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2.1神经系统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学习目标以霍乱、体温、血糖等为例,通过归纳与概括,阐明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保持内环境稳态的意义,体会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科学思维、社会责任);通过病例分析说明机体不同器官、系统协调统一地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科学思维、生命观念)。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图1-6)所致的一种烈性肠道传染病。1817年,霍乱的第一次世界性大流行始发于气候炎热的印度,继而蔓延至中国、日本及东南亚部分地区。迄今为止,霍乱已经发生了7次全球性大流行,波及世界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霍乱是全球公共卫生的一大问题,每年约有数十个国家或地区的十几万人感染霍乱弧菌而患病,几千人死亡。小资料:分析霍乱对内环境的影响碱性食物消化系统正常机体Na2CO3NaHCO3泌尿系统乳酸乳酸钠 + H2CO3H2CO3 / NaHCO3H2O + CO2呼吸系统NaHCO3乳酸钠H2O + CO2剧烈运动肾肺pH↑pH↓pH↓pH↑内环境内环境中的血糖浓度、温度、pH、渗透压等理化特性都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中。内环境的任何变化,都会引起机体自动调节组织和器官的活动,使它们产生一些反应来减少内环境的变化。内环境处于动态变化的相对稳定状态稳态的实质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内环境pH的稳态来源去路细胞动物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得机体内部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稳态并不意味着固定不变,而是一种可变的却又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处于动态变化的相对稳定状态动态平衡内环境改变外界环境的改变体内细胞进行的代谢活动调节作用稳态是如何实现的呢?内环境处于动态变化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处于动态变化的相对稳定状态在人体的常规体检中,我们要对尿液和血液进行生化分析。人体血浆中葡萄糖的含量通常在80~120mg/dL,正常人体检时空腹血糖的含量会在这个范围内,但测定值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血液生化检验结果报告单生化指标正常值小资料:人的体温人是恒温动物,体温是相对稳定的。人体直肠温度的平均值为37.5℃,口腔温度比直肠温度低0.3~0.5℃。人体的体温还具有周期性波动的特征,在一昼夜中,凌晨的体温最低,17~19时体温最高。体温存在个体差异,但同一个体的体温变化一般不超过1℃。人的体温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但变化范围不大,表现出相对稳定性。1稳态调节实例:(1)器官系统的反应:(2)调节方式:(3)意义:胰腺中的特定胰岛细胞分泌相关激素,引起肝释放葡萄糖进入血液。主要依赖体液调节。维持血糖浓度以及整个组织液中糖浓度的稳定。血糖降低各器官系统协调统一共同维持内环境稳态1稳态调节实例:机体战栗、皮肤血管收缩,同时某些激素分泌量增加以促进细胞代谢产热。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保证酶活性和细胞代谢的正常进行。(1)器官系统的反应:(2)调节方式:(3)意义:外界气温降低各器官系统协调统一共同维持内环境稳态1稳态调节实例:免疫系统清除入侵机体的病原体。免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1)器官系统的反应:(2)调节方式:(3)意义:外界病原体入侵各器官系统协调统一共同维持内环境稳态食物、水和无机盐co2o2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细胞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有机废物、水和无机盐未被吸收的物质肺泡表面潮湿且伸缩性很大,有利于气体的交换肾小球是血管球,参与形成原尿小肠绒毛增大了吸收营养物质的表面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直接相关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稳态的调节机制是什么?2调节机制:血液中血糖浓度的调节依靠内分泌系统,体温调节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人体抵抗病原体侵害需要依靠免疫系统,人体任何内、外环境出现变化都需要多个器官系统协调统一来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这就是说,人体内环境稳态是依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来实现的。各器官系统协调统一共同维持内环境稳态阅读并分析病例,描述病例中患者内环境理化因子的变化。分析内环境理化因子偏离正常范围对机体造成的影响。目的要求以4人为一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分析下面的两个病例并讨论问题。活动提示患者症状教材P13~14.活动:病例分析活动:病例分析血浆或血清 测定值 参考值酒精 500mg/dL 0葡萄糖 2.7mmol/L 3.6~6.1mmol/L乳酸 8.0mmol/L 0.5~2.2mmol/LpH 7.21 7.35~7.45病例B血标本检查结果讨论:1.病例A和病例B内环境中的哪些物理因子发生了变化 病例A的体温超出正常范围;病例B的体温低于正常范围,血液中酒精含量过高、葡萄糖含量过低、乳酸含量过高、血液pH偏低。活动:病例分析血浆或血清 测定值 参考值酒精 500mg/dL 0葡萄糖 2.7mmol/L 3.6~6.1mmol/L乳酸 8.0mmol/L 0.5~2.2mmol/LpH 7.21 7.35~7.45病例B血标本检查结果讨论:2.通过对上述两个病例的分析,说明内环境偏离正常范围时,机体会出现什么情况 内环境偏离正常范围时,机体会表现出病症。如患者血浆中的葡萄糖含量偏低,使患者失去意识;组织细胞供糖不足,代谢速率下降,使患者出现体温降低的症状。活动:病例分析血浆或血清 测定值 参考值酒精 500mg/dL 0葡萄糖 2.7mmol/L 3.6~6.1mmol/L乳酸 8.0mmol/L 0.5~2.2mmol/LpH 7.21 7.35~7.45病例B血标本检查结果讨论:3.内环境理化因子保持稳定对机体的意义是什么?内环境理化因子保持稳定可以保证机体代谢的顺利进行,是细胞正常生产的必要条件。什么是稳态稳态的概念1.概念2.实质稳态怎样维持稳态调节机制1.稳态调节实例2.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稳态有什么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课堂小结随堂小测1.以下对于稳态概念、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稳态是指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通过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D.健康人体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以保证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答案:D解析:AC、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A、C正确;B、内环境稳态为细胞代谢提供充足的物质,为细胞代谢所需的酶促反应提供适宜的温度、pH等,此外,稳态可以提供适宜的渗透压,使细胞维持正常的形态,所以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B正确;D、健康人体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不是恒定不变的,以保证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D错误。故选D。随堂小测2.人体细胞都生活在液体环境中,下列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体液又称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等B.胞内蛋白不属于内环境,分泌蛋白有可能属于内环境C.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就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D.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答案:B解析:A、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成为内环境,A错误;B、胞内蛋白不属于内环境,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如进入组织液,血浆、淋巴液等属于内环境成分,B正确;C、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就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渗透压、温度和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C错误;D、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神经-体液调节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D错误。故选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