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7讲 声的利用1.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2.通过观察、参观或观看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等,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3.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声波 “隔空灭火”:声音能当 “灭火器”?原理:高强度声波会引起空气振动,破坏火焰的热对流结构,甚至吹散燃料蒸汽,从而熄灭火焰。趣闻: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曾研究 “声波灭火” 技术,试图用于太空舱等封闭环境。实验中发现,特定频率(如 30-60 赫兹)的低频声波对小范围火焰(如蜡烛、酒精火焰)效果显著。虽然该技术未大规模商用,但启发了后续 “声波控制工业火焰” 的研究,例如在炼油厂、发电厂中用声波优化燃烧效率。知识点1、回声及其应用(1)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2)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最少需要0.1s,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3)回声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4)回声测距方法: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知识点2、声与信息(1)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人们说话进行交流,医生用听诊器查病等,都是声音传递信息的例子。(2)我们按照一定的规律来改变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中一种或几种属性,就会使声音带着一定的信息内容传播出去;比如,说话,就是在改变着声音的音调和响度来传播信息。声音是一种纵波,一种波必然有振幅、频率和谐波成分,我们说话的声音就包含了这些成分,所以声音中就有不同的信息;不同的人说同样的话,其声音信息也不同,那是因为人的声带长短粗细,发音方式和共鸣腔位置不同;因而有些人声音尖,有些人声音粗,有些人则有娘娘腔;所以及时说得是同样的话,听多了,我们也能分辨出到底是谁说的;这些都说明声音是包含信息的。知识点3、声与能量(1)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起飞时,旁边建筑物玻璃被振响、爆炸声震碎玻璃、超声波碎石机振碎人体内结石等现象,都说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伴随着能量传播。(2)声波在媒质中传播,一方面使媒质质点在平衡位置附近往复运动,产生动能;另一方面又使媒质产生了压缩和膨胀的疏密过程,使媒质具有形变的势能;这两部分能量之和就是由于声振动使媒质得到的声能量。知识点4、声音的综合利用(1)声在医疗上的应用①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就是听,这是利用声音诊病的最早例子;②利用B超或彩超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③药液雾化器:对于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药力很难达到患病的部位;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将药液破碎成小雾滴,让病人吸入,能够增进疗效。(2)超声波在工业上的应用①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这种加工的精度和光洁度很高.②在工业生产中常常运用超声波透射法对产品进行无损探测。③在工业上用超声波清洗零件上的污垢。(3)声在军事上的应用①现代的无线电定位器--雷达,就是仿照蝙蝠的超声波定位系统设计制造的。②声纳: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们发明了“声纳”,利用声纳系统,人们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海底的地形特征等。(4)声在生活中的应用我们在生活中利用声音获得信息;例如人们交谈、听广播、听录音等,声音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题型1、声与信息(2025 安次区一模)中华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A.“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中的琵琶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B.“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中的笛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C.“水石相搏,声如洪钟”中的“声如洪钟”是指声音的音调高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具有能量【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说明琵琶声是由琵琶弦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笛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B正确;C.“声如洪钟”是形容人的声音较大,指声音的响度大,故C错误;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意思是指听到狗的叫声,知道人回来了,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B。(2025 临沭县二模)某品牌新能源汽车配备自动泊车系统,其原理是通过车身周围的超声波传感器发射超声波,根据反射信号判断周边障碍物的距离。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超声波传感器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B.自动泊车系统的提示音“嘀嘀”声属于超声波C.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次声波的传播速度D.该系统与蝙蝠飞行的定位原理相同【解答】解:A、超声波传感器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来判断周边障碍物的距离,而非传递能量,故A错误。B、人耳能听到自动泊车系统的提示音“嘀嘀”声,说明其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不属于超声波,超声波是频率高于 20000Hz 的声波,人耳听不到,故B错误。C、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相同,声速只与介质和温度有关,与声波的频率无关,故C错误。D、该自动泊车系统通过超声波传感器发射和接收超声波来判断障碍物距离,蝙蝠飞行也是通过发出超声波,根据反射波来定位,二者原理相同,故D正确。故选:D。(2024秋 西安期末)如图,是汽车领域广泛利用AI(人工智能)语音助手实现“人与车”全场景自然交互的情景。下列对AI语音助手分析正确的是( )A.语音助手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B.语音助手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6m/sC.语音助手对指令作出回应,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D.切换不同性别声音模式实质是改变声音的响度【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语音助手发出的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语音助手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B错误;C.语音助手对指令作出回应,汽车根据指令作出响应,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正确;D.切换不同性别声音模式,声音的音调和音色都会发生改变,但是响度不一定发生改变,故D错误。故选:C。题型2、声与能量(2025 崇州市模拟)“口技”能模仿二、三十种鸟叫声以及它们的情绪变化;还能重现电影《速度与激情》中的枪声、刹车声等震撼音效,令人惊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些声音是口腔骨骼振动产生的B.这些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C.这些声音模仿的是声音的响度D.发声体的振幅越大,音调一定越高【解答】解:A、这些声音是由声带等发声器官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这些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故B正确;C、这些声音模仿的是声音的音色,故C错误;D、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D错误。故选:B。(2025 玄武区模拟)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轻敲衣架时,图(b)中小明听到的声音更大,说明固体传声比气体快B.乙图:对着圆筒发出声音越大,光屏上反射的光点晃动幅度越大,说明音调与频率有关C.丙图:改变卡片从梳齿上划过的速度,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说明音调与振幅有关D.丁图:当音箱播放音乐时,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解答】解:A、甲图:轻敲衣架时,图(b)中小明听到的声音更大,说明固体传声比气体效果好,故A错误;B、乙图:对着圆筒发出声音越大,光屏上反射的光点晃动幅度越大,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故B错误;C、丙图:改变卡片从梳齿上划过的速度,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说明音调与频率有关,故C错误;D、丁图:当音箱播放音乐时,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正确。故选:D。(2024秋 邻水县期末)如图所示为正在清洗眼镜的超声波清洁器,使用前要先向清洁器的水槽中加水,然后将眼镜完全浸没于水中,再通电使超声波清洁器开始工作。此超声波清洁器工作时人站在旁边能听到“啦啦”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超声波的响度比声音的响度低B.超声波只能在水中传播C.人听到的“啦啦”声是超声波D.超声波能用来清洗眼镜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解答】解:A、超声波的音调比人能听到的声音音调高,人耳听不到超声波,超声波的响度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故A错误;B、超声波可以在固体、液体以及气体中传播,故超声波也能在空气或固体中传播,故B错误;C、人听到的“嗞嗞”声不是超声波,超声波人耳是听不到的,故C错误;D、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超声波能用来清洗眼镜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正确。故选:D。题型3、声音的综合利用(2024秋 灵宝市期中)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能带来不利影响。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噪声会影响人们的生活,但有些情况下我们也可以利用噪声。下列现象属于利用噪声的是(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B.飞行员根据发动机轰鸣声判断其运转情况C.道路旁设置隔声板D.工厂工人戴着防噪声耳罩【解答】解: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A不合题意;B.飞行员根据发动机轰鸣声判断其运转情况,这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B符合题意;C.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故C不合题意;D.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故D不合题意。故选:B。(2021秋 遵义期末)“亚马逊回声”是一款新型的语音控制智能音箱。用户通过语音指令来访问一系列服务,实现智能家居控制、语音购物、音频音乐播放等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智能音箱发出的声音的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B.智能音箱播放乐曲时,可以将播放的乐曲的音调变高C.智能音箱发出的声音与用户发出的声音传播速度相同D.智能音箱识别出不同的用户,是通过辨别声音的响度来实现的【解答】解:A、智能音箱发出的声音人耳能听到,故它的振动频率应介于20~20000Hz之间,故A错误;B、智能音箱播放乐曲时,可以将播放的乐曲的响度变大,故B错误;C、智能音箱发出的声音与用户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相同,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智能音箱发出的声音与用户发出的声音在同一介质中传播,所以传播速度相同,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故C正确;D、智能音箱识别出不同的用户,是通过辨别声音的音色来实现的,故D错误。故选:C。(2023秋 宿豫区期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以声消声科学研究发现,音叉的叉股向外侧振动时(如图甲),会压缩外侧邻近的空气,使这部分空气变密;当叉股向内侧振动时,这部分空气又变疏;随着音叉的不断振动,空气中的声波由近处向远处传播。当两列频率相近的声波相遇时,如果其中一列声波的“密部”与另一列声波的“疏部”恰好相遇,它们就会相互抵消,在这些位置几乎听不到声音。根据这个原理,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消声器。图乙是这种消声器的结构原理图。某声源发出的一列声波,沿水平管道自左向右传播。当入射声波到达A处时,分成两束声波,它们分别向上、向下沿着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传播,通过不同的路径在B处再次相遇,恰好发生消声现象。消声器能有效控制发动机的周期性排气噪声,经消声处理后,其排气噪声可以降低70%以上。(1)图甲音叉叉股左右振动产生声音时,音叉两侧的空气 (填“左右”或“上下”)振动。(2)图甲音叉叉股振动时,在音叉的左边、右边都会传播声波,则声波向左和向右传播时,两边空气 。A.是疏密相间的B.是变密的C.是变疏的D.是均匀的(3)用疏密相间的竖线表示两列频率相同的声波(如图丙),P、Q表示密部,M、N表示疏部,则两列声波相遇时,消声效果最明显的情况是 。A.P与Q相遇B.P与N相遇C.M与N相遇D.P与M相遇(4)图乙中,B处声音的响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A处声音的响度。(5)消声器的使用效果与噪声的频率和响度有关,如图丁是某型号消声器在控制不同发动机的周期性排气噪声时的性能图象,阴影部分为消声达标。以下情况中,消声达标的是 。A.响度为20dB,频率为100HzB.响度为40dB,频率为210HzC.响度为70dB,频率为250HzD.响度为90dB,频率为350Hz【解答】解:(1)图甲中,音叉叉股左右振动产生声音时,会引起两侧空气的疏密相间的变化,因此,音叉两侧的空气也会左右振动;(2)音叉的叉股向外侧振动时,会压缩外侧邻近的空气,使这部分空气一会儿变密,一会儿变疏,在空气中就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并向远处传播,故音叉向左和向右传播时,两边空气都是疏密相间的,故只有A说法正确;(3)A、由题干中的表述可知,“当两列频率相近的声波相遇时,如果其中一列声波的“密部”与另一列声波的“疏部”恰好相遇,它们就会相互抵消”,对照选项可知:A、P与Q相遇属于两列声波的“密部”相遇,不符合题意;B、P与N相遇符合“一列声波的‘密部’与另一列声波的‘疏部’相遇”,消声效果会明显,符合题意;C、M与N相遇属于两列声波的“疏部”相遇,不符合题意;D、P与M相遇属于同一列声波的“密部”与“疏部”相遇,不能达到消声的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B。(4)由上述“消声”原理可知,声音从A处传来时,分成两束声波,它们分别向上、向下沿着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传播,通过不同的路径在B处再次相遇,恰好发生消声现象,因此,B处声音的响度小于A处声音的响度;(5)对照图象可知,A.响度为20dB,频率为100Hz,B.响度为40dB,频率为210Hz,D.响度为90dB,频率为350Hz所示的声音,在消声后所对应的坐标位置都不在图象中达标的阴影范围之内,因此ABD不合题意;C.响度为70dB,频率为250Hz的声音在消声后所对应的坐标位置在图象中达标的阴影范围之内,因此消声达标,故选:C。故答案为:(1)左右;(2)A;(3)B;(4)小于;(5)C。题型4、回声应用(2025 长沙二模)探测队利用声呐测绘某江域水底的形状,探测队驾驶船只经过该江城水平面的A、B、C三个位置时,向水底定向发射超声波,仪器记录从发出声音到接收到回声的时间t如表所示。由此推测A、B、C三个位置下水底的大致形状是( )采样位置 A B C时间t/s 0.30 0.16 0.30A. B.C. D.【解答】解:根据s=vt可知,速度一定时,时间越长通过的路程越远;探测队驾驶船只经过该江城水平面的A、B、C三个位置时,向水底定向发射超声波,仪器记录从发出声音到接收到回声的时间分别是0.30s、0.16s、0.30s,根据s=vt知,时间越长的位置水底越深,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2024秋 雁塔区校级期末)我国“探索一号”科考船携“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如图所示)进行海洋科考作业,到达某海域静止时,第一次用声呐从海面向海底发出超声波,经过15.01s声呐接收到回声信号。然后“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从海水表面再次向海底发出超声波同时开始匀速下降15s后听到回声。求:(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1)第一次用声呐发出的声音传播的路程是多少m?(2)该海域的深度是多少m?(3)“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下潜的速度是多少m/s?【解答】解:(1)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第一次用声呐发出的声音传播的路程为:s=vt=1500m/s×15.01s=22515m;(2)该海域的深度为第一次声呐传播的路程的一半,则:s深11257.5m;(3)“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从海水表面再次向海底发出超声波,声呐发出的声音传播的路程为:s′=vt′=1500m/s×15s=22500m;“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下潜的深度:h′=s﹣s′=22515m﹣22500m=15m;“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下潜的平均速度:v′1m/s。答:(1)第一次用声呐发出的声音传播的路程是22515m;(2)该海域的深度是11257.5m;(3)“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下潜的平均速度是1m/s。(2024秋 英德市期末)图甲是我国南极科考船“雪龙2号”,该船在某海域进行科考活动时,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如图乙所示。经过2s后收到回声,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m/s,求此过程中:(1)声波传播的距离;(2)发射点到海底的距离。【解答】解:(1)由v可得,声波传播的距离:s=vt=1500m/s×2=3000m;(2)发射点到海底的距离s′s3000m=1500m。答:(1)声波传播的距离为3000m;(2)发射点到海底的距离为1500m。(2025 黄冈一模)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领域已经广泛利用AI语音助手实现“人车交互”。AI语音助手能识别车主的声音指令并按要求完成相关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I语音助手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B.“人车交互”时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C.“人车交互”时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D.车主指令减小音乐的音量是为了降低音调【解答】解:A、AI语音助手发出的声音是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人车交互”时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B正确;C、“人车交互”时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错误;D、减小声音音量实质是降低响度,故D错误。故选:B。(2025 碑林区校级二模)如图所示,汽车领域广泛利用AI(人工智能)语音助手实现“人与车”全场景自然交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语音助手发出的声音的频率低于20HzB.减小声音音量实质是降低响度C.人们能分辨出车载音乐中不同乐器的声音,依据是声音的音调D.根据用户语音指令完成指定操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解答】解:A.语音助手发出的声音的频率高于20Hz,低于20000Hz,故A错误;B.减小声音音量实质是降低响度,因为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故B正确;C.人们能分辨出车载音乐中不同乐器的声音,依据是声音的音色,因为音色是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故C错误;D.根据用户语音指令完成指定操作,说明声音可以传信息,故D错误;故选:B。(2025 碑林区校级模拟)2025年蛇年春晚舞台上,周深与胡安 迭戈 弗洛雷兹合作的《山鹰和兰花花》,将陕北民歌的苍茫深情与安第斯山鹰的旷远高亢交织,让唢呐的激越与排箫的空灵共鸣,生动诠释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哲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演唱者发出歌声不需要声源振动B.现场观众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C.观众通过声音的音调来分辨唢呐和排箫D.通过电视接收到现场直播信号,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演唱者发出歌声需要声源振动,故A错误;B、现场观众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故B正确;C、观众通过声音的音色来分辨唢呐和排箫的声音,故C错误;D、全国人民通过电视收看到该节目,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故D错误。故选:B。(2025 清远一模)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分辨人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够传播声音C.“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D.超声波清洗牙齿,说明声能传递信息【解答】解: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A不正确;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故B正确;C、“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响度大,故C不正确;D、用超声波清洗牙齿,说明声能传递能量,故D不正确。故选:B。(2025 海淀区校级一模)倒车雷达是汽车驻车或者倒车时的安全辅助装置,汽车利用超声波探测车辆后方障碍物的位置,当车辆与障碍物相距较近时,汽车就会发出“嘀嘀嘀”的警报声。下列关于该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B.“嘀嘀嘀”的警报声,就是超声波C.超声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比在固体中大D.驾驶员听到警报声停止倒车,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解答】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故A正确;B.超声波的振动频率超出了人类的听觉频率范围,人类是听不到超声波的,故“嘀嘀嘀”的警报声不是超声波,故B错误;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零,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D.驾驶员听到警报声停止倒车,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A。(2025 徐水区模拟)随着AI技术的发展,汽车的智能语音助手实现了“人与车”的顺畅交互。下列关于智能语音助手的说法正确的是( )A.智能语音助手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B.智能语音助手的音量增大,实质是音调变高C.智能语音助手模仿某知名播音员说话,实质是模仿他的音色D.智能语音助手能与驾驶者进行语音交互,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解答】解:A、智能语音助手发出的声音是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能对语音指令作出回应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智能语音助手增大声音音量实质是增大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C、不同发声体的声音其品质和特色不同,即音色不同,因此,智能语音助手模仿某知名播音员说话,实质是模仿他的音色,故C正确;D、智能语音助手能与驾驶者进行语音交互,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C。(2025 忻州一模)为纪念九一八事变,每年的九月十八日这天全国各地都会拉响警报,使国人铭记历史。关于警报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警报声是为了传递信息B.警报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C.警报声因为音调高能传播很远的距离D.警报声因为响度大能传播很远的距离【解答】解:A、警报声是为了传递信息,使国人铭记历史,故A正确;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警报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B正确;CD、警报声之所以能传播很远的距离,是因为它的响度大,能让很远处的人们都听到警报声,故C错误,D正确。故选:C。(2025 碑林区校级三模)如图所示的是我国古代的计程车:“计里鼓车”。当车走一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当车走到十里时,车上的木人用相同的力度敲一下铃。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敲击铃时发出的声音是通过固体传入人耳的C.能区分出鼓和铃的声音是因为声音的响度不同D.根据鼓声和铃声确定行驶路程,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鼓声是由于鼓面振动发声,故A正确;B、敲击铃时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B错误;C、由于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人们根据音色分辨出鼓和铃发声的,故C错误;D、根据鼓声和铃声确定行驶路程,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A。(2024秋 侯马市期末)如图是小聪在课外做的小实验:将矿泉水瓶子从中间剪开,将小音箱放在瓶内,在瓶盖上钻一小孔。当音箱播放声音时,看到前方蜡烛的烛焰在晃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音箱播放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B.烛焰会晃动,可以证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C.烛焰离瓶盖较远的晃动幅度较小,是因声音传播中频率会变小D.若要增大烛焰晃动的幅度,可采取方法之一是提高音箱的音量【解答】解:A.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音箱播放声音不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烛焰在晃动,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B错误;C.响度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离瓶盖较远的蜡烛,声音的响度越小,声能越小,烛焰晃动幅度较小,故C错误;D.响度越大,声能越大,若要增大烛焰晃动的幅度,可提高音箱的音量,故D正确。故选:D。(2024秋 西山区期末)2024年6月,昆明市举办了第三届端午节龙舟赛。比赛时,运动员们喊着号子、和着鼓点有节奏地划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鼓发出的声音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敲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音调越高C.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到观众耳朵的D.运动员和着鼓点有节奏的划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解答】解: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振幅越大,鼓声响度越大,故B错误;C、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到岸上观众耳朵中的,故C正确;D、运动员和着鼓点有节奏的划桨,属于声音传递信息,故D正确。故选:B。(2025 河东区一模)目前,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简称SenselD)已越来越普遍地应用于手机解锁。超声波能用来识别指纹,应用的是超声波可以传递 。超声波指纹识别系统的基本原理是:在A、B、C、D、E五个位置发射的超声波,遇到凹凸不平的手指表面,超声波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分别为7.2μs、7.18μs、7.2μs、7.16μs、7.2μs(1μs=10﹣6s)。根据时间,可绘出该区域手指表面大致形状可能是图中的 (选填序号)。【解答】解:超声波能用来识别指纹,应用的是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在A、B、C、D、E五个位置发射超声波,遇到手指表面部分超声波被反射,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分别为7.2μs、7.18μs、7.2μs、7.16μs、7.2μs,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变,根据s=vt可知,A、C、E到指纹的距离相等且最大,D到指纹的距离最小,则该区域手指表面大致形状可能是图中的乙。故答案为:信息;乙。(2025 博罗县一模)如图所示是一款新型的折叠导盲杖,使用时导盲杖会持续发出超声波,若前进方向上遇到障碍物,导盲杖会接收到反射信号并产生提示音,离障碍物越近提示音越尖锐,提醒盲人绕开障碍物。请回答:(1)导盲杖发出的超声波是由物体 产生;(2)离障碍物越近提示音越尖锐,是指提示音的 发生了变化。(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3)提示音提醒盲人绕开障碍物,说明声能传递 。【解答】解:(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导盲杖发出的超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2)导盲杖距离障碍物越近,声音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所以提示音越尖锐;(3)提示音提醒盲人绕开障碍物,说明声能传递信息。故答案为:(1)振动;(2)音调;(3)信息。(2025 郑州模拟)现在很多智能汽车都具有语音控制功能,可以根据用户语音来完成指定操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用户发出“小迪,将声音调低些”的指令,目的是改变声音的 。【解答】解:智能汽车可以根据用户语音指令来完成指定操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用户发出“小迪,将声音调低”的指令,目的是改变声音的大小,即改变声音的响度。故答案为:信息;响度。(2024秋 罗湖区校级期末)华为Mate 60系列手机具备AI语音识别功能,手机通过内置的AI语音识别系统,可以智能辨别机主的声音。当机主处于公共场合时,接收到语音消息时,系统会自动判断是否为机主的声音,从而决定是否展示消息内容,该功能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这一特性来工作的。手机能根据呼叫的联系人的名字自动拨出手机通讯录中相应联系人的电话,这说明声能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解答】解:(1)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当机主处于公共场合时,接收到语音消息时,系统会自动判断是否为机主的声音,从而决定是否展示消息内容,该功能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这一特性来工作的;(2)机能根据呼叫的联系人的名字自动拨出手机通讯录中相应联系人的电话,这说明声能传递信息。故答案为:音色;信息。声音的 “时间胶囊”:留声机与语音存档历史趣闻:1877 年,爱迪生发明留声机,首次实现声音的录制与回放。他录制的第一段音频是《玛丽有只小羔羊》,虽音质模糊,但标志着人类进入 “有声时代”。1947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 “世界声音档案” 计划,收录各地传统音乐、语言和自然声音(如鲸鱼歌声),其中最特别的是 “末日穹顶” 冷库中保存的 7 万份音频,以防人类文明中断后,未来生命能 “听” 到我们的历史。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7讲 声的利用1.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2.通过观察、参观或观看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等,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3.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声波 “隔空灭火”:声音能当 “灭火器”?原理:高强度声波会引起空气振动,破坏火焰的热对流结构,甚至吹散燃料蒸汽,从而熄灭火焰。趣闻: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曾研究 “声波灭火” 技术,试图用于太空舱等封闭环境。实验中发现,特定频率(如 30-60 赫兹)的低频声波对小范围火焰(如蜡烛、酒精火焰)效果显著。虽然该技术未大规模商用,但启发了后续 “声波控制工业火焰” 的研究,例如在炼油厂、发电厂中用声波优化燃烧效率。知识点1、回声及其应用(1)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2)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最少需要0.1s,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3)回声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4)回声测距方法: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知识点2、声与信息(1)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人们说话进行交流,医生用听诊器查病等,都是声音传递信息的例子。(2)我们按照一定的规律来改变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中一种或几种属性,就会使声音带着一定的信息内容传播出去;比如,说话,就是在改变着声音的音调和响度来传播信息。声音是一种纵波,一种波必然有振幅、频率和谐波成分,我们说话的声音就包含了这些成分,所以声音中就有不同的信息;不同的人说同样的话,其声音信息也不同,那是因为人的声带长短粗细,发音方式和共鸣腔位置不同;因而有些人声音尖,有些人声音粗,有些人则有娘娘腔;所以及时说得是同样的话,听多了,我们也能分辨出到底是谁说的;这些都说明声音是包含信息的。知识点3、声与能量(1)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起飞时,旁边建筑物玻璃被振响、爆炸声震碎玻璃、超声波碎石机振碎人体内结石等现象,都说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伴随着能量传播。(2)声波在媒质中传播,一方面使媒质质点在平衡位置附近往复运动,产生动能;另一方面又使媒质产生了压缩和膨胀的疏密过程,使媒质具有形变的势能;这两部分能量之和就是由于声振动使媒质得到的声能量。知识点4、声音的综合利用(1)声在医疗上的应用①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就是听,这是利用声音诊病的最早例子;②利用B超或彩超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③药液雾化器:对于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药力很难达到患病的部位;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将药液破碎成小雾滴,让病人吸入,能够增进疗效。(2)超声波在工业上的应用①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这种加工的精度和光洁度很高.②在工业生产中常常运用超声波透射法对产品进行无损探测。③在工业上用超声波清洗零件上的污垢。(3)声在军事上的应用①现代的无线电定位器--雷达,就是仿照蝙蝠的超声波定位系统设计制造的。②声纳: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们发明了“声纳”,利用声纳系统,人们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海底的地形特征等。(4)声在生活中的应用我们在生活中利用声音获得信息;例如人们交谈、听广播、听录音等,声音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题型1、声与信息(2025 安次区一模)中华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A.“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中的琵琶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B.“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中的笛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C.“水石相搏,声如洪钟”中的“声如洪钟”是指声音的音调高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具有能量(2025 临沭县二模)某品牌新能源汽车配备自动泊车系统,其原理是通过车身周围的超声波传感器发射超声波,根据反射信号判断周边障碍物的距离。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超声波传感器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B.自动泊车系统的提示音“嘀嘀”声属于超声波C.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次声波的传播速度D.该系统与蝙蝠飞行的定位原理相同(2024秋 西安期末)如图,是汽车领域广泛利用AI(人工智能)语音助手实现“人与车”全场景自然交互的情景。下列对AI语音助手分析正确的是( )A.语音助手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B.语音助手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6m/sC.语音助手对指令作出回应,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D.切换不同性别声音模式实质是改变声音的响度题型2、声与能量(2025 崇州市模拟)“口技”能模仿二、三十种鸟叫声以及它们的情绪变化;还能重现电影《速度与激情》中的枪声、刹车声等震撼音效,令人惊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些声音是口腔骨骼振动产生的B.这些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C.这些声音模仿的是声音的响度D.发声体的振幅越大,音调一定越高(2025 玄武区模拟)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轻敲衣架时,图(b)中小明听到的声音更大,说明固体传声比气体快B.乙图:对着圆筒发出声音越大,光屏上反射的光点晃动幅度越大,说明音调与频率有关C.丙图:改变卡片从梳齿上划过的速度,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说明音调与振幅有关D.丁图:当音箱播放音乐时,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2024秋 邻水县期末)如图所示为正在清洗眼镜的超声波清洁器,使用前要先向清洁器的水槽中加水,然后将眼镜完全浸没于水中,再通电使超声波清洁器开始工作。此超声波清洁器工作时人站在旁边能听到“啦啦”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超声波的响度比声音的响度低B.超声波只能在水中传播C.人听到的“啦啦”声是超声波D.超声波能用来清洗眼镜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题型3、声音的综合利用(2024秋 灵宝市期中)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能带来不利影响。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噪声会影响人们的生活,但有些情况下我们也可以利用噪声。下列现象属于利用噪声的是(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B.飞行员根据发动机轰鸣声判断其运转情况C.道路旁设置隔声板D.工厂工人戴着防噪声耳罩(2021秋 遵义期末)“亚马逊回声”是一款新型的语音控制智能音箱。用户通过语音指令来访问一系列服务,实现智能家居控制、语音购物、音频音乐播放等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智能音箱发出的声音的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B.智能音箱播放乐曲时,可以将播放的乐曲的音调变高C.智能音箱发出的声音与用户发出的声音传播速度相同D.智能音箱识别出不同的用户,是通过辨别声音的响度来实现的(2023秋 宿豫区期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以声消声科学研究发现,音叉的叉股向外侧振动时(如图甲),会压缩外侧邻近的空气,使这部分空气变密;当叉股向内侧振动时,这部分空气又变疏;随着音叉的不断振动,空气中的声波由近处向远处传播。当两列频率相近的声波相遇时,如果其中一列声波的“密部”与另一列声波的“疏部”恰好相遇,它们就会相互抵消,在这些位置几乎听不到声音。根据这个原理,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消声器。图乙是这种消声器的结构原理图。某声源发出的一列声波,沿水平管道自左向右传播。当入射声波到达A处时,分成两束声波,它们分别向上、向下沿着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传播,通过不同的路径在B处再次相遇,恰好发生消声现象。消声器能有效控制发动机的周期性排气噪声,经消声处理后,其排气噪声可以降低70%以上。(1)图甲音叉叉股左右振动产生声音时,音叉两侧的空气 (填“左右”或“上下”)振动。(2)图甲音叉叉股振动时,在音叉的左边、右边都会传播声波,则声波向左和向右传播时,两边空气 。A.是疏密相间的B.是变密的C.是变疏的D.是均匀的(3)用疏密相间的竖线表示两列频率相同的声波(如图丙),P、Q表示密部,M、N表示疏部,则两列声波相遇时,消声效果最明显的情况是 。A.P与Q相遇B.P与N相遇C.M与N相遇D.P与M相遇(4)图乙中,B处声音的响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A处声音的响度。(5)消声器的使用效果与噪声的频率和响度有关,如图丁是某型号消声器在控制不同发动机的周期性排气噪声时的性能图象,阴影部分为消声达标。以下情况中,消声达标的是 。A.响度为20dB,频率为100HzB.响度为40dB,频率为210HzC.响度为70dB,频率为250HzD.响度为90dB,频率为350Hz题型4、回声应用(2025 长沙二模)探测队利用声呐测绘某江域水底的形状,探测队驾驶船只经过该江城水平面的A、B、C三个位置时,向水底定向发射超声波,仪器记录从发出声音到接收到回声的时间t如表所示。由此推测A、B、C三个位置下水底的大致形状是( )采样位置 A B C时间t/s 0.30 0.16 0.30A. B.C. D.(2024秋 雁塔区校级期末)我国“探索一号”科考船携“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如图所示)进行海洋科考作业,到达某海域静止时,第一次用声呐从海面向海底发出超声波,经过15.01s声呐接收到回声信号。然后“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从海水表面再次向海底发出超声波同时开始匀速下降15s后听到回声。求:(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1)第一次用声呐发出的声音传播的路程是多少m?(2)该海域的深度是多少m?(3)“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下潜的速度是多少m/s?(2024秋 英德市期末)图甲是我国南极科考船“雪龙2号”,该船在某海域进行科考活动时,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如图乙所示。经过2s后收到回声,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m/s,求此过程中:(1)声波传播的距离;(2)发射点到海底的距离。(2025 黄冈一模)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领域已经广泛利用AI语音助手实现“人车交互”。AI语音助手能识别车主的声音指令并按要求完成相关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I语音助手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B.“人车交互”时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C.“人车交互”时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D.车主指令减小音乐的音量是为了降低音调(2025 碑林区校级二模)如图所示,汽车领域广泛利用AI(人工智能)语音助手实现“人与车”全场景自然交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语音助手发出的声音的频率低于20HzB.减小声音音量实质是降低响度C.人们能分辨出车载音乐中不同乐器的声音,依据是声音的音调D.根据用户语音指令完成指定操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2025 碑林区校级模拟)2025年蛇年春晚舞台上,周深与胡安 迭戈 弗洛雷兹合作的《山鹰和兰花花》,将陕北民歌的苍茫深情与安第斯山鹰的旷远高亢交织,让唢呐的激越与排箫的空灵共鸣,生动诠释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哲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演唱者发出歌声不需要声源振动B.现场观众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C.观众通过声音的音调来分辨唢呐和排箫D.通过电视接收到现场直播信号,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2025 清远一模)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分辨人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够传播声音C.“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D.超声波清洗牙齿,说明声能传递信息(2025 海淀区校级一模)倒车雷达是汽车驻车或者倒车时的安全辅助装置,汽车利用超声波探测车辆后方障碍物的位置,当车辆与障碍物相距较近时,汽车就会发出“嘀嘀嘀”的警报声。下列关于该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B.“嘀嘀嘀”的警报声,就是超声波C.超声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比在固体中大D.驾驶员听到警报声停止倒车,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2025 徐水区模拟)随着AI技术的发展,汽车的智能语音助手实现了“人与车”的顺畅交互。下列关于智能语音助手的说法正确的是( )A.智能语音助手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B.智能语音助手的音量增大,实质是音调变高C.智能语音助手模仿某知名播音员说话,实质是模仿他的音色D.智能语音助手能与驾驶者进行语音交互,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2025 忻州一模)为纪念九一八事变,每年的九月十八日这天全国各地都会拉响警报,使国人铭记历史。关于警报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警报声是为了传递信息B.警报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C.警报声因为音调高能传播很远的距离D.警报声因为响度大能传播很远的距离(2025 碑林区校级三模)如图所示的是我国古代的计程车:“计里鼓车”。当车走一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当车走到十里时,车上的木人用相同的力度敲一下铃。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敲击铃时发出的声音是通过固体传入人耳的C.能区分出鼓和铃的声音是因为声音的响度不同D.根据鼓声和铃声确定行驶路程,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2024秋 侯马市期末)如图是小聪在课外做的小实验:将矿泉水瓶子从中间剪开,将小音箱放在瓶内,在瓶盖上钻一小孔。当音箱播放声音时,看到前方蜡烛的烛焰在晃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音箱播放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B.烛焰会晃动,可以证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C.烛焰离瓶盖较远的晃动幅度较小,是因声音传播中频率会变小D.若要增大烛焰晃动的幅度,可采取方法之一是提高音箱的音量(2024秋 西山区期末)2024年6月,昆明市举办了第三届端午节龙舟赛。比赛时,运动员们喊着号子、和着鼓点有节奏地划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鼓发出的声音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敲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音调越高C.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到观众耳朵的D.运动员和着鼓点有节奏的划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2025 河东区一模)目前,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简称SenselD)已越来越普遍地应用于手机解锁。超声波能用来识别指纹,应用的是超声波可以传递 。超声波指纹识别系统的基本原理是:在A、B、C、D、E五个位置发射的超声波,遇到凹凸不平的手指表面,超声波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分别为7.2μs、7.18μs、7.2μs、7.16μs、7.2μs(1μs=10﹣6s)。根据时间,可绘出该区域手指表面大致形状可能是图中的 (选填序号)。(2025 博罗县一模)如图所示是一款新型的折叠导盲杖,使用时导盲杖会持续发出超声波,若前进方向上遇到障碍物,导盲杖会接收到反射信号并产生提示音,离障碍物越近提示音越尖锐,提醒盲人绕开障碍物。请回答:(1)导盲杖发出的超声波是由物体 产生;(2)离障碍物越近提示音越尖锐,是指提示音的 发生了变化。(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3)提示音提醒盲人绕开障碍物,说明声能传递 。(2025 郑州模拟)现在很多智能汽车都具有语音控制功能,可以根据用户语音来完成指定操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用户发出“小迪,将声音调低些”的指令,目的是改变声音的 。(2024秋 罗湖区校级期末)华为Mate 60系列手机具备AI语音识别功能,手机通过内置的AI语音识别系统,可以智能辨别机主的声音。当机主处于公共场合时,接收到语音消息时,系统会自动判断是否为机主的声音,从而决定是否展示消息内容,该功能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这一特性来工作的。手机能根据呼叫的联系人的名字自动拨出手机通讯录中相应联系人的电话,这说明声能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声音的 “时间胶囊”:留声机与语音存档历史趣闻:1877 年,爱迪生发明留声机,首次实现声音的录制与回放。他录制的第一段音频是《玛丽有只小羔羊》,虽音质模糊,但标志着人类进入 “有声时代”。1947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 “世界声音档案” 计划,收录各地传统音乐、语言和自然声音(如鲸鱼歌声),其中最特别的是 “末日穹顶” 冷库中保存的 7 万份音频,以防人类文明中断后,未来生命能 “听” 到我们的历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7讲 声的利用(原卷版).docx 第7讲 声的利用(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