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中考历史三轮冲刺必背热点时事核心知识国际调解院公约签署仪式在香港成功举行2025年5月30日,一个由中国倡议和推动设立的全新国际组织——国际调解院(InternationalMediationInstitute)——在中国香港正式举行公约签签署了《关于建立国际调解院的公约》,成为创始成员国。此外,尚有数十个国家和近20个国际组织的高级别代表出席并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国际调解院是全球首个专门以调解方式解决国家间争端、国家与他国投资者间争议以及国际商事纠纷的政府间国际法律组织。它的成立旨在为国际社会提供一种超越对抗性诉讼与仲裁的、更为灵活、经济、便捷、高效的争端解决新选择,体现了以和为贵、和合共生的东方智慧,并致力于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动荡变革的世界注入和平与合作的新动力。一、国际调解院成立的背景与过程:1.考查21世纪初国际关系复杂化、传统争端解决机制面临挑战(如成本高、对抗性强、效率问题、大国政治影响等)的时代背景。2.理解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寻求更大话语权、推动构建更公正合理国际秩序的诉求。3.掌握国际调解院从倡议(2022年中国与多国共同发起)、筹备(香港设立筹备办公室2023年)、《公约》谈判与签署(2025年5月30日)到预计运营(2026年初)的关键节点。4.认识国际调解院总部选址中国香港的特殊意义(“一国两制”优势,中西法律文化交汇,国际法律服务枢纽地位)。二、国际调解院的核心理念与运作方式:1.考查调解作为《联合国宪章》规定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方式之一的地位及其特点(非对抗性、灵活性、经济高效、尊重当事方意愿、保密性)。2.理解国际调解院旨在提供的“国际法治公共产品”的内涵,及其与现有国际司法、仲裁机制的互补关系(而非替代)。3.分析其受案范围(国家间争端、国家与投资者争端、国际商事纠纷)的广泛性。4.关注其倡导的“和合共生”、“以对话消弭冲突、以协商化解纷争”等东方智慧和中国方案在国际关系中的应用。三、国际调解院的成立对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的影响:1.分析国际调解院的成立如何体现了世界多极化趋势下,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2.考查其对提升“全球南方”国家在国际规则制定和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与发言权的潜在作用。3.探讨中国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全球治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方面的积极贡献(如促成沙伊和解、巴勒斯坦内部和解对话等)。4.理解国际调解院对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各国友好合作、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的长远意义。5.联系当前国际形势(如单边主义、霸权主义抬头),分析国际调解院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提供的“新路径”和“新平台”的现实价值。一、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的演进1.联合国的创立与宗旨:(参照《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1)核心知识: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10月,是人类构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其宗旨是“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促成国际合作”。主要机构包括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等。安理会担负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中、法、俄、英、美为五个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2)链接点:国际调解院的成立是对《联合国宪章》规定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方式(如谈判、调查、调停、仲裁、司法解决等)的丰富和发展,特别是在“调解”这一方式上提供了专门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平台。它体现了通过多边合作维护国际和平与秩序的努力,与联合国的宗旨相契合。2.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与作用:(参照《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1)核心知识: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于1995年1月1日,其宗旨是以非歧视性、开放、公平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中国于2001年加入WTO。WTO设有争端解决机制。(2)链接点:国际调解院处理的争端包括国际商事纠纷和国家间投资争议,这与WTO关注的贸易领域有交叉但侧重点不同。调解院提供的调解方式,可能为一些不适宜通过WTO强制性争端解决机制处理的经贸摩擦提供更灵活的解决方案,是对现有国际经济治理机制的补充。3.国际法院(ICJ)与常设仲裁法院(PCA):(1)核心知识补充(教材可能未详述,但与调解院对比重要):国际法院是联合国的主要司法机关,以国家为诉讼主体,裁决具有法律约束力。常设仲裁法院为国家、国家实体、政府间组织及私人实体间的仲裁、调解、事实调查等提供服务。(2)链接点:国际调解院与ICJ的诉讼和PCA的仲裁相比,更强调当事方自愿、非对抗性、灵活性和保密性,旨在通过友好协商达成共识,而非简单判定输赢。它弥补了现有强制性、对抗性较强的国际争端解决机制的不足。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与中国的角色1.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参照《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1)核心知识: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并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2)链接点:国际调解院由中国倡议并有多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反映了在多极化趋势下,新兴力量希望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构建更平衡、更具包容性的国际秩序,挑战传统西方主导的某些国际机制。2.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与万隆会议:(参照《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中万隆会议)(1)核心知识: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大批国家获得独立,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力量。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体现了亚非国家团结合作、反对殖民主义的精神。(2)链接点:国际调解院的创始成员国以亚非拉国家为主,体现了“全球南方”国家在全球治理体系中寻求更大自主性和话语权的努力。其倡导的“和合共生”、“对话协商”理念与万隆精神有相通之处。3.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参照《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及后续相关内容)(1)核心知识: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建设性作用,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等。(2)链接点:国际调解院是中国继亚投行、“一带一路”等之后,为国际社会提供的又一重要公共产品,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具体体现。中国在沙伊和解、巴勒斯坦内部和解等问题上的成功斡旋,也为国际调解院的理念提供了实践支持。三、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实践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照《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核心知识: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后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2)链接点:国际调解院的建立和运作原则(如当事方自愿、平等协商、互利共赢)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内核高度一致,是中国和平外交理念在多边机制建设上的延伸。2.新中国重返联合国与国际地位的提高:(参照《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中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核心知识: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2)链接点:中国从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到积极参与联合国各项事务,再到倡议建立新的国际组织如国际调解院,反映了中国在国际体系中角色的转变——从融入者、参与者到日益成为建设者和引领者。四、“一国两制”与香港的独特地位○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参照《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1)核心知识:中国政府通过“一国两制”的构想,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保持了港澳地区的繁荣稳定。(2)链接点:国际调解院总部设在中国香港,是对“一国两制”下香港独特法律地位(普通法系与大陆法系交汇)、成熟法治环境、国际化专业服务优势的认可。香港的成功实践也为国际调解院提供了和平解决争端的范例。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和为贵”、“以和为贵”等传统思想:(贯穿中国古代史,可联系儒家思想等)(1)核心知识: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和”文化思想,强调和谐、和睦、和平解决争端。(2)链接点:国际调解院所倡导的调解理念,如“和合共生”,以非对抗方式化解矛盾,体现了对东方传统智慧的汲取和发扬,是中国文化软实力在国际法治领域贡献的一种体现。一、选择题1.2025年5月,国际调解院在香港正式成立。作为全球首个专门通过调解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政府间法律组织,其主要特点是()A.旨在通过对抗性程序解决争端B.强制性解决各国间主权争议C.提供非对抗性、自愿性的调解服务D.建立统一的全球司法体系2.国际调解院的成立,旨在弥补现有国际争端解决机制(如诉讼、仲裁)的某些短板。这些短板主要包括()①成本高昂,耗时漫长②过程对抗性强,不利于长期关系维护③难以完全避免大国政治干预④强调强制执行,缺乏灵活性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3.国际调解院所倡导的“以和为贵”“和合共生”等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外交思想一脉相承。下列事件中,体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劝和止争”作用的是()A.促成沙特和伊朗实现历史性和解B.积极推动朝鲜战争停战谈判C.签署《中美联合公报》D.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4.国际调解院总部设在中国香港。香港作为国际调解院总部所在地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不包括()A.国际自由港和贸易枢纽地位B.兼具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优势C.“一国两制”下的法治环境和制度保障D.长期以来缺乏国际法律人才储备5.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表示,中方发起成立国际调解院很快得到了广大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这折射出国际调解院的成立()A.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确立B.旨在替代现有国际争端解决体系C.凸显了“全球南方”国家在塑造国际秩序中的合力D.将全面解决全球所有地缘政治矛盾二、材料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相较于对抗性更强的诉讼、仲裁等方式,[国际调解院的]优势是什么?与现有的国际争端解决机制相比,它们有什么不同?……调解的非对抗性,注重通过友好协商达成共识,而非简单地以合同、条约或者法律为依据来确定双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更适合追求长远的利益。其次,调解的成本低,而且效率高,调解程序并不是那么正式,在法律适用、程序规则等方面更加灵活,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况和双方当事人之间的需求进行调整,提供更符合实际情况的解决方案。”材料二:“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各种矛盾盘根错节。以‘冷战式’的对抗性思维来处理各种全球和地区性问题,已经明显背离时代需要和法治发展趋势。在现有国际司法体系中,发展中国家常面临话语权缺失、规则适用性不足、成本难以负担等困境。而个别大国惯以单边制裁方式处理国际争端,时常绕开现有国际规则和机制自行其是,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催生出更多矛盾。国际社会对和平解决争端的渴求从未如此迫切。……国际调解院的诞生恰逢其时,它的成立是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的重要一步。”(1)根据材料一,概括国际调解院所倡导的调解方式的优势。(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际调解院的成立与《联合国宪章》中哪一宗旨相契合?并说明中国为国际调解院的建立作出了哪些努力?(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际调解院的诞生恰逢其时”的理解。参考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C解析:材料明确指出国际调解院是“全球首个专门通过调解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政府间法律组织”,并强调“非对抗性”。选项A和B与调解的性质不符,选项D表述过于绝对且不全面。C选项准确概括了其核心特点。A解析:国际调解院的成立正是为了解决现有诉讼和仲裁机制的缺陷。材料一和材料二均提及了这些短板,包括成本高、效率低、对抗性强、缺乏灵活性以及大国政治干预等问题,这些都使得传统机制在某些情况下难以有效解决国际争端。因此,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A解析:材料中明确提到“比如2023年,中国促成沙特和伊朗实现历史性和解,就是国际调解的成功先例。”这直接体现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劝和止争”作用。B、C、D是重要的外交事件,但A最直接地体现了“劝和止争”和“调解”的功能。D解析:材料明确指出香港“长期以来作为一个国际自由港,有非常便利的条件。除了本身作为贸易枢纽之外,长期以来在司法实践方面,香港也有非常独到的地方。香港既兼容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同时作为自由港,又有很多的国际判例。”这说明香港拥有丰富的国际法律人才储备,而非缺乏。因此,D选项的说法不符合材料。C解析:崔洪建教授的观点强调了国际调解院得到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并认为这“凸显全球南方合力塑造国际秩序改革方向”。这表明国际调解院的成立,是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争取话语权、展现合力的体现。A选项“最终确立”过于绝对;B选项“替代”与材料中“有益补充”的表述不符;D选项“全面解决”过于绝对。二、材料题(1)优势:国际调解院所倡导的调解方式具有非对抗性、注重友好协商、追求长远利益、成本低、效率高、程序灵活、能够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方案等优势。(2)契合宗旨:国际调解院的成立与《联合国宪章》“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的宗旨相契合。中国所作努力:中国积极倡议和推动设立国际调解院,与近20个国家共同发起倡议,达成了《关于建立国际调解院的联合声明》,并在香港特区成立筹备办公室,组织公约谈判并最终签署公约。(3)理解:时代背景的需要: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关系复杂化,单边主义、霸权主义抬头,传统对抗性争端解决机制效率低下,甚至受到大国政治干预而陷入困境,国际社会对和平解决争端的需求空前迫切。中国智慧的贡献:国际调解院体现了中国“以和为贵”“和合共生”的东方智慧和“劝和止争”的理念(如成功促成沙特和伊朗历史性和解),为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新路径和新平台,有助于超越零和思维,构建更为和谐的国际关系。全球治理的完善:国际调解院的成立是对现有国际争端解决机制的有益补充,它汇集各大法系优势,为各国提供了更灵活、经济、便捷、高效的替代选择,有利于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治理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