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认识米》教学设计课题 认识的米 单元 第六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米的长度单位。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感受米,总结米、厘米之间的关系。通过具体场景,真正体会到1米的距离到底有多长。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描述:让学生了解“米”的概念,知道“米”是长度单位,用来测量较长的物体。学习内容分析:初步建立米的长度概念,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学科核心素养分析:发展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估测能力以及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重点 掌握用米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理解1米=100厘米,会选合适单位。难点 将米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解决问题和估测能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 师:从题中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黑板的宽是1米。生:黑板的宽是100厘米。生: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呢?生:100厘米和1米有什么关系? 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动机,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讲授新课 任务一:认识米。课件出示:师:你发现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原来1米就是100厘米,1米=100厘米,米也可用m来表示。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厘米,那一厘米有多长?师:1米有多长呢?老师这里有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谁上台来找一找,身边哪里有接近一米物品?师:用米尺来量1米的长度时,为了保证精确度应该注意什么?师:同学们真聪明,接下来我们动手量一量,找一找身边的物体?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讲桌的高度大约是1米。教室的门宽大约是1米。小朋友伸开的双臂长约1米。师:看来,我们身上又多了好几把尺子呢。那么我们就可以用这些尺子来帮忙测量一下吧!课件出示:在( )里填“厘米”或“米”。师:你发现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有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米作单位。 生:米尺上有100 cm。生:1米=100米。生:米可以m来表示。生:指甲盖的宽度。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生:要把米尺拉直,手要握住两端,不能握住太多。小组内动手量一量身边接近一米的物体,而后汇报。生:篮球架高约4米。生:篮球场长约28米。生:硬币宽约2厘米。 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这一学习过程理解知识,学会思考,懂得交流,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实现了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地建构知识,获得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课堂练习 基础题:1 连一连。2.在括号里填上“厘米”或“米”。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组内交流讨论。 习题设计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不仅能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还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题:3.课桌有多高?谁说的对?拓展题4.在○里填上“>”或“<”。5.你知道“限高2米”是什么意思吗?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说说。 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的层次结构,掌握其外在的形式和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系列及一定的结构框架。板书 认识厘米 1米 =100 厘米,米可以用m表示。 利用简洁的文字等呈现本节课的重难点,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作业设计 【知识技能类作业】 1.在括号里填“厘米”或“米”。2.先估计,再用尺子量一量。填一填。50块这样的积木排成一排有( )cm长,( )块有1m长。4.在合适的选项后面的□里画“√”。【综合实践类作业】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3张PPT)第二课时认识米(青岛版)一年级下01学习目标内容总览02新知导入03探究新知04课堂练习05课堂总结06分层作业核心素养目标让学生了解“米”的概念,知道“米”是长度单位,用来测量较长的物体0102初步建立米的长度概念,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03发展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估测能力以及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新知导入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女孩:黑板的宽是1米。男孩:黑板的宽是100厘米。新知导入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呢?学习任务一认识米探究新知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呢?我见过米尺,1 米就是 100 厘米探究新知1米=100厘米1米=100厘米,也可写作1m =100cm米尺探究新知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讲桌的高度大约是1米。教室的门宽大约是1米。小朋友伸开的双臂长约1米。探究新知在( )里填“厘米”或“米”。米米厘米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米作单位。课堂练习1 连一连。讲桌字典篮球场10厘米1米50厘米28米比划一下,这些长度大约有多长 课堂练习2.在括号里填上“厘米”或“米”。张大千《荷花图》 徐悲鸿《奔马》长:1( )25( )宽:66( )长:90( )宽:50( )厘米厘米厘米米 厘米课堂练习3.课桌有多高?谁说的对?平平说的对。平平的一拃大约10厘米。课桌高大约7拃。所以平平说的对。成成的一庹1米多,桌子的高度不可能有7庹多,所以成成说的也不对。宁宁的1拃比7厘米长得多,所以她说的不对。课堂练习4. 在 里填上“>”或“<”。10cm 13cm<12m 15m38m 38cm<>直接比较单位的大小就可以了。数字相同,单位不同,怎么比较大小?课堂练习4. 在 里填上“>”或“<”。1m 90cm3m 30cm>>70cm 7m100cm<700cm300cm先转化成相同的长度单位,再进行比较。单位不一样,怎么比较大小呢?课堂练习高度不超过2米的车辆可以安全通过。教室门的高度5.你知道“限高2米”是什么意思吗?在校园内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高度大约是2米?书柜的高度课堂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分层作业【知识技能类作业】1.在括号里填“厘米”或“米”。一只成年家猫的体长大约是45( )。一只成年东北虎的体长大约是2( )。一只成年蓝鲸的体长大约是28( )。厘米米米你能用字母表示长度单位吗?45cm2m28m分层作业2.先估计,再用尺子量一量。41412222通过测量,你有什么发现?长方形相对的两条边长度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长度都相等。分层作业3.填一填。50块这样的积木排成一排有( )cm长,( )块有1m长。……1cm10cm50100分层作业4.在合适的选项后面的 里画“√”。比6米长 。比6米短 。比60厘米长 。比60厘米短 。比1米长 。比1米短 。√√√分层作业【综合实践类作业】你想量什么?回家试一试。你还想测量哪里呢?沙发的高度课外实践我测量电视机的高度……我测量书柜的长度……窗户的宽度地毯的长度……想一想:测量时需要注意什么?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对准刻度0,一边测量一边记录。估测结果 测量结果 长 宽 长 宽先估一估,再测量,把测量结果记录在下面的表格里。本次活动你有哪些体会?与同学说一说?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让备课更有效www.21cnjy.comThanks!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教室里的测量——厘米、米》单元整体设计一、单元主题解读(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教室里的测量——厘米、米》单元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第一学段的重要内容。《课程标准》在“内容要求”中指出:1.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2.在图形认识与测量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量感。在“学业要求”中指出:感悟统一单位的重要性,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米、厘米描述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能估测一些身边常见物体的长度,并能借助工具测量生活中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量感。单元教材内容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表象,知道“1米=100 厘米”,初步认识线段。(三)学生认知情况学生之前已经学会了“比长短”和“比高矮”,掌握了“比长短”的基本方法,对长、短的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二、单元目标拟定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表象,知道“1米=100 厘米”,初步认识线段。2.结合生活实际,在经历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能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数),会量线段的长度,能画指定长度的线段。3.能估测一些身边常见物体的长度,并能借助工具测量生活中物体的长度,在测量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量感4.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认真做事的习惯,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三、关键内容确定(一)教学重点1.初步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初步建立对1厘米和1米的表象,知道1米=100 厘米。(二)教学难点1.能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2.用厘米、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实际长度。四、单元整合框架及说明整合指导思想定位: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这是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内容。本单元教学时应多让学生进行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利用学生在幼儿园阶段积累的有关图形的经验,以直观感知为主,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感受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测量同一物体,测量工具的不同,即标准不同,得出的结果也不相同,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通过学生亲身经历测量活动过程,在动手操作中增进对数学知识、数学思想的理解和感悟。2.在活动中帮助学生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认识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表象,让学生对1厘米和1米的实际大小形成了清晰的表象,方便学生正确使用。教材在编排这一内容时,通过在尺子上、生活中找找,并进行估测和实测活动,有效帮助学生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五、单元课时规划单元划分依据 □课程标准 教材章节 □知识结构课程内容模块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单元数量 5单元主题 单元名称 主要内容 课时图形与几何 教室里的测量——厘米、米的认识 认识厘米 1认识米 1重点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抽象 符号化 分类 集合 对应 演绎 归纳 类比 转化 数形结合 □极限 模型 □方程 □函数 统计 分析 综合 比较 □假设 □其他课时 学习目标 评价形式 评价标准认识厘米 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任务一:认识厘米 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认识米 目标:让学生了解“米”的概念,知道“米”是长度单位,用来测量较长的物体,理解1米=100厘米。 任务一:认识米。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了解“米”的概念,知道“米”是长度单位,用来测量较长的物体,理解1米=100厘米。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青岛版(五四制)新版一下6.2《认识米》(教案).doc 青岛版(五四制)新版一下6.2《认识米》(课件).pptx 青岛版(五四制)新版一下《教室里的测量-厘米、米的认识》单元整体设计.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