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西省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山西省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古典之美(27分)
(一)
1.(本题10分)走进诗词不是为了附庸风雅,而是要从历史文脉中汲取精神力量,从字里行间中寻找情感共鸣,从寒来暑往间感受自然之美……古典诗词让生活充满了诗意。下面是以“诗意生活”为主题的古诗文名句积累卡,请你把其中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补写在横线上。
诗意生活 诗文名句
看世间风景 (1)“ ,寒光照铁衣”展现了边塞的寒气凛冽。(《木兰诗》) (2)“草树知春不久归, ”写出了暮春时节百花盛开的美景。(韩愈《晚春》) (3)“ ,夜泊秦淮近酒家”描绘出朦胧的秦淮夜色。(杜牧《泊秦淮》) (4)“ , ”描绘出山西村峰回路转、曲径通幽的奇妙景致。(陆游《游山西村》)
品人生百味 (5)登临幽州台,身处辽阔天地之间,陈子昂不禁生发出“念天地之悠悠, ”的感叹。(《登幽州台歌》) (6)站在峰塔的最高层,王安石以“ ,自缘身在最高层”展现了他的远大抱负。(《登飞来峰》) (7)夜半时分,雨声不断,蛙声一片,“有约不来过夜半, ,”流露出赵师秀内心的寂寞孤独。(《约客》) (8)虽辞官南归,但龚自珍仍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 , ”正是他报国之志的形象写照。(《己亥杂诗》)
2.(本题2分)在《望岳》中,诗人从多个角度描写泰山。请你参考批注示例,任选诗句并进行批注。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批注 示例:“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从远望的角度写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与历史悠久。 我的批注:
(二)
(本题15分)班级举办了“品读经典名篇·汲取精神力量”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的《爱莲说》)
3.(2分)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亭亭净植 (2)惟吾德馨
4.(4分)请你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5.(3分)两篇短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写作手法,除此之外,甲文运用了类比的手法,乙文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结合下面句子,任选一句分享其所在篇目的表达作用。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丙】
臣某言:伏奉①去年二月十五日敕②,苏州宣赐米一十二万硕,委刺史据户均给者。恩降九天,泽流万姓。伏以臣当州去年灾沴③尤甚。水潦虽退,流佣尚多。臣前月到任奉宣圣旨阖境老幼无不涕零。询访里闾,备知凋瘵④。方具事实,便欲奏论。圣慈忧人,照烛幽远。特有赈恤,救其灾荒。苍生荷再造之恩,俭岁同有年之庆。臣忝⑤为长吏,倍万恒情。无任感激抃跃⑥之至。
(刘禹锡《苏州谢赈赐表》节选)
【注释】①伏奉:敬谨承奉。②敕:皇帝的命令。③灾沴(lì):自然灾害。④凋瘵(zhài):衰败。⑤忝(tiǎn):有愧于,谦辞。⑥抃(biàn)跃:手舞足蹈,表示欢欣鼓舞。
6.(3分)用“/”给【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三处)
臣前月到任奉宣圣旨阖境老幼无不涕零。
7.(3分)《庭竹》一诗中刘禹锡说,竹“依依似君子”。请结合《陋室铭》《苏州谢赈赐表》两文,说说刘禹锡“君子”形象的内涵。
二、文学之约(27分)
(一)
(本题7分)文学实践小组开展“我的语文生活”主题活动,请你阅读材料,并完成下面小题。
【活动一 品读经典美文】
我们的少年时代,像是春天的百花,颜色多么鲜艳,姿形如此繁华,无风自飞舞,怡然笑春风,那是美好的。青年时期,飞扬浪漫,狂放恣肆,就有如夏日的凉风,一路的奔驰,欢畅的笑声,那也是美好的。告别了春日和丽日,chà那间就到了中年的月色,月色微凉,只留下一片晶莹与清透,那还是一种美好。恍惚间,生命下起雪来,寒冷彻骨的老年到了,雪的白掩盖了生命中一切灰暗与玄黑,一切明白了,生命依然美好。
8.(2分)请给下面加点字注音,并写出汉字。
恣肆 chà( )那
9.(2分)下列义项中,符合“狂放恣肆”中“恣”的义项是( )
A.放纵;没有拘束 B.通;透 C.轻视,看不起
【活动二 拟写特色广告】
三晋大地涵养了华夏文明的主根主脉,勾勒出“最初中国”的文明图景,也因此凝练了一系列中华文明精神特质,成为追溯历史记忆、探寻古老文明的“文化故里”。作为文旅行业的“梧桐树”,持续出圈的文旅精品吸引了大量观众。话剧《于成龙》、歌舞剧《北魏长歌》、京剧《中华》、情境体验剧《又见平遥》《又见五台山》、实景剧《再回相府》、实景演艺《如梦晋阳》等系列山西印记,成力“晋”字号文化新名片。这背后,是对晋风晋韵的深度挖掘,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发展。
10.(3分)小丽同学为此次活动收集了以上资料,请你根据资料为“山西文旅”拟写一则广告词。(20字以内)
(二)
【畅谈名著 ·共赴文学之约】
11.(本题6分)下面是小天同学分享的“读书笔记”,请你将表格中画横线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读书笔记
摘录 他把手枪放在膝上,狠狠地骂了起来:“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怯懦最容易的一种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为了挣脱这个铁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你是不是已经忘了,在沃伦斯基新城附近,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不是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把手枪收起来吧,这件事永远也不要告诉任何人,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益而充实。” 出处 《① 》
作者 奥斯特洛夫斯基
批注 选段中的“老弟”是② 。选文让我悟到了“和”不仅包括自然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间的和谐,还包括自我身心的和谐。选文让我看到了“他”③ 的心路历程。
(三)
12.(本题14分)草木有情,带你穿越岁月长河。请阅读文章,完成小题。
父亲的枣树
①每年的金秋降临,正是瓜果飘香的时节,秋风嬉闹着溜过田野,传达着丰收的消息,人们的脸上都笑开了颜,此刻,那已荒废多年的破败院落中,也传出了点点清香,那是一棵枣树,一棵父亲的枣树……
②父亲笑着同我说:“儿时的天是蔚蓝的,草是茵绿的,人更是自在的。当时,老院儿还没荒呢,院里除了黄土地、大水罐,只有那棵枣树。”他的手比画着,似乎想让那闲景重现在我眼前:那时的枣树,枝繁叶茂,枝丫伸得极长,在烈日下有了块独属于父亲的小荫蔽,不算紧密,会从叶隙中露出细碎阳光。父亲爱顺着树干,一下蹿上去,一坐便是一下午,同它讲讲那些不敢对父母说的事,捻捻它油绿的叶片。在春天喜于它的抽丝发芽,在夏天乐于它的片片树叶,在秋天甜于它的硕果累累,在冬天又怜于它的形单影只。父亲说,童年就一年一年地随着枣树过去了,他的笑中装着些许童真。
③父亲青年时的枣树,是一顶胜利的桂冠,父亲向我炫耀他们的荣耀。
④父亲初次带着母亲回家,迈上黄土,踏进门槛。枣树在干干净净的院子里显得那么耀眼,那时的秋天已经到来,树上那一个个又大又红的枣如灯笼缀满枝头,自身带着诱人的香气。“你妈小时候从树上摔下来过,不敢上树。”他这么同我说,眼底盈满了神气,“我们院里打枣的工具还借出去了。”他动作夸张,似乎想让他那荣光呈现在我眼前:父亲看着那重逢的老友枣树,在母亲期待的目光中,一挽袖子,一抓便扣住了树的枝干,轻巧地摘了几个鲜红的大枣,扔进母亲怀中。父亲说,枣树见证了他与母亲的点点情愫,他的笑中洋溢着幸福。
⑤而今,十几年过去了,父亲带着我再次推开这老院的门,院内长满了杂草,水罐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破碎,散在地上的陶片积了一层又一层的灰,门吱呀吱呀的响,褪色的对联在风中沙沙地诉说着过往。父亲走上前,他看见了那棵枣树,它的树干虽还挺立,但却不可避免地被时间磨出了几分沧桑,它仍然在风中努力地生出嫩芽,长出绿叶,等待它的故友——哪怕那人已成为耳鬓生白发的中年人,枣树始终驻守在这破落的院子里。父亲虽步伐稳健,却没有了曾经的轻快,他粗糙的手掌抚过树上的纹路,可他再不能像曾经那样,爬上去,再爬上去。他已长大成人,那童真大抵也无处追忆了,不是吗?
⑥我摸着枣树干涩的树皮,那样厚重且深沉,却是这院中仅有的生机。
⑦现在的枣树,如同一个寂寞的老者,我听见它在用残缺的树干、树枝、树叶讲述着与父亲源远流长的故事,而此刻的父亲眼中盛着我读不懂的愁绪。
⑧潺潺流水终是将父亲送出这一座座群山,可再也将他送不回那自在的童年,只见证着他逐渐沧桑的脸,无法挽回。
⑨我顺着破落的院门随父亲的视线一同看向那棵仍青的枣树……
阅读课上,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赏读《父亲的枣树》。
(1)(4分)环境描写往往是为了渲染氛围,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联系上下文,分析文中画线处环境描写的作用。
(2)(10分)下面两句话从不同角度对本文做了点评。请你任选一句,围绕它写一段赏析性文字。(不少于150字)
◆真挚的情感蕴含于细微之处。
◆一棵树承载着一段段人生的故事。
三、现实之思(26分)
(一)
(本题11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家族世代以漂洗丝絮为业。因为手长期浸泡在水中,容易开裂、受伤,他们家族的祖上发明了一种护手的药膏。从此,在漂洗丝絮时,手不再开裂、受伤。
②有一位客人听说了这种神奇的药品,就来到宋国找到了这个家族的长者,说:“我用一百两黄金购买你的药方。”这位长者一听,十分高兴,将自己的家族召集起来,对他们说:“我们家世代以漂洗丝絮为业,所积累的不过数两黄金。今天出卖药方,一下子就可以获得一百两黄金。我的意见是卖给他,你们看呢?”家族中男女老少异口同声地说:“卖给他!”
③当时,吴国和越国之间长期进行着大规模的战争。两国的士兵大多是水军,士兵们经常会因为气候寒冷、长期浸泡而手足皮肤开裂。这位客人得了药方,就来投奔吴王。这年冬天天气异常寒冷,吴王正因为很多士兵手足被冻伤、泡烂而烦恼。这位客人拿出他配的药,吴王见到药效神奇,十分高兴。在吴国和越国两军水战之时,越国士兵的手冻裂,影响了战斗力,而吴国的士兵则由于有了药膏的帮助,手上毫无冻伤、泡烂,于是吴军大获全胜。吴王大为欢喜,重赏了这位客人,还封他为万户侯。
④以漂洗丝絮为生的这家人听说了这件事,不无感慨地说:______
13.(3分)请你根据前文,在横线处进行补写,使情节连贯、完整。
14.(8分)请根据本文提炼观点,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表明你的观点并加以阐述,不少于100字。
(二)
15.(本题15分)从人脸识别的广泛应用,到自动驾驶的方兴未艾,人工智能正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发挥着作用。近日,七年级开展了“拥抱AI时代”的主题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技术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简单来说,人工智能是一门让机器变得智能的学科。当前,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扫地、洗碗、送餐、智能化生产、智慧化交通……人工智能正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生活的世界。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技术,人工智能的未来不可限量。我国高度重视科技发展,并将人工智能作为科技攻关的重点领域。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说:“对教育系统来说,人工智能是把“金钥匙”,它不仅影响未来的教育,也影响教育的未来。”
【材料二】
【材料三】
智能风起生活变,日常生活焕新篇。人工智能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哪些积极影响呢?
外出不怕迷路,AI导航精准到每一步;汽车自动驾驶速度更快,轻松到达目的地;放学或下班回家,智能门锁一刷即开,安全便捷;屋内灯光、空调自动调节至最舒适的状态;电视、音响等用语音即可控制,轻松操作。
近年来,有些学校也开始探索将人工智能应用于课堂。目前,学生们能在课堂上直接感受到人工智能的应用成果。英语课上,人工智能产品能帮助学生进行口语对话练习。学生哪个单词读得不标准,马上就会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来;语文课后,老师会利用语言智能大模型来批改作文,高效地帮助学生提升写作技巧;体育课上,人工智能设备可以自动记录学生立定跳远的距离等数据,精准分析学生运动情况,并给出指导意见。
同时,我们也应该警惕人工智能带给我们的挑战。
如今,中学生可以在AI的帮助下完成作业。与此同时,老师和家长也开始担忧:孩子的真实学业水平是否会受到影响?如何避免“AI+作业”变成升级版的“偷懒神器”?
不少学生表示,以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完成的作业有了AI帮忙很快就能“秒出”答案。中学生小美说:“我一般将AI技术用在查阅历史资料和写作方面。在AI技术出来之前,我会在搜索引擎上搜索历史资料。现在运用AI可以更快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并进行相关整合。”在中学阶段,文科类作业通常基于对大量知识点的记忆或是对固定材料的分析和解读,用AI很容易生成可靠的答案。
对于作文基础比较弱的中学生小文来说,发现AI作业帮手如同发现新大陆,但如果每次写作文的时候都会想到它,就会产生一种依赖。而且经常使用AI作业帮手后,小文发现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越来越差,语文成绩也随之下降。小文说:“用多了之后会发现AI写出的作文是没有自我思想的,后来我的家长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我就选择性地使用了。”
某中学王老师认为:“长期使用AI最大的影响是会让孩子有思维惰性,遇到难题就会退缩,学生只想着用AI工具去解决问题,不愿意深入思考问题。一旦经过考试就会‘露馅’。但是因为AI的使用已经让他形成思维惰性,由此特别容易进入恶性循环。”
(1)(2分)阅读【材料二】,写出你从图表中得出的有价值的结论。
(2)(8分)同学们打算用【材料一】中的图片作为本次活动的海报,请你仔细观察,向同学们介绍这幅海报。写作提示:①介绍海报内容及内涵;②不少于80字。
(3)(5分)活动接近尾声,你将代表小组进行总结发言,作为中学生,你认为我们应如何拥抱人工智能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四、心灵之旅(40分,含书写分3分)
16.记忆就像一个个五彩的贝壳,串联起多彩的人生和无数的瞬间。记忆就像一页页尘封的日记,揭示着我们的成长和心灵的秘密……记忆像是倒在掌中的水,无论你是摊开还是紧握,终究还是会从指缝中一滴滴流淌干净;记忆是一张挂满风铃的卷帘,藏匿不了回味里一丝缱绻的痕迹……
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题目一:捡拾生活中的美好
题目二:记忆里有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提示:①如果选择题目二,请务必先补全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
1.【答案】朔气传金柝 百般红紫斗芳菲 烟笼寒水月笼沙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独怆然而涕下 不畏浮云遮望眼 闲敲棋子落灯花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解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注意“朔、柝、芳菲、笼、昏、怆、畏、敲”等字词的书写。
2.【答案】示例一:“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为近望泰山所见,写出泰山的神奇秀丽和高耸挺拔。
示例二:“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为细望之景,衬托出泰山的雄伟壮丽以及令人震撼的力量。
3.竖立 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4.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赏玩啊。 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5.示例:陶渊明独爱菊,世人大多喜爱富贵的牡丹,唯独作者喜爱莲花,通过对比突出莲花不受沾染而高洁,借莲花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君子品性,以及对争名夺利的世风的鄙弃
6.臣前月到任/奉宣圣旨/阖境老幼/无不涕零。
7.刘禹锡“君子”内涵为:要有宽阔的胸襟,应该“无地不相宜”,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有所作为,随遇而安,始终保持美德的节操。
8. zì 刹
9.A
10.示例一:山水画廊,人文天堂。
示例二:悦享文化风韵,“晋”赏表里河山。
11.【答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柯察金(保尔) 由绝望、动摇,到战胜自我(战胜自我/与自己和解/由绝望到坚定生活)(意思对即可)
12.【答案】
(1)院落久无人住、已经破败不堪的环境描写,突出了父亲的伤感之情。与上文“那已荒废多年的破败院落中……”相互照应,表达了父亲对童年生活的深切怀念。
(2)示例:一棵树承载着一段段人生的故事。老院的枣树,是父亲儿时的好伙伴:父亲蹿到树上呆坐的午后,讲述不敢对父母说的事的时候,枣树都在旁默默陪伴、聆听;枣树还是父亲青年时表达情愫的见证者:轻巧地摘下“鲜红大枣”扔进母亲怀中,父亲的幸福在“老友”的参与下更加充盈;枣树更是耳鬓已生白发的父亲的人生记忆寄存者,历经沧桑的一人一树,在旧日时光难再寻的愁绪中相互告慰。这是一棵枣树对过往时光的诉说,更是一位父亲的人生故事!
13.示例:同样是一种药膏,我们家族拥有它,只不过世代以漂洗丝絮为业,但别人拥有它,却可以封为万户侯。我怎么就没有发现这种药膏更大的价值呢?
14.示例:世上的事物都各有其用处,用处大小,都在用者的把握、调度之中。宋人的药膏在他们手中,只能用于漂洗丝絮,可一旦被有识之士发现,献给吴王,却成为战胜越国的法宝。可见同是一物,其作用可谓有天壤之别,“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同样的事物派不同的用场,效用就会大不一样,对于人才,也是如此。
15.(1)AI在城市管理及运营领域占比最大;在教育领域占比极小。
(2)示例:同学们,这幅海报的主体部分是一只人手和一只智能机器人手,人手向上张开,智能机器人手向下伸出食指且即将碰触到人类的手心。海报的左上角写有“人工智能”四个字,“人工”二字是“AI”字母的变形。海报周围点缀有科技感十足的“AI”符号。寓意人工智能的发展充满了无限可能,AI机器人将与人类共舞,共同创造出一个更加智能、高效、和谐的未来世界。整幅海报展现出极强的科技创意感。
(3)改为:同学们,AI时代到来会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深层次的变革。我们要用AI之长,补己之短。外出利用导航精准定位,找到目的地;放学回家,智能门锁一刷即开;屋内智能电器也能语音控制,轻松操作;还可以利用AI解答困惑,拓宽视野,助力学业。但是,在享受AI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一定要警惕其潜在的危害,要合理使用AI技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让人工智能代替思考。希望我们都能合理辩证地使用AI技术,拥抱人工智能。
16.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