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八上16《白杨礼赞》教案【教材分析】《白杨礼赞》是八上第四单元第二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了解不同类型的散文”,要求学生反复品味,理解作者独特的感受和情思。《白杨礼赞》属于托物言志类散文。文章借赞美白杨树表达了对团结抗战的北方军民的赞美。文章用“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贯穿全文,从生存环境、白杨形貌、内在品质三个层面介绍了白杨树的不平凡,直接表达了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对于白杨树枝枝团结、片片向上形象的塑造是为白杨树象征意义的蓄势。因此课文的7、8段为全文的核心部分。这就要求教师教学中抓住关键句段,引导在理解白杨形象的基础上理解白杨的象征意义,感受作者的情思。【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多个散文单元,对于写景散文也有一定了解,因此寻找白杨树形象时并不困难,但是将白杨树的外在形象与其内在特点联系起来,把握其象征意义就不容易了。因此教师需要提供一定的活动支架,引导学生透过表层特点深入象征意义,理解作者情思。初二学生已具备一定朗读能力,通过圈点勾画找出关键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需要给足学生发挥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同时适当拔高难度,适时给出引导,引导学生思维能力达到更高层级。这篇文章所写时代与学生所处时代有一定距离,所以学生在理解主旨精神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提供一定的时代背景,并结合当代特征引导学生思考其精神在当代的意义。【课标分析】新课标强调学科素养、情境式教学,要求立足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内容的时代性与典范性,加强课程内容整合,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与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反复朗读,品味特色语言,把握文章昂扬向上的情感思维发展与提升:认识作者笔下的白杨形象,理解其象征义。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象征、托物言志手法写作技巧的效果,并在写作实践中运用。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并学习奋进团结、不屈不挠的“白杨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的基础上赏析白杨树的外在美和内在美。教学难点: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学习北方军民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课型】新授课【教学准备】八上课本、“课本里的宝藏植物”推荐卡【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同学们,我们的语文课本蕴藏着许多宝藏,学校正在开展“课本里的宝藏植物”推荐活动,我们班准备推荐白杨树。请阅读茅盾的《白杨礼赞》,完成此次推荐任务。二、推荐卡片我来填“课本里的宝藏植物”推荐卡是植物参选的入场券。请你浏览课文,圈点勾画关键词,按要求填写“课本里的宝藏植物”推荐卡。要求:1、初读课文,在横线上填写一个最能体现白杨特点的词。2、结合课文内容,完成宝藏植物推荐卡的基本信息介绍。(设计意图:通过推荐卡设计,引导学生在信息搜寻中理清文章从生长环境、外部形态和内在气质三个方面对“白杨树”展开具体描写,层层深入的写作思路,并且关注文中频繁出现的一个词——不平凡,从而对文章内容和情感态度上有整体的感知。)三、白杨神韵我来诵本次宝藏植物的评选标准更侧重于植物蕴含的文化含义与精神品质。请同学们为宝藏植物白杨树录制一张有声明信片,用我们的声音向大家展示白杨之神韵。要求:1、阅读第7段,仿照示例借助朗读符号,在把握文章内容与情感基调的前提下设计后半部分的朗读。2、小组讨论,完善朗读方案,读出白杨树的精神。(设计意图:通过有声明信片设计的活动驱动学生自主地、深入地分析白杨树内在美,在小组讨论中加深对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理解,在反复诵读中感受排比反问的句式带来的语言效果,把握作者充沛的情感。)总结要点:(1) 四个“难道”引领的反问句构成了排比,句子逐渐变长,读好停顿。(2) 意思层层深入,由赞美白杨树到赞美人,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北方的农民、家乡的哨兵、精神和意志,所以要重读朴质、严肃、坚强不屈、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等突出白杨树气质的词语,还要重读农民、哨兵、精神、意志等象征意义的词语。(3) 感情应该是层层递进,越来越强烈。朗读时要注意气息,读准重音,语气坚定,读出气势;用反问语气和上扬语调读出激情与豪气。在宝藏植物推荐会上,有人质疑白杨精神已经过时。请你结合对课文中“白杨精神”的理解,发挥联想,思考和平年代“白杨树”在现实生活中的象征意义,并仿照课文第8段写一段推荐语回应质疑。要求:1、找出文中白杨树的特点和人的品质之间的相似点,理解“白杨精神”;2、发挥联想,写下白杨树的其他象征意义。(设计意图:立足课程内容的时代性与典范性,借助书写推荐语加深学生对“白杨精神”的理解,关注“白杨精神”在特殊历史阶段和当今时代的普遍意义并学习“白杨精神”。并将阅读训练深入到写作训练,读写结合,在加深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提升写作能力。)成果展示:(1) 写作提纲:皮(普通)——朴质(北方的农民)——默默贡献的社区工作者枝(靠拢)——团结(哨兵)——团结一致的中国人民干(笔直)——坚强不屈(哨兵)——不畏艰险的医护人员叶(向上)——进取(精神和意志)——不断开拓的科研人员(2) 写作片段: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中国极普通,就跟默默贡献的社区工作者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不畏艰险的医护人员相似;它片片向上的叶,跟不断开拓的科研人员相似;它紧紧靠拢的枝,又和团结一致的中国人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仅象征了中国人民,尤其象征了疫情之下不可或缺的不畏艰险、团结奋进的精神。课堂小结:同学们,时代的洪流由无数个平凡的生命推动着滚滚向前,每一个积极进取、坚守奉献的生命都值得礼赞。我们的课本中还有许多宝藏植物,生活中还有许多宝藏人物,他们的不平凡值得被大家看见,只要我们细心观察,虚心学习,我相信你们也能成就属于你们的“不平凡”。五、课后作业:请以小组为单位,从我们学过的其他课文中再推选一种宝藏植物,完成宝藏植物推荐卡、录制植物有声明信片再为它写一段推荐语。(提示:《爱莲说》《荷叶·母亲》《驿路梨花》)(设计意图:落实新课标中“超越练习局限。转向任务设计”的要求,侧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现实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并通过作业的艺术化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通过小组合作、自选任务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合作性,增强了作业的可选择性,帮助学生获得典型而深刻的学习体验。【教学反思】 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加强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本节课创设了“课本里的宝藏植物”推荐这一情境,并以完成白杨树的推荐为核心任务,设计了“推荐卡片我来填”“白杨神韵我来诵”“白杨精神我来说”三个活动,注重课堂活动的情境化和实践性。课堂以完成植物推荐卡片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的过程中,关注白杨树的“不平凡”,初步感知白杨树的环境之美、形神之美。探究环节通过有声明信片的录制,引导学生在朗读设计中深入体会白杨树的内在美,并感受文章朴实的语言中充沛饱满的情感。最后一个活动通过撰写推荐语,引导学生关注白杨树的现代价值并深入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和作者在其中所抒发的赞美之情。这一系列活动形式多样,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感受白杨树的“不平凡”。本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所有内容在一节课内完成,学生课堂上的诵读和写作展示参与还不够充分,尤其是最后的推荐语环节比较匆忙。重新回顾,可以将任务前置,让学生充分思考,课堂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探究,并且在课后将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展示。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