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示儿》微课程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能准确有节奏地朗读诗歌,熟读成诵。2、过程与方法:能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掌握诗词大意,把握诗歌内涵,理解作者思想感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二、学习准备利用“二一教师助手”收集查找陆游的相关资料,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理解古诗的意思。三、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朗读体会发、吟诵法、借助注释理解词句法。四、学习任务1、看清预习要求,然后预习古诗,了解古诗大意。2、合作学习,借助工具书,了解诗的大意。3、朗诵古诗,体会诗的意境。4、学习陆游的其它爱国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五、学习环节环节一:学生看清预习要求,然后预习古诗,了解古诗大意。环节二:新授1、学生看陆游的资料,了解陆游。2、学生按要求自由读诗。3、学习古诗的方法。4、借助工具书,了解诗的大意。5、学生合作学习。6、学生汇报学习情况。环节三:总结1、学生配乐朗诵。2、体会诗的意境。环节四:拓展阅读学习陆游的其它爱国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示儿》作业练习1.默写《示儿》。2.解释下列诗句中画线字词的意思。(1)但悲不见九州同(2)家祭无忘告乃翁3.根据意思或情境写诗句作者陆游本来就知道人死了什么都没了,应该也没什么可牵挂的了,只是因为一直看不到自己的国家统一而感到悲伤不已。4.“王师”是指( )。5.《示儿》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这首诗通过( )这两句,表达出诗人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6.临终前诗人的遗憾是( );诗人的遗愿是( )(用原句回答)7.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知道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8.《示儿》以其( )来表现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后两句表现诗人对( )的无限希望和坚定信念。9.杜甫曾写了一首诗,以其“喜”来表现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这首诗的题目是( )默写出这首诗。(共21张PPT)示儿第12课(统编版)五年级上册古诗背景介绍1古诗内容解析2古诗学习方法3古诗对比分析4古诗情感体验5古诗背景介绍《示儿》是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的一首诗,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对后代的殷切期望。当时南宋朝廷偏安一隅,陆游深感国家危亡,希望通过这首诗激励后人不忘国耻,振兴中华。古诗背景介绍作者简介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他一生致力于抗金事业,留下了大量爱国诗篇。陆游的诗歌风格豪放,情感真挚,尤其擅长表达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思想。古诗背景介绍作者简介(AI拓展)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有“小李白”之称。乾道二年,因主张抗金而免职。四十六岁入蜀抗金,六十六岁遭弹劾罢官,退居山阴达二十年。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力爱国热情。古诗内容解析示 儿宋 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古诗内容解析示 儿宋 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古诗内容解析1.“死去元知万事空”诗人意识到死亡后一切成空,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2.“但悲不见九州同”诗人最遗憾的是未能看到国家统一,表达了对国家分裂的深切悲痛。3.“王师北定中原日”诗人希望南宋军队能够收复中原,表达了对国家统一的渴望。4.“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叮嘱儿子在家祭时不要忘记告诉他国家统一的消息,表达了对后代的殷切期望。诗句逐句解析古诗内容解析z情感基调全诗情感深沉,既有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又有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统一的渴望和对后代的殷切期望,情感真挚,感人至深。古诗学习方法结合资料理解诗意通过查阅历史资料,了解南宋时期的社会背景和国家命运,加深对古诗内容的理解。结合诗人的生平事迹,理解诗人的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思想。古诗学习方法小组学习要求:1、自由读诗歌,读准字音。2、借助注释和课前查阅的资料,交流诗歌的内容。古诗学习方法诗句大意:本来就知道人死去什么也没有了,只是因为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朝廷的军队收复北方领土的那一天,在家里祭祀祖先的时候,不要忘记(把这件事情)告诉我。古诗学习方法疏通诗意,理解内容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古诗学习方法简介背景在南宋之前有一个覆亡了的宋王朝—史称北宋。1126年,金国侵略者攻陷了北宋的都城汴梁。北宋灭亡了,淮河以北整个中原地带沦陷在金人的铁蹄下,重建的宋王朝只剩下半壁河山,称为南宋。从中原沦陷的那一天起,人们就在苦苦地等着盼着朝廷的军队能够北上抗金,收复失地,解救那些在敌人铁蹄下挣扎的父老相亲,实现九州统一的夙愿。古诗学习方法醉生梦死古诗学习方法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联系新知,对比读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古诗对比分析《示儿》与《题临安邸》的共同点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对国家统一的渴望。两首诗的情感基调都深沉真挚,感人至深。古诗对比分析《示儿》与《题临安邸》的不同点《示儿》是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的一首诗,表达了对后代的殷切期望。《题临安邸》是林升对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的讽刺,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古诗情感体验通过朗读和背诵《示儿》,感受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对国家统一的渴望。结合诗人的生平事迹,理解诗人的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古诗情感体验1、背诵、默写古诗《示儿》。2、收集爱国诗句。《示儿》教学设计学科 语文 年级 五年级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者 朱福仁课题 《示儿》 课时 第二课时课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能准确有节奏地朗读诗歌,熟读成诵。2、过程与方法:能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掌握诗词大意,把握诗歌内涵,理解作者思想感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教材分析 《示儿》是陆游的一首绝笔诗,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揭露了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了诗人满腔的悲愤,既有对抗金大业为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过古诗的学习方法,有能力自主学习、互动学习。但也有一部分同学基础较为薄弱,自己无法通过注释理解诗句,可以展开小组讨论帮助其理解。在诗情领悟方面,还需要教师引导思考。利用 AI“二一教师助手”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拓展。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古诗学习,积累经典语言,掌握古诗中的优美词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理解古诗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感受汉语的独特魅力。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古诗内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背后的情感和思想,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3.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和情感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鼓励学生通过绘画、写作或表演等方式,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古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历史背景和诗人的生平,增强文化认同感。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传承民族精神。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古诗中表达的情感(如爱国、思乡、友情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情感。教学重点 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能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掌握诗词大意。教学难点 把握诗歌内涵,体会作者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启发法、自主学习法、讲解法、朗读体会发、吟诵法、借助注释理解词句法。借助 AI“二一教师助手”进行尝试学习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可结合学科特点自行设置)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拨开历史的云烟,回到那苟延残喘的南宋。那是1210年的除夕,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间简陋的茅草屋里,烛光闪烁,忽明忽暗。床上躺着一位头发花白、奄奄一息的老人,他把儿子叫到床前,老泪纵横、手指北方,用微弱的声音嘱咐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位老人就是我们今天要了解的主人翁——陆游。(板书课题)根据AI“二一教师助手”出示陆游肖像图。二、检查预习、释题 1、课前老师让大家查找了陆游的资料和写作背景2、师出示课件(陆游资料)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9000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3、释题《示儿》你是怎样理解的 示"是什么意思 预设:“示”告诉,使人知道。“儿”儿子。“示儿”可以说告诉儿子,也可以说给儿子们看的诗。 (生根据AI“二一教师助手”汇报:学段:小学学科:语文知识点:陆游及其作品的时代背景知识点解释:陆游是中国南宋时期的一位伟大诗人,他生活在1125年到1210年之间。那个时候,中国被分成了两部分,北方被金国占领,南宋朝廷只能在南方生活。陆游非常热爱自己的国家,他希望国家能够统一,人民能够过上和平的生活。他的诗歌里充满了对国家的爱和对和平的渴望。知识点扩展:陆游写了很多诗歌,其中一些非常有名,比如《示儿》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在这些诗里,陆游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关心和对未来的希望。他的诗歌不仅让我们了解了他的心情,也让我们知道了那个时代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 了解作者和背景,使学生养成搜集资料的好习惯,为体会古诗深刻的内涵,感受诗人人格精神打下基础。三、学习古诗,理解诗意 1、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指名学生朗读,老师范读,要求学生仔细听,注意字音以及停顿的节奏。一般七言绝句的节奏是2/2/3/(出示AI课件)3、明诗意,悟诗情。过渡:我们知道,学习古诗只把诗句的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是不够的,那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古诗呢 (回忆学法。说说我们以往学习古诗的要求。知作者,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1)出示小组合作要求:①自由读诗歌,读准字音。②借助注释和课前查阅的资料,交流诗歌的内容。(2)课件出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诗里有一个字明确地表明了诗人写诗时的情感,哪个字 ( 预设:悲)诗人悲伤的原因是什么 (预设:悲伤的是临终前看不到祖国的统一。)作者渴望“九州同”。大家看(出示课件:宋朝历史)在南宋之前有一个覆亡了的宋王朝——史称北宋。1126年,金国侵略者攻陷了北宋的都城汴梁。北宋灭亡了,淮河以北整个中原地带沦陷在金人的铁蹄下,重建的宋王朝只剩下半壁河山,称为南宋。从中原沦陷的那一天起,人们就在苦苦地等着盼着朝廷的军队能够北上抗金,收复失地,解救那些在敌人铁蹄下挣扎的父老相亲,实现九州统一的夙愿。(3)对比学习①一位怀着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带着他毕生的遗憾和无限的希望离开了,陆游南宋统一的愿望实现了吗 (出示《题临安邸》课件,生讨论。)②齐读,边读边回想一下,国家衰败的根源及你想说些什么 (预设:权贵们寻欢作乐、花天酒地、游山玩水,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4)临终之际陆游内心的情感仅仅是深深的“悲”吗 还有一种更强烈的感情含在里面,是什么 (预设:盼)诗人盼的是什么 (预设:祖国统一)诗人盼了65年,780个月啊,23725个日日夜夜啊!这是多么漫长的等待,这是多么揪心的期盼!多么强烈的盼期啊!有感情地朗读三、四句。读出那种“激昂"的语气。(5)一个“悲”,一个“盼”组成这首感人的诗《示儿》。师读题目。小结:是啊!诗人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胜利的喜讯告诉他。这是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感啊!此时此刻,有谁不被感动呢 1.自读古诗2.生齐读,读出古诗特有的节奏。学生汇报交流诗歌的内容生自由讨论有感情地朗读三、四句。读出那种“激昂"的语气。男女生对读,男四女三,注意读出感情,齐读古诗 培养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能力,老师的点拨,引导,是为了引领学生透过文字,探索诗中深刻的内涵。把两首诗进行整合,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遗民”的痛,“诗人”的悲,拉近孩子们与诗人的距离,体验感悟诗人的情感,把学生的感悟,体验引向深入。四、回顾陆游的一生爱国情——拓展积累 陆游从小就受到家中爱国主义思想熏陶,虽然他一生经历坎坷,但他的一生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未变,请看大屏幕。陆游四十八岁亲自投身到火热的军旅生活中去,他誓死抗金、光鉴日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浩然正气的体现——“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六十二岁,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杀敌报国的理想难以实现,只有梦回战场——“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诗人六十八岁高龄时,家国飘摇,随已病痛缠身,保家卫国的理想不渝,爱国激情始终在胸膛内涌荡——“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年年盼望王师北伐,年年注定失望,故国的壮丽山河早已被金人的铁蹄践踏,山河破碎!——“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年近七十,身处故地,未忘国忧,烈士暮年,雄心不已,历史的秋意,时代的风雨,英雄的本色,艰难的现实啊!——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八十五岁高龄,堪破生死,却在临终发出绝响。——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师生共读 本环节目的是把诗人的情感浓缩成“真正的爱国诗人”这几个字,全面感知诗人情感,激发学生对诗人的崇敬,引导正确的价值观,把“国”放在心中,是崇高而伟大的。五、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古诗《示儿》。2、收集爱国诗句。 认真完成作业1的同时利用 AI“二一教师助手”来完成作业2。 课下搜集整理爱国诗句,扩大积累,进行知识的延伸,目的是让学生在浓厚的情感氛围下感受贯穿诗人一生的爱国情怀。对诗人的一生有一个全面的感知,也激发了学生学诗的兴趣。总结评价 现场模拟,感同身受。1、根据诗的内容把课文改成一段病床前的对话。(要有行动,语言,神态等描写)2、朗读表演对话。(两人分角色表演)对话场景陆游在临终前,将儿子叫到床前,嘱咐他关于国家统一的事情。对话内容陆游:孩子,父亲时日无多,有些事情必须交代给你。儿子:父亲,您请说,儿子一定牢记在心。陆游:我这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看到国家统一。金人占据中原,我们南宋只能偏安一隅,这让我日夜忧心。儿子:父亲,您为国家操劳一生,儿子深感敬佩。陆游:孩子,你要记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如果有一天,南宋的军队能够收复中原,你一定要在家祭时告诉我。儿子:父亲,您放心,儿子一定不会忘记。我会努力学习,为国家尽一份力,完成您的心愿。陆游:好孩子,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记住,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以国家为重。儿子:父亲,儿子一定谨记您的教诲,绝不辜负您的期望。 表演完后,师生共同点评。学生发言,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古诗表演将超越单纯的背诵,成为一场融合文化、艺术与教育的沉浸式体验,让学生在“演诗”“品诗”中真正爱上古诗,实现知行合一的文化传承。分层作业 基础作业: 1、背诵、默写古诗《示儿》。拓展作业:2、收集爱国诗句。板书设计 示 儿(南宋)陆游不见统一 悲 爱国之情渴望统一 盼教学反思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诗人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在教学这首古诗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和总结。一、教学目标的达成在教学之前,我设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一是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三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反馈,我认为在理解诗歌意思方面,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注释和讲解,理解诗句的表面含义,但对于一些较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讲解。在体会诗人情感方面,通过对诗歌的分析和朗读指导,学生能够感受到诗人临终前的遗憾和对国家统一的强烈渴望,但可能在情感的共鸣上还不够深刻。在朗读和背诵方面,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并在一定程度上做到有感情朗读,但背诵的熟练程度还有待提高。在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方面,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和讨论,学生对爱国主义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但如何将这种情感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引导和强化。二、教学方法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法、朗读法、讨论法等。讲解法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和历史背景,但在讲解过程中,可能存在讲解过于详细,导致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不足的问题。朗读法能够让学生通过声音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但在朗读指导上,还可以更加细致,比如强调重音、停顿、语调的变化等,以更好地体现诗歌的情感起伏。讨论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但在组织讨论时,可能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此外,在教学中,我还运用了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等,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但在使用多媒体时,要注意避免过度依赖,以免分散学生对诗歌本身的注意力。三、教学过程的回顾1、 导入环节我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爱国诗人?”来导入新课,引发学生的兴趣。但这个导入可能不够新颖,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采用更具趣味性或更贴近学生生活的导入方式,比如讲述一个与爱国有关的小故事,或者播放一段激昂的爱国音乐。2、 初读环节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然后检查生字词的读音。这个环节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但在检查读音时,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比如让学生互相纠正读音,或者让学生当小老师领读,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3、 理解诗意环节先让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诗意,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全班汇报。在这个环节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注释的依赖较强,自主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更多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诗歌,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4、 体会情感环节通过对诗歌重点词句的分析,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能够初步感受到诗人的爱国之情,但在情感的深入挖掘上还不够。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爱国的理解,或者让学生想象诗人当时的心境,以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情感。5、 朗读背诵环节在朗读指导上,虽然强调了要有感情朗读,但在具体的指导方法上还不够到位。在背诵环节,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填空背诵、小组背诵、比赛背诵等,以激发学生的背诵兴趣。6、 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交流自己所知道的爱国诗句或故事,这个环节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但时间安排上可能不够合理,导致拓展延伸不够充分。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好地把握时间,让拓展延伸环节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四、学生的学习表现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和回答问题。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参与度不高的情况。这可能与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学方法的吸引力以及学生自身的学习态度有关。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同时,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发现学生在对诗歌的理解和运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翻译诗句时,容易出现错别字和语序不当的情况;在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受时,语言不够生动和准确。这说明在教学中,还需要加强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五、改进措施1、 优化教学设计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要更加注重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可操作性,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使教学过程更加紧凑、流畅。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2、 加强朗读指导朗读是体会诗歌情感的重要途径,要进一步加强朗读指导,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朗读技巧,如重音、停顿、语调的变化等。同时,可以通过范读、配乐朗读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魅力。3、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如让学生在预习时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生平经历;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答案。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4、 强化语言文字训练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通过仿写、改写、扩写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要加强对学生错别字和语病的纠正,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5、 丰富教学资源除了教材和多媒体资源,还可以引入更多的课外资源,如诗词选集、文学评论等,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诗歌,拓宽学生的视野。总之,通过对《示儿》这节课的教学反思,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也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大力推广使用“二一教师助手”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的魅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示儿》作业练习 .doc 《示儿》学习任务单.doc 示儿.pptx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示儿.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