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下学期热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下学期热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高2025届热身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殷墟甲骨卜辞为研究商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通过考察卜辞可以发现,商代的宗教崇拜经历了从图腾神崇拜到自然神崇拜再到血缘祖先崇拜的过程,这反映了
A.宗教信仰逐步确立 B.王权统治的神秘性
C.人本意识日益显现 D.宗法观念的制度化
2.简牍文献资料(如表1)记载了汉朝地方基层行政长官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的情况。由此可知,当时乡里组织
表1
内容 来源
已奉谷租,又出藁税,乡部私求,不可胜供。 《汉书·贡禹传》
乡官部吏,职斯禄薄,车马衣服,一出于民,廉者取足,贪者充家,特选横调,纷纷不绝。 《后汉书·左雄列传》
顺帝永和元年武陵太守上书,以蛮夷率服,可比汉人,增其租赋······其冬蛮夷果争贡布非旧约,遂杀乡吏。 《后汉书·循吏列传》
A.注重维护小农经济稳定 B.承担国家经济职能
C.私自对抗中央政府意志 D.保护合法私有财产
3.唐代有的学者抛弃了汉儒的注疏之学,由注重章句转向强调经义;有的学者主张“以己意解经”;有的学者提出了“何为性”和“如何修性”的问题。这些现象
A.乖离先秦孔孟之道 B.融合了佛道两教思想
C.表明唯物思想出现 D.推动了儒学的思辨化
4.宋神宗时,尚书省弹奏御史中丞舒直违规使用公款,要求交付有司处理。借此,宋神宗在尚书省设置御史房,主要负责纠察御史失职的行为。据此可知宋朝
A.监察机构职责不够明晰 B.实现了权力制约与平衡
C.行政部门冗官现象严重 D.利用互察规范官员行为
5.明中叶以后,浙江常山地区丁壮“屏(摒)耒耜而事负载,以取日入佣值”,安徽徽州许多农民“执技艺或负贩就食他郡”,福建古田县壮年农民也“多佣之四方”。这表明上述地区
A.民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B.农民与市场联系密切
C.社会贫富分化日益加剧 D.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
6.1853年杨秀清、萧朝贵曾发布诰谕:······士农工商各力其业。自谕之后,尔等务宜安居桑梓,乐守常业,圣兵不犯秋毫······1854年军队攻入合肥后发布告示:士农工商、各有生业,愿拜降就拜降,愿回家就回家。这些措施
A.反映了资产阶级的经济诉求 B.满足了农民阶级的土地愿望
C.巩固了反封建斗争的革命性 D.旨在稳定人心削弱敌对势力
7.1917年,高一涵先生认为“往岁之革命为形式,今岁之革命在精神。政治制度之革命,国人已明知而实行之矣;惟政治精神与教育主义之革命,国人犹未能实行。”他的认识
A.揭示了思想解放的重要性 B.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C.成为知识分子的思想共识 D.探索了新民主主义道路
8.1946年,国民政府推行“二五减租”与“地主土地限额”政策。江苏南通作为试点地区,地主凭借分散土地、伪造契约等手段抗拒政策实施,地方官员因收受地主贿赂,对这些违规行为视而不见,致使该地区仅有3%的耕地完成重新分配。这说明国民政府的土地政策
A.阻碍了民主革命的发展 B.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受制于政权的本质属性 D.受到战争形势的制约
9.下图是1953年12月发表在《解放日报》的漫画《小农经济好比“看鸭船”一碰就翻》。该漫画
A.揭露了封建社会对农民的剥削
B.号召群众积极参加工业化建设
C.彰显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
D.反映了作者认同土地改革运动
10.1964-1981年,中国政府选派大量专家援助坦桑尼亚农场建设。援外人员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培训了一批技术、业务和管理人员,并在移交农场时提供了长期总结的技术文件。这些做法
A.促进了受援国的独立发展 B.解决了非洲地区粮食问题
C.加快了不结盟运动的进程 D.推广了农业科技最新成果
11.古埃及吉萨高原的工人村落遗址,位于金字塔群南侧约400米处。考古学家在工人村落遗址中发现大量记录:工匠每日领取定量小麦、啤酒和衣物,部分工人因工伤获得额外补偿,甚至有“罢工”要求改善待遇的文书。这可用于说明古埃及
A.奴隶制经济占主导 B.原始民主制的萌芽
C.社会动员能力增强 D.重视改善百姓福利
12.在中世纪后期的西欧自治城市里,市民热衷于制定具有本城市特色的法律,将全民参政、司法独立、理性取证等原则写入其中。这一现象
A.得益于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 B.源于西欧社会经济的发展
C.推动了罗马法律体系的完善 D.反映封建阶层特权的终结
13.历史学家科恩指出:“牛顿的宇宙观让启蒙哲人相信,人类社会同样可以被“自然法则”解释,并像行星轨道一样被理性规划。”体现这一思维模式的是
A.但丁倡导人性的觉醒 B.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
C.卢梭指出不平等根源 D.伽利略挑战神学宇宙观
14.1884年的国际子午线会议上,法国力图将巴黎天文台所在位置确定为零度经线。但是与会国家代表投票表决,最终将位于泰晤士河畔格林尼治天文台所在位置确定为零度经线,将格林尼治时间作为国际标准时。法国直到1911年才最终加入国际标准时体系。这表明
A.将巴黎地区作为零度经线更为科学 B.英法矛盾是帝国主义国家的主要矛盾
C.标准时随着国家实力变化及时调整 D.英国拥有世界霸权和最广阔的殖民地
15.在1932年世界裁军会议上,英国坚持限制陆军规模但保持海军优势,德国以《凡尔赛和约》为由要求军备平等,法国主张建立国际监督机制,苏联则提出全面裁军方案。这些分歧本质上揭示了
A.国际联盟的机制缺陷 B.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
C.战后秩序的深刻危机 D.经济危机的持续影响
16. 表2 1993~1994年纽约市工资和就业增长率
部门 工资 就业
制造业 4.3% -2.7%
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 9.4% 8.5%
所有行业 5.7% 0.8%
据表2可知,纽约
A.民众就业存在地域差异 B.技术革命成果显著
C.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D.产业结构发生变化
二、材料题(共3题,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下表所示为康熙二十四年(1685)部分省份漕粮起运(主要多为运至京师)与存留情况。
省别 起存总额(两) 起运(两) 百分比 (%) 存留(两) 百分比 (%)
山东 3191415 2504209 78.47 687206 21.53
山西 3017289 2678779 88.78 338510 11.22
河南 2709157 2268602 83.74 440555 16.26
江苏 3978516 2836593 71.3 1141923 28.7
安徽 1689859 1153291 68.25 536568 31.75
甘肃 211092 105969 50.2 105123 49.8
-摘编自陈锋《清代财政史论稿》
材料二
在抗战时期,四川征粮、购粮总额占全国征粮总额的三分之一。除川湘水陆联运线的军粮征运外,重庆市拟定了《重庆市米业运商联营采购办法》,组织粮商采购集团,划区购运粮食。1941年,重庆设陪都民食供应处,办理民食采购、储藏、运销调节事宜。粮食运输过程中“一切掺水、掺假、侵蚀、盗卖等,层见叠出,防不胜防”。1941年度政府为四川拨付的运费远不能满足粮运的需求,有乡民写信申述其缴纳粮谷时所受到的痛苦:“保甲通知限令送到十余里外的偏僻地方堰塘坎去缴,逾期就要受罚”。
-摘编自谭刚《抗战时期四川的粮食运输管理》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中国“北粮南运”格局逐渐形成。2023年全国粮食产量省份排名中,前5名有4个位于北方,南北方发挥各自比较优势进行资源重组,推动粮食主产区向北方集中,符合“效益优先”的市场资源配置规律。
-摘编自重庆日报《“北粮南运”带来挑战“中国饭碗”要一起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视角分析造成清中期各省漕粮起运与存留差异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四川粮食运输的特点及作用。(1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时期我国“北粮南运”格局形成的意义。综合上述材料,说明粮食运输与国家治理的关系。(7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有学者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可以用三种“革命”来划分阶段:第一次是农业革命,使人类从游牧采集转向定居生产;第二次是工业革命,使社会从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第三次是信息革命,使社会从工业时代步入信息时代。每一次革命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就材料整体或部分观点,提出你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准确)
19.阅读材料,完成要求。(15分)
20世纪50年代末期进行的四川凉山彝族民主改革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成功实践。材料
凉山地区在1956年之前处于奴隶社会,彝族习惯法严格维护等级制度,奴隶主拥有绝对权力,广大奴隶和半奴隶受到严重的剥削和压迫,这种残酷的社会制度导致了严重的社会不公和人民生活的极端困苦。1956年2月凉山自治州第三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凉山州民主改革实施办法》,该办法总则第一条规定:“废除奴隶制度,解放奴隶,实行人民的人身自由和政治平等;废除奴隶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劳动人民的土地所有制······第五条,帮助解放了的奴隶安家立业、发展生产。第六条:没收奴隶主的土地,并征收其多余的耕畜、农具、粮食和房屋。但是,奴隶主的其他财产依法予以保护”。凉山民主改革推翻了一个残酷落后的旧“世界”,翻开了凉山彝族历史的新纪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凉山彝族民主改革的特点并分析其取得成功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的角度分析凉山彝族民主改革的意义。(5分)
参考答案
1. C 2.B 3.D 4.D 5.B 6.D 7.A 8.C 9.C 10.A 11.C 12.B 13.B 14.D
15.C 16.D
17.【答案】
(1)原因:地方财政状况的差异(地方税收水平的差距);粮食供需关系的差距(地区人地矛盾的不同);交通运输条件的不同;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博弈;漕粮货币化水平不同。(6分,任答三点,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特点:占据全国征粮的重要地位;具有战时特征;政府主导;重视保障民生;存在经费不足、运输困难、管理混乱等问题。(6分,任答三点即可)
作用:为抗战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利于抗战大后方的社会经济稳定;带动了西南地区交通运输发展。(6分,言之有理即可)
(3)意义: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增进南北经济交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优化资源配置与提高经济效益。(5分,任答两点得4分,三点得5分)
关系:粮食运输在国家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是粮食运输与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2分,任答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18.【答案】
示例1:
我赞成材料观点,认为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三大重要阶段,它们不仅标志着生产力的飞跃,也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和文明进程。
农业革命奠定了文明的基础:农业革命是人类历史的第一次重大变革,使人类从游牧采集的流动生活转向定居生产。定居生活催生了粮食的剩余,为人口增长提供了条件,并推动了村落、城邦和早期国家的形成。例如,两河流域的农业发展直接促成了苏美尔文明的诞生。农业革命还使手工业、宗教、文字等文明要素得以发展,奠定了人类社会向高级文明迈进的基础。
工业革命推动了现代化进程:工业革命是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过渡的关键阶段,以蒸汽机、纺织机和工厂制度的出现为标志。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变革。例如,英国通过工业革命率先完成工业化,不仅成为世界工厂,也引领了现代国家的发展模式。同时,工业革命还催生了民主化进程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信息革命开创了全球化和数字时代:信息革命开启了以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为核心的全新时代,使信息的获取、传递和处理效率大幅提升。例如,互联网的普及让全球进入“地球村”时代,跨国公司和全球贸易迅速崛起,人类社会的交流和协作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同时,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进一步推动了各领域的创新,使人类生活更加便捷、高效。
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并非孤立存在,而是递进发展的结果。农业革命创造了稳定的社会基础,为工业革命积累了劳动力和资源;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为信息革命提供了技术和经济条件。每一次革命都在延续人类探索未知、改造自然的内在动力,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持续演进。示例2:
我部分赞成材料观点,但认为材料将人类历史的发展简单归结为三次“革命”过于单一化,应补充其他重要的转折点,并进一步阐明这些革命对不同文明的多样化影响。
农业革命确实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使人类从游牧采集向定居生产迈进,促进了城市的出现和文明的初步形成。然而,农业革命并非一次性完成,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同地区的发展进程存在明显差异。例如,两河流域的农业文明兴起较早,而美洲的农业社会直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才逐步形成。此外,农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也并非全是正面,例如定居农业的普及也带来了阶级分化、战争频发和环境破坏等问题。
工业革命标志着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型,其成果不仅体现在生产力的飞跃,还深刻影响了社会结构和全球格局。欧洲因工业革命迅速崛起,掀起了殖民扩张的高潮。然而,材料忽视了工业革命在不同地区的不同步性。例如,在19世纪,英国、法国等率先完成工业化的国家成为全球强国,而亚非拉国家在殖民统治下未能共享这一进步,反而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平衡。此外,工业革命还带来了城市化、环境污染和劳资矛盾等新问题,影响具有复杂性。
信息革命的确使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以计算机、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技术变革重塑了全球经济和人类生活方式。然而,这一革命的影响仍在持续,材料未能充分展现信息革命带来的全球不平衡。例如,发达国家在技术和信息资源上占据优势,而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地区在信息革命中相对滞后,导致“数字鸿沟”的加剧。此外,信息革命还催生了信息安全、隐私保护等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进一步影响人类社会的走向。
其他重要转折点的忽略:材料中未提及其他关键历史转折点,例如公元前5世纪的“轴心时代”,这一时期东西方诞生了诸如孔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等思想家,奠定了人类文明的哲学和宗教基础。再如20世纪的全球化浪潮,将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和政治联系得更加紧密,这些转折点同样在塑造人类历史进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他观点,言之成理,同等给分。
19.【答案】
(1)特点:①制度变革彻底,实现社会性质根本转变;②法制化。以法律形式保障改革有序进行;③注重民生保障,改善底层生活;④策略灵活务实。(任答3点6分)
原因:①党的正确领导;②群众基础坚实;③借鉴新中国土改等成功经验,并与凉山实际结合;④政权保障稳定,为改革创造有利环境。(任答2点4分)
(2)意义:①推翻奴隶社会等级制度,推动凉山进入社会主义制度;②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③落实民族平等政策;④完善民族区域自治;⑤为其它地区提供少数民族地区治理范例。(2点4分,3点5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