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安徽省中考化学模拟卷(五)(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安徽省中考化学模拟卷(五)(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安徽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五)
注意事项:1.本卷共两大题17小题,满分40分。考试时间为5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14 O-16 Na-23 Cu-64 I-127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下列生活常见物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
A.蒸馏水 B.啤酒 C.酸奶 D.花生油
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中各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庆祝节假日时,美丽的霓虹灯与稀有气体的应用有关
B.医疗上可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
C.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所以二氧化碳用于制干冰
D.氧气可用于化工生产、航空航天、医疗急救等领域
3.科学实验要规范操作。下列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检查气密性 B.加热制取 C.验满氧气 D. 闻氧气气味
4.下列关于“生活中的化学”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用白醋除热水瓶胆内的水垢
B.用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
C.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D.在冬季养鱼池的冰面总要打很多洞,从而增大空气与水的接触面,增加氧气的溶解量
5.树状分类法是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如图是一种树状分类的运用实例。下表所列的分类与图示分类相符合的是(  )  
选项 甲 乙 丙 丁
A 单质 红磷 金刚石 水银
B 氧化物 双氧水 熟石灰 干冰
C 二氧化碳的用途 气体肥料 灭火 与碱反应
D 常见空气污染物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二氧化碳
6.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下列有关认识错误的是( )
A.化学观念:生铁、矿泉水、液氮都属于混合物
B.科学思维: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C.科学探究与实践:将碘分别加入水和汽油中,探究碘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D.科学态度与责任:推广使用氢燃料电池汽车,是因为氢气燃烧热值高、产物无污染
7.碳纳米管是由石墨中的碳原子层卷曲而成的管状材料,由于其独有的结构和奇特的物理化学特性以及潜在的应用前景而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有关碳纳米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是一种新型的高分子化合物 B.常温时,化学性质不活泼
C.其导电性属于化学性质 D.结构很坚固,不能燃烧
8.碳酸钾和硫酸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K2CO3 107 110 117 126 139
Na2SO4 4.9 19.5 48.8 45.3 43.7
A.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可通过增加溶质的方法将K2CO3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20 ℃时,向50 g水中加入60 g K2CO3,所得溶液质量为110 g
D.将40 ℃时Na2SO4的饱和溶液升温至80 ℃,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9.现有二氧化碳、氧化铜、氧气和氯化钠四种固体,为了区分它们,王昊同学参照二歧分类检索表制作了一个物质检索表,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表示的是氧气
B.丙表示的是氧化铜
C.表中“▲”应该表示为“物质中不含金属元素”
D.也可根据氧元素的化合价对丙、丁分类
10.合理设计实验是达到实验目的的关键,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预期目的或效果的是( )
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B.证明CO2能与水反应 C.获得最好的净水效果 D.证明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
11.如图是20℃时,某物质溶解在100g水中,溶质质量分数随溶质质量变化的关系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6g
B.A点是该物质在20℃时的不饱和溶液
C.B点表示该物质在20℃时恰好达到饱和
D.不可能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该物质溶液
12.如图是某同学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装置用于验证空气中含有CO2
B.去掉B装置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C.C装置若透光,则植物不会产生呼吸作用
D.D装置出现浑浊说明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了CO2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6分)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是指通过工程技术手段,将工业源排放的二氧化碳捕集后,注入地下的陆上深部咸水层、枯竭油气藏、不可开采煤层、海底咸水层中,再通过一系列的作用将其封存在地质体内。
陆上深部咸水层因具有分布广泛、储存量大等特点被视为二氧化碳长期封存的最优场地。其中大量的钙离子、镁离子等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形成自然界一些岩石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碳还会被咸水层上覆的盖层封隔、孔隙束缚,或溶于水中被封存下来。
二氧化碳注入枯竭油气藏后,或溶于地层流体、成石固化,或被地层构造圈闭捕获,实现地质封存。不可开采煤层通常都伴生有甲烷。因为二氧化碳在煤体表面被吸附能力是甲烷的2倍,所以当二氧化碳被“偏爱”它的煤或有机物丰富的页岩吸附后,开始置换甲烷类气体。最终以吸附态、游离态赋存于煤层中。
(1)地质封存的二氧化碳主要来源是_________。
(2)长期封存二氧化碳的最优场地是_________,该层封存二氧化碳过程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可形成的岩石主要成分可能是_________。
(3)二氧化碳封存,分子间隔会_________。
(4)二氧化碳被“偏爱”的原因是_________。
14.(6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室制取并收集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发生装置中产生CO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2)某同学欲按图F所示方法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收集所需O2最好选用的装置是 _________;做硫燃烧实验,收集所需O2最好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由此可见,选择气体的收集方法主要应考虑气体的性质,此外往往还要考虑_________。
15.(5分)水质安全决定生命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发现,人类疾病80%与水有关。下图为某自来水厂用淮河水生产自来水的部分流程。
分析流程,回答问题:
(1)淮河水的部分水来自雨水形式的地表泾流,而雨水一般呈弱酸性,其原因是_________。
(2)pH为8时,硫酸铝的混凝效果最好,为提高水的pH,可加入少量_________。
(3)过滤池中,石英砂与实验室过滤实验中的_________作用相当。
(4)杀菌池中,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HCl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16.(6分)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分别如甲、乙两图所示,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做了进一步探究。
(1)甲图实验开始时,先________(填“通入CO”或“点燃A处酒精灯”)。
(2)甲、乙两图实验中澄清石灰水都变浑浊,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乙图实验时,待反应结束,先将导气管从石灰水中取出,然后关闭止水夹,让产物自然冷却。若不关闭止水夹,可能出现的问题是________。
【查阅资料】一氧化碳、木炭分别与氧化铜反应也可能生成氧化亚铜(Cu2O);氧化亚铜是红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反应:Cu2O+H2SO4=Cu+CuSO4+H2O;铜与稀硫酸不反应。
【实验探究】为确定CO和CuO反应的最佳温度,小组同学利用原位X射线衍射仪来测定不同温度下反应4小时后的固体物质成分,实验结果如丙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4)400℃时,反应的固体产物中含有________。
(5)用CO还原CuO制取纯净的Cu,反应温度至少要控制在________℃以上。
【注意:若答对以下小题奖励3分,化学总得分不超过40分】
【拓展延伸】
(6)乙图所示实验中,若发生的反应为2CuO+C2Cu+CO2↑,丁图表示一定质量的CuO和C恰好完全反应过程中的物质质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t1表示开始发生反应 B.b可表示试管①中固体的质量
C.c可表示二氧化碳的质量 D.t1~t2时间段,固体中铜元素质量保持不变
(7)将乙图所示实验中的试管冷却后,观察到黑色固体全部变为红色。取5.4g红色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观察到________,再将试管中的物质过滤,将滤渣洗涤、于燥、称量,若称得滤渣质量为________时,则得出红色固体是Cu和Cu2O混合物的结论。
17.(5分)日常生活中,为确定家用电热水器反复煮沸形成的“千滚水”是否会引起亚硝酸盐中毒,某学习小组以煮沸52次的桶装水为水样,利用下述反应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以NaNO2计):
2NaNO2+2KI+2H2SO4=2NO↑+I2+2H2O+K2SO4+Na2SO4
结果表明,1L水样反应时产生了5.08×10-3mg的I2。
(1)计算1L水样中NaNO2的质量。
(2)查阅《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2762-2022)》,经换算,合格饮用水中NaNO2的含量应低于7.50×10-3mg L-1。结合计算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喝反复烧开的饮用水________(填“会”或“不会”)造成亚硝酸盐中毒。
参考答案
1.B【解析】蒸馏水是纯净物,不属于溶液;啤酒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酸奶、花生油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
2.C【解析】稀有气体在通电条件下发出各种颜色的光源,所以美丽的霓虹灯与稀有气体的应用有关,A正确;氮气可以制造低温环境,可用于医疗上可在液氨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B正确;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所以二氧化碳用于制碳酸型饮料,C错误;氧气具有支持燃烧的性质,可用于化工生产、航空航天、医疗急救等领域,D正确。
3.A【解析】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B错误;验满氧气要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C错误;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地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D错误。
4.C【解析】一氧化碳难溶于水,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C错误。
5.A【解析】红磷、金刚石、水银都是单质,A正确;双氧水、干冰是氧化物,熟石灰是氢氧化钙,属于碱,B错误;二氧化碳能与碱反应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是二氧化碳的用途,C错误;空气的组成中就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D错误。
6.A【解析】生铁、矿泉水属于混合物,液氮是液态的氮气,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A错误。
7.B【解析】碳纳米管是由碳原子组成的,不属于化合物,A错误;碳原子最外层为4个电子,化学性质非常稳定,所以常温时,碳元素的单质化学性质不活泼,B正确;导电性是物质的物理性质,C错误;碳纳米管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结构很坚固,具有可燃性,能燃烧,D错误。
8.B【解析】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A错误;20 ℃时,K2CO3的溶解度为110 g,向50 g水中加入60 g K2CO3,最多只能溶解55 g K2CO3,所得溶液质量为105 g,C错误;将40 ℃时Na2SO4的饱和溶液升温至80 ℃,Na2SO4的溶解度逐渐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减小,D错误。
9.D【解析】甲中只含一种元素,二氧化碳、氧化铜、氧气和氯化钠四种物质只含一种元素的是氧气,所以甲表示的是氧气,A正确;丙中含有金属元素,氯化钠和氧化铜都含金属元素,通过乙不含氧元素判断出乙是氯化钠,所以丙表示的是氧化铜,B正确;丙是氧化铜,丁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中不含金属元素,所以表中“▲”应该表示为“物质中不含金属元素”,C正确;氧化铜和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化合价都是一2价,所以不可以根据氧元素的化合价对丙、丁分类,D错误。
10.D【解析】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或者一氧化碳气体甚至是两者的混合气体,虽除去氧气,但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A错误;软塑料瓶变瘪,不能证明CO2能与水反应,也可能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造成的,B错误;获得最好的净水效果,下端是进水口,上端是出水口,C错误;U型管液面左低右高,可证明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D正确。
11.D【解析】根据图像,20℃时,100g水中加入36g该物质时,溶质质量分数最大,说明此时溶液已经饱和,因此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6g;A点表示该物质在20℃时的不饱和溶液;B点表示该物质在20℃时恰好达到饱和;该溶液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不可能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该物质溶液。
12.D【解析】绿色植物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A装置是将空气中的CO2吸收,保证进入C装置中的空气不含有二氧化碳,A错误;B装置是用来检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否除尽,去掉B装置会影响实验结果,B错误;C装置若透光,植物既会产生呼吸作用,又会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会对本实验产生干扰,C错误;D装置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会产生CO2,D正确。
13.(1)工业源排放的二氧化碳 (2)陆上深部咸水层 CO2+H2O=H2CO3 CaCO3 (3)变小 (4)二氧化碳在煤体表面被吸附能力是甲烷的2倍
14.(1)B CaCO3+2HCl=CaCl2+H2O+CO2↑ (2)D C 操作是否优化
15.(1)雨水中溶解了二氧化碳 (2)Ca(OH)2(或CaO) (3)滤纸 (4)Cl2+H2O=HCl+HClO
16.(6分)(1)通入CO (2)CO2+Ca(OH)2=CaCO3↓+H2O (3)铜重新被氧化成氧化铜 (4)Cu、Cu2O (5)500 (6)BC (7)溶液变成蓝色 2.4g至5.4g之间
17.(1)解:设1L水样中NaNO2的质量为x。
2NaNO2+2KI+2H2SO4=2NO↑+I2+2H2O+K2SO4+Na2SO4
138 254
x 5.08×10-3mg
x=2.76×10-3mg
答:1L水样中NaNO2的质量是2.76×10-3mg。
(2)不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