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童年的水墨画》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8.《童年的水墨画》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 题 童年的水墨画 课 时 两课时
教学目标 (分层) 认识“墨、染”等5个生字,会写“墨、染”等11个字,会写“水墨画、垂柳”等13个词语并背诵(溪边)(ABC) 能展开想象,说出诗歌中描绘的溪边、江上的画面。(ABC) 能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ABC)
教 学 重难点 重点:能展开想象,说出诗歌中描绘的溪边、江上的画面。 难点:能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
教具学具电子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建议
复习引入环节 1. 疑问导人:同学们,你们看过水墨画吗 谁能说说水墨画有什么特点 相机提示: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代表,用简约凝练的笔法勾勒出一幅别有韵味的场景。 2.预测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叫《童年的水墨画》。大家读了这个题目,能不能猜猜这篇课文会写些什么呢 3. 导入新课:接下来让我们进入课文,来验证一 下自己的预测对不对吧。 相机板书课题。 1.预设:用墨汁、毛笔作画;主要是黑白色;主要画山水自然...... 预设:用水墨画的形式表现童年生活的内容,简约却很有韵味。 齐读课题。
互动 学习 环节 一、认读生字词 1.认读生字 2.认读词语 二、了解组诗,把握大意 1. 全班集体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了解组诗。 提问:《童年的水墨画》和我们之前学过的儿童诗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3. 把握大意。 启发思考:《溪边》《江上》《林中》这三首小诗有什么共同点 三、想象画面,感受诗意 1.细读《溪边》体会垂钓之乐。 如果让你将(溪边)画下来,你会画些什么 如果让你将这些景物涂上颜色,你会涂上什么颜色 2.学习《江上》,感受戏水之欢。溪边钓鱼是快乐的,江上也藏着快乐呢,你能找一找吗 3.小结:这节课,我们欣赏了两幅童年水水墨画,起品读了诗中有趣的语言。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第三幅画。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引出下文 1.引导背诵《溪边》 二、想象画而,感受诗意 1.学生自由朗读《林中》。思考:漫步林中,你又发现了乡村孩子的什么趣事? 2.引导阅读《林中》,指名多位学生读诗。 3.在林中,孩子们的快乐表现在哪里 赶快找一找吧。 4.小结。 提问:当我们在学习一首小诗时,如果诗中有些句子比较特别,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理解 三、拓展阅读,感受趣味 1.拓展阅读(童年的水墨画)其他三首——《街头》《花前》《树下》 2.小结:读了《童年的水墨画》,我们发现作者用跳跃的镜头捕捉了乡村儿童生活的几个有趣的场景,用朴实自然、灵动鲜活的语言,多角度地展现了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和无穷趣味。 四、指导书写 1. 引导学生观察本课要求会写的字,相机提示重、难点。 1.读准字音,注意“腾、菇芦”在这里都读轻声。读句子,注意停顿 2.读一读,做做动作。预设:“浪”的读音是làng,"拨"不读成pō 3全班齐读组诗内容。 4.预设:《童年的水墨画》同一诗题下面有几首小诗,我们称这样的诗为“组诗”。 预设1:它们都是以某个地点来命名的。 预设2:每一首小诗都只有短短六行。 预设3:每一首小诗里都藏着童年的趣事。 5.这三首小诗分别写了童年生活的不同场景,分别是——溪边垂钓、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 6.预设:垂柳、山溪、钓竿、人影、红蜻蜓、鱼儿、草地…… 预设:平静的溪水把人影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一绿一红 ,对比鲜明。 7.预设1:一双双小手扇动拨动着浪花,你拨我溅笑哈哈。 8.预设:联系生活经验、根据上下文、结合插图。 1.背诵《溪边》 2.林中采唐菇。 3.配合读诗。 4.预设1:欢叫。 孩子们在松林里发现了磨菇,非常惊喜,忍不住快乐地喊了一声。 预设2: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5.预设:联系生活经验、根据上下文、结合插图。 6.小组合作读其余组诗内容。 7.体会课文语言特色。 8.学生练习写字。
作业 反馈 环节 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板书设计: 童年的水墨画 溪边垂钓 江上戏水 林中采蘑菇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