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2025届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2025届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临洮县2025年中考第二次诊断模拟试卷
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S-32 O-16 Zn-6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1~5小题每题1分,6~10小题每题2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2024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美丽中国我先行”。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 制定并落实限塑政策 B. 将塑料垃圾露天焚烧处理
C. 践行低碳生活方式 D. 完善垃圾分类和回收体系
2. 我国古代重大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影响深远,下列发明与化学相关的是
A. 印刷术 B. 指南针 C. 制火药 D. 地动仪
3. 甘肃的特产和美食丰富多样,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A. 靖远羊羔肉 B. 静宁苹果 C. 陇西腊肉 D. 兰州牛肉面
4. 掌握安全知识是守护生命的关键,下列关于“安全”的做法或说法全部正确的是
①实验安全: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缓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
②食品安全:甲醛溶液可用于浸泡海鲜防腐
③家庭安全:燃气泄漏时,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禁止明火
④用电安全:湿手不接触电器开关,因含杂质的水是导体易触电
⑤火灾逃生:用湿毛巾捂口鼻,低姿沿墙逃离火灾现场
⑥药品安全:过期药品不能服用,属于有害垃圾
A. ①③④⑤⑥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④⑥ D. ③④⑤⑥
5. 厨房是一个“化学小世界”,下列厨房物品清单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 加碘食盐、不锈钢锅具 B. 小苏打、纯碱 C. 白醋、白酒 D. 蒸馏水、自来水
6. 探究常见酸、碱化学性质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滴加稀硫酸 B. 测溶液的pH
C. 倒入稀硫酸 D. 处理废液
7. 在宏观和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分析下图变化过程,说法错误的是
A. 变化Ⅰ中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均不发生改变
B. 变化Ⅰ中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所以是化学变化
C. 变化Ⅱ中分子种类没有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D. 发生变化Ⅲ时分子体积变大
8.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 证明能与NaOH溶液反应
C.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 探究X固体遇水时能量的变化
9. 下图中“—”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的转化方向。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石灰吟》中的“要留清白在人间”对应的是反应②
B. 反应从③→①→②的转化实现了碳酸钙的提纯
C. 反应①放热,所以经常用CaO做食品加热类的发热包
D. 反应⑤一定需要高温的条件
10. 下列实验方案中错误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中的CO 点燃
B 鉴别氯化钙和盐酸 少量碳酸钠溶液
C 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少量硝酸钡溶液
D 分离木炭和铁粉 用磁铁吸引
A. A B. B C. C D. D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空0.5分,化学方程式1分,共14分)
11. 碘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碘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1)由图1得到的下列信息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 碘属于金属元素 B. 碘的原子质量为126.9
C. 碘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 D. “I”是碘的元素符号
(2)由图2可知碘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__周期,碘离子的离子符号是________。
(3)下列选项中与碘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_。
(4)《本草纲目》中记载:“海带治水病,瘿瘤,功同海藻”,记录的是我国古代对含碘天然产物的临床效果,这里的“瘿瘤”指人体缺碘引起的________。在食盐中加入适量的碘酸钾(),可以有效地防治碘缺乏病,碘酸钾属于________(酸、碱、盐)。
【答案】(1)CD (2) ①. 五##5 ②.
(3)C (4) ①. 甲状腺肿大 ②. 盐
【解析】
【小问1详解】
A、碘带有石子旁,属于非金属元素,错误;
B、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则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错误;
C、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则碘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正确;
D、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右上角的字母表示元素符号,则“I”是碘的元素符号,正确;
故选CD;
【小问2详解】
由图2可知,碘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则碘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五周期;
碘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碘离子,则碘离子的离子符号是I-;
【小问3详解】
碘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C的最外层电子数也是7,则与碘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C;
【小问4详解】
这里的“瘿瘤”指人体缺碘引起的甲状腺肿大;
碘酸钾()是由钾离子和碘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12. 从“东方红一号”到“天宫空间站”,从“嫦娥探月”到“天问巡火”,中国航天每一次突破都离不开化学科技的支撑。请结合我国航天成就,回答下列问题:
(1)航天材料——向“强”而行:2023年,“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穿着新一代钛合金舱内压力服执行任务,头盔面罩采用聚碳酸酯(PC)材料,轻便且耐冲击。钛合金属于________(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
(2)火箭能源——向“新”而进:长征五号系列火箭(“胖五”)采用液氢液氧和煤油液氧双推进剂体系,2024年成功发射“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液氢液氧发动机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太空家园——向“循环”而生:中国空间站配备先进的水再生系统,航天员呼出的水蒸气、排泄的尿液等“废水”中可以净化为再次使用的水资源。水净化系统中常用活性炭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是利用其________。空间站的氧气主要依靠电解水制氧气,该反应属于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航天员呼吸产生的通过固体胺吸附装置捕获,再与电解水产生的在Sabatier反应装置中有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水和甲烷(废气排除),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未来展望——向“深空”而征:2030年前,我国将实施“载人登月”计划,月球基地建设准备利用月球土壤中的钛铁矿(主要成分是钛酸亚铁:)和太阳能制氧。中钛的化合价为________。
13.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结合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
(2)要使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写一种)。
(3)时,5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g。
(4)时,a、b固体的质量均为xg,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情况如图2所示。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4.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和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对人类有重要意义。如图是某市对海水综合利用的部分工艺流程图(部分过程和产物有省略)。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海水淡化:常用的淡化方法有多级闪急蒸馏法和膜分离法等,用膜分离法时,只有水分子可以通过淡化膜进入左侧的淡水池(海水中盐的离子和其他分子不能通过),从而得到淡水。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加压后右侧海水的溶质质量增大
B. 加压后右侧海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C. 膜分离法的原理与实验室中的过滤原理类似
D. 膜分离法跟蒸馏法相比更节约能源
(2)海水晒盐:海水晒盐的原理是________(填“蒸发”或“降温”)结晶。海水晒盐能得到粗盐和卤水,常温下,卤水是氯化钠的_______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海水制镁:卤水中含有、等物质,可以以卤水为原料制镁。该过程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4)粗盐提纯:先除去难溶性杂质,先将固体溶解,________,再蒸发结晶。除可溶性、杂质时,先后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和溶液产生的沉淀是________和________。我国近代精盐制取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化工实业家是________。
(5)海水制“碱”:该过程中先通氨气,再通二氧化碳,目的是__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5分)
15. 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1)图1中①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应选用图1中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填字母编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某款家用制氧机利用两种化学药剂【过碳酸钠()和二氧化锰】同时加入水中制取氧气,装置如图2所示。
①制氧机工作时发生了两步反应,写出第二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第一步:;第二步:________。
②图2中“加湿过滤仓”的原理与图3________(填字母)装置类似。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选用发生装置D的优点是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如用H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________端(填“a”或“b”)导入。
(5)废液排放:实验室制取后的液体需处理为中性才能排放。下列物质既能检验废液的溶质组成又能处理废液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 硝酸银溶液 B. 熟石灰 C. 大理石
16. 某校兴趣小组开展了一系列探究活动,探索了造纸工艺中的化学智慧与环保实践。
(1)项目一:古法造纸中的化学原理探究
【查阅资料】我国古代手工造纸以麻、木材、竹等为原料,经“浸沤→蒸煮→制浆→漂白→抄纸”等步骤完成,抄纸之后得到湿纸(晒干后得到纸)和黑液。这些过程中蕴含丰富的化学知识。
任务1:了解制浆过程中的碱液作用
浸沤与蒸煮:古法将竹子浸入石灰水(含)并蒸煮,利用碱溶解木质素和果胶,分离纤维素。同学们进行了实验模拟:
组别 原料 试剂 加热条件 现象 结论
实验组 木屑 KOH溶液 √ ________
碱能破坏木质素结构
对照组 木屑 水 √ 木屑不溶解
石灰水与草木灰()制KOH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任务2:漂白工艺对比实验
古法用日光暴晒或碱性草木灰水漂白,现代工艺常用漂白粉(含)。
实验数据:
漂白方式 开始褪色时间(s) 完全褪色时间(s) 原理分析
日光暴晒 150 600 自然光缓慢氧化色素
漂白粉溶液 8 35 生成HClO快速氧化
结论:________漂白效果更好。
同学们对黑液成分产生兴趣,将少量黑液带回实验室进行探究。
(2)项目二:现代造纸的环保挑战与实践
造纸工业产生黑液(强碱性废液),需通过化学工艺实现环保处理与资源循环。
任务1:黑液成分与危害分析
【提出问题】黑液中除了有机物还有哪些成分呢?
【查阅资料】①黑液呈碱性
【提出猜想】猜想一:KOH;猜想二:KOH和;猜想三:KOH和。
实验方案】该兴趣小组分别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1)取适量黑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溶液,观察现象。 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猜想________成立
(2)另取适量黑液于容器中,将二氧化碳传感器置于其中,然后逐滴加入溶液至过量,得到的浓度变化图像。 向黑液中加入溶液过程中浓度变化情况
方案二 取适量黑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________溶液,观察现象。 试管中有________生成 与方案一的结论一致
【废液处理】造纸会产生碱性废水,加酸调节至接近中性方可排放,生成的盐可用来制备________肥,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倒伏能力。
任务2:黑液的碱回收工艺流程:黑液→蒸发浓缩→燃烧(回收碱和热能)→循环用于制浆。
任务3:展望造纸发展前景
现代壁纸、包装纸要求纸张具有阻燃性,氢氧化铝是常见的阻燃剂,其受热至220℃开始分解生成氧化铝和水,氧化铝覆盖在纸张表面,起到________作用。
【成果分享】造纸术凝聚古人智慧,传承至今并不断创新,同学们制定了下一次实践探究活动:了解其他新型的造纸术并尝试制作再生纸。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6分)
17. 为测定黄铜(铜、锌合金)样品中铜的含量,取10g样品于烧杯中,当向烧杯中加入100g稀硫酸时,恰好完全反应,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1)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2)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
(3)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B
C
B
A
D
A
D
A
D
A
11.(1)CD (2) ①. 五##5 ②.
(3)C (4) ①. 甲状腺肿大 ②. 盐
12.(1)金属材料
(2)
(3) ①. 吸附性 ②. 分解反应 ③.
(4)+4
13.(1)
(2)增加溶剂、降低温度
(3)85 (4)
14.(1)A (2) ①. 蒸发 ②. 饱和
(3)
(4) ①. 过滤 ②. 氢氧化镁##Mg(OH)2 ③. 碳酸钙##CaCO3 ④. 侯德榜
(5)使溶液显碱性,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
15.(1)长颈漏斗
(2) ①. AE ②.
(3) ①. ②. B
(4) ①.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②.
③. a
(5)C
16.(1) ①. 木屑溶解 ②. ③. 漂白粉溶液
(2) ①. 二 ②. 氯化钙(合理即可) ③. 白色沉淀 ④. 钾 ⑤. 隔绝氧气
17.(1)解:铜不与稀硫酸反应,3.5g滤渣即为铜的质量;
则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答: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35%。
(2)解:锌的质量为
设生成质量为x ,消耗硫酸的质量为y,
,解得
答: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g。
(3)
解:,解得
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