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家的意味》教学设计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七年级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者 蔡燕妮课题 家的意味 课时 1课时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总目标”的要求:“具有理性平和的心态,能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和家庭关系”。“学段目标”的要求:“感念父母养育之恩、长辈关爱之情,能够以感恩的心与父母和长辈沟通,能够为父母分忧解难,尊重师长”“自觉分担家庭责任”。教材分析 《家的意味》是第二单元的起始框,主要阐释家的内涵,以及家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从感性层面理解家是生命的居所、心灵的港湾。从理性层面理解家是我们的修身之所,是代代相传、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优良家风能引导人们向上向善,促进家庭幸福和谐,要主动传承优良家风;理解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尚未成熟,责任感不强,对于家庭的重要性理解不足,要他们很好地理解中国的家庭文化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本框涉及的家庭知识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学习兴趣较为浓厚。七年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需要通过本节课引导他们学习、感悟中国家庭文化,传承良好家风,培育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通过解读“习近平的家庭故事”,认识到“家”对个人成长和社会的重要意义,形成对家庭的深厚情感,培养家国情怀。2.健全人格:通过分享全家福和家人间的故事,体会家人对自己的付出,感受家是生命的居所、是心灵的港湾,唤起对家的爱。3.责任意识:通过解读“习近平的一封家书”,知道家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自觉承担践行良好家风的责任。教学重点 家庭的意义教学难点 传承良好家风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活动体验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可结合学科特点自行设置)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习近平主席幼年全家福问:猜猜他们谁?教师过渡:在这张全家福里,幼年习近平与亲人相依,定格了时光中一抹温馨的家的剪影。画面中溢出的柔情,每一道笑纹都镌刻着亲情的深度。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主席之家的温馨,共同感受家的意味! 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以猜一猜形式开启本节课,以学“习”之家贯穿本节课,吸引学生兴趣,导入家的意味这一话题新课新授 一、学“习”之家:分享家乐活动一:分享全家福交流分享会展示教师本人的全家福及介绍家人,结合“生活观察”谈谈同学们对家的认识?2.说说我们的家庭通过什么方式建立起来?活动二:图片展示讲解家庭关系的确立。教师总结: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二、 学“习”之家:品味家意活动一:展示习近平陪母亲散步照片与文字材料教师过渡:孝敬父母、重视亲情,跟大家一样,习近平有着深厚的家庭情结。活动二:回忆过去的故事教师过渡:家,简单一个字,能引起无数人的情感回忆。设问:请同学们回忆过去,去寻找岁月深处的记忆,共同分享关于家的专属回忆故事!在成长的经历中,是谁陪伴你成长?他(她)又影响了你什么呢?同时展示图片“饿了,回家吃饭”“总有一盏灯等你回家”“父母,教会我们走路……”。教师总结:1.家是生命的居所,是心灵的港湾。2.家第一所学校,是我们的修身之所。3.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4.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三 学“习”之家:弘扬家风活动一:展示习近平写给父亲习仲勋的一封家书思考:你从家书中读出了什么良好家风?师生总结:01学父亲对信仰的执著追求;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坚定不移;02学父亲的赤子情怀;03学父亲的俭朴生活。活动二:分享家风家规家训 要求:分享与交流自己家的家规、家训、家风。教师总结: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会融入家庭成员的血脉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念、性格特征、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等。优良家风引导人们向上向善,促进家庭幸福和谐。四、 学“习”之家:心怀家国活动一:展示班级、学校、家乡、中国地图照片设问:从中你能领悟到家庭和国家存在什么关系?教师总结: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们除了爱小家,还要爱广义的家:集体、学校、家乡、祖国。活动二:观看习近平主席深入群众的视频在好家风中成长,从人民中走来的习近平,时刻不忘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美满。进入新时代,他正带领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学生思考,交流分享,回答问题。学生用3分钟时间结合自己的经历写故事,然后小组内讨论、分享交流,派代表回答问题。学生思考、提取有效信息,回答问题。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学生思考,回答问题。观看视频并思考 通过分享自己的家庭成员,调动学生参与热情,引导学生思考家庭成员的关系,初步感知家的含义。通过小组内交流分享家人间的小故事,引起学生对家的情感共鸣,感受家的意义。通过解读“习近平的一封家书”,知道优良家风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通过分享自己的家风家规家训,自觉承担践行良好家风的责任 引导学生对家的理解范围扩大,升华情感。通过分析在习近平的讲话,感悟家庭和社会的关系,自觉承担起家庭与社会的责任,培育家国情怀。总结评价 1.反思这节课的收获?2.以思维导图(下图)总结本课重点知识。 以评价表为依据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 学会自我总结和反思分层作业 基础作业:1.网友“茫茫人海”的家庭是_____由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A )结婚两年后的2023年10月1日,爱妻在产房生下一个儿子,母子平安!我们高兴地为儿子起名叫“国庆”。感谢媳妇为我们的新家添了一名新成员。①婚姻关系 ②血缘关系③收养关系 ④地域关系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家,对于中国人来说,家绝不仅仅是一间居所,而是一种精神信仰,是内心最深处的根。可见,中国人的“家”( B )①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②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③是由血缘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④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下列观点符合家的内涵的是( B )A.小丽:小军的爸爸买了一栋漂亮的大房子,有大房子才有家B.小明:爸爸妈妈就要回家乡创业了,我们的“家”又回来了C.小华:我认为家只能是由血缘关系结合组成的亲属生活组织D.小林:家庭的功能主要体现在爸爸妈妈每月按时给我零花钱4.家风好,则能家道兴盛,社会和谐;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这启示我们( C )A.要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 B.要与家人共建共享共传优良家风 C.家风推动社会的风气向上向善 D.优良家风定能让家族永远保持兴盛拓展作业:以“爱要表达出来”为主题,写给家人一封家书来表达爱。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这节课围绕“家的意味”主题展开,我尝试引领学生从情感温度与文化深度两个维度,层层深入理解“家”之于个体与国家的意义。课堂教学中最打动我的瞬间,是学生们分享对家最深刻的记忆片段。“家是妈妈在我生病时的照顾”、“家是过春节时全家一起贴春联、包饺子的热闹声响”。当孩子们讲述这些时刻,教室里异常安静,每个人眼中闪烁着被共鸣点亮的光芒。这些朴素的情感流露,成为课堂最动人的回响,深刻印证了情感教育的力量——当知识触及心灵,学习便有了温度。但是教学中也显现出值得深思的不足之处。课前应该让学生收集一张有故事的家庭老照片或一件“传家之物”,课堂中借这些真实载体引出背后的家庭历史与情感传承,使抽象文化具象化。还有课堂时间的安排应该要更准确,课堂节奏前松后紧。这堂课再次启示我,关于“家”的教学,必须扎根于学生具体可感的生活经验,同时让文化深意如春风化雨般渗透其中——唯有当“家”的内涵从个体情感的温暖港湾,自然生长为民族文化的精神根系时,学生才能真正懂得这份情感基石何以成为我们生命中最深沉的力量源泉。教育的根本,终究是守护心灵成长与精神传承的土壤。家的意味家风的作用家的意义家的含义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共26张PPT)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家的意味(统编版)七年级上01学“习”之家:分享家乐02学“习”之家:品味家意03学“习”之家:弘扬家风04学“习”之家:心怀家国(统编版)七年级上01学“习”之家:分享家乐猜猜他们是谁?在这张泛黄的全家福里,幼年习近平与亲人相依,定格了时光中一抹温馨的家的剪影。画面缓缓流淌着岁月的柔情,每一道笑纹都镌刻着亲情的深度。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之家,共同感受家的意味!习近平主席幼年全家福01学“习”之家:分享家乐同学们,分析照片里他们有什么样的关系?习近平的父亲和母亲习近平和父母、兄弟姐妹温馨的一家分享全家福活动交流分享会1.结合“生活观察”谈谈对家的认识?2.能分享你的家庭成员和家人情感吗?0101学“习”之家:分享家乐思考: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组建家庭 家庭关系的确立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收养关系再婚:婚姻关系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而组成的家庭—男女结婚成家;因血缘关系组成的家庭—宝宝降生使家庭喜添新成员;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养子女与养父母成为一家人;父或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继子女与继父母也是一家人。01学“习”之家:分享家乐课堂笔记一、家的内涵?P27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02学“习”之家:品味家意 习近平主席非常孝敬母亲。陪母亲一起吃饭后,他都会拉着她的手散步,陪她聊天。 孝敬父母、重视亲情,跟大家一样,习近平有着深厚的家庭情结。02饿了,回家吃饭。总有一盏在等你回家父母教我走路教为人处世请同学们穿越时空隧道,去寻找岁月深处的记忆碎片,共同分享关于家的专属回忆!(要求:3分钟写故事、分享交流)1.小组讨论,回忆你的成长过程:如饿了,累了,受委屈了,第一次……在成长经历里,谁让你学到了什么或影响了你什么?2.小组分享:小组派一个代表分享你家的故事。学“习”之家:品味家意02学“习”之家:品味家意二、家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家的重要性、意义)P27-281、家是生命的居所,是心灵的港湾。(个人层面)2、家是第一所学校,是我们的修身之所。(个人层面)3、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家庭层面)4、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社会层面)03在习主席父亲88岁生日时,唯有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因公务繁忙无法出席。他抱愧给父亲写了一封拜寿信。在信中,习近平深情谈及了对父亲“久而弥深”的感情,也表达“从父亲这里继承和吸取的很多高尚品质”。学“习”之家:弘扬家风03学“习”之家:弘扬家风思考:你从家书中读出了什么良好家风?01学父亲对信仰的执著追求:对党的信念坚定不移受父母的教育影响,习近平曾写了8份入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在20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03学“习”之家:弘扬家风思考:你从家书中读出了什么良好家风?02学父亲的爱国情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并在一次地方考察中深情地说:“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03学“习”之家:弘扬家风03学父亲的俭朴生活:厉行勤俭节约习近平总书记这些年到地方考察,为减轻地方负担多次在专列上午休、过夜,降低接待规格;对于出访活动,他多次指示要精算代表团饭店入住天数,能省则省,不要浪费,住地不要豪华,干净舒适即可。03学“习”之家:弘扬家风活动要求:写下与分享自己家的家规、家训、家风,以及与小组成员分享。(2分钟)1.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会融入家庭成员的血脉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念、性格特征、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等。2.优良家风引导人们向上向善,促进家庭幸福和谐。三、家风的作用?P28 (1分钟)课堂笔记04学“习”之家:心怀家国广义的“家”我们的班集体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家乡中国04观看视频,学习“心怀家国”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好家风中成长,从人民中走来的习近平,时刻不忘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美满。进入新时代,他正带领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学“习”之家:心怀家国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根据课堂评价表选出学习小能手)课堂反思:家的意味一、家的含义二、家的意义三、家风的作用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1.生命的居所,心灵的港湾2.第一所学校、修身之所3.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4.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1.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念、性格特征、道德修养、行为习惯2.引导人们向上向善,促进家庭幸福和谐课堂总结1.网友“青芒”的家庭是_____由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①婚姻关系 ②血缘关系③收养关系 ④地域关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结婚两年后的2023年5月1日,爱妻在产房生下一个儿子,母子平安!我们高兴地为儿子起名叫“勤勤”。A课堂评价2.家,对于中国人来说,家绝不仅仅是一间居所,而是一种精神信仰,是内心最深处的根。可见,中国人的“家”( )①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②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③是由血缘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④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血缘关系、婚姻关系收养关系B课堂评价3.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下列观点符合家的内涵的是( )A.小丽:小军的爸爸买了一栋漂亮的大房子,有大房子才有家B.小明:爸爸妈妈就要回家乡创业了,我们的“家”又回来了C.小华:我认为家只能是由血缘关系结合组成的亲属生活组织D.小林:家庭的功能主要体现在爸爸妈妈每月按时给我零花钱价值观错误太片面价值观错误B课堂评价4.家风好,则能家道兴盛,社会和谐;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这启示我们( )A.要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 B.要与家人共建共享共传优良家风 C.家风推动社会的风气向善向好 D.优良家风定能让家族永远保持兴盛与题意不符,没有直接联系答非所问,逻辑错误B课堂评价课外拓展作业:以“爱要表达出来”为主题,写给家人一封家书。感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4.1《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doc 4.1《家的意味》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