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百校联考2024年中考适应性考试(二模)化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广东省百校联考2024年中考适应性考试(二模)化学试题

资源简介

广东省百校联考2024年中考适应性考试(二模)化学试题
1.(2024·广东模拟)“食在广州,美在花城。”下列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中含丰富蛋白质的是
A.沙河粉 B.沙湾水牛奶 C.波罗粽 D.鸡仔饼
【答案】B
【知识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解析】【解答】A、沙河粉的主要成分为淀粉,属于糖类,A错误;
B、牛奶富含蛋白质,B正确;
C、粽子的主要原料为糯米,糯米富含淀粉,属于糖类,C错误;
D、鸡仔饼富含淀粉,属于糖类,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人体六大营养物质包括:1.脂肪2.蛋白质3.碳水化合物4.无机盐5.水6.维生素。
2.(2024·广东模拟)长沙马王堆墓是汉代时期的一个重要墓葬,出土的珍贵文物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素纱单衣 B.长沙丞相铜印 C.君幸食小漆盘 D.马王堆一号墓木椁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素纱单衣的材料主要是是蚕丝,蚕丝属于天然材料,A不符合题意;
B、铜印是铜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B符合题意;
C、君幸食小漆盘的主要成分为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C不符合题意;
D、马王堆一号墓木椁的材料是木头,属于天然材料,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材料可以分为:无机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无机材料可分为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可分为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
3.(2024·广东模拟)下列化学用语表示2个分子的是
A.N2 B.2N C.2N2 D.N3-
【答案】C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分子用化学式表示,多个分子就是在其化学式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氮气分子表示为:2N2。故答案为:C。
【分析】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数字。
化学式中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为在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标在数字前面。
4.(2024·广东模拟)下列物质均具有可燃性,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CH4 B.CO C.H2 D.C2H5OH
【答案】B
【知识点】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CH4不属于氧化物,A错误;
B、CO属于氧化物,B正确;
C、H2不属于氧化物,C错误;
D、C2H5OH不属于氧化物,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氧化物的定义为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5.(2024·广东模拟)下列有关NaOH的认识,正确的是
A.组成 B.性质 C.用途 D.生产
NaOH由1个钠元素、一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 能与CO、CO2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广泛用于制取肥皂,以及造纸、纺织等工业 常用CaO与H2O通过化合反应得到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碱的化学性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解析】【解答】A、氢氧化钠这种物质是由钠、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元素只能论种类、不能论个数,A错误;
B、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但不能与一氧化碳反应,B错误;
C、氢氧化钠俗名苛性钠、火碱或烧碱,用于制取肥皂,以及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C正确确;
D、CaO与H2O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不能得到氢氧化钠,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氢氧化钠属于碱,碱的通性为
1.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2.能与部分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3.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4.能与部分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
(2024·广东模拟)中国化学领域有许多杰出的科学家,他们在不同的化学领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完成下面小题。
6.“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发现青蒿素的科学家是
A.拉瓦锡 B.侯德物 C.屠呦呦 D.张青莲
7.张青莲对镝的相对原子质量进行了重新测定。如图为镝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说法错误的是
A.核外电子数为66 B.属于金属元素
C.相对原子质量为162.5 D.三氧化二镝的化学式为O3Dy2
【答案】6.C
7.D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
【解析】【分析】(1)A、拉瓦锡提出了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
B、侯德榜先生发明了“侯氏制碱法”;
C、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用乙醚提取青蒿素,得到具有高效抗疟作用青蒿素;
D、张青莲对化学的贡献是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
(2)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右上角的字母表示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的中文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
6.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用乙醚提取青蒿素,得到具有高效抗疟作用青蒿素,故答案为:C。
7.A、周期表单元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则镝的核外电子数为66,A正确;
B、镝元素的偏旁为“钅”,所以属于金属元素,B正确;
C、周期表单元格中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则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2.5,C正确;
D、三氧化二镝的化学式应为Dy2O3,D错误;
故答案为:D。
8.(2024·广东模拟)乙烯醇(C2H4O)是条形码胶黏剂的主要成分之一,下列有关乙烯醇说法正确的是
A.由三个元素组成
B.含有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C.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完全燃烧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乙烯醇的化学式为C2H4O,所以乙烯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A错误;
B、乙烯醇这种物质是由乙烯醇分子构成的,而1个乙烯醇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B错误;
C、乙烯醇(C2H4O) 中碳元素、氧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 16:(1×4)=6:4:1,所以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C错误;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完全燃烧后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某种物质中元素的质量比的计算方法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数目之比;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所以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等于(1×2):(16×1)=1:8。
9.(2024·广东模拟)氨是化肥的最主要原料之一、工业合成氨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B.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C.图中a和b的分子个数比是1:3 D.c溶于水后溶液呈碱性
【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解答】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A正确;
B、依据化学方程式,反应后分子数目减少,B错误;
C、a为氮气,b为氢气,依据化学方程式,a和b的分子个数比是1:3,C正确;
D、c为氨气,氨气溶于水后的溶液呈碱性,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微观示意图能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解答该问题的关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0.(2024·广东模拟)下列厨房实践与所述的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
选项 厨房实践 化学知识
A 自来水加热煮沸 煮沸可降低水的硬度
B 用活性炭除去冰箱异味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C 菜刀切菜后擦干 防止菜刀生锈
D 用洗洁精洗涤餐具 洗洁精与油污发生化学反应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硬水与软水;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生活中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煮沸,A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异味,故可用活性炭除去冰箱异味,B不符合题意;
C、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接触,菜刀切菜后擦干,可以防止菜刀生锈,C不符合题意;
D、用洗涤剂除去油污,是由于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掌握常见化学知识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2024·广东模拟)实验课上,张老师在实验室做98%浓硫酸配制成100g9.8%稀硫酸的演示实验,如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
11.演示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A.在学生桌面上演示浓硫酸稀释
B.穿上实验服和佩戴护目镜
C.将浓硫酸私自带回家中
D.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再涂上硼酸
12.配制稀硫酸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烧杯 B.量筒 C.酒精灯 D.玻璃棒
13.下列与配制稀硫酸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浓硫酸稀释吸收热量
B.配制上述溶液需98%浓硫酸的质量是1g
C.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缓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D.储存浓硫酸的柜子应该张贴如图标志
【答案】11.B
12.C
13.C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稀释浓硫酸;酸、碱性废水的处理
【解析】【分析】(1)浓硫酸具有腐蚀性,非常危险,操作时应穿着防护服并佩戴护目镜。
(2)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实验步骤为:计算、量取(量筒、胶头滴管)、混匀(烧杯、玻璃棒)、装瓶贴标签。
(3)浓硫酸密度比水大,稀释浓硫酸时会放出大量的热。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方法为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尽快散发出去,不能将水注入浓硫酸中,这样会造成硫酸液滴飞溅。
11.A、浓硫酸具有腐蚀性,非常危险。不能在学生桌面上演示浓硫酸,防止发生危险,A不符合题意;
B、浓硫酸具有腐蚀性,使用浓硫酸时应穿上实验服和佩戴护目镜,做好防护,防止发生危险,B符合题意;
C、实验室禁止将药品随意带出实验室,故不能将浓硫酸私自带回家中,C不符合题意;
D、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2.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实验步骤及所需仪器为:计算、量取(量筒、胶头滴管)、混匀(烧杯、玻璃棒)、装瓶贴标签,故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酒精灯。
故答案为:C;
13.A、浓硫酸稀释放出大量的热,所以要是玻璃棒不断搅拌,A不符合题意;
B、配制上述溶液需98%浓硫酸的质量是:,B不符合题意;
C、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方法为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尽快散发出去,不能将水注入浓硫酸中,C符合题意;
D、浓硫酸具有腐蚀性,储存浓硫酸的柜子应张贴“腐蚀品”标志,不是有毒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4.(2024·广东模拟)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溶解度:甲>乙
B.溶剂质量:t2℃等质量甲、乙配成饱和溶液需溶剂质量:乙>甲
C.质量分数: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甲=乙
D.分离提纯:提纯含有少量乙的甲物质可采用降温结晶
【答案】A
【知识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在未指明温度的情况下无法比较甲、乙溶解度大小,A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所以单位质量甲、乙在t2℃下形成饱和溶液所需的溶剂的质量为甲<乙。所以在t2℃下,等质量甲、乙配成饱和溶液需溶剂质量:乙>甲,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且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故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甲、乙溶液中均有固体析出,均是饱和溶液,此时甲、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提纯含有少量乙的甲物质可采用降温结晶,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必须指定具体温度,否则没有意义。
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两个方面的作用:
1.根据已知温度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或者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查出对应的温度;
2.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15.(2024·广东模拟)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探究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的反应 鉴别Na2CO3溶液和NaOH溶液 验证不同物质的着火点不同 比较纯金属与合金的硬度
实验设计
选项 A B C D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A、可以通过比较瓶子变瘪的程度来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矿泉水瓶比装有水的矿泉水变瘪程度更大,所以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A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均显碱性,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所以使用用酚酞溶液无法鉴别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B符合题意;
C、该实验中,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均属于可燃物,均与氧气接触,温度相同,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说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低,C不符合题意;
D、合金的硬度普遍比纯金属更大,所以将纯铜片和黄铜片相互刻划,纯铜片上划痕更明显,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是否进行可以从两方面证明:一是从反应物被消耗的角度,二是有新物质生成的角度,该题就是从反应物被消耗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B、氢氧化钠属于碱,碳酸钠属于盐,但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均显碱性。
C、滤纸的着火点比乒乓球低。
D、合金的硬度普遍比纯金属更大。
16.(2024·广东模拟)《天工开物》中描述了我国古代制作海盐的场景如图:“凡煎盐锅古谓之‘牢盆’……其下列灶燃薪,多者十二三眼,少者七八眼,共煎此盘……火燃釜底,滚沸延及成盐”。
(1)“牢盆”主要材质是铁,牢盆能用于煎盐是因为铁具有   (填“延展性”或“导热性”)。
(2)“薪”(即木材)是燃烧三个条件中的   。“燃薪”会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与“滚沸延及成盐”原理相仿的是   (填字母)。
a.蒸发结晶 b.降温结晶 c.升温结晶
(4)“多者十二三眼”从充分燃烧的角度分析,增多灶眼的目的是   。
(5)海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在食盐中加入碘元素可有效预防:   。
【答案】(1)导热性
(2)可燃物;放出
(3)a
(4)增大了反应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合理即可)
(5)甲状腺肿大
【知识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矿物质与微量元素;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1)煎盐用的“牢盆”主要材料一般是铁,铁可以导热,则原因是铁具有导热性;
(2)“薪”即木材,木材具有可燃性,属于可燃物;木材燃烧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3)“滚沸延及成盐”是将水分蒸发得到盐,则描写的是氯化钠蒸发结晶的过程,故选a;
(4)从充分燃烧的角度分析,增多灶眼的目的是:增大了反应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
(5)碘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其用途主要是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人体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所以食盐中加碘可以预防甲状腺肿大。
【分析】1.金属通常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2.物质跟氧气发生的燃烧反应必须同时满足如下三个条件才能发生:
(1)物质本身是可燃的(可燃物);
(2)可燃物与充足的氧气接触;
(3)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1)煎盐用的“牢盆”主要材料一般是铁,铁可以导热,则原因是铁具有导热性;
(2)“薪”即木材,木材具有可燃性,属于可燃物;木材燃烧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3)“滚沸延及成盐”是将水分蒸发得到盐,则描写的是氯化钠蒸发结晶的过程,故选a;
(4)从充分燃烧的角度分析,增多灶眼的目的是:增大了反应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
(5)碘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其用途主要是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人体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所以食盐中加碘可以预防甲状腺肿大。
17.(2024·广东模拟)目前世界上最安全高效的饮用水消毒剂是ClO2.它对细胞壁有较强的吸附穿透能力,可有效地氧化细胞内含巯基的酶,还可以快速地抑制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来破坏微生物,起到杀菌消毒作用。与次氯酸钠相比,ClO2消毒剂具有杀菌速度快、持续时间长、安全无毒等特点。通常情况下,ClO2是一种黄绿色气体,极易溶于水,化学性质也比较稳定。
在20℃时,不同浓度的ClO2灭活自来水中大肠杆菌的效果如图所示。
依据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消毒效果较好的浓度是   (填“a”或“b”)。
(2)ClO2消毒发生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ClO2的物理性质有   。
(3)ClO2是安全高效消毒剂的原因是   。(写两条)
(4)Cl2、Ca(ClO)2和ClO2均可用作净水的消毒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都含有氯原子 b.都含有氯元素 c.都含氯分子
(5)为了延长消毒剂与水中微生物的接触时间,ClO2应在图中的   (填“清水池”或“配水泵”)中投放。
【答案】(1)a
(2)化学变化;黄绿色气体,极易溶于水
(3)杀菌速度快、持续时间长、安全无毒等
(4)ab
(5)清水池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1)根据图像可知,消毒效果较好的浓度是a,因为消毒时间最短;
(2)依据材料:ClO2对细胞壁有较强的吸附穿透能力,可有效地氧化细胞内含巯基的酶,可知消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物理性质是指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的性质,由材料可知,ClO2的物理性质有:通常情况下,ClO2是一种黄绿色气体,极易溶于水;
(3)依据材料,ClO2消毒剂具有杀菌速度快、持续时间长、安全无毒等特点;
(4)根据三种物质的化学式可看出,它们的分子中都含有氯原子,三种物质中都含有氯元素,Cl2是由氯分子构成的,Ca(ClO)2和ClO2不含氯分子,故选ab;
(5)根据图示,水进入清水池后再进入配水泵,最后进入用户,所以为了延长消毒剂与水中微生物的接触时间,ClO2应在图中的清水池中投放。
【分析】能从题干中提取有效信息是解答该题的关键。由题干可提炼出的信息为:
(1) ClO2的物理性质为黄绿色气体,极易溶于水,化学性质为:比较稳定。
(2) ClO2作为消毒剂,具有杀菌速度快、持续时间长、安全无毒等特点。
(3)0.37mg/L浓度的ClO2杀菌效果更好。
(1)根据图像可知,消毒效果较好的浓度是a,因为消毒时间最短;
(2)依据材料:ClO2对细胞壁有较强的吸附穿透能力,可有效地氧化细胞内含巯基的酶,可知消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物理性质是指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的性质,由材料可知,ClO2的物理性质有:通常情况下,ClO2是一种黄绿色气体,极易溶于水;
(3)依据材料,ClO2消毒剂具有杀菌速度快、持续时间长、安全无毒等特点;
(4)根据三种物质的化学式可看出,它们的分子中都含有氯原子,三种物质中都含有氯元素,Cl2是由氯分子构成的,Ca(ClO)2和ClO2不含氯分子,故选ab;
(5)根据图示,水进入清水池后再进入配水泵,最后进入用户,所以为了延长消毒剂与水中微生物的接触时间,ClO2应在图中的清水池中投放。
18.(2024·广东模拟)回答问题
(1)海洋资源综合利用。
i.如图为海滩廊道取水示意图。图中碎砂砾层和滤网主要起   作用,实验室该操作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   。
ⅱ.工业上利用海水电解得到Cl2、H2和NaOH溶液,其工艺流程如图示。蒸发结晶池中通过日晒,使得海水中的   减少,溶液浓度变大,形成浓缩食盐水。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
iii.电解海水制氢是获取氢气的一种重要途径,而实验室可用锌粒与   制得。若要得到一瓶干燥的氢气,可以选择   做干燥剂。
(2)海洋酸化探究
查阅资料:广阔的海面与大气气体交换则导致CO2进入海水使得海水中形成H2CO3,H2CO3分解使得海水中的H+浓度升高,pH   (填“升高”或“降低”),导致海洋酸化。海洋酸化会造成珊瑚和软体动物等长有坚硬外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的生物因外壳溶解而难以生存。
原理分析:,则X的化学式为   。
动手实践:设计海洋珊瑚外壳溶解模拟实验装置图,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澄清石灰水   (描述现象),则说明珊瑚外壳会溶解。
【答案】(1)过滤;玻璃棒;水分;;稀硫酸;浓硫酸(合理即可)
(2)降低;H2O;先变浑浊后变澄清
【知识点】盐的化学性质;根据浓硫酸或碱石灰的性质确定所能干燥的气体;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i. 碎砂砾层和滤网与实验室中滤纸功能相似,主要起过滤作用;过滤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
ⅱ. 日晒温度升高,海水中含有大量氯化钠,随着溶剂水的蒸发,溶液浓度会变大;电解饱和食盐水可以得到烧碱、氢气和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iii.实验室可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氢气是中性气体,可用浓硫酸进行干燥;
(2)查阅资料:H2CO3分解使得海水中的H+浓度升高,酸性增强,pH会降低;
原理分析: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有1个Ca、2个C、5个O,反应后有1个Ca、2个C、6个O、2个H,则X中有2个H和1个O,化学式为H2O;
动手实践:由于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随着二氧化碳通入量的增多,浑浊程度明显,继续通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酸钙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碳酸氢钙的溶解度大,溶液又变澄清。
【分析】(1)净化水的步骤一般为:沉降、过滤、吸附、杀菌消毒。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形成较大的颗粒,加速其沉降,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2)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为,这是氯碱工业的原理。
(3)浓硫酸具有酸性和吸水性,可以干燥酸性气体(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中性气体(氧气、氢气),不能干燥碱性气体(氨气)。
(1)i. 碎砂砾层和滤网与实验室中滤纸功能相似,主要起过滤作用;过滤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
ⅱ. 日晒温度升高,海水中含有大量氯化钠,随着溶剂水的蒸发,溶液浓度会变大;电解饱和食盐水可以得到烧碱、氢气和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iii.实验室可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氢气是中性气体,可用浓硫酸进行干燥;
(2)查阅资料:H2CO3分解使得海水中的H+浓度升高,酸性增强,pH会降低;
原理分析: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有1个Ca、2个C、5个O,反应后有1个Ca、2个C、6个O、2个H,则X中有2个H和1个O,化学式为H2O;
动手实践:由于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随着二氧化碳通入量的增多,浑浊程度明显,继续通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酸钙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碳酸氢钙的溶解度大,溶液又变澄清。
19.(2024·广东模拟)废旧手机电路板含有Ni、Fe、Cu、Ag等金属,回收利用既能减少环境污染还能实现资源重复利用。某兴趣小组开展了废旧手机回收大行动。
(1)收回:废旧手机电路板及手机电池应分类投放垃圾桶,其中电路板应投入如图所示的   垃圾桶中(填“有害”或“可回收物”)。
(2)溶解:往电路板中加入过量的   (填一种酸溶液),可以去除电路板中的活泼金属得到Cu和Ag。
(3)探究:Ni、Fe、Cu三种金属的活泼性。教师提供镍片、铁片、铜片、氯化亚铁溶液、氯化铜溶液、稀盐酸等试剂。
【查阅资料】镍是银白色固体。
【提出问题】Ni、Fe、Cu三种金属的活泼性顺序是如何呢?
【作出猜想】猜想1:Ni>Fe>Cu 猜想2:   。 猜想3:Fe>Cu>Ni
【实验探究】
实验序号 操作 现象 解释与结论
1 将镍片、铁片、铜片分别加入稀盐酸溶液中,观察现象 镍片、铁片表面产生气泡,铜无明显现象 猜想3不正确。镍与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显+2价的氯化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 将铁片放入盛有氯化镍溶液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 猜想2成立
【拓展延伸】兴趣小组还可以选用上述试剂中的氯化亚铁溶液、   、氯化铜溶液进行实验能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应用反思】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保护日,调查小区居民在对废旧手机处理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多选,填字母)。
A.随厨余垃圾丢弃 B.清除数据后回收
C.直接焚烧处理 D.捐赠他人二次使用
【答案】(1)可回收物
(2)稀硫酸(合理即可)
(3)Fe>Ni>Cu;;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镍片;BD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合理利用金属资源;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解析】【解答】(1)废旧手机电路板含有Ni、Fe、Cu、Ag等金属,可回收利用,故属于可回收物;
(2)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故可加入过量稀硫酸除去活泼金属;
(3)【作出猜想】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铁排在铜前,镍的位置未知,结合猜想1、3,故猜想2为:Fe>Ni>Cu;
【实验探究】1、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故镍与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显+2价的氯化镍,还应生成了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结论为猜想2成立,则铁比镍活泼,则将铁片放入盛有氯化镍溶液的试管中,则铁与氯化镍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镍,现象为: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拓展延伸:还可以选用上述试剂中的氯化亚铁溶液、镍片、氯化铜溶液进行实验能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镍和氯化亚铁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铁比镍活泼,镍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镍和铜,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镍比铜活泼,可以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应用反思】A、废旧电池中的电路板中含有金属,应回收利用,不能随厨余垃圾丢弃,不符合题意;
B、清除数据后回收,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符合题意;
C、直接焚烧处理,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
D、捐赠他人二次使用,可以节约资源,符合题意。
故选BD。
【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为: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金属活动性顺序规律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位置越靠前,其金属活动性就越强。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稀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4)钾、钙、钠三种金属不能将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原因是他们太活泼
(5)一种金属若能与两种盐溶液反应,遵循“远距离的先置换”的规律;一种盐溶液若能与两种金属反应,遵循“远距离的先置换”的规律。
(6)金属铁与酸溶液或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都只能得到+2价的亚铁盐,不能得到+3价的铁盐。
(1)废旧手机电路板含有Ni、Fe、Cu、Ag等金属,可回收利用,故属于可回收物;
(2)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故可加入过量稀硫酸除去活泼金属;
(3)作出猜想: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铁排在铜前,镍的位置未知,结合猜想1、3,故猜想2为:Fe>Ni>Cu;
实验探究:1、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故镍与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显+2价的氯化镍,还应生成了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结论为猜想2成立,则铁比镍活泼,则将铁片放入盛有氯化镍溶液的试管中,则铁与氯化镍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镍,现象为: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拓展延伸:还可以选用上述试剂中的氯化亚铁溶液、镍片、氯化铜溶液进行实验能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镍和氯化亚铁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铁比镍活泼,镍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镍和铜,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镍比铜活泼,可以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应用反思:A、废旧电池中的电路板中含有金属,应回收利用,不能随厨余垃圾丢弃,不符合题意;
B、清除数据后回收,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符合题意;
C、直接焚烧处理,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
D、捐赠他人二次使用,可以节约资源,符合题意。
故选BD。
20.(2024·广东模拟)菱镁矿(主要成分为MgCO3)高温煅烧制备氧化镁,氧化镁和可溶性的碘酸盐,粉煤灰与水混合可得到碳酸镁水泥(MPC),该MPC生成示意图如图所示。
(1)菱镁矿的化学性质与碳酸钙相似,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MgO和   (填化学式),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前后镁元素的化合价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混合反应器中磷酸盐常用磷酸二氢钾(KH2PO4)。在农业上,磷酸二氢钾属于   (填“磷肥”“钾肥”或“复合肥”)。
(3)查阅资料得知MPC的性能(如抗压强度)与粉煤灰替代量存在一定关系,如图所示。当粉煤灰替代量在   时,MPC的抗压强度最好。
(4)菱镁矿与碳在高温条件下也能得到氧化镁和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
(5)等质量的下列物质制取MgO的质量最大的是   (填字母)。
a.MgCO3 b.Mg(OH)2 c.Mg2(OH)2CO3
【答案】(1)CO2;分解反应;不变
(2)复合肥
(3)30%
(4)
(5)b
【知识点】盐的化学性质;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MgCO3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MgO和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此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反应前后镁元素的化合价都为+2价,所以不变;
(2)“磷酸二氢钾”含有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钾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
(3)分析图中数据可知,当粉煤灰替代量在30%时,MPC的抗压强度最好;
(4)碳酸镁与碳在高温条件下也能得到氧化镁和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
设MgCO3、Mg(OH)2、Mg2(OH)2CO3都是1,可得:
、、
则>>,所以等质量的MgCO3、Mg(OH)2、Mg2(OH)2CO3三种物质中Mg(OH)2生成的氧化镁最多,故选b。
【分析】1.化合反应定义为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特点可以总结为“多变一”。
分解反应的定义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特点可以总结为“一变多”。
复分解反应的定义为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置换反应的定义为反应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物是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
2.氮、磷、钾,是植物生长需要的三种营养元素。化学肥料通常可以分为钾肥、氮肥、磷肥和复合肥料。铵态氮肥通常不能与显碱性的物质混用,如草木灰。
(1)MgCO3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MgO和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此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反应前后镁元素的化合价都为+2价,所以不变;
(2)“磷酸二氢钾”含有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钾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
(3)分析图中数据可知,当粉煤灰替代量在30%时,MPC的抗压强度最好;
(4)碳酸镁与碳在高温条件下也能得到氧化镁和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设MgCO3、Mg(OH)2、Mg2(OH)2CO3都是1,可得:
、、
则>>,所以等质量的MgCO3、Mg(OH)2、Mg2(OH)2CO3三种物质中Mg(OH)2生成的氧化镁最多,故选b。
21.(2024·广东模拟)石头纸是用方解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树脂、脂肪酸等压制而成,制作过程无需水、漂白剂、强酸强碱液等。
(1)石头纸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石头纸可回收制备碳酸钙晶须。其工业流程图如图所示。
i.进程2制备中间产物Mg(HCO3)2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②,Mg(HCO3)2的镁、氢元素质量比为   (填最简比)。
ii.若用含88gCO2的炉气与Mg(OH)2反应,可以得到含14.6%的Mg(HCO3)2的质量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
iii.方解石煅烧时间与烧失率(转化率)关系如图所示,煅烧时间控制在   h时,生成CaO的质量最多。
iv.石头纸回收制备碳酸钙晶须进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答案】(1)混合物
(2)12:1;设可以得到含14.6%的Mg(HCO3)2的质量是x,x=1000g答:可以得到含14.6%的Mg(HCO3)2的质量是1000g;;3;二氧化碳
【知识点】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盐的化学性质;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1)石头纸是用方解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树脂、脂肪酸等压制而成,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2)i. Mg(HCO3)2的镁、氢元素质量比为24:(1×2)=12:1;
ii.见答案;
iii.根据图中数据可知,煅烧时间控制在3h时,生成氧化钙的质量最多;
iv.在进程1中碳酸钙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可在进程2中与氢氧化镁反应得到中间产物碳酸氢镁,所以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
【分析】1.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又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物质;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某种物质中元素的质量比的计算方法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数目之比;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所以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等于(1×2):(16×1)=1:8。
3.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思路
首先,要搞清楚问题是什么,即题目中要求的未知量是什么;
其次,要弄清楚化学反应的原理,写出化学方程式,并明确题目中哪些已知量是有用的;
第三,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定量关系,确定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
第四,将上述关系列成比例式求解;
最后,检查计算过程和结果 。无误后,简明地写出答案。
(1)石头纸是用方解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树脂、脂肪酸等压制而成,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2)i. Mg(HCO3)2的镁、氢元素质量比为24:(1×2)=12:1;
ii.见答案;
iii.根据图中数据可知,煅烧时间控制在3h时,生成氧化钙的质量最多;
iv.在进程1中碳酸钙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可在进程2中与氢氧化镁反应得到中间产物碳酸氢镁,所以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
1 / 1广东省百校联考2024年中考适应性考试(二模)化学试题
1.(2024·广东模拟)“食在广州,美在花城。”下列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中含丰富蛋白质的是
A.沙河粉 B.沙湾水牛奶 C.波罗粽 D.鸡仔饼
2.(2024·广东模拟)长沙马王堆墓是汉代时期的一个重要墓葬,出土的珍贵文物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素纱单衣 B.长沙丞相铜印 C.君幸食小漆盘 D.马王堆一号墓木椁
A.A B.B C.C D.D
3.(2024·广东模拟)下列化学用语表示2个分子的是
A.N2 B.2N C.2N2 D.N3-
4.(2024·广东模拟)下列物质均具有可燃性,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CH4 B.CO C.H2 D.C2H5OH
5.(2024·广东模拟)下列有关NaOH的认识,正确的是
A.组成 B.性质 C.用途 D.生产
NaOH由1个钠元素、一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 能与CO、CO2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广泛用于制取肥皂,以及造纸、纺织等工业 常用CaO与H2O通过化合反应得到
A.A B.B C.C D.D
(2024·广东模拟)中国化学领域有许多杰出的科学家,他们在不同的化学领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完成下面小题。
6.“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发现青蒿素的科学家是
A.拉瓦锡 B.侯德物 C.屠呦呦 D.张青莲
7.张青莲对镝的相对原子质量进行了重新测定。如图为镝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说法错误的是
A.核外电子数为66 B.属于金属元素
C.相对原子质量为162.5 D.三氧化二镝的化学式为O3Dy2
8.(2024·广东模拟)乙烯醇(C2H4O)是条形码胶黏剂的主要成分之一,下列有关乙烯醇说法正确的是
A.由三个元素组成
B.含有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C.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完全燃烧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
9.(2024·广东模拟)氨是化肥的最主要原料之一、工业合成氨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B.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C.图中a和b的分子个数比是1:3 D.c溶于水后溶液呈碱性
10.(2024·广东模拟)下列厨房实践与所述的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
选项 厨房实践 化学知识
A 自来水加热煮沸 煮沸可降低水的硬度
B 用活性炭除去冰箱异味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C 菜刀切菜后擦干 防止菜刀生锈
D 用洗洁精洗涤餐具 洗洁精与油污发生化学反应
A.A B.B C.C D.D
(2024·广东模拟)实验课上,张老师在实验室做98%浓硫酸配制成100g9.8%稀硫酸的演示实验,如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
11.演示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A.在学生桌面上演示浓硫酸稀释
B.穿上实验服和佩戴护目镜
C.将浓硫酸私自带回家中
D.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再涂上硼酸
12.配制稀硫酸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烧杯 B.量筒 C.酒精灯 D.玻璃棒
13.下列与配制稀硫酸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浓硫酸稀释吸收热量
B.配制上述溶液需98%浓硫酸的质量是1g
C.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缓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D.储存浓硫酸的柜子应该张贴如图标志
14.(2024·广东模拟)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溶解度:甲>乙
B.溶剂质量:t2℃等质量甲、乙配成饱和溶液需溶剂质量:乙>甲
C.质量分数: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甲=乙
D.分离提纯:提纯含有少量乙的甲物质可采用降温结晶
15.(2024·广东模拟)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探究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的反应 鉴别Na2CO3溶液和NaOH溶液 验证不同物质的着火点不同 比较纯金属与合金的硬度
实验设计
选项 A B C D
A.A B.B C.C D.D
16.(2024·广东模拟)《天工开物》中描述了我国古代制作海盐的场景如图:“凡煎盐锅古谓之‘牢盆’……其下列灶燃薪,多者十二三眼,少者七八眼,共煎此盘……火燃釜底,滚沸延及成盐”。
(1)“牢盆”主要材质是铁,牢盆能用于煎盐是因为铁具有   (填“延展性”或“导热性”)。
(2)“薪”(即木材)是燃烧三个条件中的   。“燃薪”会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与“滚沸延及成盐”原理相仿的是   (填字母)。
a.蒸发结晶 b.降温结晶 c.升温结晶
(4)“多者十二三眼”从充分燃烧的角度分析,增多灶眼的目的是   。
(5)海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在食盐中加入碘元素可有效预防:   。
17.(2024·广东模拟)目前世界上最安全高效的饮用水消毒剂是ClO2.它对细胞壁有较强的吸附穿透能力,可有效地氧化细胞内含巯基的酶,还可以快速地抑制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来破坏微生物,起到杀菌消毒作用。与次氯酸钠相比,ClO2消毒剂具有杀菌速度快、持续时间长、安全无毒等特点。通常情况下,ClO2是一种黄绿色气体,极易溶于水,化学性质也比较稳定。
在20℃时,不同浓度的ClO2灭活自来水中大肠杆菌的效果如图所示。
依据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消毒效果较好的浓度是   (填“a”或“b”)。
(2)ClO2消毒发生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ClO2的物理性质有   。
(3)ClO2是安全高效消毒剂的原因是   。(写两条)
(4)Cl2、Ca(ClO)2和ClO2均可用作净水的消毒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都含有氯原子 b.都含有氯元素 c.都含氯分子
(5)为了延长消毒剂与水中微生物的接触时间,ClO2应在图中的   (填“清水池”或“配水泵”)中投放。
18.(2024·广东模拟)回答问题
(1)海洋资源综合利用。
i.如图为海滩廊道取水示意图。图中碎砂砾层和滤网主要起   作用,实验室该操作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   。
ⅱ.工业上利用海水电解得到Cl2、H2和NaOH溶液,其工艺流程如图示。蒸发结晶池中通过日晒,使得海水中的   减少,溶液浓度变大,形成浓缩食盐水。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
iii.电解海水制氢是获取氢气的一种重要途径,而实验室可用锌粒与   制得。若要得到一瓶干燥的氢气,可以选择   做干燥剂。
(2)海洋酸化探究
查阅资料:广阔的海面与大气气体交换则导致CO2进入海水使得海水中形成H2CO3,H2CO3分解使得海水中的H+浓度升高,pH   (填“升高”或“降低”),导致海洋酸化。海洋酸化会造成珊瑚和软体动物等长有坚硬外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的生物因外壳溶解而难以生存。
原理分析:,则X的化学式为   。
动手实践:设计海洋珊瑚外壳溶解模拟实验装置图,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澄清石灰水   (描述现象),则说明珊瑚外壳会溶解。
19.(2024·广东模拟)废旧手机电路板含有Ni、Fe、Cu、Ag等金属,回收利用既能减少环境污染还能实现资源重复利用。某兴趣小组开展了废旧手机回收大行动。
(1)收回:废旧手机电路板及手机电池应分类投放垃圾桶,其中电路板应投入如图所示的   垃圾桶中(填“有害”或“可回收物”)。
(2)溶解:往电路板中加入过量的   (填一种酸溶液),可以去除电路板中的活泼金属得到Cu和Ag。
(3)探究:Ni、Fe、Cu三种金属的活泼性。教师提供镍片、铁片、铜片、氯化亚铁溶液、氯化铜溶液、稀盐酸等试剂。
【查阅资料】镍是银白色固体。
【提出问题】Ni、Fe、Cu三种金属的活泼性顺序是如何呢?
【作出猜想】猜想1:Ni>Fe>Cu 猜想2:   。 猜想3:Fe>Cu>Ni
【实验探究】
实验序号 操作 现象 解释与结论
1 将镍片、铁片、铜片分别加入稀盐酸溶液中,观察现象 镍片、铁片表面产生气泡,铜无明显现象 猜想3不正确。镍与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显+2价的氯化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 将铁片放入盛有氯化镍溶液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 猜想2成立
【拓展延伸】兴趣小组还可以选用上述试剂中的氯化亚铁溶液、   、氯化铜溶液进行实验能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应用反思】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保护日,调查小区居民在对废旧手机处理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多选,填字母)。
A.随厨余垃圾丢弃 B.清除数据后回收
C.直接焚烧处理 D.捐赠他人二次使用
20.(2024·广东模拟)菱镁矿(主要成分为MgCO3)高温煅烧制备氧化镁,氧化镁和可溶性的碘酸盐,粉煤灰与水混合可得到碳酸镁水泥(MPC),该MPC生成示意图如图所示。
(1)菱镁矿的化学性质与碳酸钙相似,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MgO和   (填化学式),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前后镁元素的化合价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混合反应器中磷酸盐常用磷酸二氢钾(KH2PO4)。在农业上,磷酸二氢钾属于   (填“磷肥”“钾肥”或“复合肥”)。
(3)查阅资料得知MPC的性能(如抗压强度)与粉煤灰替代量存在一定关系,如图所示。当粉煤灰替代量在   时,MPC的抗压强度最好。
(4)菱镁矿与碳在高温条件下也能得到氧化镁和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
(5)等质量的下列物质制取MgO的质量最大的是   (填字母)。
a.MgCO3 b.Mg(OH)2 c.Mg2(OH)2CO3
21.(2024·广东模拟)石头纸是用方解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树脂、脂肪酸等压制而成,制作过程无需水、漂白剂、强酸强碱液等。
(1)石头纸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石头纸可回收制备碳酸钙晶须。其工业流程图如图所示。
i.进程2制备中间产物Mg(HCO3)2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②,Mg(HCO3)2的镁、氢元素质量比为   (填最简比)。
ii.若用含88gCO2的炉气与Mg(OH)2反应,可以得到含14.6%的Mg(HCO3)2的质量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
iii.方解石煅烧时间与烧失率(转化率)关系如图所示,煅烧时间控制在   h时,生成CaO的质量最多。
iv.石头纸回收制备碳酸钙晶须进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解析】【解答】A、沙河粉的主要成分为淀粉,属于糖类,A错误;
B、牛奶富含蛋白质,B正确;
C、粽子的主要原料为糯米,糯米富含淀粉,属于糖类,C错误;
D、鸡仔饼富含淀粉,属于糖类,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人体六大营养物质包括:1.脂肪2.蛋白质3.碳水化合物4.无机盐5.水6.维生素。
2.【答案】B
【知识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素纱单衣的材料主要是是蚕丝,蚕丝属于天然材料,A不符合题意;
B、铜印是铜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B符合题意;
C、君幸食小漆盘的主要成分为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C不符合题意;
D、马王堆一号墓木椁的材料是木头,属于天然材料,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材料可以分为:无机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无机材料可分为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可分为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
3.【答案】C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分子用化学式表示,多个分子就是在其化学式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氮气分子表示为:2N2。故答案为:C。
【分析】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数字。
化学式中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为在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标在数字前面。
4.【答案】B
【知识点】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CH4不属于氧化物,A错误;
B、CO属于氧化物,B正确;
C、H2不属于氧化物,C错误;
D、C2H5OH不属于氧化物,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氧化物的定义为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5.【答案】C
【知识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碱的化学性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解析】【解答】A、氢氧化钠这种物质是由钠、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元素只能论种类、不能论个数,A错误;
B、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但不能与一氧化碳反应,B错误;
C、氢氧化钠俗名苛性钠、火碱或烧碱,用于制取肥皂,以及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C正确确;
D、CaO与H2O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不能得到氢氧化钠,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氢氧化钠属于碱,碱的通性为
1.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2.能与部分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3.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4.能与部分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
【答案】6.C
7.D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
【解析】【分析】(1)A、拉瓦锡提出了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
B、侯德榜先生发明了“侯氏制碱法”;
C、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用乙醚提取青蒿素,得到具有高效抗疟作用青蒿素;
D、张青莲对化学的贡献是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
(2)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右上角的字母表示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的中文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
6.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用乙醚提取青蒿素,得到具有高效抗疟作用青蒿素,故答案为:C。
7.A、周期表单元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则镝的核外电子数为66,A正确;
B、镝元素的偏旁为“钅”,所以属于金属元素,B正确;
C、周期表单元格中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则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2.5,C正确;
D、三氧化二镝的化学式应为Dy2O3,D错误;
故答案为:D。
8.【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乙烯醇的化学式为C2H4O,所以乙烯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A错误;
B、乙烯醇这种物质是由乙烯醇分子构成的,而1个乙烯醇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B错误;
C、乙烯醇(C2H4O) 中碳元素、氧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 16:(1×4)=6:4:1,所以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C错误;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完全燃烧后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某种物质中元素的质量比的计算方法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数目之比;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所以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等于(1×2):(16×1)=1:8。
9.【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解答】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A正确;
B、依据化学方程式,反应后分子数目减少,B错误;
C、a为氮气,b为氢气,依据化学方程式,a和b的分子个数比是1:3,C正确;
D、c为氨气,氨气溶于水后的溶液呈碱性,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微观示意图能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解答该问题的关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0.【答案】D
【知识点】硬水与软水;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生活中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煮沸,A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异味,故可用活性炭除去冰箱异味,B不符合题意;
C、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接触,菜刀切菜后擦干,可以防止菜刀生锈,C不符合题意;
D、用洗涤剂除去油污,是由于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掌握常见化学知识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答案】11.B
12.C
13.C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稀释浓硫酸;酸、碱性废水的处理
【解析】【分析】(1)浓硫酸具有腐蚀性,非常危险,操作时应穿着防护服并佩戴护目镜。
(2)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实验步骤为:计算、量取(量筒、胶头滴管)、混匀(烧杯、玻璃棒)、装瓶贴标签。
(3)浓硫酸密度比水大,稀释浓硫酸时会放出大量的热。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方法为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尽快散发出去,不能将水注入浓硫酸中,这样会造成硫酸液滴飞溅。
11.A、浓硫酸具有腐蚀性,非常危险。不能在学生桌面上演示浓硫酸,防止发生危险,A不符合题意;
B、浓硫酸具有腐蚀性,使用浓硫酸时应穿上实验服和佩戴护目镜,做好防护,防止发生危险,B符合题意;
C、实验室禁止将药品随意带出实验室,故不能将浓硫酸私自带回家中,C不符合题意;
D、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2.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实验步骤及所需仪器为:计算、量取(量筒、胶头滴管)、混匀(烧杯、玻璃棒)、装瓶贴标签,故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酒精灯。
故答案为:C;
13.A、浓硫酸稀释放出大量的热,所以要是玻璃棒不断搅拌,A不符合题意;
B、配制上述溶液需98%浓硫酸的质量是:,B不符合题意;
C、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方法为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尽快散发出去,不能将水注入浓硫酸中,C符合题意;
D、浓硫酸具有腐蚀性,储存浓硫酸的柜子应张贴“腐蚀品”标志,不是有毒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4.【答案】A
【知识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在未指明温度的情况下无法比较甲、乙溶解度大小,A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所以单位质量甲、乙在t2℃下形成饱和溶液所需的溶剂的质量为甲<乙。所以在t2℃下,等质量甲、乙配成饱和溶液需溶剂质量:乙>甲,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且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故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甲、乙溶液中均有固体析出,均是饱和溶液,此时甲、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提纯含有少量乙的甲物质可采用降温结晶,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必须指定具体温度,否则没有意义。
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两个方面的作用:
1.根据已知温度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或者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查出对应的温度;
2.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15.【答案】B
【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A、可以通过比较瓶子变瘪的程度来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矿泉水瓶比装有水的矿泉水变瘪程度更大,所以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A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均显碱性,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所以使用用酚酞溶液无法鉴别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B符合题意;
C、该实验中,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均属于可燃物,均与氧气接触,温度相同,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说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低,C不符合题意;
D、合金的硬度普遍比纯金属更大,所以将纯铜片和黄铜片相互刻划,纯铜片上划痕更明显,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是否进行可以从两方面证明:一是从反应物被消耗的角度,二是有新物质生成的角度,该题就是从反应物被消耗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B、氢氧化钠属于碱,碳酸钠属于盐,但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均显碱性。
C、滤纸的着火点比乒乓球低。
D、合金的硬度普遍比纯金属更大。
16.【答案】(1)导热性
(2)可燃物;放出
(3)a
(4)增大了反应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合理即可)
(5)甲状腺肿大
【知识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矿物质与微量元素;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1)煎盐用的“牢盆”主要材料一般是铁,铁可以导热,则原因是铁具有导热性;
(2)“薪”即木材,木材具有可燃性,属于可燃物;木材燃烧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3)“滚沸延及成盐”是将水分蒸发得到盐,则描写的是氯化钠蒸发结晶的过程,故选a;
(4)从充分燃烧的角度分析,增多灶眼的目的是:增大了反应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
(5)碘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其用途主要是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人体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所以食盐中加碘可以预防甲状腺肿大。
【分析】1.金属通常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2.物质跟氧气发生的燃烧反应必须同时满足如下三个条件才能发生:
(1)物质本身是可燃的(可燃物);
(2)可燃物与充足的氧气接触;
(3)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1)煎盐用的“牢盆”主要材料一般是铁,铁可以导热,则原因是铁具有导热性;
(2)“薪”即木材,木材具有可燃性,属于可燃物;木材燃烧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3)“滚沸延及成盐”是将水分蒸发得到盐,则描写的是氯化钠蒸发结晶的过程,故选a;
(4)从充分燃烧的角度分析,增多灶眼的目的是:增大了反应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
(5)碘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其用途主要是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人体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所以食盐中加碘可以预防甲状腺肿大。
17.【答案】(1)a
(2)化学变化;黄绿色气体,极易溶于水
(3)杀菌速度快、持续时间长、安全无毒等
(4)ab
(5)清水池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1)根据图像可知,消毒效果较好的浓度是a,因为消毒时间最短;
(2)依据材料:ClO2对细胞壁有较强的吸附穿透能力,可有效地氧化细胞内含巯基的酶,可知消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物理性质是指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的性质,由材料可知,ClO2的物理性质有:通常情况下,ClO2是一种黄绿色气体,极易溶于水;
(3)依据材料,ClO2消毒剂具有杀菌速度快、持续时间长、安全无毒等特点;
(4)根据三种物质的化学式可看出,它们的分子中都含有氯原子,三种物质中都含有氯元素,Cl2是由氯分子构成的,Ca(ClO)2和ClO2不含氯分子,故选ab;
(5)根据图示,水进入清水池后再进入配水泵,最后进入用户,所以为了延长消毒剂与水中微生物的接触时间,ClO2应在图中的清水池中投放。
【分析】能从题干中提取有效信息是解答该题的关键。由题干可提炼出的信息为:
(1) ClO2的物理性质为黄绿色气体,极易溶于水,化学性质为:比较稳定。
(2) ClO2作为消毒剂,具有杀菌速度快、持续时间长、安全无毒等特点。
(3)0.37mg/L浓度的ClO2杀菌效果更好。
(1)根据图像可知,消毒效果较好的浓度是a,因为消毒时间最短;
(2)依据材料:ClO2对细胞壁有较强的吸附穿透能力,可有效地氧化细胞内含巯基的酶,可知消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物理性质是指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的性质,由材料可知,ClO2的物理性质有:通常情况下,ClO2是一种黄绿色气体,极易溶于水;
(3)依据材料,ClO2消毒剂具有杀菌速度快、持续时间长、安全无毒等特点;
(4)根据三种物质的化学式可看出,它们的分子中都含有氯原子,三种物质中都含有氯元素,Cl2是由氯分子构成的,Ca(ClO)2和ClO2不含氯分子,故选ab;
(5)根据图示,水进入清水池后再进入配水泵,最后进入用户,所以为了延长消毒剂与水中微生物的接触时间,ClO2应在图中的清水池中投放。
18.【答案】(1)过滤;玻璃棒;水分;;稀硫酸;浓硫酸(合理即可)
(2)降低;H2O;先变浑浊后变澄清
【知识点】盐的化学性质;根据浓硫酸或碱石灰的性质确定所能干燥的气体;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i. 碎砂砾层和滤网与实验室中滤纸功能相似,主要起过滤作用;过滤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
ⅱ. 日晒温度升高,海水中含有大量氯化钠,随着溶剂水的蒸发,溶液浓度会变大;电解饱和食盐水可以得到烧碱、氢气和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iii.实验室可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氢气是中性气体,可用浓硫酸进行干燥;
(2)查阅资料:H2CO3分解使得海水中的H+浓度升高,酸性增强,pH会降低;
原理分析: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有1个Ca、2个C、5个O,反应后有1个Ca、2个C、6个O、2个H,则X中有2个H和1个O,化学式为H2O;
动手实践:由于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随着二氧化碳通入量的增多,浑浊程度明显,继续通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酸钙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碳酸氢钙的溶解度大,溶液又变澄清。
【分析】(1)净化水的步骤一般为:沉降、过滤、吸附、杀菌消毒。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形成较大的颗粒,加速其沉降,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2)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为,这是氯碱工业的原理。
(3)浓硫酸具有酸性和吸水性,可以干燥酸性气体(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中性气体(氧气、氢气),不能干燥碱性气体(氨气)。
(1)i. 碎砂砾层和滤网与实验室中滤纸功能相似,主要起过滤作用;过滤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
ⅱ. 日晒温度升高,海水中含有大量氯化钠,随着溶剂水的蒸发,溶液浓度会变大;电解饱和食盐水可以得到烧碱、氢气和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iii.实验室可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氢气是中性气体,可用浓硫酸进行干燥;
(2)查阅资料:H2CO3分解使得海水中的H+浓度升高,酸性增强,pH会降低;
原理分析: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有1个Ca、2个C、5个O,反应后有1个Ca、2个C、6个O、2个H,则X中有2个H和1个O,化学式为H2O;
动手实践:由于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随着二氧化碳通入量的增多,浑浊程度明显,继续通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酸钙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碳酸氢钙的溶解度大,溶液又变澄清。
19.【答案】(1)可回收物
(2)稀硫酸(合理即可)
(3)Fe>Ni>Cu;;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镍片;BD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合理利用金属资源;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解析】【解答】(1)废旧手机电路板含有Ni、Fe、Cu、Ag等金属,可回收利用,故属于可回收物;
(2)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故可加入过量稀硫酸除去活泼金属;
(3)【作出猜想】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铁排在铜前,镍的位置未知,结合猜想1、3,故猜想2为:Fe>Ni>Cu;
【实验探究】1、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故镍与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显+2价的氯化镍,还应生成了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结论为猜想2成立,则铁比镍活泼,则将铁片放入盛有氯化镍溶液的试管中,则铁与氯化镍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镍,现象为: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拓展延伸:还可以选用上述试剂中的氯化亚铁溶液、镍片、氯化铜溶液进行实验能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镍和氯化亚铁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铁比镍活泼,镍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镍和铜,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镍比铜活泼,可以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应用反思】A、废旧电池中的电路板中含有金属,应回收利用,不能随厨余垃圾丢弃,不符合题意;
B、清除数据后回收,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符合题意;
C、直接焚烧处理,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
D、捐赠他人二次使用,可以节约资源,符合题意。
故选BD。
【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为: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金属活动性顺序规律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位置越靠前,其金属活动性就越强。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稀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4)钾、钙、钠三种金属不能将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原因是他们太活泼
(5)一种金属若能与两种盐溶液反应,遵循“远距离的先置换”的规律;一种盐溶液若能与两种金属反应,遵循“远距离的先置换”的规律。
(6)金属铁与酸溶液或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都只能得到+2价的亚铁盐,不能得到+3价的铁盐。
(1)废旧手机电路板含有Ni、Fe、Cu、Ag等金属,可回收利用,故属于可回收物;
(2)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故可加入过量稀硫酸除去活泼金属;
(3)作出猜想: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铁排在铜前,镍的位置未知,结合猜想1、3,故猜想2为:Fe>Ni>Cu;
实验探究:1、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故镍与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显+2价的氯化镍,还应生成了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结论为猜想2成立,则铁比镍活泼,则将铁片放入盛有氯化镍溶液的试管中,则铁与氯化镍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镍,现象为: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拓展延伸:还可以选用上述试剂中的氯化亚铁溶液、镍片、氯化铜溶液进行实验能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镍和氯化亚铁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铁比镍活泼,镍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镍和铜,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镍比铜活泼,可以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应用反思:A、废旧电池中的电路板中含有金属,应回收利用,不能随厨余垃圾丢弃,不符合题意;
B、清除数据后回收,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符合题意;
C、直接焚烧处理,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
D、捐赠他人二次使用,可以节约资源,符合题意。
故选BD。
20.【答案】(1)CO2;分解反应;不变
(2)复合肥
(3)30%
(4)
(5)b
【知识点】盐的化学性质;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MgCO3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MgO和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此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反应前后镁元素的化合价都为+2价,所以不变;
(2)“磷酸二氢钾”含有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钾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
(3)分析图中数据可知,当粉煤灰替代量在30%时,MPC的抗压强度最好;
(4)碳酸镁与碳在高温条件下也能得到氧化镁和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
设MgCO3、Mg(OH)2、Mg2(OH)2CO3都是1,可得:
、、
则>>,所以等质量的MgCO3、Mg(OH)2、Mg2(OH)2CO3三种物质中Mg(OH)2生成的氧化镁最多,故选b。
【分析】1.化合反应定义为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特点可以总结为“多变一”。
分解反应的定义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特点可以总结为“一变多”。
复分解反应的定义为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置换反应的定义为反应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物是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
2.氮、磷、钾,是植物生长需要的三种营养元素。化学肥料通常可以分为钾肥、氮肥、磷肥和复合肥料。铵态氮肥通常不能与显碱性的物质混用,如草木灰。
(1)MgCO3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MgO和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此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反应前后镁元素的化合价都为+2价,所以不变;
(2)“磷酸二氢钾”含有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钾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
(3)分析图中数据可知,当粉煤灰替代量在30%时,MPC的抗压强度最好;
(4)碳酸镁与碳在高温条件下也能得到氧化镁和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设MgCO3、Mg(OH)2、Mg2(OH)2CO3都是1,可得:
、、
则>>,所以等质量的MgCO3、Mg(OH)2、Mg2(OH)2CO3三种物质中Mg(OH)2生成的氧化镁最多,故选b。
21.【答案】(1)混合物
(2)12:1;设可以得到含14.6%的Mg(HCO3)2的质量是x,x=1000g答:可以得到含14.6%的Mg(HCO3)2的质量是1000g;;3;二氧化碳
【知识点】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盐的化学性质;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1)石头纸是用方解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树脂、脂肪酸等压制而成,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2)i. Mg(HCO3)2的镁、氢元素质量比为24:(1×2)=12:1;
ii.见答案;
iii.根据图中数据可知,煅烧时间控制在3h时,生成氧化钙的质量最多;
iv.在进程1中碳酸钙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可在进程2中与氢氧化镁反应得到中间产物碳酸氢镁,所以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
【分析】1.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又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物质;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某种物质中元素的质量比的计算方法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数目之比;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所以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等于(1×2):(16×1)=1:8。
3.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思路
首先,要搞清楚问题是什么,即题目中要求的未知量是什么;
其次,要弄清楚化学反应的原理,写出化学方程式,并明确题目中哪些已知量是有用的;
第三,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定量关系,确定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
第四,将上述关系列成比例式求解;
最后,检查计算过程和结果 。无误后,简明地写出答案。
(1)石头纸是用方解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树脂、脂肪酸等压制而成,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2)i. Mg(HCO3)2的镁、氢元素质量比为24:(1×2)=12:1;
ii.见答案;
iii.根据图中数据可知,煅烧时间控制在3h时,生成氧化钙的质量最多;
iv.在进程1中碳酸钙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可在进程2中与氢氧化镁反应得到中间产物碳酸氢镁,所以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