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北京市顺义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高三化学试卷本试卷共10页,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S32 Mn55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 氧化石墨烯在能源、材料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用强氧化剂在石墨层间引入大量基团(如、等)削弱层间作用力得到氧化石墨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氧化石墨烯有一定的亲水性 B. 石墨是一种有机高分子材料C. 石墨层内导电性和层间导电性相同 D. 石墨转化成氧化石墨烯是物理变化2. 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不正确的是A. 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的碳原子:B. HCl的电子式:C. 顺—2—丁烯的结构简式:D. 的核磁共振氢谱:3. 下列实验颜色的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是A. 在无色火焰上灼烧NaCl固体,火焰呈黄色 B. 向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C. 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遇变蓝 D. 使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变色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皮肤上如果不慎沾有苯酚,应立即用酒精清洗B. 甲醛的水溶液具有防府性能,是由于它可使蛋白质变性C. 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产物是和D. 甘氨酸( )和丙氨酸()形成的二肽存在两个氨基和两个羧基5. 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A. 熔点: B. 酸性:C. 热稳定性: D. 碱性:6. 下列方程式与所给事实不相符的是A. 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B. 通入溴水中,溶液褪色:C. 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稀硫酸产生白色沉淀:D. 淡黄色的过氧化钠敞口放置变成白色:;7. 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A.实验室制备氯气 B.实验室制取乙烯C.在铁制钥匙上镀铜 D.检验1-溴丁烷消去反应的产物A. A B. B C. C D. D8. 有机化合物Z是重要的药物中间体,可由下列反应制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X能和发生加成反应 B. Y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内C. Z分子存在一个手性碳原子 D. X和Y生成Z时,可能生成Z的同分异构体9. 下列依据相关数据作出的推断中,不正确的是A. 依据一元弱酸的电离常数的大小,比较同温同浓度其钠盐溶液的碱性强弱B. 依据VIIA相同温度下与反应平衡常数的大小,可判断反应的剧烈程度C. 依据金属逐级电离能数据,可推断金属元素的主要化合价D. 依据气体的摩尔质量,可以推断相同状况下不同气体密度的大小10. 直接排放含的烟气会形成酸雨,危害环境。利用溶液吸收的过程中,pH随变化关系如下表:吸收液 I Ⅱ Ⅲ8.2 7.2 6.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B. 溶液显酸性,的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C. 当吸收液呈中性时,溶液中D. 三种吸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IⅡⅢ11. 的Born—Haber循环如图所示:已知:元素的基态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气态负一价离子时所放出的能量称作第一电子亲和能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的第一电子亲和能为B. 是物理变化不需要破坏化学键C.D. 可通过原电池将Na和反应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12.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到相应结论的是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A 将灼烧成红热的木炭放入浓硝酸中,产生红棕色气体 红棕色气体证明了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B 将铁锈溶于浓盐酸,滴入酸性溶液,紫色褪去 铁锈中含有二价铁C 向淀粉水解液中,滴加少量碘水,溶液变蓝 淀粉未水解或水解未完全D 常温下,测得饱和溶液的pH大于饱和溶液 常温下水解程度:A. A B. B C. C D. D13. 我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种高效电解水制氢的系统,实现了在催化剂作用下析氢和析氧反应的分离。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极均为情性电极,电解液中含。下列关于该装置工作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生成的反应为B. 阴极的电极反应为C 该装置工作一段时间,B极室电解质溶液pH变大D. 理论上该装置工作过程中,每产生1mol氧气就可以产生2mol氢气14. 容积均为1L的甲,乙两个恒容密闭容器,其中甲为绝热容器,乙为恒温容器。相同温度下,分别充入0.2mol的,发生反应:,甲中的相关量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对于甲容器,温度不再变化时体系就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B. 甲达平衡时,体系温度若为,此温度下平衡常数C. 前3s,甲中增大是由于温度升高对速率的影响大于浓度降低的影响D. 平衡时,平衡常数:,容器中压强:第二部分本部分共5题,共58分。15. 叠氮化钠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一种由氨基化钠制备的流程如下:(1)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2)易与形成配位键的原因是___________。(3)比较和中键角的大小并解释原因___________。(4)叠氮化钠分解可得纯净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A.第一电离能B.氮气常温下很稳定,是因为N2中氮氮三键的键能很大C.与晶体类型相同;熔点:(5)叠氮化铵与叠氮化钠的晶体类型相同,是一种具有爆炸性的晶体,它的晶胞结构如下图所示,其晶胞边长分别为a()①周围与它最近且距离相等的有___________个。②阿伏加德罗常数为,该晶胞的密度为___________(列出计算表达式)。16. 以工业废气回收的为原料合成甲醇,可实现资源的再利用。(1)还原法:以为原料合成甲醇的反应如下:不同压强下,按照投料,实验测得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且在平衡混合气中含有。①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②推测在合成甲醇过程中发生的副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且该反应的___________0(填“>”“<”“=”),推测的依据是___________。(2)电化学还原法:利用太阳能光伏电池进行电化学还原制甲醇的装置如图所示。①工作电极的制作:将铝箔放入煮沸的饱和溶液中进行反应,可制得薄膜电极。生成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②工作电极上作催化剂,工作时电极上转化为甲醇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③此法制甲醇的优点是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17. 有机化合物是合成某药物的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1)A分子中的碳原子杂化类型都是的名称是___________。(2)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3)写出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4)M的官能团有醚键、___________。(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a.化合物J能与溶液反应b.化合物G存在能发生银镜反应的酯类芳香族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c.用到的试剂和反应条件是:浓硫酸,浓硝酸,水浴加热(6)G(含有一个5元环)结构简式___________。(7)由G和合成的变化经过如下:则中间体1和中间体3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18. 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工业上用软锰矿(主要成分是,含有等杂质)和硫铁矿(主要成分是,含有等杂质)为原料协同制备晶体的流程如下:已知:i.相关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范围如下:金属离子开始沉淀的pH 8.1 6.3 1.5 6.9沉淀完全的pH 10.1 8.3 2.8 8.9注:金属离子的起始浓度为ii.(1)"酸浸"前将软锰矿和硫铁矿粉碎并混合均匀目的是___________。(2)将"酸浸"过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滤渣2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4)结合化学用语解释“除镍”时选用MnS的原因___________。(5)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从除钙液得到晶体的操作为___________。(6)产品纯度测定:取产品溶于100mL硫酸和磷酸的混合溶液中,取10.00mL加入稍过量的溶液,使氧化为;待充分反应后,加热使分解;冷却后用标准液滴定,消耗溶液。(已知:滴定过程中锰元素转化成)①产品纯度为___________。②若不加热,测定结果会_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19. 某化学学习小组欲探究与金属离子反应的多样性。(1)实验如下:序号 实验 溶液a 实验现象I 溶液;溶液几乎无色) 溶液变棕黄色Ⅱ 溶液 溶液迅速变浑浊,离心分离后得无色溶液和黄色固体()Ⅲ 溶液 溶液变为棕黄色,有白色沉淀生成查阅资料:i.同浓度氧化性:;ii.为白色沉淀,(无色)容易被空气氧化;iii.①用化学用语解释,溶液呈酸性的原因___________。②取实验I中棕黄色溶液,滴入几滴淀粉溶液,溶液立即变蓝,甲同学认为该实验现象可证明氧化,但乙同学认为证据不充分,乙同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甲同学通过补充实验证明氧化了,他的实验操作及现象为___________。③经检验实验Ⅱ中无生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④将实验Ⅲ中浊液过滤,洗涤,向得到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浓氨水,得到无色溶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溶液变为深蓝色,证实沉淀是CuI.写出无色溶液变为深蓝色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2)对实验Ⅱ未得到,实验Ⅲ得到进行探究,实验记录如下:序号 装置 实验现象Ⅳ 电流表指针偏转,a中溶液较快变为棕黄色,b中电极上析出固体(经证实为Ag)Ⅴ 电流表指针小幅度偏转,c中溶液缓慢变为浅黄色①实验Ⅳ可证明反应“”发生的证据是___________。②小组同学经讨论,设计对比实验,证实实验V中电流表小幅度偏转不是氧化导致,实验操作及现象为___________。③对比实验Ⅴ,实验Ⅲ中能够氧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3)通过上述实验可得出结论:影响与金属离子反应的因素是___________。北京市顺义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高三化学试卷本试卷共10页,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S32 Mn55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题答案】【答案】A【2题答案】【答案】B【3题答案】【答案】C【4题答案】【答案】D【5题答案】【答案】A【6题答案】【答案】C【7题答案】【答案】C【8题答案】【答案】B【9题答案】【答案】B【10题答案】【答案】C【11题答案】【答案】B【12题答案】【答案】C【13题答案】【答案】C【14题答案】【答案】D第二部分本部分共5题,共58分。【15题答案】【答案】(1)2s22p3(2)NH3分子中N原子具有孤对电子能与具有空轨道的H+形成配位键(3)孤对电子数越多,对成键电子对的斥力越大,键角越小,的孤对电子对数大于,所以离子的键角小于氨分子(4)ABC (5) ①. 6 ②.【16题答案】【答案】(1) ①. P1>P2>P3 ②. CO2(g)+H2(g) CO(g)+H2O(g) ③. > ④. 主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二氧化碳的转化率降低,由图像可知,当温度升到一定的程度,压强不再影响化学平衡时,说明此时以副反应为主,温度升高,二氧化碳的转化率升高,可推出此时副反应平衡正向移动,则副反应为吸热反应ΔH>0(2) ①. Cu+Cu2++H2OCu2O+2H+ ②. CO2+6e-+5H2O=CH3OH+6OH- ③. 利用太阳能,节约能源【17题答案】【答案】(1)1,3-丁二烯(2)取代反应 (3)HOOCCH2CH=CHCH2COOH+2CH3OHCH3CH2OOCCH2CH=CHCH2COOCH2CH3+2H2O(4)氨基 (5)ac(6) (7) ①. ②.【18题答案】【答案】(1)增大接触面积,加快浸取速率和提高锰元素的浸取率(2)(3)Fe(OH)3、CaSO4(4)MnS在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MnS(s)Mn2+(aq)+S2—(aq),MnS的溶度积大于NiS,向溶液中加入MnS时,溶液中Ni2+转化为NiS,平衡右移,有利于除去溶液中Ni2+(5)90-100℃之间蒸发结晶、趁热过滤、90-100℃蒸馏水洗涤2-3次、干燥得到(6) ①. ②. 偏高【19题答案】【答案】(1) ①. ②. 空气中的氧气或者酸性条件下也可能氧化 ③. 用洁净的试管,取2mL0.3molNaNO3溶液(酸化至pH=1),加入2mL1.0mol/LKI溶液,滴加淀粉溶液,溶液不变蓝或蓝色比实验Ⅰ浅;或用试管取反应后的溶液滴加铁氰化钾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证明了氧化 ④. 和生成沉淀的速率很快,造成和浓度急剧下降,氧化性和的还原性降低,氧化还原不能发生 ⑤.(2) ①. 实验Ⅳ电流表指针偏转,a中溶液较快变为棕黄色,b电极析出固体Ag ②. 将右侧的溶液换成同浓度的溶液做对比实验,电流计指针偏转幅度与实验Ⅴ相同 ③. 实验Ⅲ生成了,降低了的浓度,增强了的氧化性,使得难以发生氧化还原的反应发生或因为,的浓度下降,促进了的发生(3)金属离子的本性、离子浓度等因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