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安徽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十二)
注意事项:1.本卷共两大题17小题,满分40分。考试时间为5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Fe-56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厨房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某同学为家人制作了一道味道鲜美的菜肴——西红柿炒鸡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所用食材西红柿、鸡蛋和植物油中,富含蛋白质的是鸡蛋
B.所用调味品加碘食盐中的“碘”可预防甲状腺肿大
C.炒制过程中,若锅内油温过高着火,可用冷水扑灭
D.餐后用洗洁精清洗铁锅,利用了洗洁精的乳化作用
2.下图为氟、钠、氯、溴四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溴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氟原子的核电荷数为9
B.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
C.钠元素和溴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Br
D.上述元素中,与溴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只有氯元素
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措施与此理念不相符的是( )
A.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B.节日庆典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C.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 D.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4.实验室常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检查气密性 B.加入锌粒 C.加入稀硫酸 D.收集氢气
5.有机玻璃具有透光性能好、耐热、耐寒、耐腐蚀,并具有极强的耐冲击性,常用于飞机、汽车挡风玻璃。工业上是用甲基丙烯酸甲酯(化学式为C5H8O2)来合成有机玻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基丙烯酸甲酯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一个甲基丙烯酸甲酯分子中含有四个氢分子
C.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5:8:2
D.甲基丙烯酸甲酯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
6.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了用CO2和CH4合成醋酸,其微观反应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原子质量变大
B.反应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C.该反应中共有两种氧化物
D.醋酸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7.“物质性质决定用途”是化学观念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生产氮肥
B.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石墨烯导电性强,用作新型电阻触摸屏的电极
D.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水,用于干燥二氧化碳
8.化学实验中常会出现一些意外现象或结果,下列对相关异常情况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实验
异常情况 滤液浑浊 先产生气泡,后有白色沉淀出现 测定结果偏大 石灰水先变浑浊后慢慢澄清
选项 A.可能是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B.可能盐酸过量 C.可能铜粉过量 D.可能是与生成的沉淀反应
9.北京冬奥会冰壶赛场,制冰师在冰道上喷酒水珠,水珠遇冷迅速凝固成冰粒,该过程称为“打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粒中分子停止运动 B.“打点”过程中分子间空隙没有改变
C.水珠与冰粒的分子构成相同 D.水珠凝固成冰粒后分子数目减少
10.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按目前测定,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其中由某些元素组成的盐(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t1℃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
B.t2℃时,硒酸镉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50%
C.升高温度可以将接近饱和的硒酸镉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t1℃时,将三种物质的等质量饱和溶液升温至t3℃(不考虑溶剂蒸发),溶剂质量大小关系是:硝酸钾溶液=氯化钠溶液>硒酸镉溶液
11.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观念:金刚石和石墨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
B.科学思维: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则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化合物
C.科学探究与实践:将碘分别加入水和汽油中,探究碘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D.科学态度与责任:可燃性气体遇明火易发生爆炸,加油站要严禁明火
12.某跨学科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其中容器1、2体积相同,起始时红墨水左右两端液面保持相平,若利用针筒将一定量液体同时注入容器中。下表中所列药品在实验过程中有可能观察到红墨水左低右高的是( )
选项 针筒1 容器1 针筒2 容器2
A 15mL水 5g硝酸铵 15mL水 5g氯化钠
B 5mL浓硫酸 10mL水 5mL氯化钙溶液 10mL水
C 5mL氢氧化钠溶液 充满二氧化硫 5mL硫酸亚铁溶液 充满氮气
D 5mL硫酸钠溶液 5g硝酸钾粉末 5mL过氧化氢溶液 5g二氧化锰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5分)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纳米海绵是一种新型环保清洁产品,具有网状多孔的结构,有良好的吸油能力、循环利用以及环境友好等特性,清洁过程中可以吸附物体表面污渍,可用于清洁茶垢、油垢等。
科学家测定了纳米海绵对不同油品的吸收能力(吸油质量比越高,其吸油能力越强),结果如图1所示。吸油能力的差异性取决于油品自身的密度。油品密度越大,纳米海绵的吸油能力越强。
(1)纳米海绵可以吸附物体表面污渍的原因是________。
(2)已知CCl4中氯元素为-1价,CCl4中碳元素化合价为________价。
(3)由图1可知,与黑芝麻油比较,柴油的吸油质量比更高,因此纳米海绵对柴油的吸收能力比黑芝麻油的________(填“强”或“弱”)。
(4)图2是纳米海绵和细菌纤维素循环吸油能力的对比,可得到的结论:在其它相同条件下,循环使用次数1~8之间时,随循环使用次数的增加,纳米海绵吸油能力变化不明显,细菌纤维素的吸油能力变________(填“好”或“差”)。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字母)。
a.纳米海绵可用于清洁茶垢、油垢等
b.油品密度越大,纳米海绵的吸油能力越弱
c.化学科学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14.(6分)实验室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石灰石、稀盐酸、稀硫酸,以及下列仪器,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⑦的名称_______。
(2)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可制取氧气,选择的仪器是__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若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二氧化碳,还需补充_______(填仪器名称)。
(5)小组同学将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石灰水中却始终未见变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15.(6分)超微细轻质碳酸钙是涂料的一种成分,可显著提高涂料的附着力、耐水性、耐沾污性和表面光洁度。生产超微细轻质碳酸钙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煅烧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属于________。
(2)反应釜中将生石灰和水从上口加入,二氧化碳从下口加入的目的是________;发生反应时,釜内温度会逐渐升高,原因是________。
(3)过滤器中过滤的目的是________。
16.(6分)镁被誉为“国防金属”,在航空母舰、舰载机,导弹等武器中应用广泛。某化学学习小组观察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产生大量无色气体,同时有蓝绿色不溶物和棕褐色不溶物生成。学习小组对生成物展开以下项目式探究:
项目一 无色气体的成分
【查阅资料】部分盐溶于水后,能与水分子作用解离出H+或OH-,使溶液显酸性或碱性。
【作出猜想】根据文献资料和元素守恒,对气体成分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1:SO2;猜想2:O2;猜想3:________。
【实验探究】小组成员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扇闻导管口气体的气味 无明显气味 猜想1不成立
②________ 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 猜想2不成立
③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肥皂泡 肥皂泡破裂,燃烧,发出爆鸣声 猜想3成立
【深化探究】分别测量上述硫酸铜溶液和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硫酸钠溶液的pH,发现硫酸铜溶液的pH=4,硫酸钠溶液的pH=7。
【结论】硫酸铜溶液显酸性,是由________(填微粒符号)与水分子相互作用的结果;金属镁能与溶液中的H+反应生成H2。
项目二 蓝绿色不溶物的成分
【查阅资料】碱式碳酸铜[Cu2(OH)2CO3]为绿色固体,不溶于水但能溶于酸。
【作出猜想】猜想1:Cu(OH)2;猜想2:Cu2(OH)2CO3;猜想3:Cu(OH)2和Cu2(OH)2CO3。
【实验探究】向蓝绿色不溶物滴加足量稀硫酸,不溶物溶解,无气泡产生。则猜想________(填数字)错误。
小明同学结合初中所学知识,认为猜想1也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
【查阅资料】某种碱式硫酸铜[Cu2(OH)2SO4]为蓝绿色固体,不溶于水能溶于酸。
【设计实验】请你帮助小明设计方案,验证蓝绿色不溶物中含有Cu2(OH)2SO4。简述实验操作及现象(可供选择的试剂:稀盐酸,稀硫酸,BaCl2溶液):________。
注意:若答对下面内容将奖励3分,化学总得分不超过40分。
项目三 棕褐色不溶物的成分
【查阅资料】①棕褐色不溶物成分较为复杂,为Cu、CuO和Cu2O中的不确定组成;②Cu2O不溶于水,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Cu2O+H2SO4=Cu+CuSO4+H2O。
【实验探究】取少量棕褐色不溶物于试管中,滴加稀硫酸至过量,溶液变蓝,试管底部有亮红色固体。
【交流讨论】对棕褐色不溶物成分的推测较多,以下为其中两位同学的讨论:
甲同学认为一定有Cu2O,乙同学反对该观点,认为没有Cu2O,而是________(填化学式),也能产生上述实验现象,理由是________(结合化学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说明)。
17.(5分)化学兴趣小组对钢铁厂生产出来的某产品(只含铁和碳)产生好奇:它是生铁还是钢?该小组取5.7g样品,加入到盛有足量稀硫酸的烧杯中,实验得到氢气的质量如下表。(提示:生铁的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质量/g 0 0.06 0.1 0.15 0.18 0.20 0.22 0.20 0.20
(1)分析判断:表格中第________分钟的数据不合理。
(2)通过计算判断该产品是生铁还是钢?(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到0.1%)
参考答案
1.C【解析】锅内油温过高着火,可采用的灭火方法是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不能用冷水来扑灭。
2.D【解析】上述元素中,与溴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有氟元素和氯元素。
3.B【解析】大量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噪声污染,产生的烟尘和有害气体会加重空气污染。
4.A【解析】检查气密性的方法为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在水里,然后用手握住容器外壁,导管口产生气泡,装置气密性好,A正确;锌粒为固体颗粒,向试管中加入锌粒,应把试管横放,把锌粒放到试管口,再将试管缓缓直立起来,B错误;向试管中加入稀硫酸,应将瓶塞倒放,试剂瓶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C错误;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D错误。
5.D【解析】甲基丙烯酸甲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A错误;一个甲基丙烯酸甲酯分子中含有8个氢原子,B错误;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5:8:2,C错误;甲基丙烯酸甲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D正确。
6.D【解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质量不变,A错误;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变,B错误;该反应中只有CO2一种氧化物,C错误;醋酸显酸性,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D正确。
7.C【解析】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则可作保护气,氮气用于生产氮肥不是因为其化学性质稳定,A错误;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是因为其能与胃酸反应,B错误;石墨烯导电性强,可用作新型电阻触摸屏的电极,C正确;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水,但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不能用于干燥二氧化碳,D错误。
8.C【解析】过滤后滤液浑浊,可能的原因有滤纸破损、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仪器不干净等,A正确;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如果盐酸过量,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盐酸反应完全后,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B正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铜粉过量将氧气完全耗尽,测定结果才可准确,C错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石灰水先变浑浊后慢慢澄清,可能是与生成的沉淀反应,D正确。
9.C【解析】水制成冰粒后,其中的水分子仍然在不断运动,A错误;“打点”过程中分子间空隙发生了改变,B错误;水和冰粒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分子构成相同,C正确;“打点”过程中水分子的大小、数目都不变,D错误。
10.B【解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两条溶解度曲线相交,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A正确; t2℃时,硒酸镉的溶解度为50g,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g/150g×100%≈33.3%,B错误;硒酸镉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将接近饱和的硒酸镉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升高温度或加溶质(硒酸镉)或蒸发溶剂(水),C正确;t1℃时,溶解度关系是:硝酸钾=氯化钠<硒酸镉,升温前后溶剂的质量不变,则溶剂质量大小关系为:硝酸钾溶液=氯化钠溶液>硒酸镉溶液,D正确。
11.B【解析】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但由于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则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A正确;有机化合物中都含有碳元素,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为化合物,如二氧化碳,B错误;碘不能溶于水中,但能溶于汽油中,说明碘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C正确;可燃性气体不纯时点燃会发生爆炸,则加油站要严禁明火,D正确。
12.B【解析】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则容器1中压强减小,容器2中压强基本不变,所以红墨水左高右低,A错误;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气压增大,氯化钙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则容器1中压强增大,容器2中压强基本不变,所以红墨水左低右高,B正确;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氮气不能和硫酸亚铁反应,则容器1中压强减小,容器2中压强基本不变,所以红墨水左高右低,C错误;硫酸钠不能和硝酸钾反应,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则容器1中压强基本不变,容器2中压强增大,所以红墨水左高右低,D错误。
13.(1)具有网状多孔的结构 (2)+4 (3)强 (4)差 (5)ac
14.(1)锥形瓶 (2)①③④⑤⑥⑧ 2KClO32KCl+3O2↑ (3)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 (4)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或石灰水变质)
15.(1)CaCO3CaO+CO2↑ 分解反应 (2)增大物质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 (3)将碳酸钙固体分离出来
16.项目一:【作出猜想】H2 【实验探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 【结论】Cu2+
项目二:【实验探究】2、3 氢氧化铜能与酸性物质反应 【设计实验】先将蓝绿色不溶物溶于足量稀盐酸中,再向其中滴加少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蓝绿色不溶物中含有Cu2(OH)2SO4
项目三:【交流讨论】Cu、CuO CuO+H2SO4=CuSO4+H2O,溶液变蓝,铜不与稀硫酸反应,试管底部有亮红色固体
17.(1)6
(2)解:设5.7g样品中铁的质量为x。
Fe+H2SO4=FeSO4+H2↑
56 2
x 0.2g
x=5.6g
则样品中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根据含碳量(钢的含碳量为0.03%-2%)可知,该样品为钢。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