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9张PPT)作者:李清照声声慢学习目标① 了解李清照生平及创作风格的转变,掌握婉约词的特点。② 理解并积累“寻寻觅觅”“乍暖还寒”“怎一个愁字了得”等重点词句。③ 熟悉词牌《声声慢》的格律要求与文体特征。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前期创作:生活优渥,与丈夫赵明诚志趣相投, 词作多描写闺中生 活与自然风光,风格清新明快,如《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后期创作:经历靖康之变,丈夫病逝,颠沛流离。 词作转向对个人 身世的悲叹和对家国沦陷的哀伤,风格沉郁凄凉, 《声声慢》即为 这时期的代表作。作者 介绍写作背景此词创作于李清照晚年。靖康之变后,她随朝廷南迁,历经国破家亡、丈夫病逝的打击,孤身一人漂 泊江南。此时的她,不仅要承受个人生活的巨大变 故,还要面对山河破碎的伤痛。在一个萧瑟的秋日, 词人将满腔的愁苦化作文字,写下了这首《声声慢》,深刻地反映了那个动荡时代中个人的悲惨命运与家国之痛。题目解读“声声慢”是词牌名,又名“胜胜慢”“人在楼上”等。“慢”在词中表示慢曲,与“急曲”相对,慢曲节奏舒缓,曲调悠长,适合表达细腻、深沉、复杂的情感李清照的这首《声声慢》,打破传统,创造性地在开篇连用七组叠字,增强了音律的节奏感和情感的 表现力,使词的形式与所抒发的愁绪完美契合,成 为词史上的经典之作。知识链接-宋词词是一种起源于隋唐,在宋代达到鼎盛的文学体裁,最初是配合音乐进行演唱的歌词,因此又被称为“曲子词”“乐府”“长短句”等。根据篇幅长短,词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根据风格,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词特点:婉约词注重情感的细腻表达,内容多写儿女情长、离愁别绪,语言委婉含蓄,意境柔美婉约。其代表词人有李清照、柳永、温庭筠等 。《声声慢》的文体特色:《声声慢》属于长调慢词,全词九十七字,在句式、平仄、押韵等方面都遵循严格的格律要求。词人通过运用大量叠字、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充分体现了婉约词“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艺术特点。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乍暖还寒的时节, 最难保养休息。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傍晚的寒风紧吹 一行大雁 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 冷清清地守着窗 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 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 滴滴。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朗读课文 注意节奏译文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傍晚的寒风紧吹 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 是旧日的相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将息:调养,休息。诗词翻译译文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 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 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满地黄花堆 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损:煞,这里表示程度很深。怎生:怎样,怎么。次第:光景,情形。诗词翻译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开篇七组叠字如奇峰突起,直接倾泻出词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描绘出秋日气候的多变,也暗示词人内心的不安与无所适从。“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借酒消愁却无法抵御秋风的寒意,进一步烘托出愁绪的深重。“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南飞的大雁勾起词人对故乡 和往昔的回忆,曾经与丈夫一同赏雁的情景历历在目,如今却物是人非,更添伤心之感。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下片着重描写秋日的景物,进一步抒发愁情。"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以满地凋零的菊花自比,写出自己容颜憔悴、无人怜惜的悲惨境遇。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一个“守”字,生动地表现出词人百无聊赖、孤独难耐的心境,漫长的白昼难以打发,盼着黑夜早点到来,却又不知如何熬过漫漫长夜。“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以声衬情,秋雨打在梧桐叶上的点滴之声,如同词人心中的泪滴,将愁绪渲染得更加浓重。最后“这次第,怎一 个愁字了得”,直抒胸臆,收束全篇,将词人心中难以言表的复杂愁绪推向高潮, 言有尽而意无穷。自主学习开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用七组叠字,有何妙处 从内容上,“寻寻觅觅”写词人内心若有所失,试图寻找慰藉;“冷冷清清”描绘环境的空寂;“凄凄惨惨戚戚”直抒内心的悲苦,层层递进,生动地展现出词人孤独、 凄凉、愁苦的心境。从音律上,叠字读来朗朗上口,节奏舒缓,增强了词作的音乐性与感染力,奠定了全 词悲愁的基调。秋风、大雁、黄花、梧桐、细雨秋风“晚来风急”渲染出凄冷的氛围;大雁是旧时相识,勾起词人对故乡和往昔生活的回忆,增添思乡怀人之情;满地憔悴的黄花,既写出词人的容颜憔悴,也暗示其孤独凄凉的处境;梧桐和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营造出缠绵悱恻、愁肠百结的意境,将词人的愁 苦之情推向高潮,这些意象共同烘托出词人内心深处无尽的哀愁。合作学习词中选取了哪些意象 这些意象对表达情感有何作用 一是今昔对比,词人回忆往昔与丈夫赵明诚的美好生 活,与如今孤身一人、颠沛流离的处境形成鲜明对比, 突出了现实的悲惨;二是“淡酒”与“风急”对比,本想 借酒消愁,却抵不住秋风的寒意,更显愁绪难以排遣。 通过这些对比,深化了词人内心的愁苦与凄凉,增强 了词作的艺术感染力。自主学习词中存在哪些对比 有何表达效果 此句运用了以声衬情和情景交融的手法。“细雨”打在 “梧桐”叶上,发出“点点滴滴”的声音,在寂静的黄昏 时分,这细微的雨声更增添了环境的凄清与寂静,以 声衬静,衬托出词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同时,雨景 与词人的心境相互交融,“梧桐”和“细雨”成为词人愁 绪的象征,情景相生,将词人的愁情推向极致,使读 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无尽的哀愁。“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何独特之处 自主学习相同点:情感上,都表达了深沉的愁苦之情,李煜因 亡国之痛而愁,李清照因国破家亡、个人身世之悲而 愁,都将个人命运与家国命运相联系。艺术手法上,都善于运用意象营造氛围,如李煜用“春花秋月”“小楼 东风”,李清照用“秋风”“黄花”等。不同点:情感表达上,李煜的愁情更侧重于对故国的 怀念和亡国的悔恨,情感较为直接、奔放;李清照的 愁情则更加细腻、复杂,包含了孤独、寂寞、思乡等 多种情感。艺术手法上,李煜多通过设问、比喻等手 法直接抒情,如“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 东流”;李清照则大量运用叠字、白描等手法,委婉含 蓄地表达情感,如开篇七组叠字。自主 学习李清照《声声慢》与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都抒发了愁苦之情,二者在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上有何异同 《声声慢》中通过连续七组叠字,生动展现词人茫然若失、孤独凄凉心境,奠定全词悲愁基调的句子是: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词人借酒消愁,却难敌秋风寒意,更添愁绪,体现这种无奈心境的句子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以雁为意象,由眼前之景引发对往昔回忆,表达物是人非之感的句子是:“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理解性默写《声声慢》通过描写残秋时节词人的所见、所闻、所感,抒 发了其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 的心绪。词人将个人的身世之悲与时代的家国之痛紧密融合,以细腻入微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充满哀愁的秋日图景,深刻展现了乱世中女性的悲惨命运,以及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深切 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抗争,同时也寄寓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感染力。内容小结作业设计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