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2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2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12、寓言两则
----《亡羊补牢》
教材分析:
《亡羊补牢》是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寓言故事。这篇课文短小精悍,文字浅显易懂,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它以养羊人丢羊、补牢的故事为线索,通过养羊人两次丢羊后的不同态度,揭示了“知错就改,为时未晚”的道理。在教材编排上,本单元围绕着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展开,这篇课文是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品德教育的重要素材。同时,寓言这种文学体裁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文学形式的接触,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和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他们对故事充满兴趣,尤其是富有童趣和教育意义的故事。然而,他们对于寓言这种体裁的特点可能还不是很清楚,在理解故事背后的寓意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此外,二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需要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故事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引发多角度思考,获得丰富的启示。语言运用:能读好对话的语气,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受。思维能力:了解故事,读懂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升华对寓意的理解,促进学生对文本的个性解读。审美创造: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事物,促进学生心灵的健康、和谐发展。
教材重点
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故事的发展脉络。认识并书写本课的生字词,掌握多音字“圈”“坊”的读音和用法。教学难点
理解寓言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并能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通过对养羊人不同态度的分析,感受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方法
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情感。
情境教学法:创设“拯救羊村大行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故事的学习中。
讨论法:组织学生对课文中的关键问题进行讨论,如养羊人的错误和正确做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街坊和养羊人,通过对话表演,深入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课文的图片、生字词的动画演示、相关的拓展资料等。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字卡和词卡。
教学流程
单元主题:办法
单元主题导入:
我们每一个小朋友在成长的路上总会遇到许多问题,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你会怎么办呢?是哭鼻子,还是寻求爸爸妈妈的帮助?或许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我们可以更多地去试着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去突破自己。本单元,让我们邀请个性十足的魔丸小哪吒,和同学们一同走进有趣的故事世界。在故事里,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解决问题的办法更科学;议一议,杨桃画成五角星到底对不对;辩一辩,小马过河究竟该听谁的意见。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分享从中获得的启发,学会做一个遇到事情能积极想办法的人。
进入我们本单元的第一个子任务:“拯救羊村大行动”
导入
创设情境
这天,哪吒的“时空电话”突然响起,原来是“寓言村”居民打来的求助电话。“寓言村”正深陷危机,羊群不断神秘失踪,情况愈发危急。现在,让我们和哪吒一起,穿越神奇的时空隧道,化身为智慧的修补专家,为“寓言村”居民量身定制修补方案,守护可爱的羊群。
复习旧知
展示《坐井观天》、《寒号鸟》、《我要的是葫芦》、《狐假虎威》的图片,说出寓言故事的名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寓言故事,从而引出新课《亡羊补牢》。
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亡羊补牢”,猜测题目的意思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课题猜测故事的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习活动一:读寓言,理情节
读寓言,理情节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给自然段标上序号,故事里的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把和丢羊相关的词句画出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读音和朗读习惯。
2.检查初读情况
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进行评价。
教师针对学生朗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如字音、语调、停顿等。
学习活动二:丢
3.引导学生思考养羊人丢羊的原因。
再次阅读课文,思考:“第一次羊是怎么丢的呢?”在文中找出相关线索。
学生汇报
出示句子: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强调“圈”是多音字,在这里读“juàn”,
引导学生说出“羊圈”是养羊的地方,
拓展“猪圈”“鸡圈”等词汇。
那第二次羊又是怎么丢的呢?再次阅读课文,找出原因。
出示句子: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因为羊圈还是破着那个窟窿,而且养羊人不听街坊的劝告,所以第二只羊又被狼叼走了
总结:羊圈破了个窟窿和不听劝告是导致羊丢了的两个原因。
学习活动三:劝
三.剖析人物,获得启示
出示街坊和养羊人的对话:
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朗读对话感受性格
自由朗读对话。
强调“坊”字在组成词语时读轻声,
分角色朗读对话,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
你觉得街坊是个怎样的人呢?
养羊人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可能会是什么语气呢?
如果让你在“说”前面加个词,你会加哪个词?
预设:不以为然、毫不在意、满不在乎
养羊人是个怎样的人?
预设:不听劝告、一意孤行
如果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恰好让狼听到了,狼会怎么想?羊会怎么想呢?
再次朗读养羊人的话,感受他不听劝告的态度。
学习活动四:悔
大胆推测,体会不听劝告会带来严重后果。
如果他今天还是不听劝不修羊圈,第三天早上会发生什么?第四天?第五天?
哪个词你发现他开始醒悟了?用“——”划出来。
你做过什么让你后悔的事吗?当时你说了什么呢?
学习活动五:改
默读第5自然段,画出他怎么想怎么做的句子。(学生默读画句子)
你觉得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展示句子对比)
学习活动六:悟
出示两段情景
提问:他们的问题和养羊人有什么相似之处?
该怎么用‘亡羊补牢’的道理劝他们?
分享自身经历:你是否有过‘亡羊补牢’的经历?结果如何?”
总结道理
板书:知错就改,为时未晚!
将寓言道理迁移到实际生活,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分享增强课堂互动与情感共鸣。
四 、指导书写
1. 观察并说说“钻、劝、丢、告”各部件在田字格中的占位和书写时要注意的笔画。
2. 教师示范书写。
3. 生临写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在导入环节,通过创设“拯救羊村大行动”的情境,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复习旧知的环节也为新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朗读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和角色扮演法等。这些方法的运用,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例如,在角色扮演环节,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表演得非常投入。在生字词教学方面,注重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教学,如讲解“圈”“坊”等多音字时,通过具体的语境让学生理解其不同的读音和用法,效果较好。
不足之处:在课堂时间的把控上还不够精准,在精读课文环节,由于学生讨论比较热烈,导致时间略显紧张,最后的课堂小结有些仓促。在引导学生理解寓言的寓意时,还可以更加深入。虽然学生能够说出“知错就改”的道理,但对于如何在生活中应用这一道理,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思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