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严于律已 课件(共1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3严于律已 课件(共19张PPT)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第11课 远离违法犯罪
11.3
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通过对教材违法犯罪事例的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法治的作用,增强对法治的认同感。
2.法治观念:通过理解案例中的主角一步步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让学生树立正确是非观念、法治观念,形成依法参与社会生活的自觉性。
3.责任意识:通过违法犯罪行为最终被依法处罚,承担了相应的法律责任,让学生懂得违法需担责,感受法律的权威,提高社会责任感。
目 录

认清危害,增强法治观念

明辨是非,杜绝不良行为
生活观察
情境一:为省事高空抛物
安某嫌下楼扔垃圾费劲,把垃圾从楼上扔了下去,砸到了人。
情境二:好奇拨打火警电话
黄某拨打火警电话,想看看消防人员是否会来,结果消防车真的来了!。
情境三:非法拘禁欠款人
袁某借了吴某的钱一直不还,吴某把他关了几天让他还钱。
如何避免上述情境中的违法行为的发生?
生活观察
做事时,心中有他人,心中有法律,认识到高空抛物是违法甚至是犯罪行为,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影响社会秩序。
在生活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提高自己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增强法治观念,规范自己的行为。
没有选择依法维权,而是采取了非法拘禁的方式维护权益。要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就要增强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意识。
情境一:为省事高空抛物
情境二:好奇拨打火警电话
情境三:非法拘禁欠款人
为什么要做到严于律己?
课堂笔记
为什么要做到严于律己?
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依法自律,做自觉遵纪守法的人。
探究与分享一
案例一
16岁的中学生秦某在学校多次无故殴打、辱骂同学郭某,还用手机拍摄视频并在网上传播,导致郭某身体受伤、精神抑郁,无法正常生活和学习。人民检察院经审查认为,秦某无故殴打他人,造成他人轻微伤,辱骂他人情节恶劣,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利,严重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破坏了社会秩序,其行为触犯刑法,应追究其刑事责任。
探究与分享一
案例二
依依无端被同校的一群16岁学生盯上。这些学生有组织、有计划地长期在各种线上课堂、社交平台发送侮辱、谩骂、诬陷依依的网络信息,甚至将网络聊天群的聊天记录剪辑制作成视频再次传播,导致依依的生活和学习受到严重干扰。最终,这些学生被依法逮捕并提起公诉。
探究与分享一
1.分析案例中的行为涉及刑法中的哪些罪名?
2.学生欺凌、网络暴力行为有什么危害?遇到这些行为该怎么办?
罪名:案例一涉及寻衅滋事罪。(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关于寻衅滋事罪的规定)。
案例二涉及侮辱罪、诽谤罪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关于侮辱罪和诽谤罪的规定。同时,根据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危害:学生欺凌和网络暴力是严重的社会问题,给受害者和整个社会都带来深远的负面影响。
引发心理健康
影响学业
破坏良好的人际关系
影响社会和谐
应对:面对欺凌行为和网络暴力行为,需要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个人:及时求助
家庭:关爱和支持
学校:途径、辅导、教育
社会:宣传干预、帮助支持
课堂笔记
★如何做到严于律己,远离违法犯罪?
①认清危害,增强法治观念。违法犯罪会对他人、社会和国家造成危害。我们要时刻警惕违法犯罪,远离违法犯罪。
判断:自己年龄小与违法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处罚。
P100-101页相关链接
探究与分享二
1.以上行为哪些属于不良行为,哪些属于严重不良行为?
2.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有什么区别?
探究与分享二
2.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有什么区别?
根据预防未年人犯罪法第28条和第38条的规定,不良行为是指未成年人实施的不利于其健康成长的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是指未成年人实施的有刑法规定、因不满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不予刑事处罚的行为,以及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容易引发未成年人犯罪。
课堂笔记
★如何做到严于律己,远离违法犯罪?
②明辨是非,杜绝不良行为。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自控力,严于律己,积极抵制不良心理和行为,防患于未然。
知识小结
★如何做到严于律己,远离违法犯罪?
①认清危害,增强法治观念。违法犯罪会对他人、社会和国家造成危害。我们要时刻警惕违法犯罪,远离违法犯罪。
②明辨是非,杜绝不良行为。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自控力,严于律己,积极抵制不良心理和行为,防患于未然。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1.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未成年人不得有“沉迷网络”“参与赌博”等不良行为;规定未成年人“参与赌博赌资较大”等属于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应________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 )
①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②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③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④我行我素,自由发展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B
当堂检测
2.“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很多犯罪都不是一朝一夕铸成的,因此,我们要防微杜渐。下列选项中的诗句与“防微杜渐”所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是( )
A.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B.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C.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D.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A
当堂检测
3.从花光自己的压岁钱,到转走父母银行卡内的积蓄,再到偷盗或抢劫他人财物……近年来,一些未成年人因游戏充值和为主播打赏花费家长“巨款”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新闻屡见不鲜。上述新闻案件警示青少年( )
A.参与任何游戏或直播活动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B.违法就是犯罪,要学会自觉抵制生活中的不良诱惑
C.要分清是非对错,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D.把握违法与犯罪的界限,做到小错不断、大错不犯
C
课后作业
活动:根据漫画,讨论如何避免违法犯罪行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