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五月份学情诊断检测
语
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鉴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
题区城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
材料一:
五千年华夏文明,有一个字贯穿始终,那就是“福”。“福”是中华民族的深沉文化基因,反映
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永恒追求。“福”的文化象征、心理寓意极其丰富,伴随着时代变迁,“福”
的思想内涵不断演变、拓展,并逐渐有了新的定义和解读。
从甲骨文字形看,“福”代表着祭祀、祈福。祈愿祝福是“福”的文化内酒核心,是中国人对美
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对理想社会执着追求的文化表征,这一基本意义和精神追求至今未变。随
着人们生产方式的进步和精神观念的升华,“福”的内涵发生了明显拓展。“福”起先是“腹满”的
意思,后因跟“富”为同源字,表示家富则有福:后来又演化出“禄”,代表着社会地位升迁为福。
《尚书·洪范》提出“五福”概念,将长寿、富足、健康心宁、好德、善终都视为“福”,将“福”的内涵
予以扩大和具体化。后人关于福的观念,基本上都是在“五福”基础上发展和丰富起来的。由
此,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福”象征着幸福、吉祥、健康和祝福的状态,涵盖了个人及整个社会的
美好愿景。后有学者对古代“福”字的内涵进行了修正和补充,并阐述了当代幸福人生的意义和
标准,即富足、健康、平安、修德、繁衍、和谐。从以上释义可见,“福”与人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
密切关联,既有对当下的感受,也有对未来的盼望。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福”是一种情感渴望、文化认同和行为习惯的结合,体现了个体在传统
文化中所寻求的心理上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心理内涵之一。从内容雏
度来看,个体对“福”的追求不局限于生活富足层面(物质福,如富足),也体现在精神和情感的满
足上(精神福,如幸福)。从时间雏度来看,个体对于“福”的感知,包括对当下的心安的体验
(当下福,如心宁)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追求(未来福,如祈福)。从主体雏度来看,个体对
“福”的期待不仅有个人的祈愿(个人福,如出入平安),也有对和谐社会的憧憬(社会福,如国
泰民安)。
“福”文化及其带来的影响包含着认知和体验两个方面。从认知层面来看,“福报”观念让人
们主动做出“受弱、不争”的亲社会行为,在逆境中更乐观、灵活和积极,更愿意接受一时的困难
和牺牲。如秉承“吃亏是福”观念的个体在社会互动中先做出吃亏、让步,互动方往往会予以感
戴、尊重、人际接纳等积极反馈,这有助于构建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从体验层面来看,个体的
【高二语文第1页(共8页)】
25-L-783B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