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学科 语文 年级 七年级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者 林进军课题 孙权劝学 课时 1 课时课标要求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3.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材分析 《孙权劝学》是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节选自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本文以简洁的语言讲述了孙权劝说吕蒙学习,吕蒙接受劝告后努力学习,最终才略大有长进,令鲁肃刮目相看的故事。文章篇幅短小,却通过对话生动地展现了人物形象,揭示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人的道理,对学生的品德修养和语文素养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经接触了一些文言文,积累了一定的文言词汇和语法知识,具备了初步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他们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还不够成熟,在理解复杂的文言字词和句子时可能存在困难。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历史故事充满兴趣,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文言字词,如 “当涂”“涉猎”“见往事”“更” 等实词和 “以”“为”“当” 等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准确翻译全文,提高文言文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人物对话,把握人物形象,学习运用对话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3.审美鉴赏与创造:品味文言文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之美,感受文章情节的起伏变化和人物形象的魅力,提高文学审美能力。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文化背景,领悟学习的重要性以及虚心接受他人意见的必要性,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意,准确朗读并背诵课文。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教学难点 1.体会文中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技巧,领悟学习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2.理解文章所蕴含的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人的哲理。教学方法 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讲授法:讲解文言字词、语法和文章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掌握知识。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人物形象、写作手法和哲理,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合作探究能力。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人物形象,增强学习的趣味性。5.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营造学习氛围,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可结合学科特点自行设置)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环节一、导入新课 1. 展示三国时期孙权和吕蒙的图片,提问学生是否了解他们的故事。2. 引出课题《孙权劝学》,介绍本文出自《资治通鉴》及其作者司马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倾听教师讲解,对新课产生期待。 通过展示图片和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自然引出课题。环节二、背景及作者介绍 简要介绍司马光的生平、成就以及《资治通鉴》的体例、内容和史学价值。 学生认真倾听,做好笔记,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和文学价值,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环节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播放第一视频(https://mp.weixin./s/nomc35tB2b0oUbqnrlsP2w)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跟读或边听边注意字音、节奏,重点强调 “邪(yé)”“更(gēng)” 等易错字音。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之间互相纠正读音和节奏。3. 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评价。4. 全班齐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感受文章的内容。5. 引导学生结合课下注释,默读课文,思考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孙权劝学学 吕蒙就学鲁肃叹学 1. 学生认真倾听教师范读,跟读练习。2. 自由朗读,互相纠正错误。3. 一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4. 全班齐读,达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目的。5. 默读课文,思考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回答问题。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初步熟悉课文内容,培养语感,同时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和概括能力。环节四、疏通文意,积累词汇 1. 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自主翻译课文,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2.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疑难问题,尝试解决。教师巡视各小组,适时给予指导。3. 小组代表提出仍未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讨论解答。重点讲解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4. 请几位同学再次逐句翻译课文,教师进行补充和纠正,确保学生理解文意。 1. 学生自主翻译课文,标记疑难问题。2. 小组内积极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共同解决问题。3. 小组代表提出问题,全班同学共同思考、讨论,解决疑难。4. 几位同学逐句翻译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对比自己的翻译,进行修改。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通过讨论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言字词和句子的含义,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环节五、研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教师播放第二个视频(https://mp.weixin./s/nomc35tB2b0oUbqnrlsP2w)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跟读引导学生思考:孙权、吕蒙和鲁肃分别是怎样的人?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2.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3. 总结孙权、吕蒙和鲁肃的人物形象特点。孙权:关心、爱护部下,善于规劝,平易近人。吕蒙:虚心,勤奋学习的武将。鲁肃:敬才、爱才、直爽而不失风度的谋士。 1. 学生思考问题,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进行分析。2. 小组内讨论交流,形成小组意见。3. 各小组代表发言,全班共同讨论,明确孙权和吕蒙的人物形象特点。 通过分析人物对话,培养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概括能力,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环节六、深入探究,领悟道理 提问:学了课文。你获得了哪些启示呢?分别从孙权、吕蒙、鲁肃三个人的角度来谈示?2. 学生思考后发言,教师总结归纳。孙权:①作为团队领导者要着眼长远,尽早培养后备力量;②规劝别人要从关爱对方的角度出发,要讲究方法策略。吕蒙:①开卷有益:读书可以增长人的学识,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②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③学习没有早晚之分,只要认真且努力,终有所成;④不能因繁忙就放弃学习,零碎的时间也可利用。鲁肃:①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人和事物;②要敬才、爱才。 1. 学生思考问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组织语言。2. 学生发言,分享自己的启示,倾听其他同学的观点,进行补充和完善。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所蕴含的哲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价值观。环节七、课堂小结 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文言字词、文意理解、人物形象分析以及文章所蕴含的道理。2. 强调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多读多练,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学生认真倾听,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明确学习文言文的方向。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记忆,同时引导学生重视文言文学习。总结评价 1.通过课堂提问、学生的回答和课堂讨论情况,了解学生对文言字词、文意的理解程度,以及对人物形象和文章哲理的把握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2.观察学生在朗读、小组合作等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分层作业 基础作业: 背诵课文,完成课后练习中关于文言字词理解的部分。拓展作业:1.阅读《资治通鉴》中的其他故事,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故事,用现代汉语进行改写,字数不少于 300 字。2如果你的同学不爱读书,你能不能学习孙权的劝导方法劝导他重视学习呢?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1.孙权:善劝、关心下属必要性: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目的方法:涉猎,见往事现身说法:孤常读书,大有所益2.吕蒙:知错能改、勤奋好学推辞:军中多务就学:乃始就学长进:非复吴下阿蒙3.鲁肃:爱才、敬才.惊叹: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敬佩: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4启示:重视学习、善听建议、用发展眼光看人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多种朗读方式有效帮助学生熟悉课文,但部分学生对文言字词的理解仍有困难,小组讨论时参与度不均衡。在分析人物形象和领悟道理环节,学生能积极思考,但部分学生的思维深度不够。后续教学应加强对文言字词的讲解,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问题,提高教学效果。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共24张PPT)4. 孙权劝学2024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语文新授课1.语言建构与运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文言字词,如 “当涂”“涉猎”“见往事”“更” 等实词和 “以”“为”“当” 等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准确翻译全文,提高文言文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人物对话,把握人物形象,学习运用对话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核心素养目标3.审美鉴赏与创造:品味文言文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之美,感受文章情节的起伏变化和人物形象的魅力,提高文学审美能力。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文化背景,领悟学习的重要性以及虚心接受他人意见的必要性,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素养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意,准确朗读并背诵课文。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点。(重点)2.体会文中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技巧,领悟学习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理解文章所蕴含的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人的哲理。(难点)学习重难点孙权见吕蒙军事才能出众但学识不足,劝其读书,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吕蒙潜心研读后智谋大增,鲁肃惊叹“非复吴下阿蒙”。后吕蒙白衣渡江奇袭荆州,助孙权夺回战略要地并斩杀关羽,巩固东吴势力。导入新课人物故事孙权:英武果断,胆略过人。19岁继承其兄孙策之位,力据江东,后联合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吕蒙:少年时不读书,以胆气称,后多读史书、兵书,学识渊博。鲁肃死后,他曾掌管东吴军事,在此期间,设计打败关羽,收复荆州。三国时期吴国军事家。鲁肃:三国时孙权的得意谋臣。他一生的最大功绩是倡导、促成并终身不易地竭力维护孙刘联盟,使三足鼎立之势能够形成。孙权、刘备联军在赤壁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形。周瑜(三国时吴国名将)去世,去世前写了一封信给孙权。一是分析东吴面临的严峻形势——“曹公在北,疆场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二是推荐接班人鲁肃。公元208年公元210年公元210年孙权劝吕蒙学习。背景介绍作者作品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主持编纂了《资治通鉴》。借鉴往事,以资参考治理天下。《资治通鉴》,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初读课文播放视频https://mp.weixin./s/nomc35tB2b0oUbqnrlsP2w)范读课文或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qīnɡwéiɡènɡdānɡshúyé整体感知孙权劝学学吕蒙就学鲁肃叹学文章围绕哪个字来写的,并以此写了哪些内容?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 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 博士 邪!但当 涉猎,见 往事 耳。当初对……说古代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爱称。朋友间也以“卿”为爱称。当权,掌权推托事务研究儒家经典官名语气词,同“耶”用难道只是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语气词,可译为“罢了”疏通文意,积累词汇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 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犹如何,表示“怎么比得上”好处到,等到经过开始如今,现在才干和谋略不再是疏通文意,积累词汇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有学识的人另外指用新的眼光看待明白事理于是连词,表承接疏通文意,积累词汇语气词,相当于“而已”“罢了”◆古今异义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 今义:②见往事耳往事 古义: 今义:耳 古义: 今义:官名历史过去的事学位名称耳朵疏通文意,积累词汇③但当涉猎古义: 今义:④即更刮目相待古义: 今义:只,只是转折连词,但是另外,再程度副词,更加疏通文意,积累词汇◆一词多义动词,掌管、担当卿今当涂掌事但当涉猎当助动词,应当介词,用与“为”连用,可译为“认为”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蒙辞以军中多务自以为大有所益静以修身以《诫子书》疏通文意,积累词汇与蒙论议,大惊曰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大副词,表程度,十分敬辞,多用于称呼前疏通文意,积累词汇◆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同“耶”,语气词,可译为“吗”◆文言句式省略句:蒙辞以军中多务状语后置,即“蒙以军中多务辞”倒装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友”前省略“与蒙”疏通文意,积累词汇文章翻译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经书成为博士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多,怎么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谈论事情,(鲁肃)十分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地阿蒙了!”吕蒙说:“同有学识的人分别数日,就要另外用新的眼光看待他,长兄明白事理怎么这么晚呢!” 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疏通文意,积累词汇研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教师播放第二个视频(https://mp.weixin./s/nomc35tB2b0oUbqnrlsP2w)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跟读,引导学生思考:孙权、吕蒙和鲁肃分别是怎样的人?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孙权:关心、爱护部下,善于规劝,平易近人。吕蒙:虚心,勤奋学习的武将。鲁肃:敬才、爱才、直爽而不失风度的谋士。 学了这篇课文,你获得了哪些启示呢?分别从孙权、吕蒙、鲁肃三个人的角度来谈。吕蒙孙权鲁肃①作为团队领导者要着眼长远,尽早培养后备力量;②规劝别人要从关爱对方的角度出发,要讲究方法策略。①开卷有益:读书可以增长人的学识,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②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③学习没有早晚之分,只要认真且努力,终有所成;④不能因繁忙就放弃学习,零碎的时间也可利用。①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人和事物;②要敬才、爱才。深入探究,领悟道理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文言字词、文意理解、人物形象分析以及文章所蕴含的道理。2. 强调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多读多练,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吕蒙:知错能改、勤奋好学(坚决,关心)(自信,自得)(吃惊,赞叹)孙权:善劝、关心下属鲁肃:爱才、敬才对话为主,言简意丰板书设计启示:重视学习、善听建议、用发展眼光看人课后作业基础作业: 背诵课文,完成课后练习中关于文言字词理解的部分。拓展作业:1.阅读《资治通鉴》中的其他故事,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故事,用现代汉语进行改写,字数不少于 300 字。2.如果你的同学不爱读书,你能不能学习孙权的劝导方法劝导他重视学习呢?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doc 《孙权劝学》课堂录像.mp4 第4课《孙权劝学》.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