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同步探究学案课题 12.2.2 直方图(第2课时) 单元 第十二章 学科 数学 年级 七年级学习 目标 1.进一步认识频数分布直方图. 2.能从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中获取有关信息,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重点 从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中获取有关信息.难点 从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中获取有关信息,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探究过程导入新课 【引入思考】 1.把所有数据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组内数据的取值范围)称为________. 2.对落在各个小组内的数据进行累计,得到各个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叫作________. 3.绘制直方图的步骤: (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______; (2)决定组距和________; (3)列____________表; (4)画频数分布_______图. 4.条形图与直方图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新知探究 本节课来研究: 本节我们借助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画法,来研究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应用。 例1:为了考察某种大麦穗长的分布情况,在一块试验田里抽取了100 根麦穗,量得它们的长度(单位:cm)如表所示. 列出样本的频数分布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并估计这种大麦穗长的分布情况. 例2:某市举行“非常时期,非常的爱”征文比赛,已知每篇参赛征文成绩记m分(60≤m≤100),组委会从1 000篇征文中随机抽取了部分参赛征文,统计了他们的成绩,并绘制了如下不完整的两幅统计图表. 征文比赛成绩频数分布表 征文比赛成绩频数分布直方图 分数段频数百分比60≤m<70380.3870≤m<80a0.3280≤m<90bc90≤m<100100.1合计1请根据以上信息,解决下列问题: (1)征文比赛成绩频数分布表中a+b的值是_______,c的值是_______; (2)补全征文比赛成绩频数分布直方图; (3)若80分以上(含80分)的征文将被评为一等奖,试估计全市获得一等奖征文的篇数.课堂练习 【知识技能类练习】 必做题: 1.调查某小区内30户居民月人均收入情况,制成如图所示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收入在元的频数是 . 2.某校为了解初中生每天完成作业的时间,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制成如下不完整的统计图表,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书面作业时间频数分布表 组别书面作业时间t分钟频数A8B15CD5A.这种调查方式是抽样调查 B.频数分布表中m的值为20 C.若该校有1000名学生,书面作业完成的时间超过90分钟的约100人 D.在扇形统计图中B组所对的圆心角是 3.为了解某校九年级学生“一分钟跳绳”成绩,学校随机抽取了若干名九年级学生进行跳绳测试,并将收集的跳绳成绩同时交给甲、乙两兴趣小组进行独立处理,图1、图2分别是甲、乙两兴趣小组绘制的跳绳成绩频数分布直方图(每个分组包含左端点,不含右端点).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补全乙组绘制的跳绳成绩频数分布直方图; (2)已知该校九年级共有700名学生,请估计“一分钟跳绳”成绩为180个的学生人数. 选做题: 4.某校为了解七年级学生每周课外阅读情况,随机抽取该年级50名学生进行调查,绘制了如图所示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每组数据包括左端点但不包括右端点),该年级阅读时间不少于4.7小时学生的频率为 . 【综合拓展类练习】 5.为了解某校学生每周课外阅读时间的情况,随机抽取该校a名学生进行调查,获得的数据整理后绘制成统计表如下: 每周课外阅读时间x(小时)0≤x<22≤x<44≤x<66≤x<8x≥8合计频数817b15a频率0.08 0.17 c0.151表中4≤x<6组的频数b满足25≤b≤35.下面有四个推断: ①表中a的值为100; ②表中c的值可以为0.31; ③这a名学生每周课外阅读时间的平均数不会超过6. 所有合理推断的序号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课堂小结 说一说:今天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作业设计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1.为迎接学校艺术节,七年级某班进行班级歌词征集活动,作品上交时间为星期一至星期五.班委会把同学们上交作品件数按每天一组分组统计,绘制了频数分布直方图如下.已知从左至右各长方形的高的比为,第二组的频数为9,则全班上交的作品有 件. 2.某校为了解学生周末体育运动的时长(),单位:分钟),随机抽取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制成不完整的统计表,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体育运动时长(单位:分钟)频数8175A.组距是10 B.的值为20 C.若该校有1000名学生,周末体育运动时长在范围的学生约有900人 D.周末体育运动时长超过分钟的学生可以获得“运动小达人”的称号,若要使50%的学生获得该称号,则的值为85 3.某校为了解全校学生上学期参加社区活动的情况,随机调查了本校50名学生参加社区活动的次数,并将调查所得的数据整理如下: 参加社区活动次数的频数、百分比分布表 活动次数频数百分比0<x≤31020%3<x≤6a24%6<x≤91632%9<x≤12612%12<x≤15mb15<x≤182n参加社区活动次数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根据以上图表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表中a=_______,b=_______; (2)请把频数分布直方图补充完整(画图后请标注相应的数据); (3)若该校共有1 200名学生,请估计,该校在上学期参加社区活动超过6次的学生有多少人? 选做题: 4.小明同学统计了某学校七年级部分同学每天阅读图书的时间,并绘制了统计图,如图所示.下面有四个推断: ①小明此次一共调查了100位同学; ②每天阅读图书时间不足15分钟的同学人数多于45﹣60分钟的人数; ③每天阅读图书时间在15﹣30分钟的人数最多; ④每天阅读图书时间超过30分钟的同学人数是调查总人数的20%. 根据图中信息,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直接填写序号) 【综合拓展类作业】 5.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要求初中生每天的书面作业时间不得超过90分钟.某校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制成如下不完整的统计图表.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作业时间频数分布 组别作业时间(单位:分钟)频数8175作业时间扇形统计图 A.调查的样本容量是为50 B.频数分布表中的值为20 C.若该校有1000名学生,作业完成的时间超过90分钟的约100人 D.在扇形统计图中组所对的圆心角是144°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分课时教学设计第六课时《12.2.2 直方图(第2课时)》教学设计课型 新授课 复习课口 试卷讲评课口 其他课口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重点聚焦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深化应用。教材以“大麦穗长分布”为例,完整呈现“计算差值——确定组距组数——列频数表——画直方图——分析数据”的全流程,强化学生对统计步骤的掌握。通过分析,引导学生从直方图中提取相关信息,培养数据解读与推断能力。教材注重知识连贯性,衔接了条形图、折线图等知识,突出直方图在展示数据分布特征上的独特作用,同时通过实际问题渗透统计思想,为后续学习概率与统计综合应用奠定基础。学习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初步掌握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和直方图的绘制与分析,对统计概念(如频数、组距)有基本认知,但在数据处理的系统性和图表信息深度解读上仍需提升。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频数分布直方图. 2.能从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中获取有关信息,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教学重点 从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中获取有关信息.教学难点 从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中获取有关信息,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学习目标教师活动1: 师出示学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频数分布直方图. 2.能从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中获取有关信息,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学生活动1: 学生齐声读本课的学习目标活动意图说明: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效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兴趣与积极性。环节二:新知导入教师活动2: 问题:1.把所有数据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组内数据的取值范围)称为________. 答案:组距 2.对落在各个小组内的数据进行累计,得到各个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叫作________. 答案:频数 3.绘制直方图的步骤: (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______; (2)决定组距和________; (3)列____________表; (4)画频数分布_______图. 答案:差,组数,频数分布,直方 4.条形图与直方图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答案: 联系:能从不同的角度直观、形象地描述、分析数据. 区别: 条形图的各个“条形”之间有间隙,用横向指标表示考察对象的类别,用纵向指标表示不同对象的数量特征; 直方图的各个“条形”之间没有间隙;用横向指标表示考察对象数据的变化范围,用纵向指标表示相应范围内的频数. 导言: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试验中,也常用直方图描述数据的频数分布情况.学生活动2: 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复习直方图的相关概念及直方图的画法,为进一步认识频数分布直方图并获取信息,作出合理判断和预测作好准备环节三:新知讲解教师活动3: 例1:为了考察某种大麦穗长的分布情况,在一块试验田里抽取了100 根麦穗,量得它们的长度(单位:cm)如表所示. 列出样本的频数分布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并估计这种大麦穗长的分布情况. 解:(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在样本数据中,最大值是 7.4,最小值是 4.0,它们的差是 7.4-4.0=3.4 (2)决定组距与组数. 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是 3.4.如果取组距为 0.3,那么由于 所以可分成 12 组,组数适合.于是取组距为 0.3,组数为 12. (3)列频数分布表. (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 从表格和直方图看到,麦穗长度大部分落在 5.2 cm 至 7.0 cm (不含 7.0 cm)的范围,落在其他范围的较少.长度在 5.8≤x<6.1 范围的麦穗根数最多,有 28 根,而长度在 4.0≤x<4.3,4.3≤x<4.6,4.6≤x<4.9,7.0≤x<7.3,7.3≤x<7.6 范围的麦穗根数很少,总共只有 7 根. 由此可以估计这种大麦穗长主要分布在 5.2 cm 至 7.0 cm (不含7.0 cm)的范围,其中穗长在5.8 cm 至 6.1 cm (不含6.1 cm)范围的大麦最多. 例2:某市举行“非常时期,非常的爱”征文比赛,已知每篇参赛征文成绩记m分(60≤m≤100),组委会从1 000篇征文中随机抽取了部分参赛征文,统计了他们的成绩,并绘制了如下不完整的两幅统计图表. 征文比赛成绩频数分布表 分数段频数百分比60≤m<70380.3870≤m<80a0.3280≤m<90bc90≤m<100100.1合计1征文比赛成绩频数分布直方图 请根据以上信息,解决下列问题: (1)征文比赛成绩频数分布表中a+b的值是_______,c的值是_______; (2)补全征文比赛成绩频数分布直方图; (3)若80分以上(含80分)的征文将被评为一等奖,试估计全市获得一等奖征文的篇数. 解:(1)10÷0.1=100,a+b=100-(38+10)=52, c=1-0.38-0.32-0.1=0.2,故答案为:52,0.2. (2)a=100×0.32=32,b=100×0.2=20, 补全征文比赛成绩频数分布直方图如下: 征文比赛成绩频数分布直方图 (3)1 000×(0.2+0.1)=300(篇). 答:估计全市获得一等奖征文的篇数为300.学生活动3: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小组合作探究中完成例题,并派代表行进行板演,讲解,然后认真听教师的点评和讲解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例题提高学生从频数分布直方图中读取、分析数据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并通过获取信息的作出合理判断和预测,提高解决频数分布直方图与其他图表综合问题的能力 环节四:课堂小结教师活动4: 问题:本节课你都学习到了哪些知识? 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 学生活动4: 学生积极回顾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学生自己回顾、总结、梳理所学的知识,将所学的知识与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紧密联系,完善认知结构和知识体系。板书设计 课题:12.2.2 直方图(第2课时)一、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画法 二、应用教师板演区学生展示区课堂练习 【知识技能类练习】 必做题: 1.调查某小区内30户居民月人均收入情况,制成如图所示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收入在元的频数是 . 答案:14 2.某校为了解初中生每天完成作业的时间,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制成如下不完整的统计图表,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书面作业时间频数分布表 组别书面作业时间t分钟频数A8B15CD5A.这种调查方式是抽样调查 B.频数分布表中m的值为20 C.若该校有1000名学生,书面作业完成的时间超过90分钟的约100人 D.在扇形统计图中B组所对的圆心角是 答案:B 3.为了解某校九年级学生“一分钟跳绳”成绩,学校随机抽取了若干名九年级学生进行跳绳测试,并将收集的跳绳成绩同时交给甲、乙两兴趣小组进行独立处理,图1、图2分别是甲、乙两兴趣小组绘制的跳绳成绩频数分布直方图(每个分组包含左端点,不含右端点).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补全乙组绘制的跳绳成绩频数分布直方图; (2)已知该校九年级共有700名学生,请估计“一分钟跳绳”成绩为180个的学生人数. 解:(1)总人数为:, ∴171个跳绳成绩个的频数为, 如图所示补全图形如下: (2)由甲组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得:跳绳成绩小于180个的频数为, 由乙组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得:跳绳成绩小于181个的频数为, 所以样本中跳绳成绩等于180个的频数为, (人), 根据样本估计总体,九年级学生中约有100人“一分钟跳绳”成绩为180个. 选做题: 4.某校为了解七年级学生每周课外阅读情况,随机抽取该年级50名学生进行调查,绘制了如图所示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每组数据包括左端点但不包括右端点),该年级阅读时间不少于4.7小时学生的频率为 . 答案:0.56 【综合拓展类练习】 5.为了解某校学生每周课外阅读时间的情况,随机抽取该校a名学生进行调查,获得的数据整理后绘制成统计表如下: 每周课外阅读时间x(小时)0≤x<22≤x<44≤x<66≤x<8x≥8合计频数817b15a频率0.08 0.17 c0.151表中4≤x<6组的频数b满足25≤b≤35.下面有三个推断: ①表中a的值为100; ②表中c的值可以为0.31; ③这a名学生每周课外阅读时间的平均数不会超过6. 所有合理推断的序号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答案:A作业设计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1.为迎接学校艺术节,七年级某班进行班级歌词征集活动,作品上交时间为星期一至星期五.班委会把同学们上交作品件数按每天一组分组统计,绘制了频数分布直方图如下.已知从左至右各长方形的高的比为,第二组的频数为9,则全班上交的作品有 件. 答案:48 2.某校为了解学生周末体育运动的时长(),单位:分钟),随机抽取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制成不完整的统计表,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体育运动时长(单位:分钟)频数8175A.组距是10 B.的值为20 C.若该校有1000名学生,周末体育运动时长在范围的学生约有900人 D.周末体育运动时长超过分钟的学生可以获得“运动小达人”的称号,若要使50%的学生获得该称号,则的值为85 答案:D 3.某校为了解全校学生上学期参加社区活动的情况,随机调查了本校50名学生参加社区活动的次数,并将调查所得的数据整理如下: 参加社区活动次数的频数、百分比分布表 活动次数频数百分比0<x≤31020%3<x≤6a24%6<x≤91632%9<x≤12612%12<x≤15mb15<x≤182n参加社区活动次数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根据以上图表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表中a=_______,b=_______; (2)请把频数分布直方图补充完整(画图后请标注相应的数据); (3)若该校共有1 200名学生,请估计,该校在上学期参加社区活动超过6次的学生有多少人? 解:(1)由题意,可得a=50×24%=12. 因为m=50-10-12-16-6-2=4,所以b=×100%=8%. 故答案为:12,8%. (2)如图所示. 参加社区活动次数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3)由题意可得,该校在上学期参加社区活动超过6次的学生约有 1 200×(1-20%-24%)=672(人). 答:该校在上学期参加社区活动超过6次的学生约有672人. 选做题: 4.小明同学统计了某学校七年级部分同学每天阅读图书的时间,并绘制了统计图,如图所示.下面有四个推断: ①小明此次一共调查了100位同学; ②每天阅读图书时间不足15分钟的同学人数多于45﹣60分钟的人数; ③每天阅读图书时间在15﹣30分钟的人数最多; ④每天阅读图书时间超过30分钟的同学人数是调查总人数的20%. 根据图中信息,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直接填写序号) 答案:①③ 【综合拓展类作业】 5.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要求初中生每天的书面作业时间不得超过90分钟.某校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制成如下不完整的统计图表.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作业时间频数分布 组别作业时间(单位:分钟)频数8175作业时间扇形统计图 A.调查的样本容量是为50 B.频数分布表中的值为20 C.若该校有1000名学生,作业完成的时间超过90分钟的约100人 D.在扇形统计图中组所对的圆心角是144° 答案:D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实际问题驱动学生掌握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绘制与分析,学生对统计流程和图形直观性掌握较好,但在组距与组数的算理理解上,部分学生因运算不熟练导致分组偏差,需强化“差值÷组距”的逻辑讲解,可补充动态演示辅助理解。典例分析中,学生对直接数据提取较顺利,但在“样本推断总体”的综合应用中,部分学生统计思想应用不足,需通过更多跨情境案例深化建模意识。此外,对直方图与条形图的区别对比不够充分,可增设维度对比表格避免混淆。未来教学应加强统计思想与运算融合,通过分层任务和信息技术工具提升学习效率。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0张PPT)第十二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2.2.2 直方图(第2课时)1.进一步认识频数分布直方图.2.能从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中获取有关信息,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1.把所有数据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组内数据的取值范围)称为________.2.对落在各个小组内的数据进行累计,得到各个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叫作________.3.绘制直方图的步骤:(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______; (2)决定组距和________;(3)列____________表; (4)画频数分布_______图.组距频数差组数频数分布直方4.条形图与直方图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联系:能从不同的角度直观、形象地描述、分析数据.区别:条形图的各个“条形”之间有间隙,用横向指标表示考察对象的类别,用纵向指标表示不同对象的数量特征;直方图的各个“条形”之间没有间隙;用横向指标表示考察对象数据的变化范围,用纵向指标表示相应范围内的频数.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试验中,也常用直方图描述数据的频数分布情况.例1:为了考察某种大麦穗长的分布情况,在一块试验田里抽取了100 根麦穗,量得它们的长度(单位:cm)如表所示.列出样本的频数分布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并估计这种大麦穗长的分布情况.解:(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在样本数据中,最大值是 7.4,最小值是 4.0,它们的差是7.4-4.0=3.4(2)决定组距与组数.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是 3.4.如果取组距为 0.3,那么由于所以可分成 12 组,组数适合.于是取组距为 0.3,组数为 12.(3)列频数分布表.(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从表格和直方图看到,麦穗长度大部分落在 5.2 cm 至 7.0 cm (不含 7.0 cm)的范围,落在其他范围的较少.长度在 5.8≤x<6.1 范围的麦穗根数最多,有 28 根,而长度在 4.0≤x<4.3,4.3≤x<4.6,4.6≤x<4.9,7.0≤x<7.3,7.3≤x<7.6 范围的麦穗根数很少,总共只有 7 根.由此可以估计这种大麦穗长主要分布在 5.2 cm 至 7.0 cm (不含7.0 cm)的范围,其中穗长在5.8 cm 至 6.1 cm (不含6.1 cm)范围的大麦最多.例2:某市举行“非常时期,非常的爱”征文比赛,已知每篇参赛征文成绩记m分(60≤m≤100),组委会从1 000篇征文中随机抽取了部分参赛征文,统计了他们的成绩,并绘制了如下不完整的两幅统计图表.征文比赛成绩频数分布表分数段 频数 百分比60≤m<70 38 0.3870≤m<80 a 0.3280≤m<90 b c90≤m<100 10 0.1合计 1征文比赛成绩频数分布直方图请根据以上信息,解决下列问题:(1)征文比赛成绩频数分布表中a+b的值是_______,c的值是_______;(2)补全征文比赛成绩频数分布直方图;(3)若80分以上(含80分)的征文将被评为一等奖,试估计全市获得一等奖征文的篇数.解:(1)10÷0.1=100,a+b=100-(38+10)=52,c=1-0.38-0.32-0.1=0.2,故答案为:52,0.2.(2)a=100×0.32=32,b=100×0.2=20,补全征文比赛成绩频数分布直方图如下:(3)1 000×(0.2+0.1)=300(篇).答:估计全市获得一等奖征文的篇数为300.征文比赛成绩频数分布直方图【知识技能类练习】必做题:【知识技能类练习】必做题:【知识技能类练习】必做题:【知识技能类练习】必做题:【知识技能类练习】选做题:【综合拓展类练习】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应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决定组距和组数列频数分布表应用画法【知识技能类作业】必做题:【知识技能类作业】必做题:【知识技能类作业】必做题:【知识技能类作业】必做题:【知识技能类作业】选做题:【综合拓展类作业】【综合拓展类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2.2.2 直方图(第2课时)-同步探究学案.docx 12.2.2 直方图(第2课时)-教案.docx 12.2.2 直方图(第2课时)-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