. 药品容易获得,能生成所要制取的气体
C. 所要制取气体的颜色
D. 操作简便易行,安全可靠,节能环保
【活动二】兴趣小组同学利用下述实验探究蔗糖的元素组成。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及现象
Ⅰ. 通入N2,排尽玻璃管中空气,关闭k,点燃酒精喷灯。A中固体变黑,管内壁出现小水珠。 Ⅱ. 打开k,改通O2。A中黑色固体剧烈燃烧,B中液体变浑浊。
(4)实验Ⅰ,A中玻璃管内壁有小水珠产生,由此可知蔗糖中含有__________元素。实验Ⅱ的目的是证明蔗糖中含有__________元素。实验后的操作先后顺序为__________(填“ab”或“ba”)。
a. 将导管移出石灰水 b. 熄灭酒精灯
20.(9分)某同学以金泥(含有Au、CuS、ZnS等)为原料制备Au和Cu的流程如图所示。
查阅资料知:
①预处理的主要目的是将含硫化合物转化为氧化物。
②热空气流充分加热的目的是将Cu、Zn转化为氧化物,并完全分离出ZnO烟尘。
(1)“预处理”中会产生(SO2),若(SO2)直接排放会形成__________腐蚀建筑物。
(2)“过程Ⅱ”产生的固体a中,除CuO外一定还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
(3)“过程Ⅲ”加入过量稀硫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
(4)“系列进程”中有一步是向滤液中加入过量铁粉,这一步生成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5)ZnO烟尘可用NaOH溶液吸收,反应生成偏锌酸钠((Na2ZnO2))和(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1.(13分)为实现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现象的可视化,某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
【监测温度】
(1)在稀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传感器监测到溶液温度升高,说明该反应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
【观察颜色】
(2)在试管中加入2mL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2滴酚酞溶液,再逐滴加入盐酸,振荡,该过程中溶液的颜色和pH记录如下图所示。
在①中未观察到预期的红色,为探明原因,小组同学查阅到酚酞变色范围如下:
0 < pH < 8.2时呈无色,8.2 < pH < 13时呈红色,pH > 13时呈无色。据此推断,①中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填标号)。
A. 0 < a < 8.2 B. 8.2 < a < 13 C. a > 13
(3)一段时间后,重复(2)实验,观察到滴加盐酸的过程中有少量气泡生成,原因是__________。
【观察沉淀】
(4)小组同学提出,可通过调控反应物浓度观察生成的氯化钠沉淀。向含8g溶质的浓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浓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至中性,生成NaCl的质量为__________g;恢复至室温,称得混合物的总质量为36.7g,其中NaCl沉淀的质量为__________g。(提示:室温下100g水最多能溶解36gNaCl。)
【多现象可视】
(5)如下图所示,注射器1、3中均为8mL氯化氢气体,注射器2、4中分别为2mL蒸馏水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均滴有酚酞溶液)。打开弹簧夹,迅速将注射器 1、3中全部氯化氢分别推入注射器 2、4中,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最终发现注射器2、4的活塞均恢复至2mL刻度附近,此现象不足以说明氯化氢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理由是__________。若实验中溶液始终澄清,为了说明中和反应已发生,还应依据的现象为__________。
2九年级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验(三)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
1.A 2.D 3.B 4.D 5.A 6.B 7.C 8.A 9.D 10.C 11.B 12.D 13.A 14.D 15.C
16.(1)BC (2分) (2) CO(2分) 降低 (1分)
(3)① 8 (1分) ②相对分子质量(或其他合理答案)(2分)
时,氢分子、氦分子等分子运动平均速率大于分子脱离速率的20%,且温度升高,速率更快(2分)
17.(1)CO2 (1分) (2) CH4(1分)
(3)发生 (1分) (2分)
(4)17.6% (2分) 反应物中不含碳元素,不会生成CO2,且氨气燃烧生成氮气和水,对环境没有污染(2分) (5)AB(1分)
18.(1) < (1分) Al3+ (1分)
(2) 黑色粉末逐渐溶解,溶液变成蓝色(2分) C (1分)
(3)BaCl2+Na2SO4=BaSO4↓+2NaCl(合理即可) (2分)
(4)硫酸钠、硫酸(或Na2SO4、H2SO4) (2分)
(5)①③或③①(2分)
19.(1)长颈漏斗 (1分)
(2) B(1分) CaCO3+2HCl=CaCl2+H2O+CO2↑(2分)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1分) c (1分) 偏小 (1分)
(3)C (1分) (4) 氢、氧(2分) 碳或C(1分) (1分)
20.(1)酸雨(1分) (2)金或Au (1分)
(3)将氧化铜完全转化为硫酸铜,提高铜的产率 (2分)
(4)Fe + H2SO4= FeSO4 + H2↑(2分) 置换 (1分)
(5)ZnO+2NaOH=Na2ZnO2+H2O(2分)
21.(1)放热 (1分) (2分) (2)C(1分)
(3)氢氧化钠变质(或“盐酸与碳酸钠发生反应”)(1分)
(4)11.7 (2分) 2.7(2分)
(5)氯化氢溶于水也可导致注射器4的活塞恢复至刻度附近(或“注射器
2中没有发生酸碱中和反应,且注射器2、4的活塞均恢复至刻度附近,因此不足以说明注射器4中氯化氢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2分)
注射器2中溶液仍为无色,注射器4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或“反应后注射器4比注射器2温度高”)(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